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74883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惩罚中的醒悟: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发表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惩罚中的觉醒:一种生态伦理观的建构李秀艳 1,崔子修 2(. 唐山师范学院 政史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摘要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走进非人类中心主义,并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建构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对自然的征服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和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埋藏了自我毁灭的祸根,大气污染、酸雨污

2、染、水源短缺、森林锐减、能源枯竭生态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整个人类生存的延续和发展。随着我们每一次陶醉于对大自然的征服的胜利中,大自然已经在惩罚我们了。人们为了挽救自己,开始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拯救行动。随着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就在于人类文明所奉行的错误的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价值观所承诺的是人类一个物种的利益,忽略了人对自然的义务和责任,进而无法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制约和调整。所以我们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但是,这种思想在关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注重相对弱化。如何在非人类中心

3、主义基础上建构我们的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一、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众说纷纭。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如美国学者诺顿将人类中心主义分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墨迪将人类中心主义分为前达尔文式的人类中心主义、达尔文式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分类如此之多,厘清“人类中心主义”的涵义似乎困难重重。其实我们探讨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目的不在于为解释而解释,而是旨在寻求对生态危机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摆脱危机的途径、方法,做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基于此,可以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所谓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

4、利益,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内涵;所谓自然为人类而存在,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支配自然,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层内涵。总之,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伴随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而逐渐形成的文化观念,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宗教、道德和美学观念,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又包括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即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作者简介李秀艳(1974) ,女,河北玉田人,唐山师范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硕士,生态伦理学方向;崔子修(1972) ,男,山东东营人,中央党校 2001 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生,科技哲学方向。21、超越的视野所谓“超越” ,意即扬

5、弃,在此文中,不是生物论意义上的,也不是认识论、实践意义上的超越,而是世界观、价值观意义上的超越,是将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利益的一己狭隘视域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我们不可能彻底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每个物种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恰是由于这种“为我”的利己性,自己的种才得以生存和延续,人类也是如此。汤因比就认为一切生物都有这种类似的“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不仅是人类,而且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种内在限制和缺陷。人类在对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渐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以及对自我利益的自觉意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取得超越

6、万物成为万物灵长的地位。这是人类理性和自身创造力的胜利,是人类在生物学角度超越自我的成功。由此,人类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我们之不能完全否认人类中心主义,正如不能否认活生生的人类文明一样,二者之间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因果联系。在生物论的意义上,人类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认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人类中心主义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有在价值论的意义上,我们才可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价值王国是人根据其对人的完美形象的理解和对人的存在的终极关怀而“构建”的意义世界,是人塑造、确认和完成“人类自我”的一种方式。在价值观的层面上,人类应该而且能够超出种的局限性,

7、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推广至整个自然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走进非人类中心主义。2、超越的原由我们对人类中心主义之所以要持超越的视野,是基于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困境和外在的人类现实利益需要。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1)逻辑循环。从道德哲学的层面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认为对人有利的就是有价值的。但是,在道德哲学的层面,这种思维方式存在着弊端。因为它容易导致把“利益”当作“道德”的标准,而在伦理学中,利益本身还是需要道德的确定的。把一个其本身的合理性都要用道德来确定的东西(利益)当作道德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一种循环论证。(2)二分思维。人类中心主义以

8、主客二分的机械思维模式认识世界,导致了人对自然认识的片面性以及实践上的简单处理。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附属、依从关系,确立了主体地位。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此时的人们获得了新的时代意识,开始意识到自己就是历史和世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被近代启蒙思想界以机械化的方式描绘出来,人是能动的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是不动的客体,因其规律性而能为人类所认识、利用;自然资源触手可及,人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可量化的利益。这种胜利的喜悦可从英国功利主义思想中窥其一端。 1在这种机械化的思维方式中,人与自然是简单的主客二分关系。从主体性而言,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张扬,助长了“人类

9、中心主义” ,导致了人对自然的片面认识,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内在深层的对立关系。自然成了被遮蔽的存在,人却在对自然的无知中沾沾自喜,并在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自然展开了疯狂的掠夺。从客体性而言,客体被视为外在分离的、可以被分解的僵死之物,世界的丰富性已被肢解为七零八落的单向度存在,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被抛入背反的鸿沟中,经由还原方法获致的分门别类的专3 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60 页11 英国功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工业文明息息相关的,个人的幸福是其理论轴心,其物质主义的心理幸福量化标准凸显出机械文明的特色。3门知识已远

10、远不能满足对有机整体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在价值的平台上,客体只有工具性价值,起着手段的作用,由此造成人与自然在实践和价值两方面的大对抗。(3)理性崇拜。人类中心主义将对理性的崇拜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结合起来,导致了人类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造成了生态殖民主义和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在近代社会推崇理性的条件下确立的。人有理性因而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没有理性,因而只有为人而存在的工具价值。由此立场出发,人类社会道德原则的制定与选择的唯一相关因素必然是人的利益,一切以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为前提。在近代西方理性启蒙运动追求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大潮之中,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可以嬗变为追求个人私利的

11、“个人中心主义”或者“唯我主义” 。上帝已经死了,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人又为自己造了一个上帝,那就是他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天谴”或“末日审判”了,人的理性就代表了一切。理性一旦从俗世醒来,首先映入眼睑的物质就成了它所追寻的对象,物欲的激荡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掀动起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风潮。与此同时,理性的膨胀使得自然的内在价值成为盲点,甚至其他民族也无从成为理性上帝的“选民” 。近代西方世界挥舞着理性的旗帜,向外在自然和落后地区乃至“野蛮”民族发起一轮轮的十字军殖民征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殖民主义一开始就带有生态殖民主义或环境殖民主义的色彩。直至现在,这种人类社会内部的不平等状态

12、仍旧在继续,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洋垃圾、有毒废弃物输出、不平等贸易等手段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出,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一个整体主义概念,也不是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观念。其中的“人类”不是指整个人类社会,而是有所特指的部分人、少数人,是自恃在理性上优越于其他物种、民族、种族的人。(4)达圣臻美。作为一种有智慧的社会性生物,人类应该超越自己种的局限性,关爱万物;而且,从历史上看,人类道德关怀的范围也是不断地扩大的,人类应该也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万物和谐共生。从生物自我保种的角度看,人类中心主义的确有合理之处。但是,在现今已经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威胁人类生存的物种存在的事实前提下,再来奢谈生物

13、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已不合时宜了。人类不仅是自然生物体,更是社会存在体,也是智慧存在体。在道德上,人的完善是没有止境的。人的完美形象不仅要由社会本性加以说明,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对人的价值定位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哲学将天人合一境界视为确定圣人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天道与人道的整体和谐来考察人的行为的合理性,用伦理态度观照自然,从而臻于化境。从孟子的“爱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以及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3,无不推崇与万物为一的天人之境 4。总之,自我中心是一种理智的错误,因为没有一种生物真是宇宙的中心;自我中心又是一种道德的错误,

14、因为没有一种生物有权利以宇宙的中心自居。它没有权利把其他的一切实在视为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自我中心的生物需求才存在,这种“狂妄自大”导致了种种罪恶和悲剧的产生。 (汤因比语)1 孟子尽心2 正蒙乾称3 庄子齐物论4 比如,冯友兰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张载的“民胞物与”和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体现了天地境界。人应“以宇宙为一大家庭,人是其中的成员,应担负它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是民胞物与的关系,如有这样的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不仅是道德境界,而且是天地境界了。 ”可资一览。 4二、走向非

15、人类中心主义从历史上看,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源头一样久远。中国古代的儒道哲学以及东方的佛教中蕴涵着宏深的生态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启迪意义。儒道哲学和佛教的生态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如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2;儒家的“仁智山水” ;佛家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确实可以为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提供理论架构的借鉴意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但是这种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难以实现与自然在更高的共同进化水平上的有机统一。实际上,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随着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形成而形成的。近代以来,人与

16、自然的矛盾日益在现实生活中凸现出来,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开始对 200 多年来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提出质疑,主张扩展道德关怀的范围。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公害事故频繁发生,开始逐渐唤醒了公众的生态意识;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基本粒子物理学和系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机械论世界观,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整体的系统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指导下的现代生态观,主张人与自然共生于一个统一体中,人的行为受制于复杂的生态规律;主张应致力于消解逻辑实证主义关于事实与价值的严格二分,用生态学之“是”去支持生态伦理学之“应该”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生态危机全球化,西方国家爆发了大

17、规模的“环境运动” ,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并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建设性的理论思潮,从而推动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如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 、纳斯的“深生态学”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理论成果。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保护环境是不是为了人的利益”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属于政策抉择层面的实践问题,而不是道德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在道德、哲学层面,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歧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获得道德关怀的依据是什么?即一个存在物必须具备哪些特征才能获得道德关怀?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

18、理性特征作为人获得得到的关怀的根据,非人类中心主义则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自然存在物获得道德关怀的根据, “大地伦理学”认为自然存在物是“大地共同体”的成员,深生态学认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态自我”的一部分,因而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第二、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只具有工具价值,有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自然存在物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能完全还原为人的兴趣和偏好。第三、人对非人类存在物是否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类中心主义认为,由于只有人才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因而,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所负有的保护环境的义务,只是

19、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非人类中心主义论则认为,非人类存在物也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人对这些存在物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自然存在物的义务不能完全还原为人对人的义务。我们主张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走进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并不否定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人类有权利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但是,必须同时在道德上关心非人类存在物,而对非人类存在物的关心与对人的关心是有区别的。应不应该从道德上关心非人类存在物,这是一个实质问题;应该给予多少道德关心,这是一个程序问题。主张从道德上关心非人类存在物和认为人与非人类存在物有着相同的道德1 老子第 25 章2 庄子秋水5重要性,二者之

20、间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非人类中心主义扩展了人类道德关怀的范围,使人类的关注目光从一己种族的私利(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集体的名义)投射到更多的生命体上面去,可以使过去那种只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个人与社群、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传统人际伦理的研究路径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论关照,从而使生态伦理的理论色彩更加具有悲天悯人的格调和境界。同时,非人类中心主义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引人深思的伦理问题,让我们从新的互相比照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给我们的伦理运思以有意的启迪。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身理论范围内还有些仅靠自身临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它面对人类的利益

21、刚性时还显得有些弱势。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人类面对生存危机自我反省、自我发现的结果,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拯救生态危机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切关注和积极努力。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将确立起新的道德规范体系,一种既涵盖人与自然又包括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生态伦理。三、建构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并没有否定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而是要求人类在关注自身的基础上“拓展”道德关怀的范围,把原来仅属于人类自身的“德性”扩展到自然万物中去,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建构整体主义伦理观就必须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人与人的伦理关

22、系以及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这样,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也就相应地具有了关心人类社会的情愫和关心自然的情怀,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活的完整的终极关怀。传统伦理是以人际伦理为特色的,其实质是将道德关怀的视野局限在人类社会内部,因而是一种不完整的伦理;现代生态伦理学家们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但却忽视了对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际伦理的研究,两种伦理之间显然出现了断裂。传统伦理只关注人的利益,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义务。虽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着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但这种利益关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只是生命共同体利益的一部分,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更为广阔的、更为根本的,我们不可能在人际伦理的框架建构出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学家

23、们所做的工作,虽然是开拓性的,但是离开了传统,同样不可能建构出全面的生态伦理。此外,现代生态伦理抽象地研究人对自然的义务,忽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建构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将传统伦理和现代生态伦理结合起来,使人际伦理和生态伦理协调一致,增强生态伦理的现实性,以发挥道德作为实践理性的功能。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有三层内涵:第一,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第二,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以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人与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人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存在差别;第三,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研究两种关系: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以及受这种关系影响的人与人的伦理

24、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使这两种关系相协调,从而使人类不仅承担起个人自我实现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而且承担起维护生态共同体的生存秩序,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责任。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将公正确立为基本原则,要求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来把握这一范畴,公正的实质就是协调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内部的利益关系。生态伦理的公正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人公正、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1、人地公正。人地公正就是要求人类公平地对待大自然及大自然中的非人类存在物。人是生态共同体中唯一具有道德能力的物种,因此,人类应该成为大自然及其他非人6类存在物的道德代言人。实际上,人地公正,是人类

25、对自己的主动的道德要求,是人类的道德自律。要实现人地公正,首先必须实现种际公正,优先考虑濒危物种。种际公正就是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正,它不等于种际平等,因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内在价值存在程度高低的差异,但这不能成为人类滥杀生物个体、毁灭物种的理由,生物的内在价值应该得到人类的尊重。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消费生物个体、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合理的,但毁灭物种却是错误的。因为,物种也有内在价值,它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取决于整体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旋钮。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大自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濒危物种消失的危

26、险性远远高于普通物种,而其一旦消失,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生命之网发生断裂。因此,从生态系统整体着眼,保护濒危物种优先于普通物种。其次,实现人地公正必须公正地对待无机自然界。无机自然界尽管具有较低的内在价值,但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不应因为无机自然界没有生命就对其为所欲为。无机自然界是创生万物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许多生态景观是濒危物种的生存地,生态景观多样性支撑着物种的多样性。因此,人类应该尊重无机自然界,爱护无机自然界,将人类活动对无机自然界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2、代际公正。代际公正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公正。和人地公正中的地位一样,当代人是道德代理人,这

27、种公正要求也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自律。代际公正的提出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依旧陷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中,人类只看到了自然对人的有用性,因而,创造出了“自然资源”这一概念。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是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因而,我们的社会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耗用着越来越多的资源量,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某些资源量的存量下降到一定的阈值之下时,将会导致这些资源的灭绝,进而表现出资源的不可逆性,后代人就会因当代人过度利用资源而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当代人破坏大自然却不会马上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而后代人虽无辜却要承担全部责任,这是极不公平的。人类应在可持续发展

28、的维度内考虑事情,而不应仅从个人生命的延续的角度出发来审视自己的行为。须知我们不是继承了地球,而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因此,当代人应承担起后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公正地对待我们的子孙。要给后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要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调整生产方式以及规约消费方式,同时,要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3、代内公正。代内公正就是指当代人应平等地享有利用资源的权利,公平地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种际公正要求人类有区别地对待价值程度不同的物种,但代内公平却要求人类平等对待自己的同类。当然,这种平等只是相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从一国范围内来看,个人、企业或团体过度地开发阿利用自然资源会剥夺其他人

29、享用自然的权利,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一些地区为了优先发展特色经济,有时将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另外的地区,这种简单的空间转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需要我们变革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评估方式,使政府能够公正地对待各个地区和城市。从国际范围来看,当今人类世界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这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扩张的产物。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政治意义上的殖民色彩逐渐淡化的同时,生态意义上的殖民主义却逐渐突出起来。全球化的过程很大意义上是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夕阳工业、转嫁危机的过程,二者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不仅是国际上最大的工

30、业污染源和资源耗费国,而且不愿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是有违公平原则的。目前,生态危机已具有全球色彩,生态问题不是一国力量可以解决的,各国必须携手共进,通过协商、对话的形式公平地承担7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发达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应负主要的责任,不仅要主动治理本国的环境问题,而且更应该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基本道德原则是在一定的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或总纲地位的道德要求。公正是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的最高道德要求。我们仅从总体上提出一个稍具理想化色彩的公正原则,没有提出具体的道德规范,因为规范不仅要关涉到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同时还要关涉到极其复

31、杂的社会现实。具体规范需要人们因时、因地、因力制宜地制定和运作,不是仅仅通过道德呼吁就可立马解决的。但是,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澄清模糊、加强共识的本身就意味着问题解决的希望之所在,毕竟,心还有,梦就在。 参考文献: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高国希.走出伦理困境麦金太尔道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余谋昌.惩罚中的醒悟走向生态伦理学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5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

32、994(7).6杨通进.人类中心论:辩护与诘难 J.铁道师院学报(苏州),1999,(5).7叶平.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J.哲学研究,1995,(1).8肖显静.环境伦理学: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Disenchantment for chastisementA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Li xiu-yan,Cui zi-xiu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History,Tanshan Teachers College,Heibei Tanshan 063000

33、;The Central Party School of CPC,Beijing 100091)Abstract:Since anthropocentrism is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crisis, this thesis postulates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transcend anthropocentrism and pursue non-anthropocentrism. We should establish a ecological ethics of holism based on anthropocentric axiology.Key words: anthropocentrism;non-anthropocentrism;ecological ethics of hol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