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广东乌坎村事件?1.在回答问题前首先对整个事件经过予以概括总结。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的村民因对村上十多年来的财务审计问题、土地问题,村委会选举问题如(村长连任 41 年)、扶贫助学与村上公司污染等问题五不满,村民代表在过去两年十数次之上未果,于 2011 年 9 月 21开始,先后对市政府游行,示威,之后警民爆发冲突,村民也自成立“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汕尾市政府将事件定性为“勾结境外势力”,而村民表示这只是土地问题诉求,三个村民被捕,在双方矛盾升级过程中,乌汕尾市政府对外表示对乌坎村干部予以免职处请用理,村民诉求已得到了解决,将“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定性为非法组织
2、。此回应再次激起村民不满,双方对峙,村民继续游行示威,市政府出动警力,警方采取封村、断水、断电、断粮封锁村子,这期间被拘留村民代表薛锦波意外死亡。随事件进一步升级,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介入此事,称群众的诉求合理,大多数群众过激行为是可以理解和原谅,希望村内不再组织与政府对抗,政府与村民代表组织谈判,之后乌坎村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大会通过民主,合法,科学的方式选取了新的村委会。在事件前半期,消息一度被封锁,报纸转载官方之消息,境内外媒体普遍关注,村民自己通过网络向外传播消息。事件后期官方媒体次对整个事件有了客观公正的报道。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村干部不民主,激发村民不满,村民游行示威维护自身权利,市
3、政府及打压村民维权行为,官方媒体封锁消息,随事件升级,省政府公开介入,承认政府内部问题,理解村民维权行为,村内重新公正选举,事件平息。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点和的发展趋势。A.产生,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以自利、理性经人假设为逻辑,对政治学的主题价值观,如国家理论、利益集团、政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政府的诸多弊病,主张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品质。B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主张采用私营部门的管
4、理方法进行政府管理,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竞争。特点是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是起到“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 ,样可以形成小规模、低成本的有限政府;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新公共管理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新公共管理则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的节省。c.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尽管新公共管理虽然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但由于其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
5、求,而忽视了公益、民主、平等、参与、责任等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体系。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兼顾效率,并主张建设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所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将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必然发展趋势。3.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乌坎村事件的分析:a.乌坎村的村干部 40 多年都不曾更换,村上没有可公开的选举,村民不了解村上的财务状况,村民上方未果,市政府对村民堂而皇之的回应,这些都说明了在我国传统的等级管理体制仍占据政府管理的主体,同时这种管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如效率低下,缺乏民主,乡导致乡村治理面临严重困境,无疑对乡村民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B.面对村民的自发游行示威,市政府对村民采取暴力打压,官方媒
6、体对外不敢公开真实信息,导致事件恶化,直至省政府公开承认错误,解决问题,事件才得以平息。这体现了,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不怕有矛盾,矛盾是必然的,政府不应逃避矛盾,而应合理解决矛盾才是问题的根本。C.乌坎村村民如此巨大地维权行动,在国内外都硬起了轰动,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说明我国公民的民主,公平诉求进一步提升,公民自身已在要求打破传统官僚体制,呼吁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政府模式。D.乌坎村村民成立“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这种理事会的性质可以理解为非官方的群众组织,而政府错误的其认定为勾结境外组织,致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这体现了,在政府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非官方组织的力量,关注这些组织的利益,诉
7、求。E.在村民与政府的对峙过程中,政府出动警力,并拘留三个村民,其中一人被关押死。政府是可以在非常时期采取武力,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的是法制,暴力是统传官僚体制的常用手段,一味的暴力,而不听取公民诉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应本着“民意为重、群众为先、以人为本、阳光透明、法律为上”五项原则。F.在事件过程中,国内媒体受官方影响,封锁消息,对事件发展过程不能如实报道,这些行为有悖政府民主,自由的管理理念。政府应允许主流媒体能够及时地发出权威声音,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件性质。h.乌坎村的村干部一味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偷偷的卖土地,公报私囊,却忽视了公众的根本利益。新公共管理论有其优越性,可以提高政府
8、效率,但是当政府完全成为理性经济人后,则政府公共性和服务性的本质完全丧。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必将被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也是新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由重视效率转移到重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上。g.根据新公共管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乌坎村事件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的诸多问题,公务人员的选举,录用,考量在很多地方没有统一标准,中国公务员本身角色定位还有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公务员系统的改良。建立严格的选举,录用,考量标准,公务员的角色也应从政策过程中的勉强参与者、政府过程的中心者和高效的执行者,或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倡导的企业家、 “政策商品“的提供者和更大程度上的经济人向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者、公
9、民权的捍卫者、公共利益的追求者和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倡导者转变。I.乌坎村事件中,还包露出许多其他问题,如土地是国家的公共财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但政府有权以各种名义征回土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就得不到保障;官商勾结,各谋其利,官商交易缺乏监督机制,最终剥削的还是民众。民众多年信访无效,体现民主只流于形式,对这些问题,我们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倾听民声,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公益、民主、平等、参与、责任等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体系。个人的感悟,收获:(1)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我对郭美美事件,我国校车事件,乌坎村事件这三个事件的详细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理
10、论分析。 (2)对任一个流传的沸沸扬扬的事件不管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或是口头传播,我们在对问题进行评价的时候,都应有我们自己的视角,并去除各方利益主体所附加的假象,对问题应从各个角度予以分析,不能成为被假象所蒙蔽,成为部分媒体的利用工具。 (3)案例分析课程随时讨论案例,却离不开理论支撑,要做好案例分析的讨论,在查阅资料中,就要结合各种理论,如校车就设计公共经济学,得先对校车定性它是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才能进一步讨论方案。 (4)自己的理论还是很欠缺,对问题的分析还是很牵强,需要进一步学习。案例分析课堂组织、学生互动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案例分析算是大学课程里比较有意思的课程,我个人很喜欢苏老
11、师的上课风格,案例分析能很好地体现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但是我觉得课堂讨论还是有不少问题,首先,存在严重的浪费时间现象,老师给的讨论时间多,但 大家搜集的资料,观点有限,人多讨论,难免跑题,成员开始聊天,效率低下。其次,学生下来不搜集资料,只是靠上课别人说观点,自己记录。再者,大家发言就像读稿子一样,都是提前写好了,由固定的人上台直接念,也不顾下边的人是否听明白了。对以上问题,建议老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之所以讨论中大家无话可说,是因为讨论小组有时忘却了自己的核心问题,没有大体框架,老师可以试着给大家一些提示,指导好讨论的大方向。在上课前就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提供初稿上交老师,表明自己观
12、点,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可以避免不查资料的状况。老师应加强对课堂时间的管理,限制讨论时间,发言时间。提问的问题要明确并且有意义,回答也要简洁明了。对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可以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不要让小组内部决定谁来发言,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发言的学生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幻灯片,发言过程中要与低下的人有互动,交流。其他个人的独特思考。对乌坎村的这个案例,我虽然查了好多资料,首先总结了整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并总结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但是我还是不明白老师渴望的答案是什么样子,然后自己的总结也不太完善,不能很好地把案例和理论结合起来,我觉得老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稍稍有些提示,不然我真的是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