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各国礼宾礼仪及禁忌大全(亚太区)缅甸联邦一、国名渊源缅甸联邦简称“缅甸” 。“缅甸”一名,来源于占大多数人口的缅甸族的族名。缅甸人自已认为他们的名称来源于“缅”加上表示尊敬的“后缀玛”组成。这里有“敏捷” 、 “强壮”的意思,而其语源可能与婆罗门或梵文有关。另外,缅甸人还通称自己的国家为“巴玛” 。1974 年 1 月,通过宪法规定缅甸是劳动人民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98 年 9 月 23 日,改国名为“缅甸联邦” 。二、地理位置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啊与我国云南为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三、主要概况缅甸全国面积 67.
2、6581 万平方公里。人口 3785 万(1987 年)。其中缅族人约占 65%,其次为克伦族、掸族等少数民族。缅甸全国划分为 7 个省、7 个郡和 314 个镇区。首都仰光。货币为“缅元” 。国语是缅语,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四、社交习俗缅甸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佛教之国缅甸人,崇拜乌鸦奉为神;榕树极为受宠爱,喻为佛塔民族魂;宗教习俗“右为上” , “左贱” 、 “女卑”根很深;“过午不食”为教规,恪守教义方为纯;国民待人讲友善,礼貌盛情心忠恳。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
3、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缅甸的“泼水节”是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 4 月 13 日前后,一般要庆祝 4 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因为他们把新年之水视作幸福与吉祥的象征,认为可以驱暑祛热、消灾纳福、洗刷愁苦、带来好运。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是与有的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缅甸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
4、“男右女左”的习俗。据说这表示“右为大,左为小” 、 “右为贵,左为贱”的意思。信奉佛教的缅甸人,自古以来就十分崇拜榕树。在他们心目中,榕树是非常神圣的,榕树就是佛塔,他们在崇拜乌鸦之俗。并视其为“神鸟” ,对其倍中爱护。在街头,乌鸦昂首阔步,车辆、行人从不触犯她,都自觉地为之让路。他们一般便后都不愿意使用手纸,他们的习惯是用水罐装水,用左手来冲洗。缅甸中部勃叨族妇女的审美观很奇特。她们都以预长为美的标志。为了让脖子变长,他们从小便在颈部套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铜环高达 30 厘米以上便被视为美貌。在她们的手臂和脚、腿上也都爱戴这种饰物。缅甸的缅族人以纹身为美。男子纹身较为普遍,一般从十几
5、岁就在背、腹、腿外纹以花草鸟兽;有些女子也喜欢在身上刺花作装饰。缅甸人偏爱东亚兰花,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喻其为国花。他们喜爱孔雀。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在生活上,习惯使用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常以其装饰自己或美化环境。五、礼节礼仪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
6、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 。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 20 至 30 度)。六、信仰忌讳缅甸人大多数信奉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教规;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特别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肮脏,右手才是洁净的。因此,用左手递送物品是不礼貌的。缅甸和尚忌讳有人送给他现金。因为佛教的戒律包含着此项内容。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的龌龊的物品。所以,凡神圣的地方都不能穿鞋进入,否则就会玷污圣地,受到报应。他们忌讳星期日剪指甲,认为这天剪会失盗;忌星期一剪,认为在这天剪会经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认为在这些天剪不吉利,会招来祸端;所以缅甸人只
7、能在星期二、星期六两天内剪指甲了。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给别人衣服、沙笼等。缅甸掸族人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你是野蛮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笋、蘑菇、生菜、甜饭团待客,认为食用这些会生病。缅甸克钦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楼下走动,尤其是楼上有女人时,因为他们认为男子是绝不能低过女子的。他们认为,头是不可以触摸的,即使头巾也不能随便玩弄。如果有人抚摸他的头或玩弄他人头巾,便认为是对他莫大的侮辱。缅甸人不喜欢吃猪肉、动物内脏、还有些人不吃四条腿的动物肉。缅甸克钦族人不多食猪尾巴
8、,认为食会呆痴;不多食乌鸦肉,认为多食会胆小;小孩子忌食鸡蛋,认为吃鸡蛋会手、脚长不大。七、饮食习惯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
9、品要质精量小。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副食 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制法 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菜谱 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水酒 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果品 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
10、、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一、国名渊源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 。据传说记载,越南最早自称“文郎” 。 “文郎”很可能是生活在今日红河三角洲富寿地区的部族名称。公元前 257 年,改称“瓯貉” ,亦称“瓯名隹” 。它是由“瓯越”和“名隹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的。秦代设交阯(即河内) 、九真(即清化)二郡。汉置日南部,三国时改为交州、唐设安南都护府。938 年独立国号“大翟越国” ,1054 年改名“大越” 。1802 年国号“越南” 。1954 年 9 月2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76 年,越南统一国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二、地理位
11、置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侧。东面和南面临北部湾和南海,北和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三、主要概况越南全国面积 32.9556 万平方公里。人口 6400 万(1987 年) 。主要为越人(京族) ,另有少数华人、艾人、山龙人等。越南全国划分为 36 个省,3 个直辖市和 1 个特区。首都河内。货币为“盾” 。国语是越语。四、社交习俗越南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来话来概括:越南种族多, 饮食有特色;酸辣味受宠, 食品要斟酌;传统重礼仪, 热诚待宾客;不准触头部, 肩膀忌拍摸;用脚若指人, 属于坏动作。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越南人在平时生活中,特别注重礼节礼貌问题。他们遇
12、上人总要热情地打个招呼并互致问候,最简单地也要以点头示礼。他们待客极热情,只要宾客临门,他们总要拿出最好的酒和美味佳肴来招待客人,客人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客人临别时,主人往往还要把自己的家乡特产送些给客人。他们自古就有染齿的特殊民族风俗,习惯把洁白的牙齿染成黑色,并以黑齿为美,黑齿是评价女性貌美的重要标志。他们对红色厚爱,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他们非常喜欢狗,认为狗忠实、可靠、勇敢。他们昵爱桃花,认为桃花鲜艳、美丽,是吉祥之花,并称其为国花。五、礼节礼仪越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扬抱拳作揖。越南信奉佛教的人与客人见面时,行传统的合十礼(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过头则为拜鬼) 。六、信
13、仰忌讳越南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高台教和好教等。越南人忌讳别人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指着他大声叫嚷,认为这是有失礼貌的举动。他们忌讳用脚指物,或把脚掌对向别人,认为这是属于污辱人的一些动作。他们忌讳别人随意触摸他或其小孩的部部。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因为他们视左手为肮脏和卑贱之手。越南人进餐时,忌讳把筷子直立饭中,认为这会令人懊丧。他们忌讳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掏耳朵,认为这是不雅的举止。他们不喜欢吃豆芽、羊肉和甜点心,也不爱吃辣味菜和多骨刺的鱼。越南瑶族人忌食狗肉,占婆族人忌食猪肉和牛肉。七、饮食习惯越南的傣人特别喜欢食用鱼肉和各种血冻(猪血冻、鸭血冻、牛血冻、鹿血冻等) ,
14、并爱在血冻里加蒜头、辣椒、番石榴叶等佐料;酸笋汤、青蛙肉、酸肉、酸瓜、酸汁等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食品。越南人爱用花生油或大油来烹制菜肴。特别喜欢用干蒜瓣来炒牛肉。喜欢吃糖醋类和醋溜类菜肴。他们习惯菜炒好后一起上桌再用餐。“鱼露”是越南人喜欢的一种佐餐调料。其主要分生、熟两种(生鱼露是用盐先把鱼腌好,在缸中密封后,经阳光暴晒半年左右,取其汁液与炒米粉等一起调配而成;熟鱼露是将鱼加盐及各种调料一起捣烂后,经半年左右的日晒即成) 。无论生鱼露还是熟鱼露,乍吃起来全都有股异味,随后却会使您感到别有风味。他们喜食槟榔。将槟榔果切成片,与萎叶和蚌壳粉一起放入口中嚼,但不能咽下去。据说嚼食槟榔果有驱虫、固齿、
15、除湿、清热等功效。他们认为中国烹饪技艺高超,菜肴味美适口。他们用餐也习惯使用筷子。越南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菜多肉少,习惯菜肴炒齐后一起上果。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酸、辣、甜味。主食 以米饭为主,爱吃粳米,也吃包子、糖包、豆沙包、馄饨等食品。副食 爱吃鱼、虾、蟹、鲍鱼、海参、鱼翅、广肚、鸡、瘦猪肉、狗肉等;蔬菜喜欢西红柿、黄瓜、油菜等;调味喜用鱼露、咖喱粉、豆酱、蒜、番石榴叶、辣椒粉、盐等。制法 对炸、清蒸、烧、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苏菜。菜谱 很欣赏脆皮炸鸡、软炸虾球、红烧鱼翅、蚝油鲍脯、氽虾丸汤、脆皮乳猪、咕噜肉、开煲狗肉、扬州锅巴、咖喱鸡等风味
16、菜肴。水酒 一般不饮烈性酒,喜欢喝中国茶和咖啡。果品 喜食槟榔、香蕉、柑、桔、椰子等水果;干果偏爱核桃仁等。菲律宾共和国一、国名渊源菲律宾共和国简称“菲律宾” 。菲律宾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1521 年 3 月 17 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抵此登陆时,正值“圣拉扎拉斯节” ,即给此地命名为“圣拉扎拉斯群岛” 。22 年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并移民此岛定居。当时,比利亚洛活斯就将莱特岛及附近岛屿以西班牙王储,即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为“菲律宾” 。后来,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群岛。作为国名,则始于1989 年菲律宾独立时。1946 年 7 月 4 日,该群岛第二次独立时
17、,仍然定名为“菲律宾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菲律宾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北隔巴士海峡与我国台湾省遥对,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西濒南海,东濒太平洋。三、主要概况菲律宾全国面积 29.97 万平方公里。人口 5557.6 万(1978 年)。85%以上为马来人,还有少数华人、印度尼亚西人和阿拉伯人。菲律宾全国共划分 13 个地区,下设 73 小。首都马尼拉。货币为“比索” 。有 70 多种语言,以他加禄语为国语,但政府文告和主要报刊均使用英语。四、社交习俗菲律宾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语来概括:菲律宾人很坦诚,性格直率喜开明;多信罗马天主教, “十三”为丧兆不幸;美国方式
18、喜模仿, “女士优先”颇盛行;普遍喜欢茉莉花,喻为国花表吉庆;善交朋友讲礼貌,重视礼仪与文明。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特别喜欢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上层社会人士普遍喜着西装;一般百姓,男子喜穿白色衬衫和西装裤;女子喜穿无领的连衣裙或沙笼;老年人仍爱穿着麻或草或木制的拖鞋。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
19、花,并视其为纯洁、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挂在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五、礼节礼仪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友相见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友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斤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
20、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一般礼仪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称谓与问侯与熟人见面时通常握手问好,男女教一样;男人之间有时会在对方的背上拍击一下。约会与准时赴约是恰当的。款待与馈赠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
21、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交谈应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情况、腐败现象以及外援。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的谈话往往很受欢迎。六、信仰忌讳菲律宾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菲律宾人很忌讳“13”数。认为“13”是“凶神” ,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是令人极为厌恶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他们一般都不愿谈
22、论政治、宗教及本国状况和腐化问题。伊斯兰教徒忌讳猪。他们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宾人不爱吃生姜;也不喜欢吃兽类内脏和腥味大的东西;对整条鱼也不感兴趣。七、饮食习惯菲律宾农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副食以各类蔬菜、海鲜、蛋禽及肉类为主。菜肴喜多放调料,尤喜香辣调味品。马来人也一般喜食海味,如鱼、虾、海参、海龟卵等。菲律宾三宝颜市沿海及苏禄海域的巴交族人,惯以木薯、鱼类为主食。他们很少吃大米。虽然不忌食牛肉、羊肉、猪肉,但多数人却厌食肉类。他们喜食各类水果,尤其偏爱甘蔗。菲律宾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槟榔。在他们待客中,也总少不了以槟榔来招待。伊戈罗人除有此俗外,还喜欢咀嚼烟叶。
23、他们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感兴趣。上层人士用餐惯使刀叉,农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惯用右手抓食。菲律宾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菜肴色彩悦目,注重菜品要鲜嫩。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喜香、甜、微辣味。主食 一般以米饭为主,也习惯吃面食。副食 喜食牛肉、羊肉、鸡、鸭、鱼、精猪肉等;也喜欢西红柿、菜花、青椒、冬笋、口蘼等蔬菜;调味品喜用糖、香醋、胡椒、辣椒、咖喱粉等。制法 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苏菜。菜谱 很欣赏北京烤鸭、扒三白、奶汤菜花、口蘑冬笋、红汁酿青椒、红汁鸡蛋、香酥鸡、干烧鱼、番茄锅巴、炒子鸡、咕噜肉、烤乳猪等风味菜肴。水酒 爱喝浓咖啡、酸牛奶、啤酒、
24、桔子水、可口可乐、椰子汁等饮料。果品 菲律宾人喜欢吃水果中的香蕉、菠萝、樱桃、洋桃、芒果和木瓜等;干果喜食瓜子、杏仁、核桃仁等。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一、国名渊源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 。孟加拉国也是以民族名称为而得名的。 “孟加拉”即由古代“孟加人”加上“拉”(“阿里”的变音)组成。 “阿里”一词,据说源于古孟加人的统治者,在其故乡低洼地区建起许多高又宽的护堤(梵文里亦称其为“阿里”(。据往世书记载,钱德拉族国王巴利有 5 个儿子,分别建立王国,其中温格王国位于帕德玛河南岸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12 世纪时,其西部地区叫“拉拉” ,后演变成“拉尔” 。两个词(“温格”和“拉尔”合在一起组成
25、“崩格拉尔” 。穆斯林统治孟加拉后,按其读音习惯,称“崩伽尔”或“崩伽拉” 。英国入侵后,讹传为今名“孟加拉” 。1972 年 1 月 7 日,正式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孟加拉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西、北、东与印度、东南与缅甸为邻、南濒孟加拉湾。三、主要概况孟加拉国全国面积 14.3998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17 亿(1986 年)。约有 20多个民族,其中绝大多数是孟加拉人。孟加拉国全国划分 4 大政区,下设 20 个县。首都达卡。货币为“塔卡” 。孟加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四、社交习俗孟加拉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孟加拉人重友情,接
26、宾待客笑脸迎;民族宗教伊斯兰,特别重视古兰经 ;国民时间观念强,事先约会准时逢;拍打后背最忌讳,左手待人为不敬;“十三”数字多厌弃,酒为禁品不准用。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孟加拉国人爱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象邻国巴基斯坦那样倾向于欧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观念都倾向于亚洲。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特别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特别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 ,并视荷花为“吉祥” 、 “平安” 、 “光明” 、 “纯结”的象征。五、礼节礼仪孟加拉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因
27、为他们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称谓与问候当你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约会与准时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款待与馈赠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六、信仰忌讳孟加拉国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部分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人忌讳有人拍打他们的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他们对不经他们同意就给他们拍照片的作法很感。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因此,用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翘姆指这
28、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他们不喜欢“13” ,认为是个消极的数字。孟加拉国的伊斯兰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规,教徒信是不饮酒的。也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还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七、饮食习惯孟加拉国人对中餐倍加喜欢。他们用上除在社会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食取饭。孟加拉查克玛人多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为鱼肉和蔬菜,他们除了食用鸡肉、牛羊肉、鹿肉、青蛙肉、螃蟹外,猪肉也是他们常用的肉食(因其为非伊斯兰教),竹笋也是查克玛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孟加拉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菜肴色味,注重菜肴品种多样。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辛辣味。主食 以米饭为主,也爱吃甜点心等。副食 爱吃牛肉、羊
29、肉、鱼、鸡、鸭、蛋类;蔬菜喜欢青椒、土豆、豌豆、黄瓜、西红柿等;调料爱用咖喱、胡椒粉、番茄酱、糖、味精等。制法 对涮、烩、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和清真菜。菜谱 很欣赏什锦大拼盘、北京烤鸭、香酥鸡、干烧鳜鱼、鸡油菜球、咖喱牛肉、手抓羊肉、青椒肉丝、南煎丸子、奶扒鲜桃仁等风味菜肴。水酒 喜欢喝红茶和咖啡,以及矿泉水、桔子汁等各种软饮料。果品 喜欢吃桔、柑、橙、香蕉、菠萝、芒果、甜瓜、西瓜等;干果喜欢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一、国名渊源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 世纪
30、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 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 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1950 年 8 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13667 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
31、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三、主要概况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 190.456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6694 亿(1986 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印度尼西亚全国有 26 个一场行政区(省) ,399 个二级行政区(县) ,县以下分乡和村。首都雅加达。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四、社交习俗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尼”是个“千岛国” , 百性崇拜敬养蛇;伊斯兰教为国教, 信仰忌讳特别多;民族种类很复杂, 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 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在生活细
32、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 、 “善长” 、 “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 ,
33、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 。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五、礼节礼仪印度尼西亚
34、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一般礼仪印尼社会以尊重个人为基础。这一点在日常事务中必须记住。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商务谈判往往是冗长、拖拉,而且困难重重。称谓与问候第一次介绍见面时,宜点头握手。约会与准时遵守时间虽很重要但并不受到十分注意。事先约会是受人欢迎的。款待与馈赠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交谈不要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
35、社会主义以及外援等话题。六、信仰忌讳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 、 “春药” 、“性” 、 “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
36、脏” 、 “瘟疫”和“灾难”的印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七、饮食习惯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副食品。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虽说大多数人都不饮酒,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香槟酒。虽说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阿斯玛特人、达尼人和巴布亚人等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欢迎和喜爱。印度尼西亚人习惯吃西欧式的西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或筷子之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饭。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普遍对中餐倍加喜爱,认为中餐是举世公
37、认的最佳餐之一。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烹制工艺精细,注重菜肴的脆、酥、香。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甜味。主食 以米饭为主。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鱼、鸡和各种动物内脏;蔬菜喜食青椒、芥兰、豆芽菜、茄子、土豆等;调料喜用咖喱、胡椒、辣椒、虾酱等。制法 对炸、烤、煎、爆、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川菜。菜谱 很欣赏干煸牛肉丝、炸牛肚、香酥鸡、锅烧鸡、青椒肉片、炸牛肠、青椒鸡丁、鸭条、干烧鳜鱼、香酥百合鸡,炸麻团、炒芥兰等风味菜肴。水酒 喜欢饮红茶、咖啡、可可和鲜桔汁等饮料;有些人爱喝果酒、葡萄酒和香槟酒,还有极少数人爱饮烈性酒。果品 爱吃的水果有洋桃、
38、樱桃、巴犁、椰子、木瓜、香蕉、菠萝等;干果喜爱核桃仁等。马来西亚一、国名渊源马来半岛是个盛产黄金的地方, “马来”二字,在马来语中,意为“黄金” 。“马来西亚”作为马来群岛的同一词,19 世纪下半叶曾一度被欧洲人所采用,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只是 1960 左右的事。二、地理位置马来西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 “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沙巴地区和沙捞越地区合称“东马” ,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三、主要概况马来西亚全国面积 32.9293 万平方公里。人口 1610.9 万(1986 年)。大多为马来族人和华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占很少部分。马来西亚划分为 13 个州,
39、即马来西亚的 11 个州,加上沙捞越和沙巴 2 个州,另设首都为直辖市。首都吉隆坡。货币为“林吉特” 。马来语为马来西亚国语,英语和华语为通用语言。四、社交习俗马来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马来西亚“伊斯兰” ,定为国教重尊严;生活习俗忌讳多,昵爱绿色很普遍;传统礼节和礼仪, “真主保佑”为祝愿;待人热情心忠厚,讲求信义守时间;性格善良又纯朴,民风和睦万代传。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马来西亚人路遇相识的人,都要相互问候。一般是其中一人以阿拉伯语“真主保佑、一路平安!”向对方致意,另一方也要以“愿你一样好!”来回敬对方,两人以手接触后,举到胸前一下,表示施礼。他们特别注重社交
40、上的衣冠整洁。无论谁到他们的家中访问,进内厅前必须先将鞋脱掉,放在楼梯口或门口,然后方可进屋。他们对来访宾客十分热情。一般他们都要用当地驰名的马来糕饼或点心、茶、咖啡、冰水及栳叶(一种当地的药用植物叶)来招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他们时间观念较强,讲求信义,对事先的约会,他们是一定会按时赴约的。他们重视饭前洗手。一般他们都愿意用水冲洗,不愿用湿毛巾干擦。另外,他们还喜欢在外贸桌上备有“水盂” ,以供他们用餐过程中随时浸涮手指。马来西亚人普遍喜爱绿色,并视绿色为吉祥之色。马来西亚伊班族人崇拜犀鸟,并把其奉为神灵。他们相信有犀鸟的保佑,就会吉祥如意,就会有好收成。“扶桑花”是马来西亚的国花。人们把其
41、喻为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也有人将其喻为革命的火种洒满大地而燃起熊熊大火,使殖民主义者相继后退。五、礼节礼仪马来西亚在社交合同客人见面时,一般是施握手礼。他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时,一般要相互紧握双手,然后再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如鞠躬)。他们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见,男子之间,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后各自用右手扪胸示礼。马来西亚妇女见到男子,施礼前要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触,然后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这是马来西亚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传统礼节方式。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从脸部由
42、上而下轻轻一抹,再向胸前一点,与此同时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 。一般礼仪这个国家最大的族群是马来人,在进入马来人的住家或清真寺时必须脱鞋并取下太阳眼镜。在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对乱扔纸屑杂物要处以重罚,所以得小心别乱丢烟蒂。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国语,但那时广泛使用英语,特别是在商界。称谓与问候男人与男人见面时通常握手,而在男人与马来西亚妇女之间则稍稍弯腰或点头招呼更为适宜,特别是对老一代的马来西亚妇女。到马来西亚去时也要准备好商业名片。约会与准时事先约是恰当的。准时赴约是应该做到但并不强调必须做到的。款待与馈赠马来西来人对外宾一般都很友好热诚。商务活动中,请客吃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
43、是在饭店里以午宴或晚宴招待。在穆斯林式的宴席上,千万不要用左手去触碰食物。按照主人的方式行事是万无一失的。穆斯林人吃猪肉,也不喝带酒精的饮料。印度教徒和某些佛教徒不吃牛肉。按传统习惯,马来人和印度人用手取食,华裔则用筷子和汤匙。送礼的习俗也随着华裔、马来人和印度人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有所不同。但不论受礼者属于哪个族群,用左手递送礼物或马上打开礼物来看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如果主人赠送礼物给你,写一封感谢信是理所应当的。交谈马来西亚人大多喜欢谈论一般事务、家庭生活、体育运动和食品之类的话题。六、信仰忌讳马来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马来西亚人恪守宗教的教规,
44、会宾宴客从不备用酒水,而是以茶或其他饮料来代酒干怀。他们的头部、背部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若有他人触摸他们的头部或拍打后背等,是不会得到好言相待,甚至会闹出乱子的。他们忌讳双腿分开坐和翘着“二郎腿” ,认为这是极不文明的举止。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卑贱和不洁净的,使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是令人不能接受的。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认为,宾客若在主要家不吃不喝,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并会引起主人的反感的,有的甚至会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马来西亚人忌讳乌龟。认为这是一种不吉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 、 “春药”和“污辱”的印象。他们认为狗是一种肮脏的动物,会给人带来厄运的瘟疫,并令人生厌。马来
45、人不但禁吃猪肉和狗肉;也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和血;他们还忌讳使用猪制品。七、饮食习惯马来西亚人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椰浆、咖喱为主;喜欢带有辣味的菜肴。马来西亚风味“沙爹”(即:烤鸡肉或羊肉串),是宴席必备的佳肴。他们吃中餐的兴趣似乎还要比吃西餐更浓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会时,才偶尔用匙和叉。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吃饭一般都习惯使用筷子和勺子做餐具;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吃饭一般惯用手抓饭或用勺子取食。难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注重 讲究饭菜量少质精,注重饮食及餐具的洁净卫生。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香辣味道。主食 以主饭为主,也爱吃花卷、豆沙包、炒面、什锦饭、锅烙、馄钝等食品。副食 喜
46、欢吃牛肉、羊肉、鸡、鸭、鱼等,也爱吃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调味爱用咖喱粉、胡椒粉等。制法 对煎、炒、炸、烧、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川菜。菜谱 很欣赏咕噜肉、香酥鸡、辣子鸡丁、干烧鳜鱼、番茄里脊、炒肉青椒、鲜蘑菜花、糟熘鱼片等风味菜肴。水酒 他们禁酒,喜欢红茶、咖啡以及一些软饮料,尤为爱喝椰子水。果品 最爱吃槟榔果,也喜欢菠萝、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干果爱吃核桃仁、花生米等。印度共和国一、国名渊源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 。“印度”国名源于信度河。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原来这个词指印度河流域,后来发展到指整个南
47、亚次大陆,到印巴分治以后就单指目前印度这个国家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 ;古希腊人变印督为“印度伊” ;我国从唐朝便称共为“印度” 。1950 年 1 月 26 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它的西北两侧同巴基斯坦接攘。东北与中国、尼泊尔和不丹交界,东与缅甸和孟加拉为邻,东南临孟加拉湾,西南濒阿拉伯海。印度的南部伸入印度洋,成为亚洲、大洋洲、欧洲和非洲上交通要冲。三、主要概况印度全国面积 297.47 万平方公里。人口 7.6 亿(1985 年) 。其中主要为印度斯坦族人,其次有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等。印度实行联邦制。到 1971 年
48、时,印度划分成 20 个邦和 8 个中央直辖区,邦下设县,县下设区。首都新德里。货币为“卢比” 。采用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四、社交习俗印度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度国民多“种姓” , 不同宗教多规定;民族繁杂多信仰, 性格一般多稳重;绿色吉祥多偏爱, 白色懊丧多忌用;讲究礼貌多敬语, 礼节方式多注重;厌倦食物多种类, 待人接物多禁令。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 。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
49、位最为低下。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 ,被称为“哈里真” 。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 ,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 。印度人普遍昵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 。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五、礼节礼仪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