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79143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书到今生读已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书到今生读已迟“书到今生读已迟” ,这话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 ,表的是宋朝大才子黄庭坚转世的一段公案。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修水县志以及很多笔记中都记载着这样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说黄庭坚得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知州,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天他在州衙内午睡,梦见自己走出衙门,来到一处乡村,老远就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祷告,口中喊着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山谷走近前,见案上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芹菜面,香味扑鼻,便不自觉地端起来吃,吃完后回衙门休息。忽然听见敲门声,一觉醒来,方知是梦。不过梦境逼真,嘴里还留有芹菜香味。但他并

2、未在意,以为只是梦而已。次日午睡,再梦如昨,菜香幽幽,梦境历历。黄庭坚感到不可思议,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欲探个究竟。行至一村落,景物依稀,仿佛回到故乡一般。他径直走到一户人家,扣门而进,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便上前施礼,问婆婆何故在门外喊人吃面。老人答道:“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回来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做。 ” 黄山谷感到惊奇,问道:“你女儿死去多久了?”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 ”山谷突然想到,自己今年正是二十六岁,昨天恰是自己的生日。遂再问她女儿在世的情形,家中境况如何。老人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生前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

3、嫁人。并发愿说求来世转男身,做文学家。到二十六岁那年,女儿生病去世,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看我的。 ” 山谷大惊,忙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 老婆婆手指着一间旧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吧,我给你倒茶去。 ” 山谷走进房里,环顾四周,卧床桌椅,倍感亲切。只见靠墙有一个大柜,依然紧锁。山谷问老人:“那里面是什么?” “全是我女儿生前看过的书。 ”老人边擦泪边回答。 “我可以打开看看吗?” 老人家说:“锁匙不知女儿放哪里去了,我一直无法打开。 ” 山谷心中琢磨了一下,忽然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径直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里面许多书稿。细阅之下,山谷如堕云雾原来他每次应试

4、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前生曾是女儿身。此地是他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如今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仆伏老人脚前,含泪称娘亲,说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母女隔世相认,自然悲辛交集。黄山谷回州衙后,迅速带人来迎接老母同往,奉母至孝,如同亲娘,终身奉养。其实,黄山谷从小就是出名的大孝子,幼时就为母亲洗涤溺器,后来作了大官,还是坚持自己亲手洗刷。其孝行美德,感化一方,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 。亭中有山谷的石刻像,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 ”这首赞亦足佐证,

5、山谷转世的故事真实可考,决非杜撰。想来,安徽省南部芜湖县乡村的那位善良朴实的女子,死后转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县,成为大丈夫、大才子黄山谷,的确令人向往。这比那些以“安乐死”或“睡着死去”为终极理想而不知轮回为何物的女作家,似乎略高几筹。山谷前生喜好读书著文,行善积德,遂有今生的官运亨通,才华盖世。至于由女转男,道业增上,当为其信佛、吃素、孝顺等善因所致,因果报应极为明显。黄庭坚诗书画三绝,著有山古内外集 、山谷别集行世,与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其诗文著作流传日本,深受推崇,对日本的汉文学有较大影响。天才人物都是前生的善根积累,在今世的兑现,此所谓“生(前生)而知之” ;但这并不否认今生的努

6、力,因为今生的耕耘决定来世的收成,此所谓“因果通三世”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自然规律,并非迷信。 至于袁枚所说的“书到今生读已迟” ,只说对了一半,应该再加上一句“惠及来世当此时” 。既然去年的收成今年已成“定数” ,那么今年的耕耘决定着明年的收获,当下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定数”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就是“因果” ,这就是“轮回” ,这就是佛法!前生种因,今世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么简单而明显的道理,连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承认的因果原理,怎么被当今中国的主流话语指责、污蔑为“封建迷信”呢?数典忘祖认贼作父拉马列做虎皮愚弄百姓误国误民难道这就是“先进文化”吗?!灵魂

7、的存在早已是西方科学家的共识,国外研究灵魂、灵体、濒死体验的学科理论方兴未艾,但在今日之中国却依旧是官方划定的禁区。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就发现并宣言, “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因为人的肉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合而成的混合物,只是一个有形且有限的物体与载体,寄居于肉体内的灵魂则是无形的旅客灵魂,所谓“此身虽异性长存” 。佛学上称灵魂为第七识,又名末那识,其特征是强烈的我执,亦即“自我中心主义” ,这是其他宗教的局限性所在,也是佛与上帝的本质区别。要想彻底解脱,必须破除我执,开发第八识(即元神,佛教称为阿赖耶识) ,然后转识成智,明心

8、见性,超凡入圣,圆满佛果。可惜黄山谷的前身女子不明此理,否则在她临终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登菩萨位,永脱轮回,不至于继续投胎为人,流浪三界。转世后的黄山谷在州衙午睡,前生母亲在祭祀召唤,其灵魂仍会回老家去接受母亲的供品芹菜面,因而促成今生的会合。在佛教唯识学上,末那识的投胎是“去后先来作主公”的。当那个芜湖乡村小女子死后,灵魂出窍,迷迷糊糊地从芜湖乡村的上空,飞向江西修水县黄家的屋顶,尽管千里迢迢,灵体瞬息即到。飞行迅速且不谈,那么它何以偏偏投向江西黄家而非南京郑家呢?这是由于“业力”牵引,不由自主端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连修行多年的道人也未必逃脱

9、(请看下篇三生石上旧精魂圆泽禅师的悲剧 ) 。但业力本身会有选择的能力吗?这使很多人感到费解。后来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才知道,原来无明业力难思议,举首三尺有神明,虚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鉴察善恶,世间的一切一切,无论我们做如何隐秘之事,它们全都了如指掌,并予以宏观调空,赏善惩恶。果然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地藏经云:“南閰浮提(指太阳系内)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可见不仅是行为上的罪恶隐瞒不了,就连心念初动、思维意识,也会被鬼神洞察无遗!不过世人不知,还以为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见业力的范围,应包括有形的行为与无形的心念。由身、语、意所造作产生的业力,决定人的命运吉凶和灵魂

10、趣向或者三善道(升天,成人,修罗) ,或者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这便是投胎转世之由来了。如此说来,则黄山谷之转世,必有其宿世因缘,绝非偶然巧合之事。依世间法来讲,黄庭坚可以算是幸运的,因为善有善报,她不仅保持着难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转男,又有功名,与前生相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间法讲,则不算成功,因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内,凡轮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况有了功名富贵,更容易仗势凌人,而造恶业,每况愈下。试看山谷少年时期,受当时风气影响,喜好填写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一次他与同辈少年、擅于画马的李伯时同游佛寺,参访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不问自知,但不忍心他们迷于艳词,致招堕落,所以警

11、诫李伯时,嘱他不要再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专想于马,以致形随心转,难免堕落成马身。然后又呵责山谷曰:“大丈夫怀有盖世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 山谷听了这番呵责,不以为然,反自以为是地笑着说:“据禅师这么讲,难道我也会像李伯时一样变作马吗?” 秀禅师乃以威严而庄重的态度,诚恳地劝告说:“李伯时为了画马,念想在马,模拟既久,积重难反,难免堕落成马而不自知。但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写那些撩乱人情思的哀艳词章,不知会令多少人读后起邪思而贪淫好色。这种诲淫诲盗、误人子弟的恶行,岂只是变马而已,恐怕地狱正等着你哩!”山谷被秀禅师义正辞严地当头棒喝,深知秀禅师乃一得道高僧,绝

12、不会虚言吓人,顿时反省其利害关系,深信因果报应的道理,遂诚惶诚恐地向秀禅师谢罪悔过,发誓永不再写哀艳词章了。他少年时行为不检,几乎堕落,幸遇善知识指正,后来有此孝行,这都足以证明山谷的善根深厚,佛缘不浅。如其所作戒杀诗: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由此诗便知山谷终于归依佛门,而吃素念佛了。因当时禅风高峻,时人多驱于习禅,山谷亦亲近不少高僧,潜心参究,并得法于黄龙禅师。晚年建精舍于四川射洪县涪水之滨,自号“涪翁” ,栖心净土,念佛不辍,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得正果,流芳于世。一桩大事因缘得以了结,小女子隔世成佛,不亦伟哉!

13、有感于“书到今生读已迟”传说,宋代与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庭坚任黄州知府时,一连两次午睡梦见自己到乡间一位白发婆婆家吃芹菜面,后来按梦寻去,找到了自己前生的老家。打开书柜,发现他每次应试的文章都包在文稿之中。清朝诗人袁枚有感而发, 写下了“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然而,传说归传说,我们大可不去探讨是否属实,我们只需醍醐灌顶般领悟袁枚的诗句。是啊,书到今生读已迟,读书做学问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那是千秋万代的功业!如此说来,又何止于前世今生呢?四书之一的大学 ,开篇第一句话就鲜明地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后,又极其深刻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治学之道和修身、齐

14、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身、立家、立国之道。这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精华中的精华,也是古圣先贤读书做学问的必由之路和最终目标。由此来看,古圣先贤读书做学问都是倾终生之力,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绝非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或者“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的心态去读书,去消磨时光。况且,即便如此,古往今来,又有几人真正承担得起“大学之道”的责任呢?此皆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联想到“书到今生读已迟” ,言外之意似乎在说,我们每一个读书人不管今生今世怎样刻苦努力,所学的知识、所作的修养都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如果单凭一个

15、人的力量,无论几世几代也难以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再退一步讲,即使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也不可能完全融会贯通;反之,却会因一时的懈怠而迅速落伍。如此说来,已不是“书到今生读已迟” ,而是书到此刻读已迟,此时此刻如果不能争分夺秒地读书学习,就已经被时代远远地抛在了后头。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多些只争朝夕的时代感、紧迫感,多些为未来读书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带着一份超脱、一份淡泊,更加自由地遨游于浩瀚书海,品味另一番读书做学问的乐趣。然而,多少古人今人却把读书做学问当作升官发财追逐名利的门径,一门心思只记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们读到“书到今生读已迟”时,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生怕书中的黄

16、金屋被他人抢占,书中的颜如玉被别人夺走。于是只能“头悬梁、锥刺股” ,却只为六国拜相,闻达于诸侯。至于今天,从上到下虽极力倡导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各类学习班、培训班也多如牛毛,但仍然缺乏那种潜心钻研、修身立命式的读书学习。许多人,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热衷于研习谋略、技巧,习惯于断章取义或曲解经典,不能真正汲取古今传统文化的精华,更不能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怡养自己的性情,完善自己的人格,乃至多为子孙后代积德行善,多为他们预留良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作为党的各级干部,更应该深悟“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哲理,既要抓紧一切时间学知识、强本领、增能力,更要自觉接受传统文

17、化的滋养熏陶和激励约束,持之以恒地加强道德心性修养,达到启智、明理、弘德,扎牢“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根基。古人讲, “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资。 ”德是勇于探索的主要方面,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并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社会效果。领导干部要树好“官德” ,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自觉地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身作则,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党和人民服好务,才能修业成事,否则必然会因根基不牢而飘忽不定甚至铸成祸国殃民的大错。唐朝有一个叫赵蕤的隐士,著有长短经一书。书中列正臣六类-圣、大、忠、智、贞、直;也列邪臣六类-具、谄、奸、谗、贼、亡国。历史上,各类正臣、邪臣比比皆是,不胜

18、枚举。既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等忧国忧民的正臣,也有高俅、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等等祸国殃民的邪臣。即使是今天,也仍然有成克杰、程维高、胡长清等等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罪臣” ,每年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干部更是数以千计,无数大有前途的干部中途落马,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可见,虽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但如果今生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那些邪臣、罪臣以及当今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一样必然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我们应该向历史上的正臣廉吏学习,向焦裕禄、孔繁森等等党的先进典型学习,不以今生开始读书为迟,为家、为国、为民族读书修身,一代一代地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问做下去,在将来的某一代某一世必将大显成效,必将成就一个和谐美满了无遗憾的新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