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765589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孔庆芳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试验,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防止给受血者输入不配合的红细胞及血型抗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交叉配血试验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盐水法、LISS 法、胶体法、酶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等,其中盐水法用于检查 IgM 血型抗体的配合性,其余方法用于检查 IgG 血型抗体的配合性 1,2 。在这些交叉配血方法中,盐水法、LISS 法及胶体法,操作简单,敏感性不高,易出现假阴性,有时也会因血浆蛋白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酶法操作较复杂,敏感性较高,结果相对可信,有时也会因血浆蛋白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另外,由于酶会破坏红细胞的 MNSS、Duffy、Kell

2、及 Diego 等血型系的抗原,故不能用于检测这些血型系的抗原或抗体 3 ,抗人球蛋白法,操作复杂,敏感性高,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不易出现,结果可信程度高,可见这些交叉配血方法各有利弊。目前主张采用盐水法、酶法及抗人球蛋白法等三种方法同时作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这三种方法配血试验结果均无禁忌,输血是安全的。影响交叉配血试验的因素很多,现将其分类综述,以供参考。1 误定 ABO 血型红细胞血型已识别到 19 个血型系 9 个关联、一个高频率抗原组、一个低频率抗原组,约有 400 多种红细胞血型抗原 4 。ABO 血型系属于红细胞血型系中的一个血型系,由于 ABO 血型系对临床输血影响最大,故正确确定

3、供血及受血者的 ABO 血型极为重要,要保证交叉配血试验无禁忌,首先要保证 ABO 血型定型的正确。误定 ABO 血型,往往是在作 ABO 血型定型时,只作正定型而不作反定型的情况下造成的,常见于下列因素的影响:1.1 定型抗血清的影响 所用的定型抗血清失效或效价太低或亲和力不强,不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作用,致使红细胞未发生凝集,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2 。1.2 被检血样的影响 被检血样陈旧,其中的红细胞抗原破坏,不能与相应的抗血清作用,致使红细胞未发生凝集,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或其中的红细胞在细菌的作用下,形成了多凝集红细胞,这种红细胞与任何抗血清作用都发生凝集,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2

4、。1.3 ABO 血型亚型的影响 目前所检出的比较弱的 ABO 血型亚型有A3、Ax、Aend、Am、Ay、Ae 1、B 3、Bx、Bm、Be 1、A 3B1、AxB、A 1B3等 1,4,5 ,这些血型的亚型抗原与相应抗血清作用时,出现的反应极弱,致使红细胞的凝集也极弱,这种弱阳性结果常误判为阴性结果,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1.4 白血病的影响 由于白血病的作用,使 H 物质转化为某一血型物质的过程被阻断 6 ,或使具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糖未能连接到 H 物质上 7 ,最终导致ABO 血型抗原暂时减弱或消失,不能与相应抗血清作用,致使红细胞未发生凝集,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1.5 冷凝集素的影

5、响 冷凝集素属 IgM 性质的自身免疫性非特异性抗体,有些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可结合于受检者红细胞上,使其发生自身凝集,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肿瘤等患者的血液中 8,9 。1.6 获得性类 B 抗原的影响 获得性类 B 抗原是因疾病而获得的,存在于红细胞上,其与抗 B 血清作用时反应较强,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常会认为是正常 B抗原的作用,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获得性类 B 抗原多见于 A 型的直肠癌、结肠癌及肠道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等患者的红细胞上 10,11 。1.7 血浆蛋白的影响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升高,可吸附于受检者红细胞上,使其发

6、生串钱状凝集,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多见于心肌梗死、外伤及肿瘤等患者,血浆中球蛋白升高,多见于肝脏病、传染病及骨髓瘤等患者 2 。1.8 红细胞悬液浓度的影响 ABO 血型定型时所用红细胞悬液过浓,抗原过剩,抗体不足,使结合于每个红细胞上的抗体量少,不足以使红细胞形成凝集,或红细胞悬液过淡,抗原不足、抗体过剩,即使结合于每个红细胞上的抗体量多,但红细胞数量少,也不足以使红细胞形成凝集。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通常 ABO 血型定型时所用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 2%3% 2 。1.9 年龄的影响 有些新生儿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成熟度较低,有些老年人的红细胞血型抗原老化,这

7、部分人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抗血清作用时出现的反应较弱,致使红细胞的凝集也较弱,常会把这种弱阳性结果误认为是阴性结果,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2 。1.10 其它因素的影响 诸如新生儿脐带中的华通氏胶胨及大分子药物,其可吸咐于红细胞上,使红细胞发生自身凝集,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2 。可见只作正定型来确定受检者的 ABO 血型,造成误定的因素很多,误定供血及受血者的 ABO 血型,交叉配血不合是肯定的。通常情况下,作 ABO 血型定型时,同时作正反定型,多数人的 ABO 血型可当即确定,少数人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其 ABO 血型不能当即确定,需另外作其它证实实验才能确定,从而不致于误定ABO 血

8、型。2 血型抗体的干扰血型抗体,在这里指的是红细胞血型抗体,其能与相应红细胞抗原作用,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从而干扰交叉配血试验,以致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这些血型抗体常见于下列类型:2.1 规则抗体 系天然抗体,是指人体没有可查觉的抗原刺激,就在人体内按照特定的规律性,出现在一定人群血液中的血型抗体,规则抗体一般出现在ABO 血型系,有抗 A 及抗 B 两种抗体,这些抗体有 IgM 性质的,也有 IgG 性质的,这两种性质的抗体常共存一体,IgM 抗 A(B)的效价在儿童、成人、老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 IgG 抗 A(B)则差异有显著性,抗 A 及抗 B 属 ABO 血型系的规则抗体,但也有抗体

9、缺失的个例报告,缺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B 细胞或 T 细胞功能缺陷所致 1,2 。2.2 不规则抗体 也系天然抗体,是指人体没有可查觉的抗原刺激,在人体血液中的存在与否也没有规律性的血型抗体,它可出现在任何血型系,有 IgM 性质的抗体,也有 IgG 性质的抗体,两种性质的抗体常共存一体,目前检出的不规则抗体有抗 A1、-B 1、-M、-N、-C、-E、-e、-I、-cE、-D、-L ae、-P、-H 等13,14 。2.3 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 是指人体受到自身血型抗原刺激所产生的免疫抗体,常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血液中检出,系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可与任何血型的红细胞作用,致使红

10、细胞发生凝集,有 IgM 性质的抗体,也有 IgG 性质的抗体,有冷抗体及温抗体之分,IgM 性质的冷抗体多于冷凝素综合征病人的血液中,IgG 性质的冷抗体多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的血液中,IgG 性质的温抗体多于温型自身免疫性贫血病人的血液中 1,8 。2.4 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性血型抗体 是指因输血输入不合血型抗原,该抗原刺激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常在输过血的病人血液中检出,多属 IgG 血型抗体,也有少量的 IgM 血型抗体共存一体。目前检出的这类抗体有抗-D、-C、-e、-c、-Ce、-E、-N、-M、-cE、-CD、-CE、-CDE、-K、-k、-L ae、-Lu b、-JK

11、a、-JKb、-D ai、-D bi、-PP 1Pk 等 1517 。2.5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血型抗体 是指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抗原刺激而产生的抗体,该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可在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液中检出,属 IgG 性质的抗体,该抗体也可在母体血液中检出,母体的这种抗体多数属于 IgG 性质的抗体,也有少量 IgM 性质的抗体。目前检出的这类抗体有抗 D、-E、-C、-cE、-Ce、-e、-CE、-D ai、-A、-B、-M 等 2,18,19 。所有这些类型的抗体,都能与相应红细胞抗原作用,致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以致干扰交叉配血试验。综上所述,可见影响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的因素很多

12、。当遇到交叉配血不合时,就要运用各种血型血清学试验,对供血及受血者血样作输血前的检查,主要检查各自的 ABO 血型及其血型抗体,从而确定各自的 ABO 血型及其血型抗体的类型、性质、特异性,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排除这些原因后可找到配合的血液。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以外的其他病人,在输血前同时作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等三种方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均无禁忌,输血是安全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由于其血液中有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血型抗体,该抗体能与任何红细胞作用,使红细胞都发生凝集,故输血前不管用什么方法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总是配血禁忌的,但也可找到适合的血液来输用,若某

13、供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该抗体作用时出现的凝集比病人的自身凝集要弱,那么选择该供血者的血液来输血,对多数这种病人而言,输血也是安全的 1 。作者单位:孔庆芳(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 柳州 545005)参考文献:1肖星莆,季阳,肖书颂,等,译.输血技术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445362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血型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931323张松,郭淑丽,陈少松,等.几种配血方法的比较.中国输血杂志,1996;9(4);1974赵酮茂,编著.人类血型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355陈丽君,郭玉平,赵国胜.AxB 型 1 例报告.中国输血杂志,19

14、97;10(2):766张振燕,译.1 例白血病前期患者 B 抗原和半乳糖转移酶受抑制.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6;(3):2227陈忠,徐秀玉,梁建英.白血病引起 ABO 血型抗原减弱若干问题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8):4578毛伟.1 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 I 的血清检测.中国输血杂志,1997;10(1):359焦淑贤,闫石,孙福军,等.高效价抗 I 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7;10(4):20210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型组.血型与血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223811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5、,1992:15415612杨建学.缺乏抗 A 抗体的 B 型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7;10(3):14713编辑部综合.不规则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个例综合报道.中国输血杂志,1995;8(4):20514编辑部综合.血型不规则抗体个例综合报道.中国输血杂志,1999;12(2):10915祝君,廖耘,陈和平,等.抗-c、-E、-JK 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6;9(2):8816朱培元.抗 D、抗 C、抗 E 致溶血性输血反应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6;9(1):3917张文南,郦筱能,著.输血及输血反应.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33818张祖文,徐家苓,王以芸,等.IgG 抗 M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2;5(2):8819刘秀梅,武坤,李亚冬.抗 D 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1 例.中国输血杂志,1996;9(3):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