1、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1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中韩文化谈内容简介:在“韩流” 席卷之下,我们对韩国、韩国人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本书的目的不在介绍韩国传统文化,而在讨论韩国当代文化、社会的具体主题,如整容手术、学阀中心社会、路上啦啦队、饮食文化、金钱观等。作者以女性学者和诗人的敏锐,从中发现并论述中韩文化的异同。全书正文由 22 篇随笔类文字组成,按主题分为五个小篇章:生活方式、仪式;语言;思考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多变的文化属性。 中韩文化谈作者简介:金惠媛,出生于韩国首尔,诗人。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专家。1997 年到香港,担任最早的韩国学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开设韩语学课程(2001),建立
2、香港最初的韩语学专业 (2005);在香港大学开设韩国学课程(2007)。现为香港东亚细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教授,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韩国台湾香港海外华人文化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著有去爱的人(韩文,诗集),以及关于中韩文化比较、语言、文学、电影的论文、随笔等多篇,引起中韩人文学者广泛关注。第一部分 生活方式、仪式1.月饼和松片本文正式想通过“生活在月亮里的白兔”,说明她所体会到的中国(香港)与韩国的文化差异。除了中国以外,韩国也是把阴历春节视为盛大节日的国家。这也许很好地见证了古代韩国人先受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很大影响。不过,中秋节才是韩国最大的节日。但是,香港人(以及中国内
3、地人)在中秋节吃月饼,而韩国人则对月饼比较陌生。在中秋节,韩国人吃一种叫“松片”的米糕。2.为江陵端午祭辩解春节与仲秋节以家庭聚会为核心,而端午节则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中区域共同体的节日或官民共同的节日。2005 年,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一消息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国人向来以本国文化为自豪,认为韩国人盗用了中国的文化,这令中国国内反韩情绪高涨。其实,江陵市的端午祭与其发源地中国的端午节之间,相差甚大。例如在中国,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划龙舟,而韩国的端午节没有划龙舟。联合国教科文认可的内容,端午节在江陵市开展的一系列“传统区域风俗”,而不是端午节本身。
4、2009 年 9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经决定收录湖北的端午节。从此,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并列成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23 韩食本文想专门谈一下韩国的饮食文化。米饭、泡菜以及汤是构成韩国饮食的三种主要素材。韩国人使用的饭碗与中国的相比,又大又重。韩国的筷子比较短,并因为由金属制成的而较重。韩国比较盛行用大米做米糕。对韩国人来说,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饮食仍然是韩式炸酱面。并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即快餐配送文化。4.四合院和韩屋韩式的居住文化的坐式,而香港(中国内地)是立式,当然,最近韩国人正在混用坐式和立式。坐式的优点是空间利用率较高。在中国向对方屈膝意
5、味着莫大的耻辱,但对习惯于坐式生活的韩国人和日本人来说,出于礼节向对方屈膝,是司空见惯的。不过坐式生活的缺点,是身体疲惫。四合院与韩屋的处境一样,大部分被以开发的名义拆掉而逐渐消失,为解决首尔的住房问题,首尔周边开发出许多用作卧室社区的卫星城市。5.酒韩国的酒席礼节与中国的有所不同。首先,在韩国,酒盅里的酒没有完全喝掉之前,不倒酒。而且,对方给自己倒酒时,为了表示礼节要用手把酒盅端起来。尤其长辈倒酒时,要恭敬地用双手把酒盅端起来。为了表现亲密无间,韩国人常把自己喝完的空酒盅递给对方,让对方倒酒以示敬酒。接过敬来的酒盅喝掉以后,以同样的方式回敬给对方是一种礼通过节。对于能喝酒的人来说,韩国是天国
6、,否则就是地狱。第二部分 语言1.汉语和韩语如果有人问韩国人最感到自豪的文化遗产是什么的话,许多韩国人会回答是“Han-Guel”韩文。韩国与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韩国人现在使用的词汇中,大约 70以上可以用汉字标注出来。虽然不及日本,不过韩国也对青少年实行汉子教育。2.外来语与固有语在韩国汉字仍按过去原有的形态原封不动地使用,发音也像中国那样每个汉字通常只有一种发音。韩国人对汉字没有做任何改动,只是通过创造韩文,使用另外一种文字体系。据说,这是因为古代韩国人把来自中国的汉字视为神圣的,因此尽量不对其做任何改动。3.话与文中国早在唐朝就已经利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韩国也在 8 世纪开始引进和实施
7、中国的科举制度。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之所以要学习难学的汉字,主要并不是为了用汉语讲话,而是想通过阅读从中国引进的书获取新的知识。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3与西方相比,中国和韩国的传统社会规范是:不愿意完全表露自己的意见。所以中国人或韩国人的洞察力很强,能揣摩上下文和情境,探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正意思。也就是说,语言的语法体系和语言习惯,必定会反映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属的社会规范即文化。韩语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敬语法”被精巧的细化,当然这是遵循儒教传统的结果。在韩国的大学教室里,很少见到教授与学生之间活跃的讨论。敬老思想的社会规范,产生了敬语法的语言习惯,由此未能建立起横向、合理的讨论文化。讨论文化
8、属于社会规范之下位概念。也就是说,社会规范影响着语言习惯,语言习惯又影响着作为其下位概念的讨论文化。第三部分 思考方式1.个人意识与团体意识韩国人即使下班之后,也忙于参加同乡聚会、校友聚会、同好聚会等。韩国人如果不从属于某个聚会或团体,就会感到孤独不安。这种情绪产生了依赖于血缘、地缘、学缘关系的“缘故主义”。曾长期扎根于中华文明圈的思想,即儒教,重视共同体的稳定,所以对于稍后才开始近现代化进程的中国人或韩国人来说,这种个人的概念自然还很生疏。因此,中国人或韩国人经常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混淆起来。2.第 1 号孔子学院截止到 2009 年 8 月,中国在 83 个国家共计建立 268 个“孔子学
9、院”,据说其中有14 所建在韩国。“革命时期虽然打倒了孔子和儒家,但在建设与和平时期却重新需要孔子和儒家思想。”外国人在韩国感到惊讶的一件事,是韩国人的敬老思想。韩国人之间初次见面时,首先会彼此确认年龄。因为只有实现知道谁是年长者,才能实现基础的礼仪。然而,男尊女卑也是儒教遗留下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韩国社会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妇女的地位比周边亚洲国家都高。无论如何,现在许多韩国人相信,韩国主要的社会问题源于与儒教有关的权威主义、纯血主义、集体主义,并期待通过目前快速展开的多样化、个性化,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3.教会十字架与招财猫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教会是韩国首尔的汝矣岛。在首尔
10、的街道上看到教会的十字架,远比香港的街道上找到麦当劳的“M”容易。中国的佛教与儒教、道教之间有一定的连带关系,甚至一部分已经粘合在一起。另外,日本的佛教虽然与儒教没有矛盾,但根据国家政策,经历了与神道整合的过程,而韩国的佛教与别的传统信仰没有连带关系,它摆脱了儒教的压制而生存下来。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4韩国人常以十二干支代替年龄告知对方。韩国把一周内的各天冠以各个曜日的名称,代替与太阳、月亮及行星有关的名称(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基于五行,红色是驱赶厄运、招来幸运的颜色,所以中国人最喜欢红色。但韩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例如,韩国人在给压岁钱时、结婚礼金时,会使用
11、中国人比较禁忌的白色包封。4.骑马民族5.纪行文慧超作为新罗人,在唐朝留学期间游历西域,留下了最早的记录,韩国人把他称为“韩国人中最早的世界人”。往五天竺国传是韩国人留下的历史最悠久的纪行文,燕行录是最重要的,它是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清朝的朝鲜知识分子私下写的纪行文的总称。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下”、“四方”,而韩国人认为朝鲜半岛是“井内”,朝鲜半岛之外存在着“井外”世界。韩国将此称为“周边国的自卑感”,这种意识至今还潜藏于韩国人心中。第四部分 对社会问题的理解1.学阀和外貌韩国的小学生要在学习方面而花费大量时间。对升学考试最感到有压力的自然是面临高考的高中生。由于一年只考一天,一下子就决定学生的未
12、来,学生的压力必然非常大。韩国与中国一样,把考入大学视为走向成功捷径的传统。士、农、工、商的排序在韩国依然有效,韩国人喜欢的职业是律师、教授、医师等所谓“士”字辈。仅次于这种“士”字辈的选择,就是在三星、现代等大公司就业。想要进入这种大公司,只有毕业于所谓名牌大学才有可能,这就是目前韩国的悲哀。所谓“外貌主义”,是指以外貌而不是以人的内在品格或能力作为评价基准。由于“灰姑娘总是应该善良且美丽”的偏见仍然存在,大部分女性只能感到悲哀。韩国人和中国人,更多的持有“钱=成功”的价值观。韩国人执着于学阀和外貌,最终也是为了在“赚钱竞争”中拥有比别人更有利的条件。而在不想落后就得像别人那样做的压力下,韩
13、国妇女被赶去手术室,每个人都在相同的部位上进行类似的整容,最终都拥有了失去个性的类似面貌。而香港包括内地,两地的人们通过积累的经验已经懂得,即使并不是名牌大学出身也能获得财富,女性可以凭借能力而非外貌在社会上取得成功。2.钱“视金如石”,韩国人从小学习克制对钱的欲望。韩国人对钱的态度比较含蓄,韩国人认为直接说钱不大光彩,总是小心地不表露自己的贪欲。所以对香港人把关羽供奉为财神爷时感到有些惊讶,对新年的拜年话“恭喜发财”也感到不适应。在中国,位于山西金融家大宅院里高挂的牌匾上书“大义参天”四个大字,可以说中国人对钱的看法仍然出于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5儒家观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相映成趣,后者把利润视
14、为关心的对象或趣味。然而,近几年,韩国人对钱的态度开始转为直率。到香港的韩国观光客,多以购买高价名牌为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让人知道“我买了别人买不起的昂贵产品”,不如说是为了让人知道“我也想别人一样拥有了这产品”。韩国人有很强的团体意识,同时通过不断与别的成员相互比较,形成很强的成员之间的平等意识。钱几乎成了评价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尺度,更因为韩国人过分强烈的平等意识,这一尺度进一步定型化。所以韩国人对中国内地那时邓小平把包括深圳在内的几个城市划为经济特区,倡导“先富论”感到十分惊讶。如果韩国实施这种以不均等发展的前提的政策,反对的呼声会很高。要不一起发展,要不一起贫穷。3.地方色彩标准语与方言、
15、区域感情(地方情结)、构成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地方色彩。韩国的山脉险峻程度不足以妨碍区域间的交流。然而,韩国的岭南与湖南间的敌对关系,导致韩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很不稳定,所以问题非常严重。两个集团共享相同的语言或文化,当然能提高同质性,但并不能因此而避免相互争斗。这是因为一般而言,矛盾来自于利害关系。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关系不太好,也是因为彼此邻近,难免会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而并非因为彼此有所不同。结果,实质界限显得不那么重要,因利害关系而人为造成的“心理界限”才是真正的问题。第五部分 多变的文化属性1.文化的权力结构所谓流行,可以说是某一时期许多人共享的一种情趣,因不是习惯,所以不顽固,可随时改变。
16、可是,有时候某种流行事物因在某个区域长时间维持生命力,后来便成为那个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实际上,仔细探究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其实都是过去新生流行事物存留下来的产物。此外,流行先有几个带头者先行,后由大众模仿而持续,传播流行的动力大体上来自与人们的虚荣心。综上所述,文化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其内部存在难以改变的固有部分,代表一个社会或区域的正体性,包括饮食、语言、信仰等;其表层存在相对容易改变的部分,即使改变也无大碍,典型例子是艺术领域。韩国的大众文化商品之所以能获得人气,是因为很好的刻画了别的亚洲国家也普遍憧憬的西欧化面貌。由于文化只有受到外部刺激才能更丰富多样的发展,因此文化交流的任何一方都是有益
17、的。所以“异域”(exotic)这一词汇,无论在西洋还是亚洲都有好的含义。但问题在于,我们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基准评价其他国家的文化,发现不了隐藏在泥里的珍珠,总是错失珍宝。2.文化与经济发展正如二战后从废墟中重新崛起的德国被称赞为“莱茵河奇迹”,韩国获得的惊人的经济增长也被称赞为“汉江奇迹”。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6韩国实行的政府主导型、以出口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比较奏效。韩国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尽快处理完毕。这种“快快地文化”产生于产业化之后。以前的韩国人信奉“君子再急,也要大路徐行”,秉承把急躁视为浅薄的文化与传统。目前许多韩国人也都在学习耐心等待的方式。3.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中的“大众”性,是
18、指艺术家或作家为了适应消费者即大众的趣向而牺牲自己创作的意图。正因为如此,一部分正统艺术家对大众文化持批判的态度。韩国人开始逐渐地领悟到包括电影在内的大众文化,是一种经济效益和附加值都很高的“产业”。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韩流”。“韩流”还曾受到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有关文化领域学者的关注。具有竞争力的大众文化商品,大都不分区域得到接受。反而由于大众的趣向随着“流行“而随时变化,大众文化更多地受到时间而非场所的约束。因此,为了维持竞争力,需要一个能够正确掌握大众喜好并迅速创造商品的高效率系统。所谓“韩流”依旧,意味着韩国借助于资本化,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这一系统,目前还在正常运转。4.文化与文学20
19、世纪 80 年代,韩国只有精通文史哲才能获得知识分子的待遇,人文学家因而发展颇佳。 但是,历经 1997 年经济危机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人文学导入了市场理论。以前,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并不太影响就业,但是目前随着竞争的激烈,人文学相对就业机会较少,因而受到冷遇。即使到一百多年前,“文学之花”依然是诗,之后是散文,然后是小说,目前小说似乎要让位给影像媒体。在各走各路的过程中,文学一直依靠老伙伴书籍这一媒介,而大众文化却积极利用新媒体。后来,文学与大众文化重逢,因为大众文化需要文学特有的感动。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合作,也有益于文学本身,因为文学也可以利用正逐渐扩张势力的影像媒体扩大影响。韩国人对诗人杜
20、甫的喜爱超乎中国人的想象。5.赛马和高尔夫各行各业皆不易,运动员若想出人头地,必须忍受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中国有太极拳,韩国有跆拳道。但韩国人到中年后更喜欢“高尔夫”。在韩国,高尔夫属于非常昂贵的运动。但因拥有“别人拥有的,我也要拥有”的思想,所以韩国人对高尔夫的热情,直到能代替高尔夫的更奢侈的运动之前,仍将继续下去。韩国有一种与体育相关的独特文化,就是“街头啦啦队”。每当有重要的国家足球对抗赛时,韩国人就走到街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人家虽然怀着为祖国助威的单纯热情走上街头,其中却隐藏着“集团歇斯底里”,这也会引起过度的民中韩文化谈读书笔记7族主义。体育运动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21、很微妙。即使是在鼓励“重在参与”的奥运会上,各国也如此重视成绩,因为这并非个人问题,而是牵涉国家和民族的问题。6.韩国和韩国人旅游业最能体现国家品牌当前的地位。过去,一提到韩国,外国人尤其是西欧人会马上联想到“朝鲜战争”、“示威游行”、“狗肉”等。现在却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于三星等韩国企业表现突出,“韩流”风靡各地,“尖端电子产品”和“电视连续剧”也成为韩国的标志。韩国人的自我评价是“韩国人很重感情”。亲朋好友之间彼此融入是“人之常情”,甚至认为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乐于互相帮助。这种“温情”有时会冲淡公私之分,即使看见非法行为,也会以“恨罪不恨人”为由给予同情。深知此道的韩国人,都会说自己“非常重
22、感情”。结语对不知分寸挥霍钱财和精力的人,我们称为“虚荣心”很强的人。不过,这“虚荣心”极可能是一种“防御性倾向”,显示他/她不愿意在自身所属集团里受孤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像韩国的过去一样,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如今提出“和谐社会”的口号,努力解决地区差异、阶层差异等多种社会矛盾。中国是否也会像韩国一样,出现引进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互冲突,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的状况呢?在中国人或韩国人的集团主义倾向也远高于个人主义。就此看来,中国和韩国的底蕴较为相似。不同之处是中国人比较重识面子和关系,韩国人更重视一体感,因此在外延上多少有些差异。不要看别人的眼光,要有自己的梦想。如果能认识到个人没必要具有完全相同的人生目标,社会就会变得更为多元化,从而稍微缓和不必要的竞争,建立起比现在更有魅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