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内容】语文 S 版一年级下册 16.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仔细”等词语。(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2. 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语句朗读、理解,并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理解课文,突破难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幷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1. 认字、识字。2. 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3. 从中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习惯。【教具准备】裁员挂图,燕子图,冬瓜和茄子实物,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填句练习,导入新课1.出示练习题目: 笑了。2.学生自由说一说。3.追问:为什么笑了?(学生根据实际,回忆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4.教师板书课题:燕子妈妈笑了。5.指导读题目。6.质疑导入新课: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呢?【设计理念】(练习生活实际,初步解答本课的难点: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知道肯定了进步,表现好才笑)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准确;找出本课的生字并认读2. 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反馈,其他评议。3. 集体认读,教师强调。4. 再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5. 教师
3、小结评议:同学们可真棒,不仅自读了课文,还掌握了本课生字的认读。【设计理念】(教师让孩子们再读课文,不仅是对生字的掌握,还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适时的表扬,又给孩子们的自信心得以提高)三、图文结合,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教师出示菜园挂图,学生观察:菜园里有什么?2. 指名反馈:(冬瓜和茄子)3. 文中,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干什么呢?(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4. 教师将燕子图贴到菜园里,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5. 教师出示冬瓜和茄子实物,让学生感知一大一小。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要用高兴的
4、感情来读)7. 第二次小燕子又到菜园里看了看,它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8. 引导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的颜色。9.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气应该是更兴奋)10. 用同样的办法找出小燕子第三次发现的语句。11. 指名上台来摸一摸冬瓜和茄子的实物,体会“细毛”和“小刺” 。12. 指导朗读。 (朗读小燕子三次发现的语句)13. 三次的发现,妈妈都有什么不同的反映?(学生找出妈妈的三句话,教师出示句子)(1) 不错,你能不能再去看一看,还有什么不一样。(2) 很好。你再去仔细的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不一样。(3) 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1
5、4. 指导朗读这三句话。15. 讨论:为什么第三次燕子妈妈才满意地笑了?16. 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小燕子对冬瓜和茄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仔细,也对冬瓜和茄子的异同也越来越清楚,所以最后,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设计理念】(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又是出示挂图,又是实物,目的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上台触摸,使学生确认小燕子的说法的对错,也为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埋下伏笔。 )四、课时总结1教师小结:在妈妈一次次的引导下,小燕子终于找出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小燕子知道了应留心观察事物,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以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2. 教师启发,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明白了什么?(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许多相似的东西都有不同。而且,观察事物不仅要仔细,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说出一点,教师就应予以表扬,其他学生可以做补充,最后教师总结)【设计理念】(教师作总结,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精髓是什么)五、布置作业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从花的颜色、形状、气味三方面去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花,说说它的特点。六、板书设计16 燕子妈妈笑了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冬瓜 大 青 皮上有细毛茄子 小 紫 柄上有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