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76877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打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

2、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 35 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

3、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 20 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

4、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

5、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从材料中逐一筛选有用的数据,并结合材料的原意,恰当得运用数字材料,是这类题主要考察的。而统计图与它们不同,它有数据,但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有时甚至需要你对图形进行过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当然相形之下,统计图在整个材料分析中是最简单和容易的,它既没有复杂的数据罗列,又不需要逐字逐段地去斟酌语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形,很容易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当然,这要求你平时对统计图有一定的接触,对这类题的解题方

6、法有一定的了解。不论什么题,无论它多么简单,假如你从未接触过,都是很难逾越的,在资料分析测验中,统计图被经常使用。统计图主要包括条形图、平面图、曲线图和网状图。 (一)条形统计图 以条形的长短来表示大小的条形统计图,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比较常见的。用这种统计图对一些较简单的指标数据(如经济指标)加以表达和比较,会收到非常生动和具体的效果,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对一般考生来说,在公务员考试中遇到这类题,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做这类题,没有多大的风险,看起来简单,可以将做资料分析的速度提高一半左右,这样可以为以后的题目的整个试卷的检查保留重要的时间,也是考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一项促进因素。不过

7、,这类题虽然直观和简单,有时却需要用笔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直觉感应,毕竟,在有图有数据的同一题中,图没有数据有说服力。题虽说容易,但容易就应保证正确率,实际上,在公务员考试中,因为时间紧张,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率。 (二)平面图 平面图是用扇形面积来表示各项数量的统计图,它将各种数据直观形象地综合到同一个圆中,你不需要像对待条形图那样去比较各项的长短。这里,数据被直接指出,你可以对图中的一切一目了然,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轻而易举地便可以获取各项数据。不过,做这种,你必须适应相对值的计算和处理,明确各个数据间的数量关系,在做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单位,明了哪些是需要单位的,哪些又是不需要的。 (三)曲线图 生

8、活中最常用到的统计资料,一是统计表,再就是这个曲线图了,曲线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将一组数据的发展趋势表示出来,在生活中,人们利用一些重要活动的数据的走势对今后进行预测和规划。在材料分析中,这类题并不直接给出极为准确的数据,而需要你根据一些联结点的位置去推测和揣摩,这样,本类题目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运算,对这些题目,只能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这对那些热衷于数学运算的考生并不是很好,毕竟这是对另一种能力的考查。不过,这类题在具体解答起来,只要不看错,应该不太困难,当然,绝不可以心浮气躁,否则,什么题也做不好。(四)网状图 这种图形在 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大学毕业生考试中首次出现,200

9、0 年仍然作为考题出现。客观地说,这类题没有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只需要你对一个由众多小三角形组合成的大三角形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不难只是对“会者”而言的,因为这类图题型新,图形复杂,对那些整天只知处理数据的考生来说,遇上这种题根本无从下手。而且,题中决不明确给出数据,那些善于猜答案的考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此,无论应试能力多高的考生,都必须首先对这种题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弄明白这类题的解题技巧。要会看题,弄清楚题目都给了你哪些信息,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较顺手地去应对。另外,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有题外,在正式答题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图形各自代

10、表的意义弄清,因为以后的具体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会脱离字母,你一旦稍一粗心把它们搞混,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造成失分。 文字资料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数字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类题与统计表相比,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你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种题不像上面所说的统计表那样,有众多的数据摆在你的面前,任你选择和处理。它需要你能将文字资料中的数据首先组成一张“统计表”(至少在大体上是),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应该说,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

11、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做这样的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从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五个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希望在做这类题上可以尽量挤出时间以允给别的题。轻视加草率,却忽视了这类题往

12、往会有复杂的计算思路,综合且较难的判断,往往会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在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如果是在统计表中,这类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却又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

13、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

14、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 ,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

15、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产业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

16、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

17、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 1995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突破 50%,1998 年达到 56.6%,在全国 30 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 “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 GDP 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

18、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转移的价值,也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具体包括:(1)成品价值,即在本企业内不再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产品价值。 (2)按加工费计算的已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包括在作业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产品的价值。 (

19、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但不允许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重复计算。工业净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即工业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定货者来料价值和生产销售中的其他一些物质消耗价值)以后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以后的价值,它与工业净产值计算口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差别:工业增加值包括折旧、大修理基金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

20、,工业净产值则不包括;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企业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支付如利息支出等,而工业净产值是包括的。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支付给非物质生产的费用 -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由此可见,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这三个指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此其数量最大,一般用来反映生产的总规模;但它不能确切地反映生产发展状况;净产值是反映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其数量最小,增加值是反映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益。随着现行统计制度方法逐步向国际接轨,净产值指标已不再使用,总产值指标用的越来越少,而增加值

21、指标用的越来越多。恩格尔系数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率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应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22、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我国也较早的就被应用在统计工作当中。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如根据天津市年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元,则恩格尔系数为。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以上为贫困,为温饱,为小康,低于为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

23、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恩格尔定律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

24、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收入变动百分比 R2 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

25、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具体说可以由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所得的结果用千分数表示。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

26、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建国以来,天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建国初的十几年里,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都在 20以上,1963 年甚至超过 30,1964 年天津市率先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率逐步下降,而死亡率经过持续下降之后已比较稳定,由此带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伴随出生率下降而下降的结果。1973 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 10.7,70 年代中后期又降至 10以下,80 年代略有回升,1995 年又降至4,甚至市中心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也就是说,目前天津市已处于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工业出厂价格3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

27、同月上涨 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9.7%,涨幅均与 2 月份基本持平;从月环比情况看,分别比上月上涨 0.9和1.3。 在 3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7.6%,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近 5.6 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产品价格上涨 26.8%,原料工业上涨 11.1%,加工工业上涨 2.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0.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1.7%,衣着类上涨 0.6%,一般日用品类上涨 2.5%,耐用消费品类下降3.2%。 分具体品种看: 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类中,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31.8%,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

28、水平上涨约 1.1 个百分点。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上涨 17.9%、13.1%和23.1%。 化工产品价格类中,聚苯乙烯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26.3%,顺丁橡胶上涨 23.9%,涤纶长丝上涨 14.5%;尿素出厂价格上涨 11.3%,硝酸铵上涨 19.7%,过硫酸氨上涨 6.3%。 煤炭产品价格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6.3%,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 26.6%。 钢材价格类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 6.5%。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 1.4%;普通小型钢材价格上涨 7.4%;普通中型钢材和线材价格分别下降 4.8%和 2.1%,中

29、厚钢板上涨 17.8%,薄钢板上涨 15.6%。 有色金属价格类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0.8%,其中,铜、铝、铅、锌、锡的出厂价格涨幅在 3.6%-14%之间。 九大类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产品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和燃料动力类价格分别上涨 10%、12.7%、12.8%和 15.5%。 与去年同期相比,1-3 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10.1%。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

30、之间的面积为 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 B。并以 A 除以 A+B 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 A 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 B为零则系数为 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 1 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31、;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了解 GDP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 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 GDP 中有约 10 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

32、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 GDP 的比重至少为 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 GDP 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 GDP 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虽然在核算 GDP 时,疏

33、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 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 1800 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 55 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 2000 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 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 3000 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 10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 GDP 不是一

34、个口径,比如三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 GDP 都不是同一类概念。通常我们在计算 GDP 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系统等,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当然,GDP 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 GDP 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 值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 GDP 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 GDP 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 GDP 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

35、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 GDP 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 GDP 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 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 GDP 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 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 GDP 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

36、 1929 年至 1999 年之间就进行过 11 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 GDP 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 GDP 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绿色 GDP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 ,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

37、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 GDP”。绿色 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 EPD 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

38、算体系研究 ”中对北京市 1997 年绿色 GDP 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 GDP 占 GDP 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 GDP 占 GDP 的 75.75。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 GDP 缩减指数?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

39、际发展水平。所以,如何正确使用 GDP 缩减指数就成为 GDP 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GDP 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使用 GDP 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GDP 缩减指数= 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

40、值(增加值)或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GDP 缩减指数GDP 缩减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二是可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 (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三是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 (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与联系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

41、和。所谓“常住单位” ,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

42、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

43、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 GDP“翻两番”是如何计算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在“九五”期间,全国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为了准确理解“翻两番”的经济含义,必须明确以下三个基本概念:一是“翻两番”是数学上的几何倍数概念, “翻一番”是原基础数的 2 倍(增长 1 倍);“翻两番”就是原基础数的 4 倍(增长 3 倍) 。 二是在测算

44、翻番目标时,应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地区外净要素收入” 。不过,现在测算翻番目标时多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替代,这是因为“地区外净要素收入”这一指标,经现有资料测算,数值不大,现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接近。三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不是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应以不变价计算。只有在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出的翻番才有实际意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地同时期年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算法同上述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算法相似。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什么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

45、比率是指以财政收入为分子,国内生产总值为分母而形成的比率,它是反映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间数量关系的重要统计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所得占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期财政收入合计额/ 本期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国家财力越充足,但应注意,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如税率、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比例关系稳定) ,这个比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上升,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是通

46、过建立国民经济监测系统,利用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和预警模型,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所选择的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性指标中,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若干指标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对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反映的当时国民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最后,通过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态势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选择和确定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最好是按月度或季度收集整理;第二,计算各指标指数,即各指标本期的实际值与上年同期的数值相比,然后对其结果

47、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用以制定预警信号;第三,确定各个灯区的临界限,将各指标指数按照各种临界限划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浅蓝灯区和蓝灯区五个区间,并将五个区间依次赋值为 5 分、4 分、3 分、2 分和 1 分;第四,根据确定灯号分数的标准,将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各指标的指数转换为灯号分数;第五,综合各指标的灯号分数,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进行预警信号的分析。当预警信号亮出绿灯,表示当时的经济景气比较稳定,可在稳定中采取一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当预警信号亮出黄灯,说明经济稍热,当预警信号亮出红灯时,说明已经过热,必须采取有力的紧

48、缩措施;蓝灯表示已进入萧条,必须采取强有力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目前北京市统计局采用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选择以下 12 个指标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银行贷款余额、职工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零售物价指数、营业税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独立核算企业销售收入、海关出口总值、财政支出。以上指标得分相加,48 分以上为红灯区(热) ;42-48 分为黄灯区(偏热) ;30-42 分为绿灯区(正常) 、24-30 分为浅蓝灯区(偏冷) ;24 分以下为蓝灯区(冷) 。采用经济景气打分和综合评分的方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应用方便。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运用这种方法对宏观经济运

49、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极其复杂的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来说,必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定性分析的作用,不宜片面强调这种方法的作用。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既然两个都是“速度” ,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某指标报告期数值发展速度该指标基期数值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 1994 年为 366 亿元,1993 年为 328 亿元,1994 年与 1993 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 112,用倍数表示则是 1.12 倍。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增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