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 工程” 和“985 工程” 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发展,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 学校的教育、人才、技 术、信息 优势,坚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围绕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从 20 世纪 70 年代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80 年代“ 吨粮田” 的技术推广,到 90 年代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动植物转基因以及动物克隆等现代高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解困我国“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6 年,学校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 ,挂靠在科学技术处
2、,是学校机构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加强学校成果转化与推广职能,推 进与地方、企业合作,促 进区域 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主要负责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与开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科技展览与扶贫、国内合作委员会、推广教授与共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工作。站在新百年历史起点的中国农业大学,希望与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共同握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起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21目 录第一篇 种植 1 玉米新品种 中农大 4 号1 玉米新品种 高油 451
3、5.1 玉米新品种 高油 5580.1 玉米新品种 高油青贮 1 号(青油 1 号)2 特用小麦新品种2 “国农”系列黄瓜新品种 3 “国农 41 号” 水果型小黄瓜 3 硬果型耐贮运番茄新品种4 芭蕾苹果观赏型新品种4 芭蕾苹果鲜食新品种4 甜、涩柿优良新品种5 SOD 天然功能食品 5 高效微生物肥料6 生物复合(复混)肥6 功能型微生物发酵剂7 抗重茬微生态制剂7 生物农药7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8 苹果主要病害防治的益生菌株 TS018 保健特菜枸杞芽的开发9 三种替代甲基溴控制蔬菜根结线虫的新技术9 一种新型水果保鲜剂及其生产技术10 一种兼具营养功能的环境友好型保护性杀菌剂及其生产技术
4、11 一种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杀菌剂的生产技术11 一种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杀菌剂的生产技术12 应用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体系12第二篇 养 殖 .13 农大 3 号小型蛋鸡生态放养技术15 蛋鸡规模化健康养殖关键营养参数与饲料配制技术15 奶牛及山羊性别控制关键技术15 中育猪配套系16 苜蓿绿汁发酵液裹包青贮技术的转化16 地方品种鸡种质特性的分子评估与优质基因的挖掘利用17 梅花鹿与马鹿杂交培育茸肉兼用型鹿18 利用 IBV 重组 N 蛋白建立 ELISA 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19 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20 牛新孢子虫病间接 ELISA 检测试剂盒 21 奶牛
5、专用广谱抗寄生虫药剂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液21 生物样品中雌二醇和呋喃它酮等重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 ELISA 试剂盒的研制 22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新制剂的研究23 牛结核病特异性诊断试剂和 ELISA 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242第三篇 农产品 加工与贮藏 .25 板栗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27 酶解法生产胶原蛋白抗氧化肽27 功能性乳制品(降胆固醇酸奶、降血压乳蛋白活性肽)的开发28 牛初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29 血液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生产29 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30 电子鼻技术在烟草原辅料及产品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应用31 天然植物、香料精油高
6、效提取技术33 大蒜防绿变技术34 系列功能多糖类保健食品加工技术34 柿子长期贮藏保鲜、保脆技术34 柿子快速脱涩长时间保脆技术35 柿子深加工综合配套技术36 一种柿子发酵酒的酿制方法36第四篇 农业装备 .39 山地拖拉机41 气体射流冲击烘焙技术与设备41 新型秸秆揉切机系列产品42 保护性耕作技术43 谷物种子精选自动化系统44 果蔬自动化分级系统44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46 水稻钵体苗有序浅栽机研制47 9ZZ-250ZN 型牧草种子加工智能控制成套装备 .47 颗粒饲料微量组分涂敷机48 微粉碎技术49 1SM-型地膜回收机 50 果蔬高效压榨技术50 蔬菜嫁接机器人51 自动凝
7、胶制备色谱仪(GPC) 52 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技术53 灌溉施肥与温室智能控制系统53 淡水养殖信息系统研究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54 农畜产品品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系统55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56 车载安全监控系统57 网络视频监控与红外测温系统58 DPCZ-型直链淀粉测定仪 58 TSC-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快速测试仪 .59 DPCZ-型直链淀粉测定仪 59第五章 其他 .61 生态型、保健型新农村的规划设计633 参与式村级发展规划63 食品与环境残留物质 ELISA 检测技术及产业化 63 马杜霉素和阿维菌素等 15 种兽药在动物组织中残留检测64 磺胺二甲嘧啶酶联免疫试剂盒6
8、5 玉米赤霉醇、氯霉素、恩诺沙星和链霉素残留检测单克隆抗体试剂盒的研制65 新兽药替米考星及其制剂研制与产业化6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加工技术和设备66 堆肥发酵接种剂及规模化生物有机肥产业化66 CAU51 系列花卉草坪专用控释营养素 67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 .691第一篇 种植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3玉米新品种中农大 4 号一、品种简介特征特性:中农大 4 号是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 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并已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及山西省区域试验和辽宁引种试引种试验,表现突出。该品种株高 265 cm 左右,穗位 96 cm 左
9、右。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行数 1618 行,出籽率 90%左右。春播生育期东北 130 天左右,华北 128 天左右,夏播生育期 96 天左右,需积温 2850。高抗矮花叶病、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多种病害,活秆成熟,保绿性好。20052006 年北京区试平均亩产 628.8 kg,比对照农大 108 增产 19.1%,2 年区试连续排名第 1 位。栽培要点:东华北地区春播在 5 月上旬,播适宜密度 3500 株左右,播前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平衡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做到前控、中促、后补,及时防治病虫害。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
10、中农大 4 号属于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产量比农大 108 增产 20%左右。市场潜力很大。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2008 年已经在东华北春播区和西北春播区示范推广,并开展规模化制种研究,制种面积 1000 亩左右。玉米新品种高油 4515一、品种简介特征特性:高油 4515 是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高油玉米。2005 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并已参加国家区域试验。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株高 297 cm,穗位高 122 cm;果穗长 21.2 cm,穗粗 5.5 cm,穗行数 1418,秃尖 0.5 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 361.4 g,容重 71
11、4 g/L;含油率 8.1%8.51%,籽粒偏硬,品质好。生育期 126.4 天,抗青枯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丝黑穗病,中抗瘤黑粉病。籽粒产量水平与农大 108 相当,高产田块亩产可达 750 kg 以上。活秆成熟,保绿性好,秸秆营养高,含穗生物产量 5000 kg 以上。栽培要点:京津唐春播在 5 月中上旬,播适宜密度 3500 株左右,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以南均可种植。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高油 4515 是我国第二代高油玉米典型代表,其产量高,抗性好,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产量比农大 108 增产 5%左右。同时,该品种保绿性也较好,生物产量高,可以作为籽粒和青贮兼用品种。因
12、此,市场潜力很大。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2005 年已经开始规模化制种和生产推广,预计明年的种子产量可以满足 10 万亩玉米生产的目标。玉米新品种高油 5580一、品种简介特征特性:高油 5580 是中国农业大学新选育的抗病、紧凑型高产高油玉米新品种。株高 244 cm,穗位 100 cm 左右,穗长 1822 cm 左右,穗粗 4.8 cm 左右,穗行数 14 行左右,行粒数 3540 粒,千粒重300 g,出籽率 82.5%;果穗长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油分含量 8.0%左右,商品性好、专用性强、活秆成熟,保绿性好,后期茎秆淡紫色。可作为粮饲兼用高效型品种。黄淮区生育期 108
13、 天,一般亩产 440550 kg,生育期和产量均与郑单 958 相当,华北、东北春玉米区生育期 120125 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较窄,可适度密植,抗倒、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抗丝黑穗病、病毒病等多种病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4害。适宜密度:密度应控制在 40004500 株/亩。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播前施足底肥,及时间苗定苗。适宜地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东北、华北春播中熟玉米区,京津唐夏玉米区。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高油 5580 是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紧凑型耐密高油杂交种,产量接近郑单 958。由于该区养殖业发达,玉米以自给为主,对饲料价值较高的玉
14、米需求很大。该品种正可以满足优质化生产的要求。同时该品种在华北、吉林以南的东北春播区也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市场潜力巨大。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2005 年已经开始规模化制种和生产推广,预计明年的种子产量可以满足 10 万亩玉米生产的要求。玉米新品种高油青贮 1 号(青油 1 号)一、品种简介高油青贮 1 号(青油 1 号)是中国农业大学新选育的抗病、青贮型高油玉米新品种。2005 年通过北京市审定,目前正在参加国家区试。株高 340 cm 左右,穗位 144 cm 左右,穗长 2225 cm 左右,穗粗4.9 cm 左右,穗行数 1618 行左右,行粒数 4548 粒,千粒重 302 g,出籽率
15、 84.7%;果穗长筒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油分含量 7.0%7.5%左右,每亩产草量 40006000 kg,籽粒产量每亩 550600 kg,干物质消化率较高。生物量商品性好、专用青贮、活秆成熟,保绿性好,可作为青贮高效型品种。华北、东北春玉米区生育期 130135 天。该品种株型高大、抗倒、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高抗丝黑穗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适应区广,稳产性好。适宜密度:青贮种植密度应控制在 35004000 株/亩。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播前施足底肥,及时间苗定苗。适宜地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东北、华北春播晚熟玉米区。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青贮玉米是畜牧业重要的饲料来源
16、,高油型青贮玉米结合了高油籽粒营养成分高和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高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饲料价值。养殖试验证明,高油青贮玉米可以改善奶和肉品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三北地区特别是东北玉米产区畜牧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优质青贮饲料,青油 1 号在上述地区均表现突出,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2005 年已经开始规模化制种和生产推广,预计明年的种子产量可以满足 1 万亩玉米生产的要求。特用小麦新品种一、品种简介20052006 年,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 4 个特用小麦新品种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分别为紫粒品种“农大 3659”、 “农大 3753”、蓝粒品种“农大 367
17、7”和糯性小麦 “农大糯麦 1 号”。另外还有一批“蓝糯”、“紫糯”新品系正在参加区试。这些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产量达到或超过主推普通品种水平,而品质性状独特。其中紫、蓝粒品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品种 15%左右,Fe、Zn、Se 等微量元素分别提高10%50%、15%45%、20%70%,营养品质突出,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农大糯麦 1号”为人工创造的小麦新类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 98%以上,明显区别于普通品种,从而表现出特殊的淀粉品质性状,作为配粉的原料,对生产各类专用粉新品种,从而延长食品货架寿命,解决速冻食品面皮开裂等问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二、推广意义特用小麦的推
18、广符合都市农业对名、特、优、新,即符合通过育种的方法,培育产量高且对微量元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5素具有高富集能力的作物品种的要求,以符合在不改变人类食物结构的情况下,低成本、无危害的补给人体微量养分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满足人们对“营养型”、 “功能型”食品的需求。特麦产品的开发,可以延长小麦产业链,提高小麦生产附加值,推动订单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三、技术指标试验示范阶段,开发特麦的新型面粉、食品等新产品 10 个左右,与有关面粉、食品加工业联合,形成规模化生产,带动周边特麦年种植面积 0.21 万亩。最终目标是通过试验示范,使特用小麦大面积走
19、向生产,成为北京特色农业的新亮点。四、预期效益价格比普通品种提高 0.5 元/kg 。“国农” 系列黄瓜新品种一、品种简介“国农”系列黄瓜新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系列黄瓜新品种,涵盖了迷你型水果黄瓜、出口用无刺型大黄瓜、华北型密刺黄瓜及华南型稀刺黄瓜等黄瓜主要类型。同时,根据不同栽培条件,培育出分别适宜露地、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等不同生态条件的专用型品种,并特别针对国际黄瓜市场需求选育了适宜出口用专用黄瓜品种类型。目前有关品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并受到各地瓜农的欢迎。在充分挖掘我国各地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除通过采用杂交授粉和田间选育等常规技术手段外,还充分利用组织培养、单倍体培养、分子杂交等
20、生物技术手段,创造出许多新的种质资源,为不断推出适宜我国各地栽培的黄瓜系列品种奠定了雄厚基础。技术指标:比现有黄瓜品种具有显著增产效果;抗逆性强。二、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尽管“国农”系列相关黄瓜品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但在生产上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原因与目前课题组人力及资金投入不足。拟通过寻求相关种子经营及研究单位共同从事市场开发。“国农 41 号” 水果型小黄瓜一、品种简介该品种为水果型小黄瓜类型,丰产性与品质与国外进口品种相当,优于目前我国育成的同类型品种。植株长势强,叶色浅绿。早熟,春季栽培播种至采收 50 天左右。全雌株,雌花单生,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生长快。瓜条短棒状,皮色亮绿、光泽好,果面
21、平滑、无瘤刺,瓜把极短,可食率高,口感清香、脆甜,品质极佳;瓜长 14 cm、横径 2.6 cm 左右,心腔小,单瓜重 65 g,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适宜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春秋栽培。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水果型小黄瓜适宜从事观光采摘生产,且生产附加值高,因此市场前景广阔。预计需要总投资 12.8 万元。三、投入设备及必备条件投入设备:种子清选机,5XJC-3C 型比重精选 1 台,2.2 万元。种子包装机:DKD500 给袋式全自动包装机,3.2 万元。采种场地:2000 m 2,采用租用方式, 2.4 万元/ 年采种人工费:3 万元/年四、推广前景及意义使用该
22、品种其种子成本投入可比同类型国外进口品种降低 1250 元/亩,生产增收 800 元,合计增收节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6支 2000 元/亩以上。小黄瓜可用于观光采摘、超市包装销售等,该品种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菜农经济收益,同时对于丰富小型黄瓜品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五、目前推广应用情况该品种目前已经京郊部分地区及山东、宁夏、云南等地推广,生产效果良好。硬果型耐贮运番茄新品种一、品种简介通过有性杂交聚合了抑制成熟基因(rin 基因)与雄性不育(ps 基因) 、抗病(枯萎病、黄萎病、TMV、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等优良性状,育成了 3 个优质、抗 35 种病害和丰
23、产的硬果型耐贮运番茄新品种。其中“ 农大 131”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长势强,叶色深绿。中早熟,第一果序 78 节。果实近圆形,红果,果实着色均匀,果脐和果蒂小,单果重 150200g 左右,常温下能贮存 20 天以上。抗TMV、耐 CMV,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适于华北、西北保护地栽培和南方露地栽培;“农大 506”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长势强。中熟,第一果序 89 节。果实近圆形,红果,果着色均匀,单果重 200250 g左右,常温下能贮存 20 天以上。抗逆能力强,抗 TMV,耐 CMV,抗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适于华北、西北地区春秋保护地栽培;“农大 508”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植
24、株长势健壮。中熟,第一果序 89 节。果实近圆形,红果,果着色均匀,畸形果少,果脐和果蒂小,单果重 150200 g 左右,常温下能贮存 20天以上。抗 TMV,耐 CMV,抗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根结线虫。适于华北、西北保护地栽培和南方露地栽培。二、成果成熟度及产业化前景成果中的新品种产量和抗逆性等优于、品质达到同类型进口品种的水平,已在生产中累积推广面积10 万亩以上,比同类型进口品种增产 10%以上,而且种子价格仅为同类型进口品种的 1/10,所以代替进口的硬果型同类型番茄品种,在增产的同时还可极大地降低番茄生产中的种子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成果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出口和国内的远距
25、离运输,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芭蕾苹果观赏型新品种一、品种简介根据确定的选育柱型、红花、红叶、红果的特殊观赏类型的新品种的的育种目标要求,以柱型性状品种的“舞乐”为母本,以观赏海棠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十几年的培育选择,选育出芭蕾苹果观赏型新品种“ 农大 1 号” 、 “农大 2 号”和“农大 3 号”。新品种具有独特的柱型,中心独干直立,植株矮小紧凑的树型;开花早,花蕾大,花量多,花鲜红色,花色艳丽美观、花期长;早果,坐果率高,果实个小、数量多,紫红色,从夏季至秋天,观赏期长;叶片浓密,春秋叶色呈鲜红或绛红色,有光泽。花、果、叶、树形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新品种易于栽培管理,病虫害较轻,使苹
26、果栽培进入风景造园、社区绿化和庭院栽植领域。适用于庭院景观、观赏盆栽、园林绿化、观赏园艺等领域,顺应园林绿化美化朝着多树种、多品种的方向发展的需求,可在园林绿化美化中发挥重要的美化环境和生态效益。同时,由于花量大,花粉多,也可以作为苹果生产园授粉品种。二、推广前景及意义对丰富园林绿化美化品种类型,对园林美化、景观设计、色彩布局、庭院美化、盆栽观赏、观光园区树木造景都具有推广前景和重要意义。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处于示范阶段,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加大苗木繁育力度,形成数量,在生产上推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7芭蕾苹果鲜食新品种一、品种简介根据确定的选
27、育柱型、早熟、丰产和鲜食的育种目标要求,以中熟、丰产品种“金冠”为母本,以柱型性状的“舞乐”品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十几年的培育选择,选育出芭蕾苹果鲜食新品种“金蕾 1 号”和“金蕾 2 号”。新品种果实圆锥形,果形端正,果个大,结果早,早熟,丰产,稳产,综合品质优良;树体柱型,紧凑,矮小,适宜高度密植。栽培管理便捷,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适应了苹果现代化生产中矮化高密度栽植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改变传统苹果生产模式。新品种可以应用于生产果园,观光采摘园和盆栽,同时,也是果树实验学,种植资源研究的重要资源。适宜在我国长城以南苹果栽培的生产区域种植。二、推广前景及意义对丰
28、富苹果矮化、早熟苹果类型,扩大苹果品种的集约化栽培,改变传统苹果生产模式都具有推广前景和重要意义。三、目前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处于示范阶段,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加大苗木繁育力度,形成数量,在生产上推广。甜、涩柿优良新品种一、品种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从日本引进了优良柿子品种和砧木品种共 20 多个。完全甜柿有:伊豆、新秋、阳丰、前川早生次郎、ISAHAYA,太秋,晚御所和花御所;不完全甜柿有:西村早生富有、禅寺丸;不完全涩柿有:大核无、刀根早生;涩柿有:横野、西条;砧木品种有:守屋、寺社等。这些品种的特点有:1、均匀上市。成熟期从 8 月一直延续至 12 月,避免了柿子集中、过量上市;2、纯度高,高
29、产,稳产,质优。国外品种均从日本直接引进;3、品种齐全。有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适应各种消费者需要、能在各个采收期成熟的品种;4、既有品种也有现代栽培管理技术。品种与技术配套。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甜柿主要用于鲜食。甜柿的主要特点是,不用脱涩即可直接食用;而且采后保持新鲜、硬脆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半个多月。我国目前优质甜柿品种很少,市场上基本见不到甜柿。优质甜柿有广阔的市场。甜柿还是柿子出口最佳的品种选择。涩柿品种除了可调节柿子成熟采收期外,主要可用于深加工。三、投入设备及必备条件一片现成的柿子园,树龄不限,可直接用于新品种嫁接。四、推广前景及意义:1、改变现在各柿子主产区普遍存在的柿子品种单一,
30、柿子成熟、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的现状;2、各种风味的柿子均衡上市,适应各种消费者的口味;3、缓解我国目前存在的是第一柿子生产大国而柿子科研投资却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矛盾;4、改变人们普遍存在的,柿子是果品中的“粗粮”的印象,使柿子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五、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在北京郊区房山区、平谷区示范成功。此外,还在贵州、云南等省嫁接成功。SOD 天然功能食品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8一、成果简介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在许多逆境中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O 2-) ,以极强的氧化能力损伤细胞膜系统和生物大分子,对生物体造成破坏作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
31、物体内催化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的关键酶,能清除氧自由基的毒害,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SOD 能够治疗癌症、炎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上百种疾病,对防辐射和化疗效果显著,特别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遵循“顺之于自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原则,利用高含 SOD 的微生态制剂开发 SOD 天然绿色功能食品,使每人每天取食少量的 SOD 保健食品,便可获得人体必需的 SOD 酶。2004 年 9 月 8 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 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已经开发成功的 SOD 天然绿色功能食品,有猕猴桃、苹果、梨、草莓
32、、樱桃、桃、西红柿、龙眼、荔枝、香蕉、橄榄、脐橙、柑橘及其深加工产品。如苹果的 SOD 活性达到 25IU/g 以上,吃一个 200 多 g的苹果,即可满足人体每日必须补充的 SOD 酶。适于多种绿色保健食品的开发。二、技术指标通过该项技术生产的 SOD 天然绿色功能食品 SOD 活性提高 50%200%。SOD 天然功能食品中的SOD 酶耐热性好,在常规果品加工中,如加热灭菌或臭氧处理,SOD 酶仍能保持酶活;深加工产品中,在一年保质期内,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酶活,半衰期较长。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每个品种 100 万元。投资 100 万元,1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
33、况已经开发成功 20 余个 SOD 天然功能食品。高效微生物肥料一、成果简介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的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而产生肥效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生物活性肥料。近10 余年来,生物肥料的发展很快,许多企业都转向投资生物肥料,不断有新产品问世。截止到 2007 年12 月,全国已有近 600 个产品取得微生物肥料登记,500 多家企业从事微生物肥料的生产经营,涉及 11大类,80 多个菌种,产量超过 600 万 t。高效生物肥料是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植物微生态学原理研制成功的新型生物肥料,也是一种植物保健制剂,由植物有益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主的微生物菌种经过特殊发酵工艺加工制
34、备而成。主要功效特点:(1)高效的多功能性: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逆性等功效;(2)广泛的适应性:受地域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3)极大的亲和性:在植物体表、体内定植转移;(4)高度的安全性:对植物、动物、环境等无毒、无污染。已经研制成功适用于不同作物的各种专用型,如稻麦专用型、蔬菜专用型、棉花专用型、大豆专用型、油菜专用型、甜菜专用型、果树专用型等 20 多个品种。一般用于单子叶植物增产 10%,双子叶植物增产 15%20%,同时能够改善产品的品质,增强对病害、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二、技术指标执行微生物肥料行业有关标准。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3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
35、定投资额度。投资 300 万元,2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发成功,大面积示范推广。生物复合(复混)肥一、成果简介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9国内外化肥与有机肥复合(复混)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畅销的肥种之一,但有机、无机复合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化肥的负作用没有完全克服,化肥和有机肥均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微生物作为重要的增效因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生物复合(复混)肥是将有机肥、菌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经过特殊生产工艺加工制备而成,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而且能够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持效期延长。生物复合(复混)肥选用的有益
36、微生物属于植物内生菌,能在植株体内定植转移,充分发挥作用。施用生物复合(复混)肥,作物产量增加 15%30%,化肥用量降低 50%,农产品或者种植环境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 25%30%,成本降低 25%。生物复合(复混)肥具有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减缓污染、净化环境的功能。已经形成适用于各种作物的各种专用型。二、技术指标N+P2O5+K2O:20%25%;有机质 25%30%;微量元素 12 种以上;活菌:23 亿个/g;水分:25%;pH:6.57.5。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1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投资额度。投资 100 万元,11.5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
37、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发成功,大面积示范推广。功能型微生物发酵剂一、成果简介功能型微生物发酵剂是根据植物微生态学原理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已经开发为适用于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沼气池和秸秆饲料等系列产品。该产品是由腐解能力强的菌株和具有促生防病、增加适口性、调节胃肠道的功能菌株经过特殊发酵工艺加工制备而成,不仅能够迅速腐解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物料,而且腐解后的产品具有设定的功能。在腐解发酵过程中,基料水分一般控制在 50%60%,按照 0.2%0.3%的用量添加,温度达到 3540开始翻堆,达到 60左右,保持 34 天,然后每天翻堆一次,直到物料变色,温度不再
38、升高,腐熟基本完成。畜禽粪便发酵需要注意通气性,必要时添加一定量(约 10%)粉碎的秸杆增加通气性。二、技术指标执行有机物料腐熟剂行业标准。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3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投资额度。投资 300 万元,1.5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始示范推广。抗重茬微生态制剂一、成果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依据植物微生态学理论,利用植物有益内生共生芽孢杆菌,结合其他防治土传病害的高效微生物菌株,经过发酵加工制备而成的抗重茬微生物制剂,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微生态系,起到壮苗、促长、改善品质和防病的作用。主要功效:(1)抗重茬病害、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及抗逆性、改
39、进品质等;(2)能够在植物体表、体内定植转移,与寄主植物的亲和性高,受环境影响较小;(3)对植物、动物、环境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高。已经研制成功适用于稻麦、蔬菜、棉花、大豆、油菜、甜菜、果树等专用的 20 多个品种。为可湿性粉剂,常用的方法有拌种、沾根和喷雾。一般抗重茬防病效果 65%以上,单、双子叶植物增产分别为 10%15%、15%20%;并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10二、技术指标执行相关微生物肥料和农药行业或国家标准。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3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投资额度。投资 300 万元,1.
40、5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发成功,大面积示范推广。生物农药一、成果简介生物农药一般是指利用天然生物资源开发的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产品,也称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活体微生物和天然活性物质两大类。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针对稻麦纹枯病、棉花黄枯萎病、苹果病害等多种病害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筛选出具有防病促生效果的优良菌株,主要是植物有益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通过完善发酵生产工艺和制剂工艺,已经研制成功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稻麦纹枯病和果树病害的生物农药品种,使用方法简便,保质期间长。二、技术指标执行生物农药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
41、。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3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投资额度。投资 300 万元,11.5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始示范推广。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成果简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立足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结合优良乳酸菌和酵母菌,经过特殊发酵生产工艺研制而成的微生物制剂,不含任何对畜禽有害的物质,无副作用,对环境安全。2004 年 10 月 12 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字教 SW2004第 071 号,成果登记号 360-04-20080694)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广泛用于畜禽养殖和饲料生产及控制环境,可显著增加
42、动物的生产性能(增肉、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和饲料转化效率,防治动物肠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等) ,改善畜产品品质(增加肉蛋香味,使蛋壳变红变亮) ,消除厩舍和粪便的恶臭异味(降低氨气、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含量) ,改善环境。适用于养殖业(猪、鸡、牛、羊、兔、鱼、鳗、虾等)和饲料生产,生产高科技生物饲料(绿色饲料) 。功效特点:(1)高效:治痢有效率达 90%以上,促长增重率为10%35%;( 2)安全:无毒、无污染、无残留,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品导致的抗药性、内染性疫病双重感染、药物残留及肉质品变质;(3)价廉:大大低于添加抗生素,酶制剂的成本;(4)方便:使用、保存方
43、便,同时能耐酸碱、耐高温,生命力强,适宜加工颗粒饲料或制成复合添加剂。二、技术指标执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相关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三、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300 万元,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投资额度。投资 300 万元,1.5 年(不包括建设期)可收回投资。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已经开始示范推广。苹果主要病害防治的益生菌株 TS01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11一、技术(成果)简介地衣芽孢杆菌 TS01 是实验室自主 分离得到的益生菌 TS 系列 菌株之一,2004 年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经实验证明 TS01 具有分泌蛋白酶、木聚糖酶和多糖及分解甘露醇的特性,并
44、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功能,对苹果多种病害如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腐烂病、苹果炭疽病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二、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中国是苹果的主产大国,每年全国总产量在 21002600 万 t 左右。苹果生产上主要病害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腐烂病、炭疽病等,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植物遭受病害以后所造成的平均损失约为总产量的10%15%的估计,每年由于病害苹果产量损失大约为 210260 万 t。目前无污染、肉质脆、酸味足,果个大小适中的果实走俏于国际市场,使用化学杀菌剂的果实出口受到限制。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将是未来趋势,因此在苹果生产中对人、畜友好的微生态调节剂(主要为益生菌)将利用的越来越多。投
45、资主要来自于微生态调节剂的生产。三、投入设备及必备条件投入设备为发酵罐、双效浓缩设备、喷雾干燥机等。必备条件为微生物操作室和中试发酵车间等。四、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证明 TS01 具有产酶特性,并同时具有抑菌功能,对苹果多种主要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需进行产品的研制和在更大田间和区域进行验证开发。保健特菜枸杞芽的开发一、项目简介枸杞别名枸杞菜、枸杞头、牛吉力等,作一年生绿叶蔬菜或多年生蔬菜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等地。枸杞菜性味甘苦,别具风味。有清热解毒、明目清肝、抗衰老之功效,其中含有的甜菜碱是一种强壮剂。据测定每 100 g 嫩叶芽中,含水分 83.587
46、 g,蛋白质 35.8 g,碳水化合物 5.38 g。另外还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所以,枸杞是一种很好的保健特菜。枸杞的食用方法既简单而又多样,可以炒菜、凉拌、做汤,特别适合涮,是冬季吃火锅的理想配料,可消除吃火锅带来的燥热。二、特点及应用领域枸杞喜冷凉、不耐热,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1520,10以下生长缓慢,25以上生长不良。所以,在南方是冬季生产,夏季休眠。作一年生栽培时,一般 89 月份定植,大约 5060 天可进行采收。其采收期可以从 11 月持续到第二年的 4 月份,长达 6 个月之久。而冬季正是北方缺菜的季节,为枸杞打入北方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本项目属于应用开发项目,技术相对简单
47、,周期短,见效快。可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开发,或政府指导下的农户个体开发。应用领域一般为农业企业公司、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或农民个人。三、技术要点1、包括栽培方式,土、肥、水管理方法,繁殖技术,采收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2、包装、运输研究:包括包装方法、条件,运输条件与设备,贮藏条件与货架期等的研究。3、产品营销策略与技术研究等: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略、价格定位等。4、土地利用与配套技术研究:枸杞的生产周期为 9 月份至第二年的 4 月份,而 58 月份为休闲时间。那么在这段休闲时期可考虑安排一茬水稻或其它耐热蔬菜,可根据当地农产品市场和资源情况灵活掌握。四、应用前景及市场分析1、在生活水平逐步
48、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保健,特菜枸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2008) 附录:授权发明专利简介122、近些年来,冬季吃火锅不但在南方较为普遍,在北方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适合涮火锅的蔬菜销路较好,销量大增,而枸杞正是涮火锅的好材料。3、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使鲜嫩的蔬菜不但可以在南方当地销售,而且可销往北方。4、枸杞比较容易栽培,种植方式简便,好管理,不易发生病虫害,经济效益较好。5、本项目开发的主要困难可能在于开发市场。因此,建议借助其它产品成功的营销渠道来开拓市场。三种替代甲基溴控制蔬菜根结线虫的新技术一、技术(成果)简介三种替代甲基溴控制蔬菜根结线虫的新技术以生态科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和园艺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耕作制度以及试验开展所需设施和利于示范等为选题背景,充分体现理实并重、宏微对应、综合与分析结合、点面逐步辐射的研究思路和系统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作物生产、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及环境保护战略。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