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 课 纸年 月 日 课 题 楷书钩的写法课时数 1 授 课 日 期 第 15 周,星期 4 ,第 节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楷书各种钩的基本形态,并能正确地书写重点与难点钩的起笔与收笔的训练授课方式讲练结合备课日期: 年 月 日板书设计钩的写法1、 竖 钩2、 横 钩3、戈 钩4、心 钩5、钩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作业布置完成一张赵体小楷的临摹课后小结小楷的临摹是非常实用的字,很能在实践中用的上的。要多练习。一、钩的写法 (结合学生训练)钩是一种常见的笔画。钩有竖钩、横钩之分。在书写方法上,无论是竖钩还是横钩,都是竖画或横画与点的出锋相结合。因此,钩的书写亦是竖画、横画与出锋点的连写。 1、 竖 钩
2、颜、柳坚构的写法基本相同。但在提笔到出锋的运笔方法上,又有提转竖构与翻折坚钩两种。以颜体“明”字与柳体“利”字为例,其竖钩为提转竖钩。其写法为: 中锋下行;提笔;自右向左圆转;顿笔;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因竖钩是竖画结束再写点的出锋,所以注意事项可参照点的出锋。 2、 横 钩 横钩,最典型的就是秃宝盖头的第二画。如柳体“常”字与颜体“軍” (军)字的横钩。写法为: 中锋行笔;向上提笔;逐渐按笔;提笔;自右向左圆转至近中处;顿笔;逐渐提笔出锋。其即右出锋点的写法。其注意事项可参照出锋点。颜。柳横钩大同小异,只是颜体第步按笔的角度比柳体略小、略陡而已。 横钩还有另一种写法,即用折锋的方法运笔出锋。
3、如柳体的“额”字与颜体的“富”字的横钩,其写法为: 中锋右行;提笔右上 顿笔;略提折锋;渐提出锋。这种写法与竖钩的折锋写法相似,由顿笔右下时直接折换毫面,翻折后的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是一致的,故仍是中锋运笔。这种方法在行草书写中普遍使用,它可加快书写速度,但笔画不如提转的方法写得干净,有时会有“贼毫” (笔画外有笔毛的痕迹)露出,故书写时仍须略微提笔再折锋,确保笔画的干净利索。 3、戈 钩 戈钩的书写难度相应来说比竖钩大一些,主要是戈钩的弧度变化及下行的位置不易掌握。颜体“武”字与柳体“成”字的戈钩写法大致相同,只是出锋方向略有不同,其写法为: 中锋向右下行笔;提笔;自下往右上方圆转;顿笔;逐渐
4、向右上方提笔出锋。戈钩也可以用折锋的方法完成,书写方法与横钩翻折出锋相类似,出锋的方向与横钩的翻折出锋方向相反。 4、心 钩 心钩写法与戈钩相近,只是弧度略大,接近于平写。颜体“愍”字、柳体“悉”字均有心钩。心钩有两种写法,基本程序是一致的: 中锋向右行笔;提笔;向右上再自右向左圆转或自下往右上转;顿笔;逐渐提笔向上略偏左出锋。心钩 的出锋也可以用竖钩、横钩折锋的方法以及向相反方向出锋,这里不赘述。钩有出锋,其锋向所指也就有个呼应问题。如颜体“愍”和柳体“悉”字,心钩出锋后接写中间的点,故往左上出锋。 “呼应” ,使笔画之间产生了承接、传神之韵,是写毛笔字不可缺少的活力所在。 再如柳体“必”字
5、,心钩的出锋引出长撇,然后空中乘势而上写上点,上点又引出左点,最后左点遥呼右点,使整个字凝神聚气。其功夫便在于“呼应” 。追求呼应效果,就必须了解:毛笔字的笔画出锋所向必然是下一个笔画的起笔所在处。这也是我们临习古帖时追寻书者笔顺先后秩序的重要线索。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一规律,对临帖的笔顺秩序将大有好处。 “钩”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以外,还有“风”字的撇钩与横折竖弯钩,但撇钩近于竖钩,风钩近于心钩,故不细述。 5、钩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钩的病笔主要是散锋、坠锋、长颔、尖颔、悬囊等几种,虽然不同的钩病笔所处方向。位置不同,但原因相同,故以竖钩为例介绍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a、 散 锋。钩的“散锋”指
6、出锋处虚散平扁,没有形成钩尖。形成原因:写竖构中锋下行到钩出处没有提笔转换笔锋方向,而是顿笔往左推出。因自上而下运笔时笔尖在上、笔腹在下,突然改向往左,变中锋运笔为偏锋运笔,所以出现扁平散锋。这与点的出锋的病症如出一辙,可见钩与点一样,也同样存在中锋运行问题。纠正方法:在出锋前要增加“提笔”动作,提笔是中锋运笔的前奏,然后再顿笔渐提出锋。 b、 坠 锋 。坚钩“坠锋”指出锋是圆弧形下坠状。形成原因:书写时手腕枕于桌上,到出锋处很容易形成以手腕为圆心,以手指所执持的毛笔为半径的圆弧,故锋尖呈下坠圆弧状。纠正方法:悬腕,最好是悬肘书写,使竖钩平出。注意出锋的速度不要过快。 c、 长 颔。 “长颔”
7、指竖构的垂露部分加长长的下巴。形成原因:坚画结束在提笔圆转以后多了一个往上行笔的动作。纠正方法:提笔圆转后即顿笔,渐提出锋,无须再向上回锋。 d、 尖 颔 。竖构的“尖颔”指垂露部分往左下延伸如向前翘起的尖尖的下巴。形成原因:竖画结束提笔向在圆转时幅度过大;或用折锋法书写时提笔向左下行走过头,超过了竖画的左边线。纠正方法:提笔由右向左圆转时笔锋不要超过竖画的左边沿线。 e、 悬 囊。竖钩“悬囊” 指委露处肿胀加水囊。形成原因:其一,竖画结束后缺少提笔动作,直接圆转,由于笔毫处于下按状态,圆转运笔使垂露肿胀。其二,竖画结束时虽然提笔了,但圆转了几次或圆转范围太大、圆转速度太慢形成肿胀。纠正方法:首先必须提笔,然后圆转速度稍快些,回转幅度不能超出竖画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