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绣花边_家纺业企业转攻内销在发达经济体消费持续低位,欧盟需求萎缩,丝绸企业坐等外贸订单的日子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下,一些企业已经选择开发丝绸家纺产品拓展我国内销市场,此举已逐渐受到国内消费者认可,丝绸家纺产品的研发可能将成为开拓我国丝绸业内销市场的突破口。 “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外消费市场萎缩,2012 年上半年我们鼎盛丝绸面料产品的出口量减少了近 1/3。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地说,这并不是个案,几乎整个丝绸行业都出现了这种尴尬现象。在劳动力和原料成本的推高下,我国原料性丝绸商品出口价增量减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由于欧美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印度、
2、泰国、越南、巴西等国家蚕丝业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依托更低的原料、劳动力成本,以及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订单流失。 做内销企业压力大 企业转型要更新设备、加大研发以及培养和引进人才,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丝绸行业利润率相对偏低,特别是在成本不断上涨、利润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税负重、贷款难等成了企业转型的阻碍,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和人才稀缺让中小丝绸企业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此外,现行的税收政策也加大了丝绸企业的转型压力,促使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法投入充足的资金到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品牌建设等重要环节。 “丝绸行业利润率相对偏低,特别是在
3、成本不断上涨、利润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转型升级更加困难。加之丝绸行业成本积累速度非常缓慢,有的企业依靠别的产业发展来反哺,但我们达利一直专注丝绸 ,这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达利丝绸(浙江)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寇勇琦说。 吴建华则指出人才成本是大问题。目前技术工人老龄化,而丝绸企业对技术经验的依赖,让人才问题在转型期凸显无疑。目前国内丝绸科技人才的存量和质量与茧丝绸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高等院校中培养丝绸专业方向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专业课程设置上明显弱化,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企业求贤若渴。此外,融资贷款也让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困难重重。 企业从家纺内销寻突破 事实上,由于丝绸企业长期以出口为主
4、,国内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十分薄弱,搭建中国丝绸品牌营销网络战略平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秘书长雷利民曾表示,要扩大丝绸的内销市场,首先要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认知,这与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丝绸产品的设计水平以及企业的宣传、推广、品牌营销等都息息相关,丝绸企业应根据国内市场的消费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开发力度。 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家纺类丝绸产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全国蚕丝被产量达 2046 万条,同比增长 19.32%,已经成为我国丝绸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国内对中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在绸缎
5、、服装等传统消费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同时,家纺产品中的蚕丝被、装饰丝绸等非传统性产品有很大提升空间,也是未来国内市场丝绸产品发展热点。专家认为,企业应抓住丝绸家纺系列产品逐渐获得国内消费者广泛认同的契机,以家纺产品为跳板,通过做优做精家纺产品,以点带面重塑丝绸新形象,从而带动其他丝绸产品的畅销。为期 3 天的中国国际家纺展虽已落幕,但展会留给参展企业和现场观众的美好记忆却让人回味良久。今年的家纺展可谓热闹非凡,从主办方到参展商,各种论坛、活动以及品牌推广会、招商会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这场繁华热闹的展会,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家纺行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家纺行业招商加
6、盟渠道建设的主题。在家纺展开幕前日举办的“20112012 年度中国家纺品牌渠道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家纺品牌影响力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和首届“20112012 中国家纺杰出营销人金销奖 ”颁奖典礼,不仅成功为家纺展预热,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家纺营销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效推动了中国家纺营销的规范化进程;提升了中国家纺营销人的社会地位,充分体现了家纺营销人的创新价值。而在展会现场,品牌自主举办的招商会、圆桌论坛、模特走秀、小提琴演奏等活动则成为了展会的助兴节目,既增加了会场内的人气,也提升了各自品牌的知名度,为招商加盟做好了铺垫。今年的纺织行情有目共睹,作为展会主办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家纺展开幕之际便指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本届家纺展既是一场信心的检阅,同时也体现了行业与企业共同迎接市场考验的决心。为了帮助企业恢复经营,扭转现有局面,主办方在展会期间特别安排了众多商贸、宣传以及国际交流活动,希望企业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再次树立起信心。在开展首日,便举办了两个重头商贸活动,一是海外特约买家商务配对,二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接会。这两个活动既帮助了外贸企业结识重量级海外买家,也为内销企业拓展了销售渠道,使企业共同分享经验,促进品牌与经销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