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运动训练学课程重修复习指南体育系 2012 年 8 月制定2目 录第一章3第二章3第三章3第四章8第五章1第六章17第十二章233第一、二、三章复习题一、判断题1、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2、竞技状态是自然形成的,不经训练就可获得。3、对运动员实现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落脚点。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 5、一个运动员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世界冠军。6、郑海霞的身高本身就是一种竞技能力。 7、进行道德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 8、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并不是竞技体育构成和发展的条件。
2、9、竞技状态的暂时消失是训练反适应衰退的结果。 10、女运动员一般比男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晚 2 年。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3、竟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竟赛、竟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以以上个方面。5、竞
3、技状态有获得、保持、消失三个阶段。6、奥运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竞技比赛,已经形成了 完整的赛事体系。7、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8、搞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9、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4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性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 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得主要学科特征。11、运动训练学得理论体系包括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三个基本问题。三、单选题1、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 ( )A 掌握体育知识 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 不断增强体制 D 掌握体育
4、运动技能2、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属于 ( )A 体能类项目 B 表现性项目 C 对抗性项目 D 速度性项目3、训练适应能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是适应的 ( )之一 A 作用 B 特性 C 方法 D 手段4、当运动员在训练中体重下降、血压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尿蛋白,肌肉拉伤等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 ( )A 主观感觉方面的心理症状 B 身体形态方面的症状C 运动能力方面的症状 D 技术方面的症状5、全运会和奥运会一般以( )为周期。A 2 年 B 4 年 C 6 年 D 8 年6、运动员对训练的承受力及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是由他的( )决定的。A 身高 B 体重 C 协调能力 D 竞技能力
5、7、田经项目的评定方法属于( )类。A 评分 B 命中 C 测量 D 得分8、当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惫不堪、食欲欠佳、睡眠不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 )方面的症状。A 主观感觉 B 身体形态、机能 C 运动能力 D 身体素质9、按照比赛条件进行战术模拟训练是战术训练的( )之一。A 任务 B 方法 C 类型 D 要求10、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 。A 手段 B 方法 C 要求 D 结果51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 )过程。A 锻炼 B 训练 C 教育 D 恢复四、多选题1、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A 运动训练 B 运动竞赛 C 物质条件 D 群众体育 E 学校体
6、育2、运动训练过程中,可将恢复的手段分为( )手段。A 训练方法学 B 表扬与批评 C 医学生物学 D 奖励和惩罚 E 心理学3、 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阶段。A 获得 B 波浪起伏 C 相对稳定 D 不断变化 E 暂时消失4、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把竞技体育项目分为( ) 。A 速度力量性 B 耐力性 C 表现性 D 对抗性 E 固定性5、训练适应的特性包括训练适应的( )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可靠性 D 连续性 E 异时性6、 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 ) 。A、强烈的竞争性; B、超人的体力和技艺;C、增强体质性;D、高尚的娱乐性; E、自由开放性。7、竞技
7、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方面。A、生理学; B、训练学; C、心理学。D、论理学; E、美学。8、 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 ) 。A、时间感; B、空间感; C、速度感;D、节奏感; E、乏味感五、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竞技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六、简答题6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
8、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 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4、简述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
9、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审美、经济(赛会)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5、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最本质的特点之一)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开性 6.观赏性 7.功利性6、试述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七、论述题1、试述竞技状态的具体表现。答:1.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运动时能量消耗减少,能高度动员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强而稳定,运动后恢复过程加快。
10、在训练过程中,可用一定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检查。采用的指标有:血色素、体重、脉7搏、血压、肺活量、每搏输出量、最大吸氧量、血乳酸、血睾酮等。2.各项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素质的综合水平得到理想发展,并能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根据各单项与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定出几个身体素质指标,在训练中进行测定与检查。3.技术稳定,动作协调放松,节奏感、速度感良好,反应灵敏,用力效果好。4.心理稳定、自信心强、比赛欲望强、自控能力好、强烈的训练欲望等被认为是出现竞技状态的重要标志。2、阐明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答: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在很多运动员的脑海中,都误以为比赛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十分理想,他们经常期待着
11、一个非常完美的比赛环境。很可惜,每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那些未预料到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及水平的发挥,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及海拔高度的影响,都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造成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抽签的变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构成负面的影响。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柏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
12、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尽可能纠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行为。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例如,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极朋的压力,因而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支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身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
13、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的运动项目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自我的8控制能力了。第四章复习题一、判断题1、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引起抑制型过度训练。2、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极限强度是绝对的。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4、在训练准备期,应该使负荷量和负荷程度都达到最高值。5、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6、负荷量过大容易引起过度训练。7、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8、训练中运动负荷越大越好。9、运动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技术与身体动作的不可分割性。10、运动技
14、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二、单选题1、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 )A 客观规律的反映 B 训练方法的反映C 训练手段的反映 D 发展规律的反映2、承担负荷的极限性是( )的特点之一。A 学校体育 B 群众体育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竞赛3、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 )刺激。A 生理 B 心理 C 训练 D 思想4、塑造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体形是( ) 。A 一般训练的任务 B 专项训练的任务 C 一般训练内容 D 专项训练内容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 )原则的依据之一。A 周期性 B 区别对待 C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间断性9三、多选
15、题1、 运动训练原则包括( )原则。A 动机激励 B 有效控制 C 周期安排 D 区别对待 E 适宜负荷2、 影响负荷强度的因素有。A 质量 B 难度 C 高度 D 远度 E 密度3、 去别对待原则中所指的“个人特点” 包括( ) 。A 年龄 B 性别 C 文化水平 D 身体条件 E 承担负荷的能力四、名词解释1、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2、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3、运动负荷: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4、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训练所必须遵
16、循的基本准则, 是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 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6、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7、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五、简答题1、周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2、区别对待原则科学基础: 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特
17、点的多变性3、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有:1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六、论述题1、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 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 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 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 加训练。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
18、是长期的,同时也 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 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 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2、论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为什么区别对待?1.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 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 训练对象: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 训练条件; 2.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更要注意通 过课上观察、
19、记录与运动员的成绩, 通过批阅运动员的训练日记, 以及通过专门组织的测试, 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的变化,为科学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必要的依据。 3、论述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1.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 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 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 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 趋向。2.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 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 B 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3.有效控制原则科学基础: A 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 B 现代控制论是实施11有效训练
20、控制的理论基础。C 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A 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B 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D 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4.周期安排原则科学基础:A 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 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 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5.适宜负荷原则科学基础: A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B 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C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第五章复习题一、判断题1、变换训练法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2、间歇训练法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只能安排大强度。 3、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程度都较大。4、运动
21、训练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过程。 5、科学化训练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训练按照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 6、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少年使用。 7、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8、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二、填空题1、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2、运动训练中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8 种。3、训练手段的动作构成包含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及节奏七种要素。4、训练手段的
22、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三种要素。5、训练手段的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126、常用的分解练习法有: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三、单选题1、训练方法是指达到训练目的所采用的 ( )A 要求和准则 B 途径和办法 C 内容和措施 D 方法和要求2、间歇训练法是指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衡量,当心率恢复到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 )A 80-90 次/分 B 90-100 次/分 C 120-140 次/分 D 140-160 次/分3、训练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呼吸调整、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方法是( )恢复手段。A 训练
23、方法学 B 医学生物学 C 心理学 D 机能学4、当训练课之间间歇时间过短,机体机能能力表现为( )。A 逐渐提高 B 逐渐下降 C 保持在原有水平 D 变化不明显 5、用重复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时,强度应在( )。A60%以上 B70%以上 C 80%以上 D90%以上6、变换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 )。A 时间感 B 空间感 C 节奏感 DA+B+C7、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 )不同。A 训练程度 B 训练结构 C 训练要求 D 间歇时间8、持续训练法主要发展运动员的( )。A 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 B 最大力量和速度耐力 C 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 D 爆发力和力量耐力9
24、、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10、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 )达到最大。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11、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 )之一。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1312、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 )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13、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25、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14、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四、多选题1、循环训练法结合其他训练方法形成不同的循环训练方案有( )循环训练。A 持续 B 间歇 C 变换 D 游戏 E 重复2、 间歇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A 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 B 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 C 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D 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 E 间歇时的休息方式3、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因素有( ) 。A 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 B 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C 每次重复练习的距离和时间 D 每次练习的负荷
26、强度 E 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五、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3、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 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5、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14练习的方法。6、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7、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
27、,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 、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8、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9、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10、运动训练手段概述: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六、简答题1、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1.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 2.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 3.过
28、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 4.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 5.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2、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 :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 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 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完整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 完整训练法 训练方法。运用完整训练法作用:便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技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 运用完整训练法作用: 运用完整训练法作用 战术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5、重复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
29、。两 重复训练法 次 (组) 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5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6、间歇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 严格规定, 间歇训练法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 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7、持续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 持续训练法 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
30、过程细腻 的技术动作, 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 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 的变化; 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 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 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8、变换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 变换训练法 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 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 通过变换 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 使之
31、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9、循环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 循环训练法 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 训练方法。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 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 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 可以随时根 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 利于全面身体训练。1610、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混合性多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元练习手段 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变异组合练习七、论述题1、试论述运动训
32、练方法的分类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1.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2.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1.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2.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3.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4.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2、论述循环训练法的分类及目的循环重复训练(循环过程间歇且充分;负
33、荷强度最大;负荷 性质速度、爆发力;供能系统以磷酸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间歇训练(间歇不充分;次 ) 大;速度耐力、力量大小;以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 循环持续训练(基本无间歇;较小; 耐力;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重复训练法的目的:提高高强度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提高攻防过程中的对抗性;并 循环重复训练法的目的 将技术动作和运动素质与代谢系统的训练融合为一体, 使之共同提高; 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 的磷酸盐系统的储备和供能能力; 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循环 间歇训练法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该类项目运动负荷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有 间歇训练法
34、的目的 效地提高该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及力量耐力。 循环持续训练法的目的:可提高运动员持久的对 循环持续训练法的作用 抗能力,17运动技术的稳定能力以及技术之间的衔接能力;可提高运动员攻防技术的转换能力、疲 劳状态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以及有氧工作强度; 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 有氧工作强度以及 有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3、论述间歇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 严格规定, 间歇训练法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 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 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 项目相
35、配合的适应性变化, 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通 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 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 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 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 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4、论述变换训练法的概念及作用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 变换训练法 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根据实 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技术的
36、变化性,运动能力的 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出的。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 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 通过变换 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 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第六章复习题一、判断题1、对运动技术本身的结构来说,技术难点是不固定的。 2、对运动员来讲,只要大肌肉群练的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3、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须的专项心理能力的训练。 184、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所需要的年限是确定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
37、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5、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 6、发展爆发力所采用的训练强度只能是小负荷,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7、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8、在赛前 2-3 天的训练中,应安排一些无氧代谢、大强度的训练,为比赛做准备。9、7 岁以前的少儿,力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发育。 10、协调能力是单纯的运动素质。 1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都可以发展耐力素质12、智能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填空题1、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2、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3、体能构成的
38、三个因素是: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4、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三、单选题1、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 )技术。A 掌握 B 分析 C 运用 D 提高2、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以发展 ( )素质为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A 心理 B 运动 C 思想 D 文化3、相对力量的提高是在运动员体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使( )得到提高而达到的。A 速度力量 B 力量耐力 C 专项耐力 D 最大力量4、训练过程中,非乳酸无氧耐力的训练强度可达到( )A 50%以上 B 60%以上 C 85%以上 D 95%以上5、战术指导思想是整个战术内容的( )19A 核心 B
39、途径 C 方法 D 要求6、整个训练活动进行的( )就是训练过程。A 速度和时间 B 步骤和程序 C 方法和线路 D 方式和要求7、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战术知识是( ) 。A 一般训练任务 B 专项训练任务 C 一般训练内容 D 专项训练内容8、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对另外一种技能的掌握,这种转移属于( ) 。A 负转移 B 间接转移 C 纵转移 D 直接转移9、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 )技术。A 掌握 B 分析 C 运用 D 提高10、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 )素质。A 速度 B 耐力 C 力量 D 灵敏11、三角移动滑步属于( )速度。A 反应 B 动作 C
40、 位移 D 灵敏12、有氧耐力又称( )耐力。A 速度 B 力量 C 一般 D 灵敏13、培养协调能力是技术训练的( )之一。A 途径 B 任务 C 手段 D 措施14、动作的力量反映了练习的( ) 。A 动作节奏 B 动作的精确性 C 运动学特 D 动力学特征15、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 ) 。A 能力 B 方法 C 手段 D 措施16、游泳转身动作属于( )速度。A 反应 B 动作 C 位移 D 灵敏17、欲想通过增大肌肉横断面积发展最大力量,练习的重复次数以( )为宜。A2-4 次 B4-7 次 C7-10 次 D10-13 次18、在比赛更为复杂的条件下进
41、行训练是战术训练( )之一。20A 任务 B 方法 C 类型 D 要求19、 ( )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A 阶段性和变化性 B 可计划性和可变更性 C 可靠性和有效性 D 客观性和及时性20、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A、7-10 ; B、11-13; C、14-17; D、18-21。21、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A、7-10 ; B、11-13; C、14-17; D、18-21。22、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23、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 。A、300 米计时跑; B、
42、150 米计时跑。C、200 米计时跑;D 、60 米计时跑。24、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的各种运动方式。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C、长时间、中小强度;D、长时间、大强度。25、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之一。A、作用; B、 特性; C、方法; D、 手段。四、多选题1、发展各种不同的运动素质时都应考虑练习的( )A 强度 B 负荷数量 C 间歇时间 D 练习方式 E 重复次数和组数2、力量素质包括( ) 。A 最大力量 B 相对力量 C 速度力量 D 力量耐力 E 牵引力量3、运动素质的训练通常包括( )素质。A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 灵敏 E 柔韧4、速
43、度素质包括(ACD)速度。A、反应; B、灵敏; C、位移;D、动作; E、柔韧。5、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A、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跑;B、法特莱克跑;C、越野跑;D 、间歇跑。216、 影响负荷量的因素有( ) 。A、总重量; B、总距离; C、次数;D、组数; E、总时间;7、发展速度的方法是:( ) A、80 米以下的计时跑; B、80 米以下的行进间跑; C、下坡跑;B、上坡跑。8、发展柔韧素质的常用方法是:( )A、静力性拉伸练习;B、动力性拉伸练习;C、被动性拉伸练习;D 、摆动练习。9、一般将力量素质分( ) 。A、最大力量; B、相对力量; C、肌肉力量;D、速度力
44、量; E、力量耐力。10、运动技术原理须全部或部分服从( ) 。A、生物学原理;B、心理学原理;C、教育学原理;D 、社会学原理;E 、动力学原理。五、名词解释1、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2、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5、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6、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7、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
45、力。8、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9、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2210、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六、简答题1、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2.静力性等长收缩 3.等动收缩训练 4.超等长收缩训练 5.循环训练法。2、动作要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3、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1.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通过专项训练
46、方法手段实现。2.手持轻器械训练法。3.舞蹈训练法。4、 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1.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 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5、体能训练的意义1.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 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 延长运动寿命分类 分类;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6、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 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2.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4. 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E5.循环练习。7、柔韧训练方法 拉伸法:动力拉伸; 主动拉伸、被动拉伸静力拉伸:主动拉伸、被动拉伸 。8、发展柔韧素质与柔韧训练基本练习改注意的方面231. 柔韧训练基本练习力量素质相结合。2.注意柔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关系。3.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4. 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七、论述题1、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安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