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光烤熟土豆(科学小试验) )假日里,你和爸爸、妈妈去郊外野餐,为了做一顿可口的野餐,你们一定少不了要带上火柴或者打火机什么的,用它们来点火做饭做菜。现在,我教你一个利用太阳光做饭做菜的方法,保证又快又干净。首先得做一个太阳灶。它所需的道具是一只大烫碗、烫勺、锡纸和一只带塑料吸盘的衣钩。把锡纸铺开贴满汤碗的内壁,并用透明胶带把它固定牢。然后用汤勺的背面把锡纸的褶皱部分压平。在碗底的中心处用小刀挖去一块锡纸,把带有塑料吸盘的衣钩放在那里。一个小小的太阳灶就做成了。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你的太阳灶就可以发挥威力了。把一个土豆挂在衣钩上,把太阳灶对准太阳,用不了多久,土豆就被太阳光烤熟了,发出诱人的香
2、气。不过在烤土豆的过程中,你得不断地调整你的太阳灶,让它始终对准太阳,这样才会烤得快。为什么小小太阳灶能有这么大的本事让太阳把土豆给烤熟了呢?原来呀,当太阳光照到汤碗内壁上的锡纸时,由于锡纸对太阳光热的吸收很少,所以大部分的太阳光热都被锡纸反射了。虽然它们的反射路线并不相同,但却在碗底中心处左右汇聚成了一点,这一点的温度是很高的。我们把土豆放在碗底的中心处附近也就是在这一温度最高附近,当然很容易就被烤熟了。现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利用太阳能了。就说我们的太阳灶吧,如果把它做得大些,它就可以烧水和煮食物了。要是用巨型的凹面镜制成一座太阳能高温炉,它的温度能达到三四千度呢。你看
3、,太阳对我们人类的益处是多大呀。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
4、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科学小实验科学小试验到今天为止,第三单元就要结束了。在本单元,安排了以“我的一次科学小试验”为主题的写作练习。这次练习是有难度的。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过科学小试验的经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生活在农村,平时接触科学试验的机会少;学校虽然有所谓的实验室,但那只能装装样子,上科学课根本用不上,唯一的作用就是应付领导检查。再者,平时科学课形同虚设,教师要么不上(没办法教,或者不会教) ,让学生做作业;要么读一读课本上的文字了事,根本不会给学生去教、去做小试验。这也可以谅解,必竟现在追求成绩,追求分数。科学这门最深奥、最具挖掘潜力、最能培养人才的科
5、目,在农村学校竟然成了最无足轻重、最无人管的课程。学生无实验的经历,这篇作文如何写呢?让学生编造一通,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漏洞百出” ,经不住真理的“检验” 。怎么办?只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一回科学课老师了。经过一个小时的搜寻,自己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几十个科学小试验。这些小实验所需材料易找,过程简单,适合学生独立完成。于是,我挑选了几个小实验,在课堂上详细的说明操作过程,让学生记下后回家去做。一些学生做了实验,给我汇报时特别兴奋,抢着说,生怕没有自己说话的机会。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做,但听到同学说的那么神奇,也都跃跃欲试。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再给学生留一天的时间,希望他们自己去做实验,自己去经历
6、实验过程,去发现实验中的奥秘。在临回家时,我又忍不住给学生提醒,别忘了做实验,明天要写作文的。 (小学生就是这样,需要老师不厌其反地“唠叨” 。我虽然是男同志,但也没顶住学生的“反作用力” ,被可爱的学生们培养出了细心、耐心和婆婆妈妈的性格。 )不管怎样,这样的习作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次习作能把科学和语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进去,又能在学生心田播撒下科学的种子,这是何等的作用力啊!或许,这一次实验,这一次习作,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最近,我做了一个叫“会跳舞的火柴棍”的科学小实验。我先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一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 。我在火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 ,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火
7、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什么反应,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过了几分钟, “奇迹”果然出现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了。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又漂在水面上,又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了,如此循环了七八次,木柴再也不动。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使火柴, “跳舞”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去翻书,探究,原来当“万能胶”与火柴头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生气,气体越聚越多,就会使火柴直立起来;气体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着“舞蹈”起来。一会儿,火柴头最外面的气体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再过一段时间,气体又聚集起来,火柴再次“跳舞”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地说;“啊!火柴根能跳舞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8、。 试探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实验的设置与策略新课程改革后,小学原来设置的自然改为科学。自己近十年一直从事这门课的教学和教研,整体看现在的科学课知识专业性、系统性有所减弱,而人文性、生活化、实用性有所加强。从而导致表面看专业化的实验有所减少,甚至学生分组实验根本没有具体规定和设置!但从新课程的设置意图和课程目标看,科学课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至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所以现在科学课探究性的演示实验更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自我设置的空间更大、课外学生体验性实验更广。实验在科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现就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空气为例,对科学课的实验特点和一些变化做以
9、下剖析和探索:一、 课堂演示实验的面更广、分布点更多。由于现在科学课突出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课堂对演示实验的要求更加迫切和必然,可以说科学课的教学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实验。比如第一课空气的性质 ,无论从开始认识空气的存在,到空气的重量、体积和形状可以变化等,无不都是遵循:实验-观察-思维- 结论的实验探究模式。一个个演示实验的成功就成为一节好课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充分了解、掌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学校仪器室、实验室的专用仪器。同时要求教师对实验的选材、组合、技巧反复考证和实验,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100%,保证实验的重复性,一致性,
10、可逆性原则。二、 演示实验的器材向大众化、生活化靠近。现在科学课与过去自然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由专业化、难度大向生活化、实用型转变!知识的系统性、难度有所降低,但知识的面更宽,能力的培养更强。现在科学课的实验器材,已经有相当部分用具学具则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身边。比如空气中有什么 一课中,蜡烛、玻璃杯、饮料瓶、餐巾纸、木棍、食用碱、食用醋、碎冰等均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在憋气很难受教学点可以设计为实验:全班学生憋气比赛,很有趣味性。 玻璃罩里的鲜花会枯萎,则要求老师提前 3-5 天在家里或教室做好准备,以便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空气对生命的重要!热气球上升实验要求使用的塑料袋密封和轻
11、薄。由于材料和组合的随机性很大,所以这类实验效果的稳定性受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就很大,所以加大了教师准备实验的难度,实验连续成功率在 95-100%之间。偶尔实验失败也正好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不确定性和实验的真实性。三、 部分实验有延续到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趋势。科学课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课外的科学体验和自我感悟。因此有些应用性、体验性、激趣性简易的实验,或分组实验难以在课内安排的实验,将有相当一部分要安排在课外完成。这些实验开放性强,实验条件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或课外辅导中,对实验的意义、方法、用材等做必要的指导和师生讨论,随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
12、的难题,要用一定的时间听取学生的实验汇报,并积极评价鼓励,优秀实验成果要记录或存档收集。四、学生分组实验不再统一做出要求。更多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对教材的挖掘,学校实验的条件,实验的安全性等因素。科学课不再规定有多少组学生分组实验。实际教材的目的不是减少分组实验,而是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实际分组实验的知识点分布很广,可以说分布到了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细节里。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实验!所以我们老师要提高责任心,要知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充分挖掘课本细节,挖掘学校和社会仪器、资源,认真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有实验的知情权、参与权、感悟权。目前这方面教师积极
13、性不是很高,分组实验的难度也大。我调查原因:一是学生分组实验组织难度大,纪律有些乱;二是学生有目的性、指向性、有效性自我实验很差,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我的研究表明:造成这样被动的原因有二,一是过去我们分组少,而每组学生人数太多,学生“抢”的厉害,所以乱;二是我们老师自己的原因,分组实验做的还是太少,学生的冲动、新鲜感打破了他们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现在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有大的提升,都做到了按 24 组设置。这样每组也就 2 人,教师组织实验好的环境应该已经具备。另外要求我们把分组实验常规化、日常化,做到设计到位,准备充分,管理到位,组织有方。相信分组实验在我们的实践中,会很快感受到它的魅力!五、科学课
14、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1、 1、有个别实验设计欠严谨,造成实验成功率不稳定。比如:热空气可以使塑料袋上升实验成功率就是零。 空气里面有什么一课中,塑料瓶的使用中一般的瓶子开口不行,开口要尽量大,小了实验就要失败。在研究空气重量的气球实验中,由于气球体积有限,所以空气重量很轻,所以实验的效果几乎看不出来。二氧化碳灭火实验中,由于制造的二氧化碳十分有限,所以真正要让杯子里的 3 个蜡烛依次熄灭是很难实现的!2、实验的微量危险性是存在的。比如有的酒精不纯,有的试管不合格,等等。所以加热时酒精灯破裂,局部失火,喷溅现象是存在的。自己曾有 2 次这样的事例。所以给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带来消极影响。3、科学教师
15、队伍专业化有待加强。目前学校科学教师大多是兼职的,而且经常换来换去。所以造成科学老师实验专业化技术不够。所以建议学校科学老师尽量要固定,年级也最好固定几年,让老师有一个学习、适应过程。科学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有一个年级教师教学不规范,会带来整个学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所以希望上级专业部门对新任老师给予及时培训和业务指导。学校也要对科学教师予以专业发展引领。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科学实验小游戏:肥皂小赛艇肥皂小赛艇把火柴或羽毛杆的一端从中间劈开(劈开的长度约占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在劈缝里镶上一小块肥皂,一个“小赛艇”就做成了。把这个“小赛艇”放在水盆里,它就会自动地在水中快速行驶。参加
16、做游戏的人,每人都准备数量相同的“小赛艇” ,在裁判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把“小赛艇”放进盆中(最好在一个大盆中进行;为了安全,不要到池塘边玩这个游戏) ,看谁的“小赛艇”行驶速度最慢,就给谁记为 1 分;倒数第二名记为 2 分,以此类推。第一批赛艇比赛完了,再进行第二批赛艇的比赛,最后一轮比赛完后,谁的累计分最多,谁就是优胜者。这个游戏,还可以比谁的赛艇行驶的距离最远,谁为优胜者。“小赛艇”之所以能在水中行驶,是因为镶在火柴上的肥皂在水里逐渐溶解,不断破坏着火柴后面水的表面张力,而火柴前面的张力没有被破坏,所以火柴后面的水分子被火柴前面的水分子拉向前去, “赛艇”就前进了。注意,当盆中水的张力都
17、被肥皂水破坏以后, “赛艇”就不会前进了,这时就得及时换水了。科学实验小游戏:鸡蛋壳里的水鸡蛋壳里的水动手做一个游戏,能让你知道鸡蛋有一种神奇的“渗透 ”作用。我们找一只新鲜的鸡蛋,再找一根麦秸管(最好用透明的塑料吸管或细玻璃管,那样效果更好),就可以动手了。先用钉子或小刀在鸡蛋的一端剥去一小块蛋壳,剥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千万不要把蛋壳下的那层薄膜弄破了。在鸡蛋的另一端用针扎一个小孔,慢慢地把这个小孔扩大,直到能把麦秸管插进去为止。小孔扩好后,慢慢把管子插入蛋内约 2 厘米,然后,点燃一支蜡烛,让蜡油滴到管子与蛋壳的接口处,把接口全部严实,不让空气和水份渗进去。这时,你可以把鸡蛋放进一只盛有
18、四分之三水的玻璃杯中,让插上管子的一头朝上。稍等片刻,你可以看到鸡蛋里面的蛋液就会慢慢上升到管子里面。几小时或几天后,蛋液一点一点进入管子里,管口就会有蛋液溢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杯子里的水渗入了蛋壳之中。鸡蛋里面的蛋液和杯子里的水不是被蛋膜隔开的吗?怎么杯中的水还能进到鸡蛋里面去呢?这就是“渗透” 。在这层薄薄的蛋膜上,有许多微孔,这个孔能让细小的水分子通过并进入蛋中,但较大的蛋液分子却不能通过。你看,这是一层“半渗透膜” 。当水不断渗入蛋中,就把蛋液不断地往上推,逐渐推出蛋壳。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水的表面张力(使证明水有表面水表面垫上水分子水
19、、广口瓶、滴管、回形针、抹布、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水的表面有张力。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用回形针)张力。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托盘等。 凸面为止。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不然杯子装满水时,水面高度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2、向装满水的瓶内放回形针时,注意小心轻放。3、最后放入的回形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串并联电路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等若干。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2、把
20、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或并列的连接起来,观察现象。3、用同样的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串联电路可以让小灯泡同时亮起来,但光亮弱;并联电路可以控制某个灯泡,光亮一样。1、电池、开关与导线的连接处连接完好。2、电池正负极连接正确。3、串并联电路连接正确。4、不论使用任何电源,绝对不允许用导线个小灯泡,观察现象。把两极连接起来。分离叶绿素把植物叶中的叶绿素分离出来。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跑到酒精中了。2 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为 95%的酒精,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热水等。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 95%的酒精。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
21、烧杯中倒入热水。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4、过会,观察现象。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1、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小烧杯中的酒精一定加到淹没叶片为止。3、小烧杯口用布或纸封上,防止酒精挥发,并且遇火燃烧。4、大烧杯中的水一定加热煮沸。热传导实验探究热在固体中传递的的特点。热就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等。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2、在火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3、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说明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铜棒
22、的高度正好与酒精灯的外焰高度一致。3、火柴一定用凡士林牢牢固定在铜棒上,间距适当,再,观察有什么现象。度低的一端。 进行加热。4、应在铜棒的一端加热。研究温度计的秘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通过加热或冷却体积会发生变化。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方座支架(带附件)、酒精灯、稀释的红墨水(4以上)、石棉网、白卡纸、纸胶带等。1、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2、将白卡纸粘贴在玻璃管上,以便观察。3、对烧瓶加热,使水温升高,观察现象。4、停止加热,观察现象。给烧瓶加热,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停止加热,水温降低,水面就下降。这表明 4以上的水具有
23、热胀冷缩的特性。1、因 04的水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实验中的水温不应低于 4。2、在刚加热时,因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的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不断上升。3、没加热前先在白卡纸上标出水面位置,加热后再标出,做好对比实验。4、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土壤成分分析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烧杯、玻璃棒、玻璃片、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石棉网、一块土壤、火柴、水等。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
24、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土壤里含有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和腐殖质等。1、土壤的选择要尽量具有肥力。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3、静置到水面上层有清液为止。4、在闻气味时,应用手扇扇,切勿直接用鼻子闻。沸腾认识水的沸腾给水加热,铁架台(带铁圈)1、组装好铁架台,在它的下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100),水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温度计的液现象知道水的沸点。水温度不断升高,水的内部形成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并搅动水面,使水剧烈翻滚。、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笔、钟表、火柴等。一铁圈上垫上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一铁圈
25、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2、未加热前,先记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沸点。泡不要触及烧杯壁和杯底。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3、正确记录温度计的读数。模拟雨的形成探究雨的成因。凝结。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方座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瓷盘、火柴、水等。1、在烧瓶里装1/3 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装在方座架上,铺好石棉网,石棉网下放酒精灯;在另一个方座架上安装一个烧杯,杯口向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水蒸气在烧杯和瓷盘底部受冷凝结成小水点,小
26、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弯管口应对准上一铁圈上固定的烧杯口,烧杯口也应对准瓷盘。3、 选择高一些的烧杯,使杯处。2、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3、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玻璃杯口放一个盛有凉水瓷盘,观察现象。高于 O时,便是雨。中空间变大,水滴滴落距离变长,实验效果较好。4、烧瓶或烧杯中水量不必多,否则会延长实验时间。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氧化碳可以使火熄灭,使石灰水变浑浊。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胶管、水、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1、取一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
27、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把胶管一端深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呼气。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子上。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烧着的火柴1、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2、呼出的气体将石灰水变浑浊。1、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应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用玻璃片封严口。2、玻璃片移开时,应只留一条小缝,防止呼出的气体跑了。3、向石灰水内吹气用力要均匀。深入瓶内,观察实验现象。3、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凸透镜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
28、、火柴等。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 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1、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3、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实验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 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成像模拟实验探究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光聚座、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1、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是它们在一条
29、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2、再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小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是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实验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 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杠杆的作用体验杠杆的作用杠杆原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
30、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 10 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 10 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 5 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 10 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 20 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杠杆尺平衡。1、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1、每次只能选择一个位置挂钩码。2、首先
31、杠杆尺要平衡。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滑轮的作用体验滑轮的作用杠杆原理。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等。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3、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1、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待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时,再记录力的大小。3、组装滑轮组时,细绳有两种绕法。4、用力要均匀。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
32、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5、把 2、3、4 的数据与 1 的数据作比较。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洋葱细胞装片、口腔细胞装片、叶子细胞装片等。1、将准备好的洋葱细胞装片、口腔细胞装片或叶子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住,使标本正对着通光孔的中心。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正确使用显微镜。1、安放。2、对光。转动装换器,调整反光镜。3、用高倍镜时,一定要加盖玻片。摆的秘密研究摆摆动的规律,知道影响摆摆动大小的因素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铁架台、线绳、螺丝帽(或小铁锁)、
33、橡皮泥、秒表1、制作一个摆,记录 30 秒时间内摆摆动次数。2、测量摆锤重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3、测量摆角的大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4、测量摆线的长短对摆的快慢的影响。5、观察分析数据。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1、将相同条件不同条件控制好。2、测量摆锤重量对摆的影响时,巧用橡皮泥来增加重量。3、有关摆的知识能正确了解。电磁铁的特性影响电磁铁磁性、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能转化成电磁能。铁钉、包皮细电线、鳄鱼夹、电池若干、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电池夹等。1、包皮细电线缠绕在铁钉上,将电池装在电池夹中,正负极用包皮细电线和鳄鱼夹分别连接闸刀开关、铁钉,控制闸刀开
34、关,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2、电磁铁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有关,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1、先将铁钉放在火中去磁性。2、要注意实验中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变化。观察铁钉能否吸起大头针。2、铁钉旁边放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磁极方向。3、增大线圈匝数,观察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增加电池数量,观察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4、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用小磁针测试铁钉磁性。改变电池正负极,用小磁针测试铁钉磁性,3、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锯末在热水中的运动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等。1、在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2、然后点燃酒精灯
35、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安全教育: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固体热胀冷缩固体在受热或遇冷时会怎样?一般情况下,固体在加热时体积变大,在冷却时体积变小。固体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铁架台、镊子、火柴、烧杯、冷水。1、在支架上用铁丝吊起金属球,用酒精灯加热。2、用镊子夹住金属球从金属环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观察现象。3、用镊子夹住金属球放入烧杯中,静置一会,然后放入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金属球加
36、热后不能触摸。3、烧杯后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时,不能接触烧杯壁。金属环中,观察现象。火山的成因模拟火山喷发。番茄酱受热后,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土豆的缝隙外溢。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等。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地壳越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土豆洞口不能封的过死。3、受热后的番茄酱别触摸科学抚养让孩
37、子多长高 10 厘米科学已经证明,人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抚养方式有关,科学的抚养方式能使少儿成人后身材增高 10 多厘米。一般来说,孩子的生长发育可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出生至 6 岁;第二阶段为 712 岁,医学上也称发育阶段;第三阶段为女孩 1315 岁,男孩 1416 岁,是发育高峰期;第四阶段为低潮期,女孩 1617 岁,男孩 1718 岁,此时,长骨骨骺开始闭合,身高增长逐渐减缓。男孩成年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 2 7.5cm女孩成年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 2 6cm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身高,在遗传的基础上,仍有很大范围的伸缩。因此父母可以调动各种因素
38、,挖掘孩子身高潜力。寻找孩子长不高的原因人体的各个器官对身体生长都有作用,如果孩子个子长不高,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异常状态和反应来确定身体的哪个器官有问题。从下面项目中找出和自己孩子相关的内容,孩子个子不高的原因就可以显现出来了。如:有的孩子会显示出身体虚弱,所以长不高。肝与代谢机能弱血液循环代谢得不好,人容易疲劳,容易抽筋。通过沐浴和按摩,做徒手体操类的运动,使身体做适当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是促进生长的要点。 经常说晕 爱流鼻血 容易出虚汗 视力不好 眼睛像得了流行性结膜炎似的 比平时运动量大时,容易抽筋 手脚的指甲软,不爱长 虚胖心脏弱,神经敏感如果心脏弱,孩子情绪会比较不稳定。尤其是在半
39、夜经常醒来,会失去生长激素分泌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情绪稳定,不让孩子突然受惊吓,避免看到可怕的场面,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怀。 脸色苍白 手脚关节粗,显得短 脉搏不均匀 容易受惊吓,胆小 容易得感冒 爱说梦话,梦多 爱发脾气 夜里容易惊醒后大哭 不好好吃饭,体重不增加 消化系统弱营养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差。即使孩子不好好吃饭,也不能给他吃过多的零食、快餐食品,还要注意少给孩子吃影响消化系统的甜点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是关键。 偏食,喜欢小食品 脸蜡黄,干燥 口味比较重 身体发软 容易疲倦,四肢无力 容易得肠炎一类消化系统疾病 肚子痛的时候多,滞胀,爱吐,拉稀,便秘,或者交替反复肾脏机
40、能和骨骼弱身体无大碍,但是肾脏机能比较弱。肾脏是身体长高的钥匙。骨骼健壮,才会使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所以要有规律地做增强骨骼和肌肉的运动。用食疗的方法改善肾脏的功能。给身体保暖也很重要。摘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要设计好一节科学实验课,作为科学课教师,我认为:一、要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学科特点。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农村孩子在见得少、操作少的情况下,逐步学会实验,并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科学条件。弄清实验目的,明确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材料和当地实际条件,才能设计好每一
41、节科学实验课。 关键词 科学 实验 教学 设计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更为重要。通过自然改为科学后的这几年教学实践证明,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学科特点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科学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认识科学始于观察科学,让学生用观察的
42、方法认识科学。如四季星空的教学实验设计:它是一个观察实验。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结合农村小学没有天文望远镜等教学观察仪器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并指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小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又如水的循环教学实验:它是一个分组实验。在设计时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
43、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再让学生通过用自制教具“水循环演示器”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现象,总结科学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身边科学现象的目的。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见到的较少,又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等
44、特点。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玉米根、稻子根、葱根、菠菜根、芹菜根等)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菠菜根、芹菜根等是直根,玉米根、稻子根、葱根等是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科学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科学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
45、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物体的沉与浮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科学条件教学大纲规定:“科学课要密切联系当地科学条件。 ”我校地处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是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科学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
46、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科学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在上学路上的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农村小
47、学科学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科学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科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总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验受实验设备、农村学生实验素质的影响,教师在科学教学实验设计时,必须结合农村教学资源设备,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才能上出
48、一节高质量的科学实验课来。【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教学设计 科学课试论小学科学课的提问 内容摘要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教师提出;二是学生自己提出。我们应为学生积极地创设情景,让他们自主发问为主,教师提问为辅。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时,应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提问应把握时机,主要在新授前、新授时和训练学生思维时提问。关键词 问题 自主发问 教师提问 时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探究式学习有时也
49、被人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指明了探究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科学主编路培琦语)而科学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自己喜好事先设计好问题。课堂中向学生连环抛出问题,这种“一问一答”的问题设计程序体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问题。没有参与到科学的学习当中,没有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没有投入到科学的实践研究中去。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应该鼓励让学生自己来提问,积极倡导学生好问的学习态度。只有多问,多想,学生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