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龙裤国师传记附录樵云真常(1557-1639)是明末闽南高僧。他苦行实修,持戒弘律,培养戒子千余人,促进了明末福建佛教,尤其是闽南佛教的复兴。由于樵云弘法影响巨大,闽南民众遂散播樵云进京度化明神宗亡母,屡显神通,而得神宗赐号龙裤国师的传说。不过这些内容是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 、清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里所没有的。清乾隆龙溪县志 ,在卷十九仙释载:“神宗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旋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而终焉。 ”据此可知,在清朝乾隆年间,闽南民众只是认为樵云在明神宗时入宫,得赐紫衣,并未提及樵云入宫所为何事,亦未提及龙裤国师封号。近代高僧虚云和尚(1840-1959) ,一九五三
2、年正月十三日在上海玉佛寺的禅七开示中,提及龙裤国师,说道: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 僧曰:参念佛是谁。 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艰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
3、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在那儿未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供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人言。 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蓬,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路边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那里去
4、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 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 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教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惟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
5、,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 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2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 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大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 。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曰:请皇上礼谢众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著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 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
6、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 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须搬送,我拿去就是。 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诸位,请看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 虚云和尚在开示中提及“漳州一贫苦人”即龙裤国师,旨在策励参禅徒众发起坚固信心,不退长远心,着意强
7、调“参念佛是谁”这个话头。祖师方便说法,直指人心,自然不必拘泥于世间史实,所以在这里龙裤国师的本名未被提及。1935 年,漳州念西法师撰成明漳州三峰闲云石室龙裤国师传 。文中的樵云龙裤国师,是经过苦修念佛而开悟成道的,惜未提樵云作为律师的特点。另外,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 、清支提寺志所记载的检阅藏经、深得律学要旨、广为四众传戒的一位律师高僧,在念西法师文中却是“幼无读书习经迟钝,忘前落后,无读诵性阅四五年,一句弥陀,犹念不调以不识字故,唯口宣化”的苦行僧人;似乎相当矛盾;殊不知历代高僧中这种念佛参禅开悟后而开发了语言文字智慧的事例很多,并不矛盾。下文引用与樵云律师同时代的高僧,如蕅益智旭(159
8、9-1655) 、隐元隆琦(1592-1673 ) 、永觉元贤(1578-1657)等人的相关诗文,结合明清寺志、方志资料,考察樵云生平事迹,以期再现樵云作为一代律师高僧的立体完整面目。开坛传戒一律师樵云律师塔志铭撰于崇祯十三年(1640) ,即樵云圆寂后第二年。当时蕅益行化漳州,接受樵云徒弟如田的请求而作此铭,所以铭文记载的樵云事迹,当较为可信。樵云律师塔志铭予在江外,即闻樵云关主,以苦行实修,为八闽敬仰。戊寅冬,渡洪塘,趋温陵,担役愚夫,皆能言其为众之切,自课之勤也。未几闻讣,恨缘薄不及一晤,赋短章哀之。越二年庚辰,予至漳南,高足如田,遵遗命营全身塔于石室之岭,请予铭。按:师为澄邑新安周氏
9、子,出家漳之开元寺。法名真常,樵云其别号也。儿时以瓦缶竹木列为瓶锡,父知其志,舍入寺,寺为罗汉琛禅师道场。师剃度时,即有慕琛之心。谒南山闲寂老人,禀尸罗要旨,咨净土法门。既于堆云岭头建亭施茗。每经残月下,一虎当涂。师以杖叩云:此往来要道,慎毋面目憎人。虎驯去。次于三台石室,瓦釜绳床,课经枯坐。阅三载,拟欲他往,闻空中有声留之。乃启建佛殿,结构僧寮,额其岩曰闲云石室。盖闲寂老人曾于此栖迟故也。闭关峭坐,寝食俱忘,道风日着,檀信日归。嗣是设华严堂,辟接众舍,延待十方,尽心尽礼。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从此葺三山之大藏,兴支提之辟支。参无尽法师于天姆,觐普门大士于普陀。乃至游
10、历3南华,肖六祖栴檀之像。复归石室。又以行脚多年,律学疏旷,北登五台,重咨心地。然后开甘露戒品于温陵古莆诸处,而一以净土为指归。师一生笃实苦行,普心接纳。于禅讲名流,尤虚怀靡间。盖其乐取人善,年弥高而德弥谦,故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矣。世寿八十有三,法腊五十有奇。剃度若干人,戒子不啻万指。铭曰:先哲既逝,人情日浮。掠虚逞见,谁怀远忧。海南佛国,沦为荒丘。髠不禀戒,兵奴狱囚。挺生樵老,爱河之舟。广设行筏,度彼迷流。走遍天下,乃集胜猷。尸罗再揭,乐邦横截。不似诸方,证龟作鳖。文中戊寅为崇祯十一年(1638) ,是年冬天蕅益接受北上浙江参学的闽南籍僧人诵帚、惺谷等人邀请,南下福建弘法,游化福州
11、、泉州、漳州一带,直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 。蕅益出身江苏省吴县钟氏,先为儒生,二十四岁出家。他由儒入佛,综合律、禅、华严、天台各派,又以净土为归,著作宏富,是明末佛教集大成者,在净土宗中被尊为九祖。蕅益在福建期间,目睹佛教状况,留下闽游集等相关记录。关于樵云的籍贯俗家,根据铭文中“师为澄邑新安周氏子”一句,可知他出身明漳州府海澄县新安乡周氏。而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修龙溪县志收入樵云传记,又认定樵云为明漳州府龙溪县人氏。龙溪县志卷十九仙释载:樵云,故开元寺苦行僧也。万历初年万松关未为孔道,然行人以捷径多出此。樵云结小庵,日施茗山中,夜即诵书,数年诸经通晓。神宗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
12、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旋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而终焉。实际上,两处记载并无矛盾。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 ,因为漳州月港贸易的发展,明政府析出漳州府龙溪县内月港周边地区,设立海澄县。樵云出生地新安乡这时应该划归了海澄县,所以樵云律师塔志铭中有“师为澄邑新安周氏子”的表述。关于樵云的生卒年,塔志铭中有“世寿八十有三”句,又根据清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所记“崇祯己卯示寂于漳之久云庵” , 2可以推知樵云诞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 ,圆寂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 ) 。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叙述了樵云出家苦修,受戒学律,外出行脚,创建道场,开坛传戒的生平事迹。在铭文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樵云的
13、律师身份的确立过程。铭文提到,樵云居住故乡的闲云石室,道风日盛时, “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 ”这意味着樵云受比丘戒,具足比丘资格,于其一生意义重大。依照佛门规制,僧人幼年出家后,一般在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而在明朝,到了世宗嘉靖年间(1521-1566) ,由于世宗偏好道教,屡屡打击佛教,更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下诏禁止僧尼开坛传戒。这样使得出家僧人虽然剃发圆顶,却难以受戒,无法成为真正的比丘。蕅益所言“髠不禀戒,兵奴狱囚” ,即指这种尴尬现实。考量明朝万历时期佛教界的传戒状况,依据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所言“爰感五台无静律师,为不请友,飞锡关前,为师圆具
14、” ,可推测樵云受具足戒时可能已经过了二十岁。而后来樵云“又以行脚多年,律学疎旷,北登五台,重咨心地” ,这说明樵云北上五台学律,养成律师资格。此后樵云回到福建,才能“开甘露戒品于温陵古莆诸处” ,即在泉州、莆田等处开坛传戒。总结而言,樵云出家之后,经历多年,才得以受比丘戒,成为正式僧人。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后,北上五台求学,具备律师资格,回到福建弘律,所以蕅益称其为律师,清支提寺志也题名“樵云律师”为其立传。樵古风高得自闲4作为一名律师,樵云真常的德行风范,也令当时的另一位高僧隐元隆琦敬仰不已。崇祯十二年(1640)樵云圆寂时,隐元正住持福清黄檗山,曾经按照禅宗仪轨,上堂说法,表示追
15、荐。当时情形,见于以下隐元语录。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一日,公过碧芝岩,道经黄檗。观公德泽,润如春膏,诚不虚平昔所慕也。别后余行脚遍参,经历二十余年。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近闻归寂石室,令人嗟叹不已。遂寄瓣香以表昔年之好。其徒净尘令台则上人,不远五百里而来,乞求法语为助荐。愧余学浅心粗,宁敢放言污渎先辈面门耶。因见上人虔虔恳恳,似不得免。聊叙数言以塞来命。夫荐师之道,不须别求。别求终不得力。直须向自己脚跟下一刀两断,百了千当,不独上人师祖已荐,乃至尽恒沙际一切师僧父母,有情无情,俱已荐矣
16、。何故?悟则事同一家,不悟则万别千差。上人果不外余言,异日到得与幺时,始信吾不汝欺也。隐元所言“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 ,由此可见,在隐元出家时,即万历四十八年(1620) ,樵云在福建僧人中已经享有盛誉。隐元又提到“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 ,这跟蕅益在樵云律师塔志铭提到的“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 ,同样表达对樵云的拥护景仰。樵云因为没有嗣法于禅宗,不具备禅僧资格,因此受到非议。然而,隐元与蕅益都肯定了樵云作为律师的弘法功绩,表达了心中的敬仰。而蕅益更是说道:“尸罗再揭,乐邦横截。不似诸方,证龟作鳖” ,赞誉
17、樵云的弘扬戒律、归心净土。另外,隐元提到的“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 ,指的是崇祯三年(1630)隐元离开福清黄檗山南下行脚时,途经漳州府芝山开元寺拜访樵云一事。当时隐元三十八岁,为一平凡行脚僧人,得到樵云的接待鼓励,心中感激,因此作诗表达敬仰之情。白云缥缈水潺潺,樵古风高得自闲。借问老来端的意,又提玉斧斫芝山。其后,隐元住持福清黄檗山,成为一代高僧,后又东渡日本弘法,创立黄檗宗。隐元平生也致力传播戒律,在中日两国开坛传戒十六次,培养戒子无数,于重振日本佛教戒律,尤其功不可没。隐元的这种重视戒律的作风,应该受到了樵云的影响。辟支岩下抱瑾瑜支提山位于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城西,被认为是华严经中
18、天冠菩萨的道场,闻名遐迩。山内有支提寺,开创于北宋开宝四年(971) ,原名支提山华严禅寺。明万历元年( 1578) ,因敕赐改名支提山万寿禅寺。万历二十七年(1599) ,樵云携带弟子如信前往支提山,开辟辟支岩道场,在此住静十余年。万历四十年(1612) ,樵云又在辟支岩扩建殿宇。在故乡漳州的闲云石室之外,辟支岩是樵云用心兴建的又一道场。清支提寺志卷三以明樵云律师为题立传,记录樵云事迹。明樵云律师。师讳真常。漳州周氏子。幼而托白,受具后律身清苦,过中不食。思诸佛以戒为师,行持不怠。初,日新灿公奉敕为护藏法师,住芝山开元寺,法席最盛。师往谒,道契为友,因订终南游。万历二十七年上支提,结茅王家地
19、住静。沿见危岩削壁,询土人,曰:辟支岩也。师止下,遂依崖缚屋以居。岩最幽深,相连十余里,多虎狼怪异。师与其徒如信处之志坚,啖荠茹蕨,不求世营,凡十余年所。5后回漳,于石室岩万松岭施茶三载。时白昼有猛兽当路,行人震恐,师为驯扰说戒,弭伏而去。德播远近。时郡绅都宪王公志道,给谏颜公继祖,魏公呈润及诸当道善信请住开元。四方云衲争依之。师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万历壬子回辟支,扩充殿宇,顿成奇观。由是缁素不惮寒暑而往参焉。四十二年,灿公亦构南峰精舍,师踵前盟,适灿公脚疾作,不果。师因题其楣曰:巍然南山。盖了夙愿也。崇祯间两过大寺,检阅皇藏。既而复往泉之开元,与相国张公瑞图、大宗伯林公欲楫,称方外契
20、。及憨山清、永觉贤二大师,咸重师戒,各有赠篇。崇祯己卯示寂于漳之久云庵。弟子负舍利归,塔于辟支。支提寺志提及樵云“复开期,为四众广授木叉大戒” ,突出的是樵云作为律师弘律传戒的事迹。如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所言,樵云会下“戒子不啻万指” ,达千余人。从清支提寺志的相关记录可以看出,樵云的支提山弘法,影响远近,因而备受僧俗敬仰。崇祯六年(1636) ,樵云八十岁时,曹洞宗高僧永觉元贤( 1578-1657)作诗祝贺,赞扬樵云秉持清净戒律,犹如怀抱美玉般高洁不俗。祝支提樵云老师八十寿支提屹立东海隅,重峦叠嶂拥禅居。天冠圣迹邈莫测,仙人遗灶在丘墟。中有高僧头似雪,辟支岩下抱瑾瑜。恰如冰壶濯桂魄,亦如火聚现芙蕖。行年八十犹矍铄,饮涧眠云每自如。愿师住世同宝掌,长为明炬照昏衢。6南无阿弥陀佛! 对 一 切 无 贪 心 , 就 是 最 好 的 布 施 ! 心 无 狡 诈 , 就 是 最 好 的 持 戒 ! 没 有 嗔 心 , 就 是 最 好 的 安 忍 ! 保 持 欢 喜 心 , 就 是 最 好 的 精 进 ! 活 在 当 下 , 就 是 最 好 的 禅 定 ! 了 悟 一 切 都 是 如 梦 如 幻 , 就 是 智 慧 !南华智藏经舍恭印不分教派 免费结缘 获平等智 证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