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齐国彬【摘 要】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规范学校教育,教师言行,以及学生权益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广大教师无法依法正确的实行,广大学生也存在不能正确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深入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而深远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而且对提高广大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校。教育,影响Abstract 自动检测语言
2、自动检测语言中 英英 中中 日日 中翻译结果(中 英)复制结果 双语对照查看“ Minor protects a law“ of Chinas legal system is important one annulus, to standardize the 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However, we must be fully aware of,“ minor protects a law“ in the
3、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majority of schools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exists many irregularities, teachers can not legally correct implementation,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not properly maintained thei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refore, in-depth study of“ minor prote
4、cts a law“ on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is very necessary.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general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long-term value. Key words the law on th
5、e protection of minors, school, Education, influence. 目 录序言 3尊重未成年人的地位和尊严 31.首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2.善于与学生沟通,强化交流 43.引导学生,维护学生尊严 4、以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41.依据未成年人生理、智力发育特点进行教育 52.依据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育 53.依据学生具体的基础水平上进行教育 6、以新的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61.积极维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益 72.注重学生的“减负”,学生个性的培养73.加强学生安全负责,与保护相结合7、参考文献 8我国从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
6、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凸显了政府执法主体的地位,全面充实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大保护的内容,强化了法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新的里程碑。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的精神,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强化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即(一) 尊重未成年人的地位和尊严;(二) 以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三) 以新的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这是广大学校,教育者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背景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过程始终的重要方面。一、尊重
7、未成年人的地位和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8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在现代的法律领域里,我们常常将尊严定义为: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尊重人格尊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尊重“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无关其种族,国籍,肤色,年龄,身份,地位,性别,宗教信仰等等。我们认识到未成年人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同样享有人格尊严权。我们强调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就是强调未成年人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的肯定
8、,鼓励,理解,欣赏,认同。尊重未成年人的地位和尊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 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常常强调体罚式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推崇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在我国很多地方盛行。然而,这种行为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愈发显示出其弊端,其错误的、落后的一面。在这种环境下,儿童遭到极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模式将使得学生畏首畏尾,思想禁锢,胆子变小,畏惧创新,恐惧质疑权威,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将严重制约我国的人才需求。种种的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
9、伤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坚决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有损学生个人尊严的行为、语言,唯有如此,才能从跟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2.善于与学生沟通,强化交流沟通和对话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是建立真诚友谊的媒介,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渠道,是达成共识的桥梁。教师与学生失去了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情感评价就无从谈起。只有通过交流才有可能更真实、客观、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为学生提供恰当而及时的帮助教师能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交谈,促膝谈心,交换思想,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近距离评价
10、学生一种好的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在与学生共同协商、分析、确定情感健康发展的方向后,必然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师生共同合作的力度是情感培养的有力保证。教师还要善于同学生家长合作,保持对学生评价的一致性,不致于教师提倡的,家长反对;家长要求的,教师不同意;学生无所适从,效果适得其反。3.引导学生,维护学生尊严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要求各个中小学校、一线教师,在引导学生中,要高度重视维护学生的尊严。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
11、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学生的人格必须与严格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这是辩证统一教育理念。二、以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以未成年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要紧密结合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以具体的学生的素质、思想、和教育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教育。一、依据未成年人生理发育特点进行教育。二、要根据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育。三、.依据学生具体的基础水平上进行教育,具
12、体如下。1.依据未成年人生理、智力发育特点进行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其所生活的外部环境、生活圈子也不尽相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也会因未成年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做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程度也很不同,因而只有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其所处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科学而又准确地找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不正常心理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矫治措施。处在儿童时期,青春期的学生,其
13、身体的条件是不同,其大脑发育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智力发育程度的高低来决定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难度,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等进行教育,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阻碍或者抑制其健康的成长。2. 依据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育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个性差异性和等方面。例如,在对待男生与女生的具体的教育方式就是不一样的。女生情感比较丰富,自尊心比较强,对别人的指责与批评特别敏感。男生性格较为外向,开朗等特点,都应当是教师要注意的。同时,青少年由于生理发展,出现了一种“成人感”他们期望独立,但在心理上和其他方面还不具备条件,因
14、此他们处在矛盾中,情绪情感表现初步稳定性与矛盾性。青春期的青少年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是独立和依赖、自觉与稚嫩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与社会性需要紧密联系的高级情感得到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情绪情感过程中又易于冲动、不和谐,这在青少年身上得到了集中的反映。所以,这时加强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的。3. 依据学生具体的基础水平上进行教育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教育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的要求的指导下。教育依据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认知学生的个性,之后针对学生
15、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发展其个性,这是关键而重要环节,最后是对发展中的和发展后的个性进行综合评估,看是否有发展,发展程度如何,为何发展和为何没发展?综上所述,即依据学生具体的基础水平上进行教育。三、以新的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在我国法制化,制度化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以新的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积极维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益。二是注重学生的减负,学生个性的培养。三是加强学生安全负责,与保护相结合依据我国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对学生在教育、管理的同时负有保护的职责。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健康给予与学生年龄相当的
16、关注和照顾。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进行培养,同时要求强调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全面的培育。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学校应对学生全面负责,应当注意关心学生,保护学生。为此,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维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益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积极维护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到侵犯。我国义务教育法第 27 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其学习、生活的集体性而在管理上需要注重集体的利益导向,还在于“修身养性”对成人是境界,而对这个
17、群体则是任务和使命,对学生个人如是,对学校亦然。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不能随意将未成年学生开除出校,剥夺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 注重学生“减负”,培养学生个性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应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他们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要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而学校更需要在这些方面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如果学校只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生课程的引导,那么学校教育
18、的结果将是培养出一批文字或者是数字机器而不是准备进入社会的预备人才。减负可以使学生业精于思、精于实践,它还是推行教育素质的接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小学生而言,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也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因此,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3. 加强学生安全负责,与保
19、护相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教育部将“保护学生安全”加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就是要求我们广大的中学、小学注重加强学生的安全工作,保护学生的安全,杜绝一切的安全隐患,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杜绝一切的安全隐患。注重对在校的学生的安全负责,保护未成年的学生的校内,校外的安全,净化校园的环境,共同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参考文献】1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注解与配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2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读本.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3赵忠.为了孩子:和家长谈谈未成年人保护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