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77874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载 2006 年, 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 , 语文学刊第 11 期:114-116 页。试论汉语词形的延长的原因摘 要 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依据索绪尔的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区分,笔者认为汉语词 形的延长既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 语音的简化,韵律词的需要和词义表达的需要,也有 语言系统外部的原因,如外来 词的进吸收和语言使用中的语法化。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尝试分析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关键词 语音的简化 词义的精确化 韵律词 外来词 语法化引 言古代汉语中,词语大多都是单音节,这样汉语中的词与汉字大多是一一对应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一个词就用一个汉字来表示。而现代汉语

2、中,词语大多是双音节,即双音节词占优势。据吕叔湘先生(1963)研究, 普通话三千个常用词表(初稿) 收名词1621 个,其中多音的(绝大部分是双音的)1379 个,占 85%;收形容词 451 个,其中多音的(绝大多数是双音的)311 个,占 69%;收动词 941 个,其中双音的 573 个,占61%。由此可见双音化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主要倾向。汉语的词语,由古代汉语的单音节为主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节为主,在这一转变中,大部分词是通过双音化来实现的。这一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即词形延长了。汉语词的长度的增加除了双音化以外,外来词的吸收,使汉语中出现了多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和

3、四音节以上的多音词) ,这也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而汉语自身中一些短语由于长期的使用而固化成为三音节或四音节的固定词语,可以说这些土生的固定词语也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因此,我们认为造成汉语词形延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语音的简化;2词义表达精确化;3韵律学中韵律词的需要;4外来词的吸收;5固定词语及语法化。下文就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语音的简化古代汉语是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时候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有清浊相对的辅音,如bp, dt, gk 等,还有 p ,t, k 等辅音韵尾。这就使单音节的词能相互区别开来。后来,由于浊音清化和辅音韵尾的逐渐消失等变化,语音趋向简化,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同音词

4、,如“辫变,道到,柜贵”等,这就使语音难以区分语义,并且汉语词汇系统中词语之间的区别性也逐渐模糊了,给交际带来了困难,因而需要用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而带来的难题。汉语的解决办法是增加词的长度,用双音节词的格局代替古代的单音词的格局,也就是词语的双音化,如“辫子变化,道路到达,柜子昂贵”等。这样原来由于同音而造成的歧义就消除了。这正如王力先生(1984)所说的:“单音词的情况如果不改变,同音词大量增加,势必大大妨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汉语词逐步复音化,成为语音简化的平衡锤” 。他又说, “今天闽粤各地方言的语音比较复杂,复音词也就少得多,可以作为明确的例证” 。总之,汉语词语的双音化,

5、一方面分化了同音词,解决了口语中由于语音相同而给交际造成的歧义;另一方面,汉语词语由单音节到双音节(从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来看,就是由一个汉字变为两个汉字) ,这就使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即汉语的词形获得了延长。2二 词义表达的精确化在符号学中,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形式就是能指,意义就是所指。而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也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的形式是语音,意义就是语音所表达的语义,语音和语义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因此,任何词义都会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语音形式,而任何一种语音形式同样都会蕴含这样或那样词义内容,这正如索绪尔把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比作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一样,两者谁也离不开谁。语音和

6、语义的这种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决定了音义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即语音形式的变化会影响语义的表达,而语义的表达也会影响它的实现形式语音,下面就从语义的方面来讨论语音的变化。单音词是汉语词的早期形式,它所反映的也必定是基本词义的内容,人们那时的认识大多局限于简单、初级、直接的生产实践,认识的事物还有限,思维的内容还比较直观。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单音词的基本词义上。早期形成的单音词带有很多的具体义、基本义和直观义的色彩。单音词抽象、概括的词义成分远远没有复合词那么充足、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人们为了便于认识这些新生事物,就需要给他们起名字;而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

7、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比以前更深刻,更精确了。前一方面要求利用汉语原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来表达这些新概念;后一方面要求词语达义深化和精确化,但这些要求与单音词的表义特点明显是相矛盾的。因为一种语言的音节单位是有限的,特别是作为孤立语的汉语,其单音节词素的独立使用,使得本来就有限的词汇面对着日益扩大的、近于无限的词义内容而捉襟见肘。在单音词还没有取消自己的独立性,实行双音化之前,汉语采用的挽救办法就是一词多义和多音词。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而这些义项之间又有联系。多音词就是一种词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一词多义和多音词,不但没有增加汉语的音节数量,

8、反而增强了表达能力,这的确是一种暂时的明智之举。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要表达的新概念也是与日俱增,当音义之间的矛盾激化到顶点时,汉语就顺其自然地进入了复音词阶段,这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解决有限词形与无限词义之间的矛盾的有效办法。下面我们就举例来说明复音词的表义比单音词的表义更精确,更深刻。如:“中”的意思很多,有“中间” “里面” “不偏不倚” “中等” “合用”等义。单凭“中”一个单词素,没有其他词素来修饰或限制,很难知道“中”到底指哪个意思,或者说“中”的表义是很模糊的。但是如果把“中”组合成复合词,那么情况就不同了。如:表“中间”义的有“当中” “中天” “中年” “中央” ;表“里面”

9、义的有“中心” “中衣” ;表“不偏不倚”义的有“中道” “中庸” “中立” ;表“中等”义的有“中民” “中士” ;表“合用”义的“中意”“中试” 。而现代汉语“中西”的“中”为“东方”义, “中日”的“中”为“中国” , “中外”的“中”为“国内” ,这些词义是单音节“中”字很难表现出来的。再看一个例子, “谈”这个单音词的意义很广,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交谈,但如果在它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成分,那么它的意义就更明确了。可以是谈的工具,如“笔谈” “手谈” ;可以是谈的方式,如“高谈” “座谈” ;可以是谈的情态,如“健谈” “漫谈” “闲谈”“纵谈” ;也可以是谈得性质,如“奇谈” “美谈”

10、;还可以是谈的地点,如“街谈” “巷谈” 。而现代汉语为了表达特定的意思,产生了很多音节短语词。短语词的形式像短语,但它们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一个概念,并且这些词不能随意地扩展和省略,因此我们把他们看成是词。这些短语词大多是专有名词。比如:下岗工人 人工智能 试管婴儿 微笑服务 雅思考试3家庭影院 绿色食品 医疗保险 单亲家庭 独生子女农民企业家 劳动密集型 超生游击队 多媒体教学 长江三角洲这些多音节专有名词也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三 韵律学中韵律词的需要韵律词是从韵律学的角度来规定词的概念,把词定义为“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韵律学中的语言单位是韵律单位。韵律学中最小的韵律单位是

11、音步。韵律词的定义是通过韵律构词学中的音步来确定的。韵律构词学中的韵律系统分为四个级层。最底层是韵素,韵素组成音节,音节组成音步,最后音步实现韵律词。韵素、音节跟音步三层之间是组成关系,上面所说的可以形式化为:韵素 A +韵素 B = 音节 1,韵素 C +韵素 D = 音节 2,音节 1+ 音节 2= 音步。而音步跟韵律词之间是实现关系。并且音步必须具备下面的条件:它必须同时支配两个成分。只有支配两个成分,才能体现韵律中的“轻重抑扬”这一节奏。韵律词是由音步决定的,那么,不满一个音步的单音词或单音语素要成为韵律词,就得加上一个音节,如重叠式:天天天,年年年。延长式:孔窟窿。感叹语:妈的!天哪

12、!凑补式:夏有夏,石石头,等等。韵律词要求至少有两个音节,这与汉语中的双音化有相似之处。从古汉语的单音词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从单音节的非韵律词到双音节的韵律词,这两种转变都有单到双,都增加了词的长度,即汉语的词形都延长了。 四 外来词的吸收外来词是相对于汉语词来说的,是汉语从其它民族中借来的,包括国内的各少数民族,国外的日本以及说英语的国家。有史料记载的外来词是在西汉的张謇出使西域,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汉人吸收了不少新的概念,汉语中增加了许多外来词,如狮子、珐琅、琉璃、浮屠等。不过汉语真正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是在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随着

13、西学东渐,大量的外来概念和词语进入了中国。而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要数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并且直到现在汉语还在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粗略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音译;一种是意译。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都给汉语的词汇系统带来了大量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包括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 。这样随着多音节外来词的增加,汉语的词形也获得了延长,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外来词,主要是分析音译外来词。汉语在翻译英语词时,主要是模拟英语的音节,基本上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因此,在理解英语外来词时,就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如:克隆,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音译词,是模拟英语单词“ clone ”而来

14、的, “克隆”两个字表示的是一个语素,这和汉语的联绵词相似,即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意思。由于英语词大部分是多音节的,因而大部分英语外来词都是多音节的,双音节占绝大多数,为了讨论方便,下文主要讨论三音节和四音节外来词,因为他、它们的词形的延长比较明显。三音节的有:Opec 欧佩克 siemens 西门子 sandwich 三明治 hamburger 汉堡包Cocaine 可卡因 simmons 席梦思 nicotine 尼古丁 maybeline 美宝莲hazeline 夏士莲 crest 佳洁士 miniskirt 迷你裙 marathon 马拉松四音节的有:Cocacola 可口可乐 golf

15、高尔夫 disco 迪斯科舞 Olympics 奥林匹克 4Computer virus 电脑病毒 elnina 厄尔尼诺 supermarket 超级市场 bourgeois 资产阶级 whisky 威士忌酒 以上的外来词,有的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了注释,如“迷你裙” “高尔夫球” “迪斯科舞”“威士忌酒” ,这四个词的末尾的字“裙” “球” “舞” “酒” ,就是表示这几个词所表达概念的类别的语素。其它的词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但不管怎样都增加了汉语词词形的长度五 固定词语及语法化固定词语是指一些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短语,使用时则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固定词语的内部基本上都是凝固的,他们在

16、使用时同语言中的词一样,都是直接进入词汇系统,是词汇中的一员。而一般短语则不一样,他们不是词汇中的成员,必须分解为一个个词才能进入词汇。现代汉语的固定词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三个部分。下文将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来解释汉语固定词语的由来。目前的语法化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词虚化,即从有实义的词单位逐渐演变为表虚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二是词汇化,即短语或句法结构逐渐凝固而形成单词的过程。我们下文主要讨论语法化的第二个方面词汇化。汉语中有些句法结构随着历时的演变而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语或短语,最典型的就是现代汉语的复合词大部分都是由原来的句法上的短语演变而来。当然这就造成了现代汉语中

17、大量的复合词与短语的划界难问题,尤其是动宾词组与动宾复合词区分,如“烙饼” “炒饭” “劈柴”等。我们认为,吉冯的“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这句话能够解决汉语复合词与短语的划界问题。因为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单音词与单音词的组合是句法组合;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则成了单音节语素。由古汉语的“单音节词与单音词的组合”变为现代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与单音节语素的组合” ,即由古汉语句法问题变为现代汉语构词问题。所以,很多在古汉语是句法中的词与词的组合关系,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则把它们看成是词语内的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是客观世界的结构的反映,即语

18、言结构与客观世界的结构是相一致的。熊学亮(1999)说:“在语言使用中,如果语言单位与所要表达的目标结构(按:即客观世界的结构)一致时,语法认可用法,有关的语法块自动激活,无须语用者多化任何附加努力” 。我们认为,这里的语法块既包括词、短语,也应包括句子。但是由于人类的惰性,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表达时,不可能每次都严格地按照语言的程序:由词到句子,由单句到复句,由复句到篇章。于是,为了方便,人们就经常直接使用已经组合好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这些短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人们在使用时就把它看为一个整体,不再去关心它的内部结构,这就是所谓的语用现象习惯化。当这些习惯化的短语进一步凝固化,在使

19、用中不再受到语境的制约时,就会语法化为固定词语,这一过程可以形式化为:一般短语 固定短语 固定词语以上是对固定词语的由来做了一翻解释,可以用来说明汉语的惯用语的由来,如:吃定心丸、捅马蜂窝,出洋相、好戏在后头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成语,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词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即成语的意义不像一般固定词语那样是各个词的意思的总和或相加, 。此外,大多数成语都有来历和出处,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事件。下面我们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成语的由来作出解释。如果某一语言单位的使用,老是和一特定语境发生关系,该语言单位和该语境就会自5然而然地联系起来,有关语境的内容就会编入语言单位,或

20、者说该语境的特征就会转移到该语言单位上去,成为该语义特征的一部分,兰盖克(Langacker)把这一过程称作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汉语的成语可以说就是概念化而来的,因为汉语的成语大多有来源,有的来自神化寓言,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等。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三顾茅庐、卧薪尝胆、一鼓作气等。大家听到一个成语时,这个成语的语境(即来源)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也就是说这些语境内容已编入了成语之中,即成语是故事内容概念化的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汉语中大量的四字成语是句子或篇章简化的产物。固定词语的产生,使汉语词汇中增加了大量的三音节或四音节词

21、,尤其是四音节成语。这些固定词语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汉语词的长度。六 结语总之, 与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词形延长了。首先,汉语为了区分由于语音简化而导致的同音词,为了满足韵律词(即双音步)的需要,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其次,词义表达的精确化,既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又产生了许多反映现代事物的多音节语词。再次,外来词的进入,给汉语的词汇大家庭增加了许多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最后,随着历时的演变,许多汉语土生的固定短语,由于语法化而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固定词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汉语的成语和惯用语。参考文献:1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单双音

22、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 , (1).3 潘文国 叶步青 韩 洋. 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4 索绪尔. 高名凯 译.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 苏新春. 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动因(J). 广州师院学报,1990, (4).6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 王 力. 汉语语法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 熊学亮. 认知语用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 张斌 主编. 新编现代汉语M. 上海:复

23、旦大学出版社,2002.The Reasons for the extension of Chinese wordsform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extension of Chinese wordsform.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of inner language and outer language, we think there are not only the inner reasons,such as simplicity of phonologic, the accuracy of words

24、meaning, but also the outer reasons, such as the absorption of foreign words, grammaticalization which takes up among communication.Therefore, we are trying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xtension of Chinese wordsform from these aspects.Keywords: simplicity of phonologic; the accuracy of wordsmeaning; foreign words; grammaticaliz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