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说明:全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 ,共六大题,18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 ,后常称为“觞” ,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 ,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
2、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 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 , “公卒爵,然后饮” ,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 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3、如 “寿”字,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 汉书游侠郭解传记, “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 ,偶言“上” ,犹有古意;釂改称“干” “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 ,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
4、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 ,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
5、一种回荡人心的“情” ,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
6、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解析】 “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 ,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3 分) 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
7、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 C。【解析】 “寿”是指斟酒祝福, “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
8、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 “寿”“釂”等字, “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 “干杯” 。 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 C。【解析】 “晦涩委婉”之说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回荡人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
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獉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
10、之者忘倦。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 ,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
11、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 ,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 就:到 铎览而骇之 骇:惊讶将投诸荒裔 荒裔:边远地区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封事:密封的奏章【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 B。【解析】骇,意动用法,觉得惊异。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12、3 分)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 B。【解析】要读懂语段,了解大致内容。 “三上章”是为了“请老” ,故这之间不好再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如上文中的“而” “以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
13、;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解析】 “互相敌视” “诬告”错,原文只是说了萧顷专门找李琪的过错去告状,告状的内容也是事实,不是“诬告”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4、汉语。 (10 分)(1 )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5 分)译文: (2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5 分)译文: 【答案】 (1)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的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 (2)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就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增、删、留、换。 (1)注意“经略” 、 “以” 、 “伦”的翻译;(2)注意“重” 、 “寻” 、 “萧墙之
15、难”的翻译。【参考译文】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 ”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
16、”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贞明、龙德年间,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
17、,李琪改“摄”为“守” ,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上书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阻止,便任崔协为宰相。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殿直马延,虽然曾经弹劾过他,但言词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
18、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更受宰相猜忌,凡是上奏言事,无不受到排挤拦阻。长兴年中,死于福善里家中,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南宋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5 分)答: 【答案】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分析表达技巧要抓住诗句中意象,一
19、、二句中的“日落” “雨来”既决定了画面的色调,也有较强是象征意味。9.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答案】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诗歌感情离不开对诗句本身的分析,句中的一“泪”一“笑”对比鲜明,再结合注释,其蕴含的感情不言而喻。(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20、 分)(1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描写初春春雨细滑润泽和小草稀疏朦胧景象的名句是“ , ”。(2 )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3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民生疾苦的名句是“ , ”。【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能力层级 A(识记) 。【解析】应注意“润” “酥” “太息”等字词的写法。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21、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一根玉米陈永林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村人都来到槐树下。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
22、人,眼里就酸辣了。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赤地千里,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但根本弄不到东西吃,土根只能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拉不出来,肚
23、子却涨得痛极。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 “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 ,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
24、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村长。村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土根看到村长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村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十几天又熬过去了。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根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
25、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根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根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就有村人在土根
26、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摘自当代小小说集萃 ,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蛤蟆村除了老弱病残以外的村民在前所未有的旱灾面前都出去逃荒了,而土根夫妇最终没有逃荒的根本原因是对家乡眷恋深沉。 本文对村长形象的塑造不多费笔墨,寥寥数语之下,一个善良、负责甚至带有点苦中作乐幽默感的村长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语言独具特
27、点:一方面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带有口语性质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叙述时凝练精致的文学性语言。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抒发了村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情感,以此作结戛然而止,这是典型的“留白”式结尾。本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叙事手法新颖,主题具有教益。【答案】C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 D。【解析】A 项根本原因是槐花有了身孕且赤地千里外面同样难以为生;D 项不是留白式结尾,留白式结尾是开放式结尾,本文不符合这一特征;E “叙事手法新颖”不妥,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谈不上“新颖” ,其它正确。(2 )请简述小说前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6 分)答: 【答案】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小说张本;前两段描写了因干旱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环境的恶劣艰苦衬托了人性之美。【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住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