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丘陵地区农机化建设及技术保障条件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 张贵彪1全区农机化现状截至 2011年底,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 37.658万千瓦,单位耕地面积装备能力 3870.3千瓦/万亩,其中:拥有拖拉机 333台,耕整机 4669台,农用运输车 1800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6786台,收获机械 54台,植保机械 1480台,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31.2%。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 13560万元,资产净值 9740万元,农业机械的配置存在不合理因素。1.1我区农机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当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 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
2、从业人员的比重高于 40%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当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 40%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 40%20%之间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2011年我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31.2 %,尚处于初级阶段。1.2具有多年农机化项目实施经验从 2004开始,我区就承担了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先行县和农机装备项目,累计使用国家补贴资金 885万元,补贴各类机械 5662台套。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和政府支持,有效的提高了我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能力,强力推进了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实施农机化项目的工作经验。1.3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网络较
3、完善农机局、农业局机构改革合并以来,实现了农机工程技术和农业农耕农艺技术的资源组合,组织领导更为有力,农机服务体系得以保留,局内设农机化机构有:农机化管理股、农村道路管理股、农机化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镇乡农业服务中心有 1-2名农机人员编制。所以农机队伍稳定,各项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序推进。2.现有技术状况难以保证我区农机化水平的提高21 农机化耕作水平相当低到 2011年底我区机耕水平仅为 21.4%,虽然我区现在拥有 4669台耕整地机械,但绝大部分都是耕作效率很低的微耕机(每台每天耕作面积为 3-6亩),且大部分都是农民自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却很少。在这些耕地机械中,大部分
4、又分布在保和、中和、丹山一线,有的乡镇拥有量却非常低。这就导致机具拥有量和耕作水平不匹配。22 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水平很低到 2011年底,我区机播水平仅为 16.9%,水稻机收水平仅为 11.1%,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严重影响我区农机化综合水平,我区现拥有的播种机械都是效率很低的,收获机械大部分是小型、微型的全喂入收获机械,效率非常低,损失非常大,农民很难接受。导致我区机播和机收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1.我区属丘陵,2.田块小,3.同一地块由多农户经营,品种、播期还一致。23 能真正实现大面积农机作业的专业合作社少我区现在虽然有几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松散型合作组织,没有真正的实体,不能真正
5、的开展作业服务。24 操作手水平低近二十年来,我区基本上都没有对农机手进行过正规的操作培训,他们接受的培训就是经销商在销售机器时给他们讲的一些肤浅的使用常识,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正确的操作维护保养使用机器,不知道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致人死伤的事故在我区时有发生。25 专业技术人员少我区近二十多年来都没有接收到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有关农机专业的学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如再不改变,再等十年我区农机化工作将全部由非专业人士来开展。26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购机补贴工作开展八年来,我区仅获得 885万元的国家补贴资金,且全部用于对购机户的补贴,用于开展工作和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的资金微乎其
6、微。综上所述,在现有情况下要大力提高我区综合农机化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加大投入,加快土地流转,让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才具备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基本条件,否则一切都是数字游戏。3.农业机械技术在我区的发展趋势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推广面积的扩大,实质上就是普及农业和非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推进科技兴农的过程。世界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总趋势是: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新产品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农业机械使用的方便性、合适性、自动化和智能化。我区农机化技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了解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农
7、业机械要始终遵循“三为主” 、 “两个坚持” 、 “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三为主”:发展农业机械要坚持以“小型为主、户营为主、效益为主”的发展路子,这既符合丘陵的特点,又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并且还适应全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机型、发展速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步向前推进,做到扎实、稳妥。 “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业机械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农业结构的变化将对农
8、业机械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业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也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相应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二是要与农艺相结合。构建现代农业,要求新的农艺设计应充分考虑有利于农机作业。只有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业生产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这就要求用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来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农村的科技进步。3.1 耕整地机械的发展趋势小的更小:为了适应单家独户和套种作业的需求,
9、微耕机将向更小的方向发展。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所以以 168F汽油机为动力的微耕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大部分土地未流转到少数人手中以前)是我区微耕机的发展趋势。该类机具的特点是:重量轻(45-55 千克)、容易启动、维修费低、田间转移方便、适应性广(耕幅最小为 40厘米,广泛适用于玉米地、大栅、水果地、菜地等) 。中大型递增:当一部分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中时,小型耕整地机械耕作效率低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为了提高耕作效率,只有选择中大型的耕地机械才能满足大面耕作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大型耕地机械将遂渐递增,以满足土地流转的需求。3.2 播种机械的发展趋势我区现在拥有的
10、播种机械仅为国少量的二行、四行人力播种机、微耕机带播种机和少量插秧机。未来几年内应以引进浅旋免耕播种机和精少量播种机为主,对现有微耕机用户可以选配 2B-4(5A)多功能播种机,对拥有大中型动力机械的用户可以选配 2BMSF-4 免耕播种机。为了解决一家一户水稻栽插的问题,近二年可以大力推广使用中华四十龄秧机。3.3 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区田块小,应实行小型、微型、和半机械化收割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半喂入收割机购置费用高,农民还难以接受。随着小型、微型全喂入收割机生产技术的提高,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区都将以购买和使用小型、微型全喂入收割机为主。多功能割灌机和机动脱粒机结合使用,将是最近几年农民
11、解决收割难和收割费用高的有效途径,先将农民从弯腰屈膝中解放出来。该类机器购置费用低(不超过贰仟圆) ,操作简单、维修费少。为了提高机收水平,政府应及时在网上发布机收信息,以吸引外地收割机来我区进行收割作业。3.4购机户的发展趋势在土地没有大面积流转以前,购机都将以每家每户购机自用为主,专业合作社购机为辅,根据这几年购机补贴的统计来看,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机具都是农民个人购买自用,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3.5 技术维修和零部件供应市场更加成熟随着各种机具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农业机械的维修量将会越来越大,这将给现有维修网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吸引一些有识之士进入这一行业。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必将增
12、加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和零部件市场的成熟对提高机具的使用率有很大的好处。4 主要措施4.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项增后劲”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认清历史使命,明确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4.2坚持科学发展与规划先行建设农机化先进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规划先行的原则。首先要根据本地情况,围绕提高农机化总体水平,围绕农业产业化发
13、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状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设整体规定意见。我区的建设规划要点为:一是应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发展高性能高效率机械,发展集约化、工厂化育秧,发展稻谷集中烘干及粮食加工技术与设备;二是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效益提高,逐步提升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的机械化水平。4.3购置补贴向水稻生产所需机械倾斜为了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能全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满足水稻生产所需机械的补贴。对农民购买力差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地方财政应投入资金加大补贴;协调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化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积极满足合理
14、信贷资金需求。44 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注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形式多样化。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快建设农机人才队伍。第一,以提高行政能力、发挥职能作用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政策执行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教育和引导农机化管理人才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强化贯彻执行各项农机化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以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核心,以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服务直接到机、操作要领直接到人为目标,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机手建立稳定而又长期的业务指导联系。第三
15、,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作业质量为核心,搞好农机驾驶操作员、维护修理员、管理技术员、经营服务员、设施操作员等岗位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等实用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突出抓好新购机农民的培训,努力使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4.5培植作业服务组织与提高服务能力农机专合组织将农机生产、营销供应、作业服务等环节联为一体,进一步市场化运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规范和状大农机专合组织,为农机的使用管理、跨区作业、维护保养等提供服务。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农机专合组织、农机大户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新型高效、节能、降耗机械推广应用,促进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作物和农村各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农机化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