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陵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建设的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区域交通枢纽、沿江生态山水名城安徽省铜陵市,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陵学院。2009年9月,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国家级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简介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
2、50多年办学历史。2002年 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09年10月,学校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通过了项目验收。2012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地址: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翠湖四路东段1335号学校代码:普通文理科:志愿填报代码2555;中韩合作(2+2):志愿填报代码2556 主要奖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省级示范型本科高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国家特色专业: 2个省级特色专业: 7个办学定位 : 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 在校生: 18910人(截止2014年6月)主要院系: 会计学院、
3、工商管理学院等中文名: 铜陵学院英文名: TongLing University简称: 铜大创办时间: 1958年类别: 公立大学学校类型: 财经属性: 安徽重点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属地区: 安徽铜陵现任校长: 丁家云知名校友: 沈浩、薛荣年主管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校训: 明德尚能,博学日新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 ,各类校舍面积3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22多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9 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专任教师 67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6人,
4、外聘教师201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209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761人。学校现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另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现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等7 大学科门类。建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铜文化研究所等16个科研机构。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 。铜陵学院是安徽省仅有的两所财经类
5、高校之一,是全省财税干部的重要培训基地,每年承接着大量来自省内外各地的财税干部培训业务。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铜陵学院与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又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项目。此外,建有金融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 管理学 、 税法学 、 成本会计 、 金融学等13 门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实务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等 6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服务生产建设一线为主的应用性科学研究方向,科研
6、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现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近3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 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历史沿革铜陵师范学校1958年,铜陵市第一中学(师范班)创建。1960年,铜陵市第一中学(师范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1961年铜陵师范学校停办。1970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资班)创建。1978年,铜陵五七干校(师资班)改建为铜陵师范学校。1979年,铜陵市第十中学并入(合署)铜陵师范学校。1982年,铜陵师范学校独立办学。1984年,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铜陵市人
7、民幼儿园并入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1962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 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撤销;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大专部)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1963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中专部)参与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现发展为安徽工业大学。1978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半工半读真的技术学校更名为铜陵有
8、色金属工业学校,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更名为安徽冶金工业学校。1978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师范专科班)创建1979年安徽劳动大学(铜陵师范专科班)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 。1983年,安徽师范大学(铜陵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2年,铜陵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铜陵学院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 教育教学研究所 铜刻艺术研发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 铜文化研究中心 有色金属与加工工程研究所农村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学术资源馆藏资源铜陵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图书馆。2000
9、年9月,铜陵师范学校与铜陵有色冶金工业学校并入我校,2002年3月我馆正式更名为铜陵学院图书馆。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0,使用面积23353,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现有纸质藏书近110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各类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报纸132种,中外文数据库26种。2002年,图书馆采用“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 ,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公共查询、期刊管理、统计信息和读者信息查询等全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续借、图书推荐、发布新书通报等功能。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
10、性馆藏体系。近年来图书馆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管理规范相适应、同时兼顾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行制度和业务流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随着“铜陵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和使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年9月,我院图书馆成功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和“安徽省CALIS 管理中心”签订了三方资源共享和服务协议,成为安徽省高校为数不多的 CALIS 正式成员馆,我院师生能够享用本馆和本馆以外70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并且安徽省 CALIS 管理中心已推荐我馆向教育部 CALIS 中心申报特色数字图书馆。目前我馆可向读者提供阅览、外借、文献检索
11、、情报咨询、科技查新、网络服务等多类型、多方式、多层次的服务。实行全开架、大流通服务方式。图书馆现有对外借阅处7个,阅览室9个、自修室2 个,电子阅览室2 个。周开放时间达 105小时,电子资源每周724小时开放。全馆现设有办公室、阅览部、流通部、采编部、技术情报部、参考咨询部、文检课教学研究室、中国青铜文化研究所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47 人,其中研究馆员1 名,副研究馆员4名,馆员 13名;博士1名,硕士3 名,研究生班毕业9名。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项目17项。学术期刊铜陵学院学报创建于1999年,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合作交流铜陵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韩国、阿根廷
12、等国家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2005年,铜陵学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 ;2012年,铜陵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与美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开展“3+1+1” 、 “2+2”等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友好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展硕士学位培养。 科研成果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服务生产建设一线为主的应用性科学研究方向,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现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近3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5 项,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多篇。
13、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1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专任教师67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6人,外聘教师201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209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761人。教学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金融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自动化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院部成本会计 会计学院税法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金融学 金融学院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院部 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院部国际经济学 经济学院 管理学
14、工商管理学院经济法 经济学院 Visual1FoxPro 程序设计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院 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学院 机械制图(机类) 机械工程学院成本会计 会计学院 电路 电气工程学院税收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应用金融学 金融学院社会保障概论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金融学 金融学院税法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培训机构机构名称 所属院部公务员培训中心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培训中心 外国语学院日韩语培训中心 外国语学院院系专业院系 专业会计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
15、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税收学金融学院 保险学、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广告学、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法学院 法学、社会工作、
16、知识产权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办学实力建校以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4万多名合格专门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学校招生第一志愿满足率、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居于全省本科院校前列,2007年,该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科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155%,本科新生报到率达到了99.8%,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7%。2010年、2011年、2012 年、2013年,连续四年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皆为100% ,文科最低录取线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10分、13分、15分、 22分,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超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线21分、25分、33分、27分。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达到95% 以上。院部简介
17、会计学院会计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院部之一,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其中正、副教授2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 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在校学生3200人。会计学院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另设有中韩“2+2” 合作培养本科生和“卓越会计师教育培养计划 ”两个特色班,同时设有现代财务与会计研究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院不断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现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和财务数据分析与风险控制实验室,同时积极探索“三进入、三延
18、伸”开放式教学模式,与2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铜陵学院-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院部之一,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铜陵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计统系,1995年更名为经管系,2008年更名为工商管理系。在此基础上,2013年成立工商管理学院。目前,本院在校学生15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7人;博士(含在读)3 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占 90%以上;并有7人去美国路易斯安那学院、台湾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级学
19、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学院设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质量管理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是省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是“全省十佳物流院校优秀专业” ;“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质量管理工程”是填补安徽省专业空白的新设专业。工商管理应用型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本院建有管理综合实验室、ERP 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多功能实训平台、皖中南地区企业管理实战演练平台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实训演练平台。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是铜陵学院最早设立的专
20、业院部之一,学院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财税系,198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及税收学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600人。学院现设有4个教学机构即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税收学教研室、财税与公共管理实验室,2个科研机构即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地方财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个培训机构即公务员培训中心。学院现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加强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税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
21、课社会保障概论 、税收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及税收学两个特色专业、财税教学团队、公共管理实验实训示范中心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有校内公共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及财税一体化模拟实验室(与会计学院共建) 。2008年以来,共有54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基本功竞赛、精彩一课、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方面的表彰或荣誉。多年来,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胜任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历史应追溯为1994年的投资管理专科专业,一直到1998年的投资理财专科专业、2002年的金融保险专科专业和2005年的金融学本科专业、2007
22、年的保险学本科专业、2009年的投资学本科专业、2012年的金融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金融学系成立后进行了大金融学科专业的重组,形成“两本+两专 ”的专业格局。2007年本专结构调整,专科停止招生,至此形成了金融学系组建后大金融学学科专业的完整体系: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四大本科专业。学院已经为社会输送人才达2100多人。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500人。教职员工35人,专任教师24人。副高以上职称6人,博士2人。4 个专业教研室,1个皖江城市带应用型金融实验示范中心区,2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中心,1个公司金融研究所。金融学科经过建设和发展,得以迅速成长,尤其是经过整合经济学门类的
23、金融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经济学院铜陵学院经济学院前身为经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现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和统计学教研室。建成国际贸易教研室、多维调查实验室和经济分析实验室。成立民营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文化研究所和铜陵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6名。在专职教师中,教授4名(占15.4%) ,副教授6名(23.1%) ,博士5 名(占19.2%) ,硕士或中级以上职称25 名(占96.2%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各1名。在年龄结构上,学院大力
24、培养引进中青年教师,55 岁以下教授比例达到50%,目前,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另外,从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聘请客座教授8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的2人次,在安徽省各类学术团体任副会长或理事8人次,被聘请为政府决策机构研究员3人。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铜陵学院外语系) ,现有英语、商务英语两个本科专业,下设专业基础、专业素养、大学外语等6个教研室。此外,设有西班牙语培训中心、日韩语培训中心等机构。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12年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生600 余人、专任教师60余人、外籍教师5人
25、。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 人,讲师3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余人、在读博士4人;省级教学名师 1名。学院现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2个、商务英语实训室1个、智能型自主学习中心 1个;专业资料室1个,订阅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40余种。长期以来,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2003年以来,学院教师参与教育部教研课题1项,主持省厅级教科研课题9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50余篇;每年举办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考试通过率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2010年,设立了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安徽财经大学考点铜陵学院分考场,为学生考证、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方便。外国
26、语学院还积极参与学校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美国 Bridgeport 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的合作项目,承担“安徽省西班牙语培训中心”西语教学任务,并积极推举优秀师生到国外学习与工作。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外语本科人才为目标,狠抓学风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法学院1994年铜陵财专设置经济法专业,隶属于当时的德育室;1995年学校系部调整时,法科并入经管系;2006年1
27、月法科并入法政系;2013年学校以法学类专业为基础设置独立的二级学院法学院。法学院现开设法学、社会工作和知识产权3个本科专业。设有法学、社会工作、知识产权和实践教学教研室,以及公司法研究所,在校生600 人左右。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博士4名(含在读博士) ,具有律师或司法资格教师10名,具有社会工作师资格教师4名,具有挂职锻炼经历或行业背景的教师20 名,专业教师整体教学素养较高,且大都属于“双师 ”型教师。法学院在校内外建有铜陵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铜陵学院工作站、铜陵学院模拟法庭、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铜陵市知识产权局、铜陵市儿童福利院等20余个实习与实践基地。已
28、培养的十余届法律专业毕业生,在省内外公、检、法及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享有较高的声誉。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是2008年6月在前基础教育系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艺术系基础上组建成立的。目前在校生1000余人,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和美术学(绘画方向)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3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3人。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1 人,铜陵市学科带头人2 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学者、专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近3年,教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200
29、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近40项,参编教材多部。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种艺术和教学大赛中获奖。该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办学为了学生、育人依靠教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包容,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近3年,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的共有150多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该院设计类专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代铜艺设计教学实验平台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16500平方米的新艺术楼正在建设中。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铜陵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
30、中:教授 3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 44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5 人、硕士56人。设有六个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个。主持 2项部级科研项目、37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 ,参与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两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 SCI收录25 篇、EI 收录30篇、CSCD 收录12篇) 。出版论著、教材 19部。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五个本科专业。
31、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余人,已培养合格毕业生2700余人,就业率高,社会反映好,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10%左右。电气工程学院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54人,教师47 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70.2%,正副教授占40.4%。我学院现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设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工厂供电、PLC、传感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DSP、单片机等常规实验室外,还与美国通用电气 GE Fan
32、uc 公司共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系统实验实训中心,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集成实验室”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电气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向取得了多项成果。自动化工程实习(实训)中心为安徽省实验示范中心,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质量工程项目并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4项。此外,电气工程学院先后与安徽蓝盾光电子、浙江华为、安徽电信工程公司定向合作培养毕业生,聘请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为毕业生提供全面指导,使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 以上。机械工程学院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源自1958年安徽省铜
33、官山有色专科学校机械专业,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65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3人,讲师、实验师22人,博士9人,硕士22 人。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图学与力学五个教研室,一个金属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一个机械工程实训(实验)中心。拥有“铜陵学院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创新实验中心” ,以及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设计与创新、液压、数控技术、金相分析、热处理、材料性能、轧制与测试、模具加工等二
34、十余个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800余台(套) 。近三年来,本院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成绩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和厅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 SCI、 EI 收录 15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3 项。本院注重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举。近年来,本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成绩斐然。建筑工程学院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的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历经建
35、筑工程系、土木建筑系几十年的发展,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五年制) 、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科学、工程管理五个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教职工50余人。具有2位铜陵学院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8人,博士后、博士9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90%。教师中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2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 1人、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2 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4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2人,国家心理咨询师2人,外聘客座教授3 人。学院教师共承担省、厅和校级科研与教研课题40余项,在国家重点、国家级和其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20余部。 建
36、筑工程制图和工程地质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学院拥有岩土研究所,设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科学、工程管理5个教研室和实验实训中心等六个教学单位。学院实验室门类齐全,设备先进,设有常规建材检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土木工程结构与工程质量检测、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学画室、建筑模型制作、建筑模型与作品陈列、土木工程 CAD、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普通化学等二十余个实验室。建筑工程学院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实验室建设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照“应用型、地方
37、性、开放式”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做贡献。体育部铜陵学院体育部自2002年成立以来,各项体育教学制度逐步完善,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运动训练常抓不懈,富有成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体育部现有教职工36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7人、讲师18人、助教8人;在读博士1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8人,拥有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的教师5人,教辅3人,外聘教授、副教授3人。体育部是学校二级教学机构,担负着全校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群体活动和体育竞赛任务。体育部教师十分重视体育
38、教研与科学研究,近5年里,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论文23篇;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 大学生运动心理生理实验室1项;承担省(部)级、厅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11项,院级重点课程2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 2位教师获得安徽省青年体育教师说课比赛二、三等奖,50 人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学质量奖,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交流(5篇论文被 ISTP 检索) ,11人次获得省、市体育科研奖励。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体育部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
39、风发展特色体育教育,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以“掌握一至两门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为目标,将“健康第一、快乐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贯彻于体育教育教学之中。思政部铜陵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前身是铜陵财经专科学校马列室,于1979年创建,负责全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中国革命史和国际政治与经济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87年为顺应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又设立了德育室,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1995年马列室和德育室合并,成立社科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2013年社科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目前思
40、政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教研室。思政部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近年来,思政部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省级及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等各类科研、教研课题3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思政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抓教学改革,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良。思政部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践教学,在省内外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余个。思政部作为学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与校团委一道组织和指导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继续教育学院铜陵
41、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起步于1980年创办的夜大学。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学院于2003年正式设立成人教育学院,并于2008年变更为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位于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铜陵市北京路铜陵学院育秀校区内,主要承担面对全省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面对全社会的非学历教育两大工作内容。学历教育现已开设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艺术设计、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音乐表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6个专升本专业,以及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初等教育、应用英语、电子商务、市场
42、营销、法律事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20多个专科专业,各专业学制全部为两年半。现有在校生1500多人。非学历教育工作由培训部承担与管理。我院现有的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省内外财税干部培训、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市委市政府委托任务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成人高考辅导等培训项目。作为学院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我院全日制的教学资源,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方向,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尤其是省内外财税干部培训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铜陵学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院致力于抓好校地合作项目的推进与落实工作,全力加强校地合作进程,继续与铜陵市委组织部、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开展合
43、作,为打造“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做出应有贡献。继续教育学院坚持“平安和谐办学”的基本办学思想,坚持“抓规范、促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原则,已初步形成多层次(专升本、专科) 、多形式(函授、业余) 、多学科(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生组织铜陵学院学生会铜陵学院学生会是在校党委领导、团委具体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发挥作为党和学校联
44、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倡导和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广大同学服务。目前,铜陵学院学生会共有1个校级学生会及12个院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委员会铜陵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而成立的,受校党委委托,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协作,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社团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社团的登记、年度审核,对各社团及其负责人的奖惩等,以及指导各社团开展活动,通过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月等促进社团积极、健康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
45、极的作用。学生社团人文社科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大学生心理协会 大学生法学社 大学生经济学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暨红十字协会学生分会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英语爱好者协会大学生会计学会大学生市场营销学会科技类大学生科技协会 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计算机爱好者协会体育类大学生武术协会 大学生棋类协会 大学生篮球协会 大学生排球协会漫步者轮滑协会 大学生乒乓球协会 大学生羽毛球协会大学生网球爱好者协会文艺类大学生集邮爱好者协会 大学生艺术团 异格动漫社 昕辰剧社五松文学社 大学生读书创作社大学生传媒爱好者协会大学生书画协会文化传统校徽1、校徽以双圆图形构图,象征着古与今、天与人、人与人通贯融合
46、的时代风貌,寓意铜陵学院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前程无限美好。2、校徽以古代刀币为主造型,说明了铜陵学院以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顶部以“钥匙”之外型喻其理想、信念、智慧开启知识宝库,亦折射出教育“传道、授业、解惑”之本质。其整体又是一个“人”字形古铜钟,既体现了铜陵学院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百年树人的办学宗旨;又传达了铜陵“古铜都”的历史文化特色。3、校徽主造型饰以“铜陵”二字演绎的中国传统连纹,连纹以“龙型”贯穿,寓意铜陵学院在本区域之翘楚地位。4、校徽采用古铜色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具有厚重、自然、渊博、和谐、发展的文化意味,与整个徽标形象的内涵和谐统一。校训明德、尚能、
47、博学、日新“明德”语出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寓意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就必须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相结合。 “尚能”,崇尚能力,培养技能,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本领;“博学”取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它寓意要树立起博学多识,兼容并包,融贯中西的学风。 “日新”取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 ,日新即每日创新,与时俱进,不懈开拓。学校领导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储国定党委副书记、校长 丁家云党委委员、副校长 王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崔国发党委委员、副校长 倪国爱党委委员、副校长 冯德连党委委员、副校长 童健学校荣誉铜陵学院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