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74088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 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 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 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 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学内容。 2 早在 1895 年伦琴 宣布发现 X 线。3 根尖片由美国人 C.E.Kells 1896 年 4 月或 5 月 拍摄了美国第一张根尖片。4 体层摄影技术由意大利 Vellebonna 于 1930 年发明体层摄影机。5 口腔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 X 线, 灰阶超声或 CT 扫描等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或进行治疗

2、的学 科,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 6 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制是 , 肿瘤放射治疗, 放射损伤防治和建立放射防护标准的 基础。 7 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的限 制。 8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 (1)减 少照射时间, (2)进行必要的屏蔽, (3)提高 X 线的透过系数, (4)与 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 离; 9 X 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 口内片包括根尖片, (牙合)翼片, (牙合)片,口外

3、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 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 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 X 线头影测量片等。 10 儿童 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 5- 10。 11 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12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 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3 下颌前牙根尖片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可见:颏孔,后磨牙可见:下颌骨外斜线,

4、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14 (牙合)翼片,正常图像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临面龋,髓 石,牙髓腔的大小,临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主要用 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此外尚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 性改变。在儿童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 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15 龋病 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影像学表现: 1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 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

5、部位之一,但在 X 线片上所显示 的影像往往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发生混淆,需认真区别。正常 牙颈部的投射区其边缘清楚,相邻多数牙可呈现相同的影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 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 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 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 深龋 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 X 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 薄层清晰地牙本质和继发牙

6、本质影像,提示尚无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 X 线检查确诊。X 线片上可 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 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 边缘常不光滑。 在观片时要注意与金属充填物下方的垫底材料鉴别,因为这些材料往往是透射性的,X 线表 现为低密度影像。 15 牙髓钙化: 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 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 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

7、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16 牙内吸收 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 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所引起,但在作过活髓切断术或种植术的牙也 可发生牙内吸收。 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 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可伴有根尖吸收和根尖感染, 甚至发生折断。17 特点 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根尖脓肿 大小 1cm 12cm 可以较大 不一定 形状 圆形 圆形 不规则 边缘 清晰 清晰有硬化边缘 模糊或者较清晰

8、 包膜 无 可有 无 其他 周围骨质正常 偶有牙根吸收 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 18 釉质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患牙比正常的釉质薄,X 线片上显示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 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可显示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匀,失去正常牙 冠形态;而牙根牙周膜间隙,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学表现;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牙本质在髓腔侧的 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此点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 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 19 牙周炎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和(牙合)翼片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9、 (1)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 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 (2)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 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 吸收。 (3) 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 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20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 X 线早期无症状慢性期可出现 变化不明显,可见骨密质 (1)弥散破坏期 不光滑,有小片死骨形成。 (2)病变开始局限期 (3) 新骨形成期 (4)愈合期。21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

10、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检查上颌病变时可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 (1) 牙及牙周,放射线对涎腺的损害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缓冲能力下降,黏度及酸 度增加,致使口腔正常的自洁作用和唾液的抑菌作用丧失,其结果是易发生龋齿;可有牙周 膜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和牙槽突吸收,高度减低等。 (2) 颌骨,病变早期,由于少量放射照射可使成骨细胞的活力减低,破骨活动相对 增强,为骨质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 虫蚀样。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由于多野 照射,多次照射,多疗程

11、照射,致放疗中难以严格控制辐射范围,所以病变边界多不清楚。 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下颌骨。22 囊肿;是一种内含流体或半流体的病理性囊腔,它不是真性肿瘤,也不属于脓肿性病理囊 腔。 23 含牙囊肿;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系因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缩余釉 上皮之间出现液体积聚所致。 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未萌出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的颈部。在牙发育过程中,感染和外伤可能 是该囊肿形成的诱发因素。最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年龄最多见于 2040 岁。男性多于女 性。临床检查常见于缺牙伴该区颌骨膨胀。手术治疗后很少复发,预后好。 影像学表现: 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

12、牙 (恒牙多见, 也可有额外阻生牙) 。24 鼻腭管囊肿; 因导致鼻腭管囊肿发生的残余上皮来自鼻腭管内。 是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 的一种,发病年龄多在 3060 岁,男性比例为 3: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腭中线前方局部隆 起。X 线表现特点为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心形或圆形低密 度改变。中切牙牙根可被推开,但硬骨板和牙周膜的连续性存在。25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球上颌囊肿 指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囊肿。 X 线特点 ;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均 为活髓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 系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X 线特点上颌或下颌中

13、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 牙无关。26 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 成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有的大小基本一致,各房间分隔锐利,略呈弧形, 骨皮质膨胀多向唇颊侧,可菲薄,邻牙牙根吸收,可呈锯齿状。 牙源性角化囊肿,不易鉴别,但可多发,颌骨膨胀多向舌侧,邻牙吸收较少。 27 成釉细胞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1)多房型 ,为最多见。 (2)单房型 较多房型少见。 (3)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4)既不恶性征型,最少见 除以上四型外,尚有一些共同的 X 线特征:(1)颌骨膨胀,以向唇侧为主;(2)牙根呈锯齿 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

14、骨板消失;(4)肿瘤边缘可 有部分增生硬化; 5)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 牙。28 牙瘤属于成牙组织发育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分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 影像学表现;X 线平片,混合性牙瘤主要表现为颌骨内异常高密度团块状影像,病变边缘光 滑,周缘多有一条清晰的低密度条带状纤维包膜围绕,颌骨可有膨胀。组合性牙瘤主要表现 为颌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牙堆积。瘤体大小变异很大,恒牙常为肿瘤阻挡而 不能萌出。有时牙瘤可与囊肿同时存在,故有囊性牙瘤之诊断。29 骨化纤维瘤;影像学 X 线平片,骨化纤维瘤多以高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间有少

15、量钙化或骨化。病变内部的异常高密度硬组织成分的形态变化多样,或为 纤细和粗糙的线隔;或为点状或斑片状形态。 29 骨肉瘤是发生于颌骨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 (1)骨质结构改变; (2)瘤骨形成; (3)骨膜反应; (4)软组织肿块形成; 30 骨折的基本 X 线表现; (1)骨折线;是贯穿密质骨与松骨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形态多为横 形,纵形,螺形或丫形等。 (2)异常致密线,骨折两断相重叠时可见,多见于嵌入性骨折。 (3) 骨小梁扭曲紊乱,可见松骨质,牙槽骨骨折。 (4)游离碎骨片;多见于粉碎性骨折。 (5) 压缩变形;如髁突骨折常表现有髁突变形,上颌骨颧骨骨折

16、,可引起上颌窦变形及积液。 (6)骨缝分离;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 31 骨折 X 线片观察要点; (1)骨折的部位数目;骨折线的具体部位,是单发或多发。要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如 下颌骨的外形为 U 形结构,受外伤时可发生直接骨折或间接骨折。 (2)骨折的类型;分为完 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横形,斜形和纵形骨折;粉碎性,嵌入性和凹陷性骨折;以及青枝裂 隙骨折等。 (3)骨折的移位;骨折端断移位见于完全性骨折。 (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应注 意观察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或病变牙;混合牙列期应注意骨折线与牙胚的关系以及 骨折段上的牙是否存在等。 (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17、;骨折线是密质骨和 松质骨断裂而显示不整齐,密度减低的条状阴影,呈直线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密质骨和 骨小梁终止于骨折线的边缘而失去连续性,新鲜骨折线边缘清晰而锐利。正常骨缝和营养管 有恒定的位置和走行方向,显示为均匀的线状低密度影,正常骨缝连接端无错位,衔接紧密。 32 骨折的愈合基本过程;先形成肉芽肿组织,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内产生新骨,依靠骨 痂使骨折端连接并固定。33 骨折愈合在 X 线片显示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健康状况,骨折的性质, 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等。颌面骨骨折 12 个月后,临床上已明显愈合但由于此时是未钙化的 骨样组织,X 线片上并不能显示骨性愈合。一般在

18、36 个月方可见骨性愈合 X 线 征象,儿童 则可在 2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便可显示。 34 下颌骨骨折 X 线检查可选择下颌骨侧斜位, 下颌骨后前位, 下颌开口后前位, 下颌前部 (牙 合)片及曲面体层片等;髁突骨折可选用颞下颌关节正位及侧位体层片。曲面体层片对显示 多发骨折比较理想。此外,也可选择 CT 检查。下颌骨骨折部位可发生于 ;正中颏部,体部及升支。 (1)颏部骨折;(2)颏孔区骨折, (3)下颌角部骨折(4)髁突骨折35 上颌骨骨折按其好发部位,X 线分为 3 型 1,Le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地延 伸至翼突,为一条密度减低不

19、整齐的裂隙影。显示出上颌窦内侧壁,颧牙槽嵴折裂,并可伴 有牙损伤。此型骨折发生于上颌骨下部,为上颌骨低位骨折。 2 LeFort 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 突。还可波及颧骨,鼻骨和泪骨等相邻诸骨,甚至波及颅底。此型骨折为上颌骨中位骨折。 3 LeFort 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常伴有颅脑损伤及颅底 骨折。还可致颅颌面骨分离。当此型骨折累及蝶骨翼突时,由于其位置隐蔽,常规 X 线摄片 不能显示,CT 显示良好。36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 或单核- 吞噬细胞增生症,包括嗜酸性 肉芽肿,汉-

20、许-克病和累-赛病。影像学表现主要 X 线表现是骨骼系统的损害,颅骨为最好发生病理损害的部位;其次为颌骨 等。部分患者可累及股骨等长骨。汉- 许-克病和累-赛病常累及肺。 37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学表现;骨纤维异常增殖一般仅依靠 X 线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当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扩展进入上颌窦,鼻腔及眼眶时,进行 CT 检查是必要的。 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 2) (1 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 (3)透射及阻射混合改变。同时存在透射 性及阻射性两类 X 线改变,为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常见的类型。 37 涎石病;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涎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涎石的

21、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可能与唾液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炎症,唾液淤滞,唾液 PH 改变等因素有关。 影像学表现:阳性涎石用 X 线平片即可检出。怀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用下颌横断片 检查。 阴性涎石在平片上不能显示,需用涎腺造影术检查。 38 舍格伦综合症 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及 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口干及眼干者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口干和眼干 伴有结缔组织病者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和多发性肌炎等。男女之比 1:10。 影像学表现;1 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功能正常的腮腺,

22、在正常的腺泡充盈状态下, 经酸刺激 5 分钟后,适量碘水造影剂应当能够完全排空。舍格伦综合症患者排空功能迟缓的 表现。2 涎腺未梢导管扩张;其典型所见为主导管无改变,腺内分支导管变细,稀少或不显 影。 未梢导管扩张分 4 期 (1) 点状期; 未梢导管呈弥漫, 散在的点状扩张, 直径小于 1mm.,(2) 球状期;在较重的病例,未梢导管扩张呈球状,直径 12mm; (3)腔状期;更严重的病例显 示为未梢导管球状扩张影像融合,呈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腔状; (4)破坏期;在病变晚期, 周围的导管及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造影剂进入腺体分隔和包膜下。 3 向心性萎缩, 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 说明腺体萎缩变小。 4 肿瘤样改变;这是由于局部腺小叶受侵,融合,形成包块;其中腺体已大部分被破坏,代 之以淋巴组织,形成一无包膜包绕的包块。 3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影像学表现;1 关节间隙改变;2 髁突运动度改变;3;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4;骨质 改变。 40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由于疾病, 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 表现为开 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在临床上分为真性关节强直和假性关节强直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