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古代外交七上: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两汉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166 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两汉时期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人 物 时 间 目 的 意 义第一次前 138 年(西汉)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第二次前 119 年(西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为西域各国归
2、顺汉朝打下基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班 超 73 年 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二、丝绸之路1.概述: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2.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3.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七下: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隋唐外交活跃
3、的原因1.政治上:制度先进,社会安定。2.经济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2 -3.政策上: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或政府重视、政府鼓励等)二、对外友好往来表现:1.中日关系: 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如日本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设计唐招提寺,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2.中印关系: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写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新疆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唐与新罗关系: 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文化,唐政治制度、科技文化对新罗影响很大;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
4、首位; 新罗人崔志远,所著文集桂苑笔谈 。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明 朝 前 期 , 社 会 经 济 繁 荣 , 国 家 强 盛 , 这 为 郑 和 下 西 洋 提 供 了 雄 厚 的 物 质 基础 , 这 是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 唐 宋 以 来 , 我 国 的 造 船 技 术 不 断 提 高 , 航 海 技 术 的 掌 握 , 指南 针 的 使 用 ; 天 文 、 地 理 知 识 的 积 累 等 , 这 些 都 为 郑 和 下 西 洋 提 供 了 科 学 技 术 条 件 。 郑 和 从 小 能 吃 苦 耐 劳 , 培 养 了 英 勇 无 畏 的 气
5、概 。2.时间:明成祖,14051433 年。3. 经过:1405 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 1433 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5.意义:比欧洲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1.原因: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和中国沿海的奸商骚扰东南沿海。2.过程:明派戚继光抗倭,经过台州战役,平息了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事迹永载史册。3. “封 侯 非 我 意 , 但 愿 海 波 平
6、 ”戚 继 光 。 ( “海 波 平 ”的 意 思 是 荡 平 侵 扰 我 国 东南 沿 海 的 倭 寇 。 ) 这 句 话 表 现 了 他 不 求 名 利 的 高 尚 品 德 , 表 达 了 他 抵 御 外 辱 , 捍 卫 国 家和 民 族 尊 严 的 坚 强 决 心 。 戚 继 光 是 民 族 英 雄 。三 、 1553 年 , 葡 萄 牙 殖 民 者 攫 取 了 我 国 广 东 澳 门 的 居 住 权 。第 18 课 : 收 复 台 湾 和 抗 击 沙 俄一 、 收 复 台 湾- 3 -1.明朝后期,荷兰 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
7、雄。2.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二、雅克萨之战1.原因: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 雅克萨 和 尼布楚 。2.经过: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3.1689 年,中俄双方经过 平等协商 ,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4.尼布楚条约的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朝从南美洲引进
8、玉米、甘薯等,清朝推广;明朝从外国引进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推广种植;2、手工业:棉纺织业,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中心,南京后来居上;制瓷业,景德镇是中心,青花瓷器。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4、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条件: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性质: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发展:清朝部门增多,规模扩大。影响:封建自给自足的
9、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清“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2.主要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行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积极的- 4 -作用)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
10、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消极的危害):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是(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22010 年 5 月 l7 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
11、护 D昭君出塞 3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今新疆境内 河西走廊 西亚 大秦A B C D4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伊利将军5右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A西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C西汉的成都 D西汉的河西走廊6细君和解忧公主的故事在新疆广为流传。下列史实与她们有关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乌孙与汉朝联姻 D回鹘与唐朝
12、和亲7有人说:“2000 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 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 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 ,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8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 )A董仲舒 B张骞 C玄奘 D鉴真9公元前 1 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 5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10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
13、印度取经11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 )A阿备仲麻吕 B玄奘 C吉备真备 D鉴真1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13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 60 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14. 2010 年是中印建交 60 周年。早在唐代,就
14、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15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16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 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17据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 6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 )A鉴真 B玄癸 C空海 D圆仁18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
15、 ,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19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A荡平倭寇 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0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21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 600 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 10 万余里的航海家
16、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22与郑和一起出使西洋的著名的闽西籍航海家是( )A王景弘 B张骞 C郑成功 D文天祥23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24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5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 “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17、(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26“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遥中的“戚爷”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27近期央视新闻频道多次对“南澳一号”沉船考古进行现场直播。发现明代古沉船的广东汕头市南澳岛县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 。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不包括( )A国力强盛 B造船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蒸汽机的应用28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
18、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7 -29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30公元 1405 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现在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A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31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是郭沫若所写的挽联。这幅挽联称颂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32清政
19、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33. 下列作物品种,不是明朝时引进的是( ) 玉米 甘薯 占城稻 马铃薯34. 在明朝,瓷器制造业居首位的是( )杭州 景德镇 苏州 遵化35. 明朝时传入我国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是( )小麦 玉米 荞麦 甘薯 36.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稀疏地出现在( )江南一些地方 淮北一些地方 东北一些地方 西北一些地方37. 明朝的经济依然是( )奴隶制经济 原始经济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38.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手工业作坊增多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39. 明朝中后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最主要前提条件是( )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0.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机房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为( )机房生产规模扩大 机房中分工细 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产品投入市场附答案:- 8 -BCBAB CABBA DBDCD BAAAC AACCD BDABC BBCBB AC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