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农村的变化1029 班宋丽君 姚东喜指导老师:吕景乐1【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的发展最能显现社会的变化,我的家 乡南阳,近年来的 发展情况如何呢?本文以南阳农村的变化来解答。【关键词】 生活方式 生产条件 特点 说起农村,我们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人们往往不愿到农村去,但是这些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发展迅速。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南阳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
2、任制,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富民政策,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放了农产品统购销市场,搞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合理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及生产布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免交提留款,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南阳市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 1978 年的 33.6 万公顷发展到 2007 年的 45.07 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47.9%,比 1978 年提高11.4 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由 1978 年的 71.15 万千瓦发展到
3、 2007 年的791.95 万千瓦,增长 10.1 倍;全年农村用电量由 1978 年 0.68 亿度增长到2007 年的 15.1 亿度,增长 22.3 倍,化肥施用量由 1978 年的 20 万吨增长到2007 年的 75.97 万吨,增长 2.8 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1978 年全市粮食、油料、棉花总产量分别为209.88 万吨、2.71 万吨、5.52 万吨,到 2007 年已提高到 560.90 万吨、98.87 万吨、12.06 万吨,分别增长 1.7 倍、35.5 倍、1.2 倍。其中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 100 亿斤大关。粮食亩产由 1978 年的 125.38 公斤提
4、升到 338.57 公斤。2007 年全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的 11%、全国的 1%;棉花占全省的 19%、全国的22%;油料占全省的 20%、全国的 4%;肉类占全省的 13%、全国的 1%。新时期,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南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空前机遇。南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266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乡镇总数 212 个、行政村 4651 个、自然村 40131 个,农村人口、农村经济所占比重很大, “农”字的分量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村面
5、貌发生较大变化。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政策,全部取消农业税,2004-2009 年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 38.2 亿元。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连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新建农村沼气用户33 万户;解决了 81.6 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减少贫困人口 57.3 万人;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通油路(水泥路)、通电话、通宽带、通广播电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开工建设,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培育了一批亮点和典型。过去出门靠自行车,走泥土路,吃窝窝头的情况早已不在。现在的乡村,自行车摩托车家家都有,出门就是柏油路(水泥路) 。不论冬天夏天,大
6、多数家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洗澡。人们做饭也不再用烧柴的方式,转而使用电饭锅、煤气炉、沼气灶等清洁能源。一部分家庭甚至拥有了电脑等奢侈品。人们不单单停留在物质享受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总体来说,南阳市农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中心村地位日益凸现。随着镇、村合并,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及经济强村因基础条件较好,正越来越多地集聚村民,凸现出中心村的明显地位,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二是农村面貌迅速变化。南阳市村级经济逐步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带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三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成为近年来南阳市村级建设的重点,村级主干道路修建、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电网改造等有了新的进展。四是农民参与热情高涨。广大农民对党 3的农村政策衷心拥护,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农村形势一片大好,这些都为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一些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南阳市乡村发展将更快根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参考文献:南阳经济发展报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