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日关系论述.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75519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关系论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日关系论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日关系论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日关系论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日关系论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中日之间出现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中日之间关系却降到了冰点。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二是利益冲突,三是两国之间或多或少的误解。1、历史的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之间交往日久,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中日之间就有往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唐朝时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社会生活,日本走上发展之路。现在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或多或少留有中国的印记。但是就在一百多年前,由于中国开始走下坡路,日本摆脱危机后却与西方列强一道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特别是七十年前的全面侵略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

2、的灾难和巨大的伤害。对待战争的反省,日本人让中国人感到寒心和强烈的愤慨。日本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正确反省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他们极力狡辩,甚至于说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谎言。另外让我们中国人痛恨的是日本的领导人屡屡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面供奉有侵华战争的元凶,二战时日本的甲级战犯。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日本二战时遗留在中国的生化武器,直到现在还在威胁中国人民的安全;慰安妇问题、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这是中国的领土) 。2、现在再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关于国家利益,我非常赞同曾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说的那句话, “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故人,只有永久的国家利益。 ”现在中日两国的

3、利益冲突主要有东海的划界问题,体现在春晓油气田的开采上,日本一直对此说三道四。还有就是日本对台湾的态度一直很暧昧,纵容台独势力暗中支持台湾独立。还有就是日本近年来屡次提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军费国防开支,说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就在上个月,一个日本内阁大臣还说日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中国强大了,我们也不要你们,要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以德报怨的家伙做什么!3、两国之间或多或少的误解。中国一直对日本心存戒备,这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的顽固态度,在中国民间反日情结可说比比皆是。这一点我就很特别,我是江苏人,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我的父辈中,大伯抗日

4、,就是死在日本鬼子手中。所以直到现在,我对日本货、日本人都很反感。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日情结不理解,认为发动战争是上辈人的事,我们中国人却纠缠不休,认为我们没有度量,他们只知道“相逢一笑泯恩仇。 ”自己却不反省。去年亚洲杯足球赛,中国球迷在球场上的过激行动,给日本人留下口舌,日本前首相小犬还狂妄地说要中国政府道歉。不过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理智地对待日本,即使我们抵制日货,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悄悄藏在心底不行吗?还非得喊出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的误解还有一点,那就是 1972 年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后日本政府给中国的经济援助。说是援助,其实就是借钱给中国,政府间长期的无息、低息货款。其实

5、这些钱并不都是交给中国,而是有条件的,就是中国必须购买日本的设备和产品,何况这又是不是不要还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果,中国人应该感谢日本才对。所以近几年来日本屡次威胁要停止对中国的货款,其实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日本对华贷款额已经大幅度削减了。二、中日关系现状日本方面对 中国 遭受沙斯打击表达了作为东亚最大邻国的关注,向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很大物质、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中国对外关系由于沙斯而受到严重 影响 的情况下,5 月,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日关系在沙斯背景下似乎获得了新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双方领导人几乎没有提及两国关系中的“ 历史 问题 ”,只是说,

6、“ 以史为鉴”。根据中国官方报道,中日两国 政治 领导人强调中日关系的非常重要性,“放眼长远,筹谋大局”。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有影响的中国舆论提出,中日之间应该搁置历史问题,至少两国关系的 发展 不应过多地受到历史问题的干扰。这种政策建言当然引起了日本官方的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到底能否超越历史问题?答案是,由于中日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1、历史问题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 社会 问题。靠政治家的智慧与对国家利益的权衡,中日之间可以有效管理其历史问题。条件当然是,双方具有这样的共同政治意志。作为殖民者、侵略者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回避一个真诚的历史交代。

7、中国也不再简单地因为历史问题而出现盲目反日的非理性民族主义。历史问题不是说回避就能回避,说利用就能利用的。历史问题之所以是现实问题是因为它是活着的。中日之间的汹涌暗流,多数来源于历史问题。在领土主权纠纷方面,日本政府试图合法化对钓鱼岛的占领,其右翼团体不断扬言再登陆钓鱼岛,刺激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 日本与 台湾 关系公开升温,日本公开支持台湾当局借沙斯之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肯定不仅仅只是出于单纯的公共卫生考虑,其背后是日本全面加强与台湾的关系的战略。日本首相小泉的一个智囊团在 2002年 11 月发表的、引起关注的日本对外政策新战略报告,就极力主张日本加强与台湾的全方位关系。日台关

8、系的加强触及到中日关系历史问题之神经。这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点也不亚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更重要的是,两年来,日本成功地利用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的机会,完成了一系列国内立法,在实质上已经使日本和平宪法空洞化,有助于日本重新武装。日本首相已经公开承认,“日本自卫队就是日本军队” 。日本今天还没有重新武装,但是,要求日本重新武装的声音很大。日本的重新武装当然不一定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但是,日本国内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一旦全面重新武装,日本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之间的历史问题。一个没有正确历史观但重新武装了的日本是东亚的一个不确定、不稳

9、定因素。 2、一些中国人在历史问题上考虑放松对日本的要求,可能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日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关键性。良好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整个东亚合作进程确实离不开一个紧密的中日关系。在这点上,无论中国还是东南亚,以及东亚其他地方,对此的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人们寄希望于中日两国改进关系,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龙头”的共同领导作用。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日本一直在按照自己版本的政治现实主义关注着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上升,并未真心实意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大国地位。直到现在,日本仍然认为自己是亚洲地区的最重要的国家。在外交辞令上,日本一再称,日本欢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日本也愿意参

10、与中国的 现代 化。这无非是居高临下的观点。日本特别强调自己是“西方”发达世界最重要的部分(世界 经济 第二大国),其具体标志是“8 国集团”(G8)。其实,回顾最近十几年日本与东亚关系的演变,我们也许用不着太在乎、太着急中日关系。日本作为一个发展模式的神话已经破灭。日本模式的产、官、学一体化(勾结)的政治经济结构,弊病丛生,不适应全球化 时代 的要求。 日本 政治 体制的开放性不足,自民党独大,而其内部派别林立,黑箱操作。日本模仿性的 研究 开发模式缺少原创性,在信息技术的 时代 丧失了国际竞争优势。 日本无力再成为区域发动机 3、冷战结束后,随着 经济 的长期低迷,日本无力成为东亚地区经济

11、增长的发动机,在亚洲地区的经济作用已经下降。如果日本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不肯起建设性的推动力量, 中国 与南面的东南亚、北面的韩国等完全可以首先形成东亚合作的大局,而让日本处于东亚合作的边缘地位。到时,东亚合作成了气候,该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在这些情况下,即使欲在亚洲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日本也难以做到。何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并不情愿只从亚洲出发办事。日本虽然已经开始与亚洲国家(包括澳洲)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是,日本的重心仍然在全球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上。 日本仍然强调日美关系在日本对外关系上的中心性。在安全上,日本仍然要依靠美国,比如,靠美国之力解决朝鲜对其构成的核威胁;在战略上,日本

12、仍然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的 影响 。 加强中日关系是大家的共识,但是, 历史 问题 总是中日之间的最大干扰因素。中国确实需要长期巩固的、友好的中日关系,但是,一厢情愿、简单化,急功近利,甚至缘木求鱼之所谓“战略”要不得。其实,中国完全没有必要靠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单方面让步而求得中日关系的片面发展 。 三、世纪中日关系展望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年到年,中国先后次降低关

13、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可以预见,在下个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将逐渐加深。年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其影响决不仅

14、限于该国国内,它会波及到其周边地区甚至全世界。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中日两国应当在未来的岁月里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加强政策协调、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为亚洲及世界的经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如江泽民主席年月日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中日友好关系来之不易,凝聚了双方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值得珍惜。为了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双方应当为建立和发展面向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而努力。 ”继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年之后,年又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周年。为此,李鹏总理于年月对日本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15、年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国家主席江泽民也先后访问了日本。一国的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在一年的时间内连续访问同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是极其罕见的。这足以说明中国政府对中日关系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江主席去年的访问,不仅是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日本,而且在这次访问中,中日两国还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继年中日联合声明和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中日两国发表的第三份重要文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只要中日两国政府本着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彼此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少一些冲突和摩擦,中日关系就会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中日两国也必

16、将会在携手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同时,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日本对中国的挑衅可是历史悠久了,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骂阵叫阵,我们现在对日本是强硬一点好呢,还是继续韬光养晦好一点呢?有人预测,中日矛盾如果继续激化,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其实中日关系在现实中就如邻里关系,我们的邻居并非全是很好的邻居。有关系很密切的,有见面点头就过去的,也有邻居居住着几年也不说一句话的,也有关系不好的。你不能因为关系不好就立刻搬家,也不能因为关系不好就整天盘算着跟他打一仗。即使中日关系不好,我们也要近最大努力,避免战争,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应该说世界发展到今天,闭关锁国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

17、,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确实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如果双方关系搞坏了,只能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就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抵制日货” ,作为每个国人个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市 WTO的缔约国,我们要要兑现自己所做出的承诺。虽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越来越好。不能因为日本做错了,我们也要违反原则的做错。我们虽说抵制日货,可北京的地铁和首都机场的建设费中有一部分日元贷款,你不可能因

18、为有日元贷款,这两处设施就不使用了。北京现在正在建设地铁,所用的开掘机就由日本制造,现在能说不用这个开掘机让工程停下来吗?另外你说抵制日货,是整体的还是零件性的?比如说有一些中国品牌的汽车,它的发动机用的是日本的,怎样实现抵制日货?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许多实在的利益,这种经济交往是互利共赢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提出这个口号是不现实的,也是缺少常识的表现。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理性解决中日问题。一个理想的目标是,经过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局面,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表现得很软弱,而是我们要有大国思维, “老子说,善战者

19、不怒。 ”我觉得我们在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面前,需要一种辩证思维。首先,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批评日本方面在中日友好事业上开倒车的种种劣迹,要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态度和立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咱中国老百姓来说,最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人说“实力是最有发言权的。 ”此语不无道理。没有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性之外,还应有智慧,有胸怀,有远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中日两国应该登高望远,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领域,扩大交流合作的规模,进一步加强民间往来,为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经过双方的努力来改善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这才是中日关系的最好去

20、处。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

21、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 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

22、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

23、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 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 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 。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

24、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 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

25、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 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

26、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虽然中日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但是中日关系基本上还是取决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对方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战略。由于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实力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出现许多矛盾,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相互依存的一面,所以总的来说中日关系将在摩擦与合作中曲折发展。 经济上,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必将随着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加强。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全球化和区域化在同步发展,西欧经济圈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两个经济圈的区域化正

27、如火如荼发展。然而,东亚经济圈是一盘散沙。可以想象,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一家与其他两个经济圈单打独斗,结果必然是吃败仗。东亚经济圈要想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之间有效合作。因此在经济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快速的发展。 政治上,中两国基本条件的绝对不对称和发展趋势的相对均衡化的趋向,使两个国家关系处于新的历史转折阶段。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一座为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总体的经济实力在初步的增强,对东亚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但是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还是不具有发生重大作用的能力,但是其政治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的加快。日本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使得中日关系敏感而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