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解读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 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一、修订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必要性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 年本)已经与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技术和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并广泛应用;二是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隐忧;三是部分技术、工艺和产品不能满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四是部分条目表达宽泛,界限不清。随着各领域科技迅速进步、资
2、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全球范围内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为 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多年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主要依靠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按照国发200540 号文件要求,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就是要全面贯彻“ 十二五” 规划纲要,切 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
3、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促进产业由大变强。这既是装备制造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技术进步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二、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情况本次修订,我们对目录(2005 年本)中机械相关的条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如目录(2005 年本)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条目 52 条,本次新增 33 条、修改 27 条、删除 25 条,修订后共有条目 60 条;限制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目 34条,本次新增 25 条、修改 14 条、合并调整 2 条,修订后共有条目 57 条。淘汰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
4、目 84 条(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本次新增 23 条、修改 3 条、合并调整 10 条、删除 6 条,修订后共有条目 91 条。与目录(2005 年本)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化条目内容。对条目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细化,具体到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二是提高技术要求。对大部分鼓励类别条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规格参数的要求,对部分限制类和淘汰类条目,也提高了规格参数要求。三是扩大覆盖范围。修订后的条目,涵盖了电工、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农机、重型机械、石化机械、内燃机、液气密、模具、轴承、通用零部件、塑料机械、环保机械、印刷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文
5、化办公、制冷、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铸造、锻造等机械工业各个行业,覆盖更加全面。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主要内容一是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本次修订后,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相关条目共 11 条,占全部条目数的 18,包括关键精密铸锻件、高效环保铸锻工艺和设备、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密封材料、齿轮、弹簧、紧固件、轴承、链条等。二是突出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提高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本次修订中,将绝大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重点放在成套装备中的关键设备,以及为整机配套的关键零件、部件、系统 和总成方面,
6、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的问题。比如,将目录(2005 年本)鼓励类别条目“ 大型油气集输设备制造”细 化修改为“ 直径 1200 毫米及以上的天然气输气管线配套压缩机、燃气轮机、阀门等关键设备;单线 260 万吨/年及以上天然气液化配套的压缩机及驱动机械、低温设备等;大型输油管线配套的 3000 立方米/小时 及以上的 输油泵等关 键设备” 等。三是强化保障支撑,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产业所需装备。鼓励类别条目中,修改和新增了汽车、石化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所需的关键装备,如将目录(2005 年本)鼓励类别条目“30 万吨 /年
7、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设备制造”和“60 万吨/ 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条目合并修改 为“ 乙烯裂解三机,40 万吨级(聚丙烯等)挤压造粒机组,50 万吨级合成气、氨、氧压缩机等关键设备”。为扶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修改和新增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装备。如将目录(2005 年本)条目“清洁能源发电设备 制造(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等)” 细化修改为“ 二代改进型、三代核 电设备及关键部件;2.5 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整机及 2.0 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控制系统、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各类晶体硅和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海洋能(潮汐、海浪、洋流)发电设备”;新增了大气
8、污染治理装备、污水防治技术设备、固体废物防治技术设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等条目,提出了鼓励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参数要求等。四是更加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 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在目录(2005 年本)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农用装备的条目进行了整合、细化,并大规模新增了农用装备技术和产品。修订后,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共有农用装备条目 9 条,占全部条目数的 15,内容涵盖了 100 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五是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领域装备。本次目录修订,在鼓励类别中新增了
9、“ 城市 轨道交通装 备” 门类,提出了鼓励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部件和总成,以及运行控制技术等,共 9 个条目,以更好地引导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鼓励类别条目中,还首次增加了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方面的条目,新增了“ 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 门类,共 43 个条目,内容涵盖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的监测防控、应急救援等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以引导和鼓励相关领域加快发展。此外,在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还新增和大规模充实了安全饮水设备、高档印刷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条目和内容。六是防范产能过剩
10、,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落实国发200938 号文件精神, 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次修订,对目录(2005 年本)限制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 34 个条目中的 14 条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的产品范围、提高了技术标准;新增了 25 个条目,绝大部分是产能过剩行业和产品。如“新建全断面掘 进机整机组装项目” ,主要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全断面掘进机整机组装能力迅速增长,但大都不掌握核心技术,同质竞争现象突出,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又如新增条目“新建万吨级以上自由锻造液压机项目”,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万吨级以上自由锻造液压机已有十余台,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七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本次修订,对淘汰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的 84 个条目(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中的 3 条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淘汰范围和标准,加大淘汰力度;新增条目 23 条,主要为不能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删除了 6 个条目,均为目前已经没有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