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题目中”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技巧点拨】话题作文内容自由开放,范围宽广,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随着思想的多元发展,人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允许真理的平行存在。但审题立意仍非常重要,如果偏题跑题,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立意过于庸俗或偏激,也直接影响作文的得分,故话题作文审题立意必须万分谨慎。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作文的审题、立意、组材是同时进行的,为了易于说明,下面分别就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谈谈我的观点:一、话题作文审题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题目中”审题指做文章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而话题作文自由开放范围宽广的特点要求考生必须更加认真更加仔细
2、地了解题目的要求(不是话题的要求)我称之为“立根原在题目中” 。下面详述:(一)先看是话题作文题目吗我们必须确定这个作文题目是不是话题作文。以“xxxx”为题,是命题作文;以“xxxx”为话题,这是话题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这是材料作文:这些毫无疑问!可是,有些作文题目会让你拿不准是否话题作文而偏题跑题,请看下面两则作文题目:2009 年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2006 年湖北卷在汉语里, “三”是个有意味
3、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 , “三省吾身” , “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字。2009 年广东卷作文题目没有点明以“xxxx”为话题,可是提示语要求谈谈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说明它还是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话题作文题目。2006
4、年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提供一段材料,但不直接标明以什么为话题,它既不同于单纯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典型的话题作文,因为它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命意型作文,根据“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这个提示语的要求,可以看出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关于“三”的话题作文。所以,拿到作文题目,审读完题目之后,问自己一句:你“咬”的是“青山”吗?(二)再谈话题作文题目的构成及审题指导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材料可以是一则,也可是多则)+提示语+话题+要求。如 2010 年天津语文高考
5、卷作文题: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这是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提示语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话题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 字。(4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是要求而有的话题作文题目可能只有提示语、话题、要求,没有材料,有的有材料(材料可以是一则,也可是多则) 、话题、要求没有提示语,有的则会直接给出话题,可见构成话题作文的 4 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一定非得有,但话题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四个部分按照重
6、要程度依次排列,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必须认真审读(特别是文体字数要求,哪些文体可以写,话题作文字数要求一般是800 字,一定要看清楚,800 字左右和 800 字以上是有区别的, “左右”可以少于 800 字,“以上”就要多于 800 字) ;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与方向,应认真审读;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可看可不看。审题指导:在实际考场作文写作中,考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这种“先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要求提示语材料
7、,即“先看话题、作文要求,后看提示语、材料” 。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 ,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作文要求” ,明确写作范围和方向的是“提示语” , “材料”只是引出话题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不少考生审题时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三)三谈“青山”“话题”1、从涉及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单一型话题与关系型话题:所谓单一型话题就是话题语中只有一个概念,如 2009 年天津卷 “我说 90 后” 、2010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等。审题指导(单一型话题):认真思考,有提示语一定要根据提示语确定自己写作的范围与方向,没有则必须紧扣话题从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自己的写作范围。如 20
8、10 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提示语要求“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那么,考生就不能将自己虚拟成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谈名人自己生活的世界。所谓关系型话题就是话题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话题之间的关系有相对、相容、相加、相并等。相对关系话题:指两个概念关系相互对立和转化。这种话题,对任何一方都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因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互相转化的。例如 2004 年天津高考作文话题“材与非材”就属于这一种。命题人以关于树根的一段故事引出这个话题并规定了它的这种关系。木匠从实用观看,放弃树根,雕塑家从审美观看,以之为宝。故事告诉我们,有用和无用、是材和非材是相对而言的,场合、对象、要求、目
9、的等变化了, “材”可以转化为“非材” , “非材”也可转化为“材” 。更要紧的是,思考要深入到“用人”上,要重点阐述或表现人无全才、唯尽其用的方法和道理。相加关系话题: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如 2004 年高考广东卷“语言与沟通” 。 “语言 ”是条件, “沟通”是结果。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心灵的沟通?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因为沟通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而“语言”是最重要的条件,所以,这个话题从“语言”的角度设题,要求考生至少审出这样两个基本观点:“只有重视语言交流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 “如何加强人们的语言交流以达到心灵的沟通”
10、 。相容关系话题:指话题中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例如 2004 年全国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 ,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两者应该兼容并存,可以侧重写“相信自己” ,也可侧重写“听取意见” ,但都必须兼及另一方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有从反面借鉴的价值,调整和提高自我。总之,立论不能绝对,要辩证思维。又如2004 高考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生品位)思考,两者都应该是兼容关系。并列关系话题:指话题有许多个,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只须就其中一个或两
11、个作为话题即可。如 2004 年高考福建卷“选择下面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作文题目列举的话题之间没有很强的联系,选自己最熟悉的为文即可。审题指导(关系型话题):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话题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2、从内涵的显隐看,可以分为显豁类话题
12、和含蓄类话题:所谓“显豁话题”就是作文试题往往把某个观点,某种认识,某一结论作为话题。审题指导: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实际上是在证明演绎或者推翻这个“话题” ,所以此类作文题直接赞成或反对即可,基本不用审题。如 2008 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 ,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 “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话题就是结论有了条件有了机遇事物自然会有好的结果,故考生审题相对简易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思考直接赞成或者反对即可当然需要言之有理。所谓“含蓄话题” ,就是作文题目把某个对象某种现象,某一件事情作为话题,不点明其中蕴含的意义。审题指导:或增添要素,或化抽象为
13、具体,或化具体为抽象。增添要素是通过增补修饰要素的方法,使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完善,题意更显露的审题方法,能使一些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或选择性的话题意思明朗化,从而隐低审题难度。如 2009 年广东卷“常识” ,就可以给“常识” 增添修饰语“我讨厌这样的常识 ”、 “常识猛于虎”等等,来降低审题难度。化抽象为具体,因话题比较抽象,故用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的多个比喻或者多个细节描写或者多个场景描写或者多个事例等去阐释“话题” ,使之具化形象化。如 2008 年四川卷“坚强” ,有优秀考生如此写来:“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不幸遭遇并没有打垮海伦凯勒,是坚强,照亮了她的心灵,指明了她前进的方向;千手
14、观音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邰丽华的坚强身影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被我们深深铭记;还有霍金、张海迪、李丽,这些坚强的心灵,用轮椅向世人证明,如何让自己站起来,站在知识的殿堂、理论的高空,向人们展示强者的风采。 ”化具体为抽象,因话题比较具体,故在审读这种话题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实为虚,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深挖其内在含义,或揭示话题的比喻意义,或挖掘话题象征意义,或表现话题的引申意义,从而深化主题,使文章升格。绝不能流于肤浅,就事论事,在“话题”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如 2004 年湖北卷 “买镜” ,对“买镜”这一话题,仅仅在“镜子”的表层意义上兜圈子,去实写“如何如何”买
15、到一面作为生活工具的镜子,或者,实写“为什么买镜” 、 “怎样买镜”等是不行的,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为抽象,把“买镜”同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揭示出“镜子”的比喻意义,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步入发展等级,写出见解深刻的优秀文章,否则,就只是基本符合题意。3、从范围的大小看,话题外延有窄、宽之分。比如:“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完美是残酷的”等,就比较窄;“风” 、 “杂” 、 “理由” 、 “角色”等,就比较宽。审题指导: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外延可能就越宽;字越多,外延可能就越窄。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可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话题字越多,观点越明确,话题作文越像命题作文,
16、如 2010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基本上可以算是命题作文;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些限定语,以缩小其外延,从而精选一个角度来作文。以上仅仅是简单地对已出现的典型的话题作文题目进行了分类,实际作文中,会有一些既属于这类又属于那类或既不属于这类又不属于那类的题目,考生需要谨记的是:咬定“话题”不放松,立根原在“题目”中!二、话题作文立意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深刻、有创新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考生如果做到了前面说的“咬定话题不放松” ,没有偏题跑题,就应在立意中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深刻、有创新
17、,下面按重要程度依次论述需要注意的事项:(一)首先应力求做到正确无误,确保基础等级文章立意首先要考虑“正确” 。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如果立意不正确,思想不健康,得分一律在四等(10 分)以下。立意指导:在考场写作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客观公正的分析事物,反映事物,决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保守立意”以话题为中心,如果话题不适合作中心或者题目要求不允许以话题为题,就在话题前加上一个“论”字或者“谈”字,或者在话题前加上“我论”
18、 “我看” “我谈” ,将它作为中心。(二)其次应做到见解深刻有创新,迈向发展等级“深刻” “有创新”是高考作文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就考场作文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正确,但是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深刻有创新这一目标的就很少了,所以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创新性上下功夫。立意指导:要做到“深刻” “有创新” ,就必须抛弃“第一立意” ,为什么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所以,面对考题,你的“第一立意”往往是浅层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文题的简单认识,
19、而非对事物的内涵产生的理性认识,这种浅层的认识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对考题,你必须抛弃“第一立意” ,纵深思考,深入挖掘,打开心灵,运用联想,化一为万(时间、空间、具体、抽象) ,万中取一!联想可极为有效的打开思路,多层立意,收集材料。联想可以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类比) 、比喻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铺陈联想等,它们在话题作文立意的运用如下:1、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相关联想一般用于开始审题的时候,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展开联想,以便打开思路大量组织素材来获得比较好的立意。比如以“爱情”为话题,我们可以联想到小
20、爱神丘比特长着翅膀的小瞎子爱情是盲目的,处在爱情中的人是个瞎子泰坦尼克梁祝化蝶罗密欧和朱丽叶等;2、相似联想,也叫类似联想。有些事物之间本身并无直接联系,只是人们在认识上感到它们有某些相似,就会产生联想。一般用于碰到的话题比较抽象难以落笔或比较具体难以发挥的时候,或将抽象的话题形象化将话题引向自己熟悉的方面,或从具体的话题中提炼出哲理,让作文深刻,有创新。比如以“针”为对象,我们可以想到削尖头脑钻营的人,进行相似联想的时候,注意从自然历史社会思想,或从具体事物抽象的哲理,进行双向联想既要能化虚为实,又要能化实为虚。化实为虚如:“樱桃好吃树难栽”“心里想你口难开” ;以“思念”为话题,将抽象的思
21、念形象化“这条阶梯蜿蜒地向上攀升,很像思念的形状” “思念是有重量的,可是思念的方向却往往朝上” “过儿,当你思念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会不会觉得心里很沉重?”“应该会吧” “所以思念当然有重量” “而我们对思念事物的眷恋程度,就决定了思念重量的大小” “就像这条通往山上的阶梯一样,虽然弯来弯去,但始终是朝上” “我父亲在我念高一时去世了,所以我思念的方向总是朝着天上” ,这几句话是痞子蔡的槲寄生中的几句经典的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化虚为实如:“挫折、磨难后的收获”“沙粒变成珍珠、足够多的乌云烘托出的晚霞”, “几多愁”“一江春水”等等。3、比喻联想,指考生联想起与所写话题有相同之处的另一类事物
22、,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使所写的事物活龙活现,惟妙惟肖。一般情况用于碰到的话题比较抽象或比较具体难以发挥的时候,用一个或多个比喻打开思路,或将抽象的话题形象化,或从具体的话题中提炼出哲理。将抽象的话题形象化:如“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懦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从具体的话题中提炼出哲理:如以“井”为话题作文, “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物象,我们如果“实题实写” ,必然要写“井”的深浅多少, “井”水的咸淡与否。而新加坡作家尤今却说:“有一类人像古
23、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他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都不会多看他一眼。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掏水来喝,这才惊奇的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深,深不可测;掏上来的水,竟是那么清,清澈见底;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这类人才美不外露,又大智若愚。 ”4、相反联想,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 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比如:“近朱者赤”“近朱者未必赤” ,再如: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碧绿。5、因果联想,即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比如高考优秀
24、作文题目美好,只因为有了选择 ,又如: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6、铺陈联想,指为了将所写的事物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往往由一个事物联想到或与之相关、或与之相似、或与之相反、或与之有因果关联的另一类事物,并多多使用排比铺陈渲染,即用排比将上面几种联想有机融合起来。一般用于开头和结尾,彰显文采。如:如: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相反联想)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灵的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一只河蚌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粒沙子转化成一颗珍珠(相似联想) ,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
25、间的美丽却要凝聚无数的水汽(相似联想) ,如果把这些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挫折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比喻联想) ,挺过之后就是成功(因果联想) ;挫折是狂风暴雨(比喻联想) ,经历之后才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果联想) ;挫折是无情的铁锤和坚硬的铁砧(比喻联想) ,锤炼之后才能诞生干将莫邪(因果联想);(以上三句运用了排比)没有挫折,就没有锻炼;没有锻炼,就没有坚强;没有坚强,就没有成功。 (因果联想,运用了顶真)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我们没有理由不直面挫折!总之,一个话题,要善于运用联想多角度、多层次立意,好中取好,奇中取奇永远抛弃第一立意,力求
26、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注意:考生在立意时最好随时将自己的联想到的素材、迸发的思想火花速分别记在草稿纸上,稍加筛选组织即可成文。【实例演练】请为下面的话题分类并写出审题过程及立意。1、单一型话题,外延比较宽泛的话题,含蓄类中较具体的话题。首先审题。话题是“门” ,比较具体,需要化实为虚,升华主题,其次看要求诗歌不能写,第三看提示语“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 ,说明只能写作比喻引申意义上的门,不能写现实中具体的门。其次立意。先运用相关联想,可以结合自己的现状和自己的个性特质谈谈人生会给我打开一扇怎样的门,也可以评说他人,人生会给他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再运用相似联想,有科
27、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成功之门、失败之门等等立意;第三运用比喻联想,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有无毅力恒心、是否注重细节等等是竖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一扇门等等;第四运用相反联想,如何走入科学之门、天堂之门、成功之门,如何不走入邪教之门、地狱之门、失败之门,早恋之门开了会是怎样结果,关了会是怎样的结果等等;第五运用因果联想,有了哪些行为习惯,才会让自己、身边的人、历史名人步入天堂之门、成功之门,有了哪些行为习惯,很有可能会让自己、身边的人、历史名人跌入地狱之门、失败之门等等;第六万中取一,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别人最没有可能想到的立意,精心成文;第七运用铺陈联想,用于开头
28、和结尾,彰显文采。2、单一型话题,外延比较宽泛的话题,含蓄类中较抽象的话题。首先审题。话题是“成功” ,比较抽象,需要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便组材,其次看要求诗歌不能写,第三看提示语无,就不用看了。其次立意。先运用相关联想,整理自己关于成功的生活阅历,组织关于成功的名言、关于成功的古今中外的事例,明确什么是成功,如何才会成功等等;再运用相似联想,有小溪跌过悬崖方能汇入大海,有风雨过后现彩虹,有蚌忍住沙粒的痛才能有珍珠等等;第三运用比喻联想,别人的成功应该是自己的催化剂,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绊脚石等等;第四运用相反联想,成功难,不成功更难,失败是成功的开始,而成功更有可能是失败的开始,坚持会成功,
29、可是有时适时放弃也会促成另一种成功等等;第五运用因果联想,你或者他人成功了为什么,你或者他人不成功又为什么等等;第六万中取一,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别人最没有可能想到的立意,精心成文;第七运用铺陈联想,用于开头和结尾,彰显文采。3、关系型话题,含蓄类话题,外延比较窄的话题。首先审题。话题是“闯祸与创新” ,属关系型话题,必须辨明关系闯祸不一定都会创新,只有妥善处理善于发现善于变换思维方式才会创新,其次看要求诗歌不能写,第三看提示语无,就不用看了。其次立意。先运用相关联想,整理自己关于闯祸的生活体验还有结果,组织关于“闯祸与创新”的名言、关于“闯祸与创新”的古今中外的事例,看看哪些“闯祸” “创新”
30、了,为什么;再运用相似联想,关系型话题很难用到,舍去;第三运用比喻联想,关系型话题很难用到,舍去;第四运用相反联想,闯祸可能会创新,可是创新一定要等到闯祸时吗等等;第五运用因果联想,为什么闯祸引起了创新是因为打破了僵化的思维,而打破僵化的思维不一定非要闯祸等等;第六万中取一,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别人最没有可能想到的立意,精心成文;第七运用铺陈联想,用于开头和结尾,彰显文采。4、单一型话题,显豁类话题,外延比较窄的话题。首先审题。话题是“学会合作” ,属单一型外延比较窄的话题,基本上是命题作文,其次看要求没有特别的要求,第三看提示语无,就不用看了。其次立意。先运用相关联想,整理自己关于合作的生活体验,组织关于“合作”的名言、关于“合作”的古今中外的事例,看看怎样合作,什么是成功的合作;再运用相似联想,独木不成林,众人划桨开大船,渡河的“蚁球”等等;第三运用比喻联想,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指向标(第谷的精确观察和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终于引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揭开天体运动的秘密。没有合作,哪来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合作是铺向成功的基石(将相和)等等;第四运用相反联想,将学会合作与不会合作形成对比等等;第五运用因果联想,学会合作会如何,不会合作会如何等等;第六万中取一,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别人最没有可能想到的立意,精心成文;第七运用铺陈联想,用于开头和结尾,彰显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