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7 页, 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课内文言阅读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为之奈何C.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D.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则与一生彘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 因,介词,趁着、趁此。两句相同,其他三组都有不同。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
2、,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 于是项伯复夜去。B.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C.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D.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为名词作状语,此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3.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亚父者,范增也A. 得复见将军于此 B.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 此天子气也 D. 吾属今为之虏矣【答案】C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2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 ,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
3、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
4、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5、”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 3 -梯田。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落雪了
6、。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
7、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 ,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
8、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 21 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9、 4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 ,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 ,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B. 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C. 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
10、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D. 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5. 文章最后一段, “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 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4. A 5. 引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加上引号以后梯田就不仅是一种具体事物,更是一种象征。 “移动”是现代文明的代表, “梯田”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6. 依山就势,形状各异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慧人与自然和
11、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解析】4. 试题分析:B “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错误。C “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错误。D “对农耕生活的向往”错误。5. 试题分析:“引号”一般是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此题可以从这个角度作答。另外理解句段的意思应抓住关键词。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述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找出主要讲了梯田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也就是梯田“魅力”之所在。然后从对应答题区间找出重要词句,加以梳理整合。作答本题时可重点从梯田大致情形(如第 3 段“那些高低- 5 -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第 5 段“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等句
12、,交代云和梯田依山就势,形状各异)、四季变换(第 817 段,梯田春夏秋冬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各异,美不胜收)、山水与耕地的关系(如第 1825 段,中国农人聪明勤劳,用最基本的工具一点点打造梯田,使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人与自然的关系(后 9 段, “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保护水土之功”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梯田 ,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等句则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中国千年农耕文明的成果)四个方面去概括。(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
13、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
14、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15、。(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每日新报 )- 6 -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
16、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 “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 ,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
17、、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
18、序。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 7 -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 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 6.4 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C. 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
19、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E. 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9. 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答案】7. B 8. BC 9. 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味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
20、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解析】7. 试题分析:B 项, “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 试题分析:B 项, “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 项, “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9. 试题分析:
2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材料三内容:“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不安全的因素。 ;对环境的污染”结合题干找出有抵触情绪的原因。点睛: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问 - 8 -“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解答时要分析抵触的原因,从文本材料三中分析概括。课外文言文阅读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 ,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
22、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不见其可.”有诏改洪州别驾。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帝即出孝本女。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
23、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 ”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 ”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 ”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 ”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 ”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
24、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节选新唐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B.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9 -C.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D.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也省称及第。B. 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为唐代吴兢,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旨在歌颂“贞观之治” ,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C. 教坊,唐时禁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属太常寺,后在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在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李煜词中曾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诗句。D. 文中的“贬” “徙” “改” “降” “敕”都与官员的调动有关,都是贬官的意思。12. 下
26、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谟忠于职守。因为其先祖魏徵的原因被刺史杨汝士推荐作了右拾遗,敢于在日常中指出皇帝的政策失误,匡扶正义。B. 魏谟有慈悲心怀。有李氏宗族之女因罪被纳入后宫,为了让皇帝顾全大局,他借口同宗不育,让文宗将两名宗族女子释放出宫。C. 魏谟敢于进谏。教坊有人因为擅长音乐,被任命为扬州司马,他坚持进谏,认为不可,最后该名乐工被降为润州司马。D. 魏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当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时,他严词拒绝,并指出皇帝的一应得失,都应严格记载,秉笔直书,最后皇帝尊重了他的意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
27、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2)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教坊有乐工擅长创制新声,变革音律,宣旨授予他扬州司马。大臣进奏说:“扬府司马官品很高,不适合授予乐官。 ”文宗有意偏袒他。(2)陛下只要是行事正确,就不要担心微臣不记载。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有错误,(即使我不- 10 -记载,)天下的人会记载下来。【解析】10. 试卷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
28、子。 点睛: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具体方法:(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11. 试卷分析:敕为皇帝的命令,而且所列词语并非全为贬官之意,所以 D 项错误。12. 试卷分析:魏谟并非有慈悲心怀,一切都源于他对皇帝的忠心,而且借口也为错,
29、所以B 项错误。13. 试卷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倜傥” 、 “非常” 。第二句关键点:“郁结” 、 “通” 、 “思” 。第三句关键点:“就”一词多义、 “愠”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 分)- 1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陈子昂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注】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
30、,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 “白云” “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B. 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芳樽夜”是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C. 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D. 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E. 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15.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
31、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4. AD 15. 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 ,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解析】14. 试题分析:A 项“凄清的氛围”错,这里是一种想象,且表现出一种空明自然的景致D 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15. 试题分析:这首诗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 12 -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点睛: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
32、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六)16. 默写填空(1)_,_,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_,_。 (论语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 (孟子 )【答案】 (1). (1)怅寥廓, (2). 问苍茫大地。 (3). (2)择其善者而从之,(4).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
33、字、多字。如“苍” “辩”不要误写为“沧” “辨”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
34、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七)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读者 、 青年文摘 、 意林等选登的美文佳作,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受到读者欢迎。B. 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C.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D. 总投资超过 400 亿元的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已正式开工,工程- 13 -竣工后两地之间的交通将更加快捷便利
3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 “因而”前后强加因果,将“因而”改为“而且” ; B不合逻辑, “炎黄子孙”与“海外同胞”并列不当,有包含关系,去掉“和海外同胞” ; C偷换主语, “也常常感到很棘手”的主语由前面的“这”偷换成了“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 ,将“也常常感到很棘手”改为“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18.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做大民生“蛋糕” ,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即要多做打基础的利长远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来。B. 这项决议的产生,将决定欧元区的经济繁荣程度,甚至会决定欧元区能否否极泰来。C
36、. 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安之若素,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D. 施工方占道施工影响交通,一民警赶到现场叫停,但施工方从容不迫继续施工,直到 5名交警赶到强行制止,该路段才恢复畅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A.责无旁贷: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以指自己应当的不可推卸的事。使用正确;B.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使用正确;C.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使用正确;D.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
37、镇定,句中指施工方对民警的叫停置之不理,应改为“无动于衷”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做这类题,除了理解成语的意思外,还应该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与上下文的搭配等,还要注意排除法的运用。19.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B. 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C. 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D. 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
38、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答案】C- 1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谦辞与敬辞的运用。学生首先要知道常见的谦辞与敬辞有哪些,然后辨别选项中的谦辞敬辞是什么,最后再看句子本身是针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A 项“忝列” ,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为谦辞,而对象是“您” ,运用不当;B“鼎力相助”是尽全力帮助,为敬辞,是感谢别人, “笑纳” ,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本句中两个词正好用反 D“赐教”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文中用于指自己,错误。C 项“光临”是敬辞,用于指“张老师”恰当。故选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
39、达运用 E。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是写_;“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是写 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是写_。这些词语全无奇异之处,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答案】 (1). 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 (2). 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 (3). 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补写句子角度考查语言表达
40、的连贯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本题其实是分析比喻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分析即可。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本体是荷花,喻体是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据此分析其它句子即可。21. 下面是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原理,请把这个思路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 - 15 -【答案】微信用户向腾讯服务器发送信息,你的服务器接收腾讯服务器 POST 数据,再输出数据,由腾讯抓取,最后微信用户接收到你的服务器通过腾讯服务器发送的返回
41、信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回答此题注意题目要求,如:“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 “不超过 100 个字” 。组织时注意箭头的指向,由“微信用户”到“腾讯服务器”再到“你的服务器” ,然后再返回。 (八)作文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很多时候,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时无刻
42、不在我们身边。按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春雨霏霏,岁岁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距离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 9 年。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 ”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实际上,清明节的意蕴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16 -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
43、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古人的诗句是彼时清明旧俗的写照,也使得清明有了寒食节和踏青节的别称。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甚至,在去年 12 月底,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时至今日,对不少年轻人
44、来说,清明节似乎已经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让昔日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多了些烟火味。不只如此,网上祭奠、直播扫墓等迎合市场需求的墓祭方式,也频频引起争议。值得思考的是,为何曾经意义丰富、丝蕴悠长的清明时节,异化成了烟雾缭绕、喧嚣嘈杂的“斗秀场”?如何推陈出新,还清明节日以本来面貌?实际上,清明节的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 ,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催生新的社会风尚,才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之举。移风易俗,不仅意味着要用鲜花果品替代纸钱鞭炮,也要增加一些文化韵味。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
45、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何尝不是一种缅怀逝者生平、传承清明文化的新风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窥探到清明节的全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其实,不管清明节的形式如何衍化,无论社会文明如何变迁,这种内生于文化底蕴中的感情追忆始终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清明之际,驻足坟茔间,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勾连起现世与往世的情感对话,或许会让这个清明节过得更有意义【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去捍卫属于我们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宝。点睛: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它其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