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年人夏季多发病的预防夏季天气炎热,研究发现死亡率与气温的变化曲线有很好的吻合性。素有中国的“火炉”之称的武汉市曾做过专门统计,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高温期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其中心脑血管病在高温期的平均日死亡数达到非高温期的 1.92 倍,死亡总数占同年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31.8%。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的日最高气温临界值是 36。老年人体温调节机制退化,尤其应注意夏季高发疾病的预防。一、感冒主要症状:咳嗽、喉咙疼、排汗不畅,严重的会皮肤潮红、脉搏加快、高烧不退。老年人抵抗力较差,加之天热流汗耗气伤津,使抵抗力下降。在频繁出入温差较大的环境、长时间呆在冷气房间
2、、睡觉时对着电扇吹风等情况下,尤其容易罹患热感冒。预防指导:避免以上诱因,使用空调时最好不要低于 25,室内外温差应小于 7。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高温消耗的大量体液,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 200300ml 为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提高抵抗力,晚上洗个温水澡可帮助入眠。中午小睡一会也颇有好处。膳食可多吃青菜、番茄、黄瓜等含水量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 二、中风主要症状:突然或逐渐出现言语不流利、头晕、头痛、一侧手脚活动不灵便、甚至晕厥等。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的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夏季出汗较多,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且生理反应迟钝,容易出现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而造成血管
3、堵塞,出现热中风。预防指导:规律服用药物,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保持情绪稳定,多吃瓜果多饮水;使用空调温度不能过低;若忽然出现症状轻微的头痛、头晕、头昏、半身麻木、酸软,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中风前兆,及时至医院就诊,可避免延误对中风的早期诊治。三、中暑主要症状: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等。多在暑热、湿度大以及无风的天气外出而导致。预防指导:老年人尽量避免在以上天气条件下外出,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消耗;防止烈日曝晒;必须外出须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并携带淡盐水以补充出汗造成的体液消耗。家庭中常备防暑药物,如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老年人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
4、诊。四、痢疾主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细菌性痢疾是夏季高发传染病之一,与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有关,也与夏季人们在卫生条件不够好的烧烤摊位就餐次数增多有关。预防指导:瓜果生吃一定要清洗干净;老年人避免到烧烤摊位就餐,食物尽量一次吃完或用保鲜膜封好后放到冰箱里保存,不要吃隔夜的食物,不可吃腐烂变质食品,冰箱内食物必须经高温加热后方可食用。多吃大蒜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老年人一旦出现腹泻,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出现脱水,加重病情。五、空调病2主要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全身乏力酸痛、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全身发冷、关节疼痛等。主要与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长时间呆在空气不流通的空调间内有关。
5、预防指导:夏季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 7C。空调风不宜对着头颈部、肩颈部、腹腰部、膝部。室内经常通风,避免睡觉受凉,老人尤为注意。有空调病症状可服用姜汤。六、痱子主要症状: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或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好发出现在颈、胸、背等部位。炎热潮湿天气最好发生。预防指导:减少日光曝晒,并保持居室通风凉爽;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品;常用热水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衣服穿着宜宽松、柔软,最好是纯棉制品。生了痱子可用痱子粉外涂。老年人夏季除了注意预防多发病,也应注意养生保健。夏季饮食一定要讲究卫生,食物要以温、软、清淡为宜,不可过多地吃冷、肥、腻的食品,不可饮食过量。绿茶、牛奶、豆浆、蜂蜜、果汁等可适量饮用。宜食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辅以肉类食物,以猪瘦肉、鸡肉、鱼虾为好;夏季运动以黄昏、天气凉爽时为宜,散步、慢跑、游泳等均有利于提高老人的心肺功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需加强家庭防护意识,尽量在家人的陪同下锻炼。患有各种多发病易发病的老人最好随身携带有关药物,以备不测之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不可过度劳累、激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