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 州大学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姓名:丁超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1020020010任课老师:胡鸣完稿 时间 :2011-6-112目 录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3)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5)1, 事件发生背景.(5)2, 几种代表性观点.(5)3, 本人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6)4, 建议或处理措施.(7)5, 主要参考文献.(7)3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 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
2、无穷的。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 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 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 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用来满足人类 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两种。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
3、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根据定义,如果消 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 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有购买欲望;有购买能力。例如,某个城镇有 10 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 1/10 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 1 万台。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个 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
4、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 ,所有消费4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 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然,稀缺性又是绝对存在的,它存在于人类历 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全部的满足,但能 够满 足人们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人类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经济物品和资源之间是互相矛盾的,人们通常把这个矛盾称 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大炮代表武器,能满足国民安全的需要,黄油代表
5、食物,能满足国民饥饿的需要,两者都是经济物品,需要消耗 资源才能生产出来,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武器势必导致少生产食物,多生 产食物则会导致少生 产武器,这就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第四章:厂商理论厂商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毛收入,即总收益,叫边际收益,也就是 边际好处;而厂商增加这一单位产量必须付出的总成本,叫 边际 成本,也就是边际坏处。?厂商决策的依据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单位产量就应该有,而且可以有下一 单位产量;否则 ,这一单位产量就不应该要。所以,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产量是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个。边际收益
6、容易理解,就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对边际成本的理5解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边际成本虽然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而 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和,但是边际成本跟固定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只与可变成本有关!?第五章: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垄断竞争均衡的根本特征是,该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者面临的平坦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这样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因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价格。尽管中国的垄 断均衡市场的市场力量的来源可能与之不同,但是在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决定的问题上,传统垄断竞争理论能够成为说明中国垄断
7、竞争市场均衡的基础。 与传统垄断竞争理论的根本不同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的垄断竞争企业的基本行为目标是收入最大化,而不是利 润最大化;另一不同之 处是,企业不能完全自由地进入市场,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人 为进入壁垒。所以,市 场本身的产品差别性以及制度造成的进入壁垒共同导致了企业具有某种程度的市 场力量。我们把这些特征引入到该市场均衡的一般模型中,便可得到中国的垄断 竞争市场的均衡模型。第六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市场失灵时市场机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配置资源,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需要国家 对市场经济进行干 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
8、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 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 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 现实6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第二部分:微观经济案例分析1,事件发生背景: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1996 年 6 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如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宣布说“谁升起,谁就是太阳”。与此同时,康佳集团宣布:从 6月 6 日起,康佳彩电从 37cm(14 英寸)至 74c
9、m(29 英寸)所有的品种全部降价,让利幅度达 20,最高让利金额达 1200 元台(2910A)。一石激起千层浪,康佳这一举措使得 1996 年本不平静的彩电市场风云再起,形成自长虹率先宣布降价后的一次降价风潮。1996 年 3 月 26 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 4374cm 共 76 个品种,降价幅度从 818,降价额由 100850 元,由此引发了自 1989 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
10、表面化、白热化。2,几种代表性观点:甲的观点: 从市场经营角度看,产品降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竞争性降7价,主要是为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常规性降价,将原有过时或过季的老产品清仓销售。乙的观点:综观今年长虹与康佳降价举措,既有扩大市场份额之意图,又有清仓甩卖之效果,而扩大市场 份额则是首要之举。在国产彩电的售价中, 5174cm这一范围内,长虹的零售价是偏高的,尤其是 64cm(25 英寸)以上的产品。而长虹彩电的年产量已于 1995 年达到 300 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 23。1996 年长虹产量将达 400 万台,康佳为 200 万台,而 1996 年全国市 场需求量为 1
11、500 万台。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一旦市场 上有风吹草动, 势必会造成上述两大彩电企业的产品积压。同 时,国内年产量 50 万台以下的彩电企业仍有数十家,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据 统计,长虹与康佳两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为 30,另有 50被进口彩电所占有。此番长虹率先降价,无疑其竞争对 象首先主要是国产彩电企业,因为降价后长虹大屏幕彩电价格并未与进口彩电价格拉开多大的档次。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表示,降价后康佳 29 英寸(2910A)的零售价为 5 000 多元,与进口大屏幕彩电 8 000 元的价格有近 3 000 元的差距(三星“名品”的最低售价为 7 500元左右) ,所以与 进口彩
12、电的竞争优势自不待言, 这 也是欲与长虹联手共同抵御进口彩电“入侵”的优势之所在。3,本人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对于我一个刚接触经济学不久的新手来说,关于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这个经济学案例的理论分析问题上我觉得:在此次彩电风潮中受冲击最大的,首当其冲的是国产彩电企业。长虹与康佳的大幅度降价,势必首先打破现有国内彩电企业市场占有的格局,在这场激烈的拼杀中,必然会有一批中小企业优胜劣汰,从而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因为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而市 场经8济的核心是资本经济,谁拥有雄厚的资本, 谁就有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 进而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最后达到瓜分市场, 获得最大利润的目的。 在
13、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生存依赖于四个方面:技术、 产品、市 场、资金。技术决定它产品含金量,决定它在市场上的地位;市场决定它的销售量,利润;有了上述四个条件,就如同一辆汽车形成四轮驱动一样,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纵横驰骋。一个企业的强弱之分,也恰恰是看其是否兼备上述的“ 四轮驱动”的实力。今天的长虹与康佳之所以有如此大幅度降价的魄力,主要取决于它们在技术、产品、市 场、资金上的实力。4,建议或处理措施企业应该要加强自己在“技术、产品、市 场、资金”四个方面上的实力。只有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5,主要参考文献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元鹏 编写 西方经济学 教育部高教司,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经济学原理(第 4 版中文版) 曼昆 编写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斯蒂格利茨 编写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