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宜城二中 李存连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笔者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仁们交流、切磋。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
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 “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 ,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 (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 ,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
3、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2、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 ,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
4、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案例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引入时,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按如图 1 联接电路,并简单介绍实验装置。教师接着问道:“从电压表上读出的是什么?”学生答道:“电源电动势。”两个学生分别将开关打向 1 和 2,让在座的学生通过电压表的实物投影读电源的电动势 E1 和 E2:“E1 是 3V,E2 是 9V。 ”接着将电压表换接成小灯泡,开关接 1 时,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老师立刻问道:“开关接 2 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很自信地争先恐后地说道:“更亮!” “要烧坏!”
5、 “对不对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师接着演示。当开关接通 2,小灯泡还不如接 1 时亮,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哗然:“为什么?”老师笑着说:“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现象了。 ”【赏析】本节研究课,是根据常生龙先生发表在物理教师2000 年 6期上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引入而结合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的。教师开课就设置了强烈的认知矛盾冲突。在没有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前,学生都认为同一灯泡接在电源电动势大小不同的电路中,明暗程度是不相同的,在电源电动势大的电路中的灯泡更亮。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与经验判断的结论相反,这时,他们感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产生了重度的知识饥饿感。学生明显
6、有了强烈的追求知识、揭开奥秘的欲望,出现了引入新课的最佳时机。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将物理知识建构在现实情境营造的心理氛围的基础上,使认知冲突带动情感参与,变“要我学”真正成为“我要学” 。案例三: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 ,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 ,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 ,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 ,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
7、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3、 “猜想比知识更重要”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8、,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案例四:在天然放射现象这节课的引入,可给学生观看居里夫人寻找镭元素的视频片断,让学生了解其艰辛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感受居里夫人对人类博大的爱:“镭只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所有;科学应当为大众服务,它应当属于全人类。 ”案例五:在聚变这节课的引入,可向学
9、生介绍爱因斯坦与核弹的政治瓜葛: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罗斯福总统的信件,说服美国总统认真考虑他的制造原子弹的想法(曼哈顿计划) ,但在二战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积极地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事实上,爱因斯坦一生都在致力于和平事业。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爱因斯坦,体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人性能赋予它真、善、美,让学生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