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1.060.01J13JB/T 9151.11999eqv JIS B 10711985紧 固 件 测 试 方 法尺寸与几何精度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Method of verification for fastenesSize and geometry Bolts, screws, studs and nuts1999-06-28 发布 2000-01-01 实施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I前 言本标准是对 ZBJ 13002.1JB 002.7-90紧固件测试方法 尺寸与几何精度的修订。修订时, 对原标准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其主要技 术内容没有变化。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
2、替 ZBJ 13002.1JB 002.7-90。本标准的附录 A 为标准的附 录。本标准由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JB/T 9151.1 19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尺寸与几何精度的测试方法,并应与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基础标准配套使用。本标准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测试方法的项目,未 规定仲裁方法。如有必要,应由供需双方协议。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规定的紧固件,非 标准紧 固件亦可参照使用。注:本标准中使用的尺寸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与产品标准和基础标准一致。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 在本标准
3、中引用而构成为本 标准的条文。本 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 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 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944.11985 螺钉用十字槽GB/T 1214.21996 游标类卡尺 游标卡尺GB/T 1214.31996 游标类卡尺 高度游标卡尺GB/T 1214.41996 游标类卡尺 深度游标卡尺GB/T 12161985 外径千分尺GB/T 12191985 百分表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GB/T 39341983 普通螺纹量规GB/T 52671985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GB/T 52791985 沉头螺钉 头部形状和测量GB
4、/T 61771986 六角法兰面螺母 A 级GB/T 61881986 紧固件用六角花形 T 型GB/T 63151996 游标万能角度尺JB/T 79801999 半径样板JB/T 87881998 塞尺3 螺纹的测试项目、方法及检 具螺纹的测试项目、方法及检具按表 1 规定。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06-28 批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紧 固 件 测 试 方 法尺寸与几何精度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Method of verification for fastenesSize and geometry Bolts, screws, studs and nuts
5、JB/T 9151.11999eqv JIS B 10711985代替 ZB J13 002.190 2000-01-01 实施JB/T 9151.119992表 1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 内螺纹的作用中径和大径用手将通端螺纹塞规旋入工件内螺纹,并应能顺利通过(不包括锁紧螺母的有效力矩部分)GB/T 3934 规定的通端螺纹塞规 2 内螺纹的单一中径用手将止端螺纹塞规旋入工件内螺纹两端的螺纹部分,每端不得超过两个螺距(拧退塞规起计算);对于三个或少于三个螺距的工件内螺纹,亦不应完全旋合通 过GB/T 3934 规定的止端螺纹塞规3 内螺纹的小径用手将通端光滑
6、塞规塞入工件内螺纹,并应能顺利通过(不包括锁紧螺母的有效力矩部分);用手将止端光滑塞规塞入工件内螺纹的两端(如图 1、图 2 所示), 应符合以下规定:(1)1 型和 2 型螺母两端进入量之和:z1+z20.5mmax(2)薄螺母(0.5Dm 0.8D)两端 进入量之和:z1+z20.65mmaxy有效小径部分; z1、z2不完整螺纹部分图 1(3)锁紧螺母及开槽螺母从支承面一端的进入量:z0.35D(4)圆螺母两端进入量之和:z1+z23Pz不完整螺纹部分图 2GB/T 3934 附录 A规定的通、止端光滑塞规(1)按 GB/T 5267 的规定:镀前螺纹公差带的位置为 H 或 G,镀后仅用
7、 6H 或 7H级螺纹通规进行检查(2)若判断螺纹为合格的螺纹量规是符合 GB/T 3934 规定的,则该螺纹应判 为合格表 1(完)JB/T 9151.119993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4 外螺纹的作用中径和小径用手将通端螺纹环规旋入工件外螺纹,并应能顺利通过GB/T 3934 规定的通端螺纹环规5 外螺纹的单一中径用手将止端螺纹环规旋入工件外螺纹,但不得超过两个螺距(拧退环规起计算)GB/T 3934 规定的止端螺纹环规6 外螺纹的大径方法 1:用通端光滑卡规卡工件外螺纹,并应能顺利通过;用止端光滑卡规卡工件外螺纹,不应通过方法 2:用外径千分尺,在测试部
8、位任一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上进行测量方法 1:GB/T 3934 规定的通、止端光滑卡规方法 2:GB/T 1216 规定的千分尺(1)按 GB 5267 的规定:镀前螺纹公差带的位置为 g 或 f 或e;镀 后仅 用 6h 或 8h级螺纹通规进行检查(2)若判断为合格的螺纹量规是符合 GB 3934 规定的, 则该 螺纹应判为合格(3)大径的测试部位:短规格(l5d)在螺 纹长度的 1/2 处;长规格(l5d)在螺纹两端,但不应在螺纹 收尾及不完整螺纹部分4 其他尺寸的测试项目、方法及 检具其他尺寸的测试项目、方法及 检具按表 2 规定。表 2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9、具 说 明1 螺纹长度 b 或 bm 或 lg 或 a(1)b 尺寸:用 0.05mm 的卡尺从螺杆末端的长边(如图 3 所示)起, 测量至通端螺纹环规端面(如图 4 所示)的距离(2)bm 尺寸:双头螺柱的拧入机体端用 0.05mm 的卡尺从螺杆末端的长边起, 测 量至螺纹 收尾末端(如图 5 所示)的距离(3)lg 或 a 尺寸:用 0.05mm 的卡尺从支承面(或支承面与螺杆交接处)测量至通端螺纹环规端面(如图 4 所示)的距离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GB/T 3934 规定的通端螺纹环规螺纹环规内倒角的长度不应包括在 b 的尺寸内(实施中可采用去除内倒角的环规)表 2(续)J
10、B/T 9151.119994序号 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检具 说明1图 3图 4图 52 公称长度 l 或 ls(1)l 尺寸:用 0.05mm 的卡尺从螺杆末端的长边(如图 3 所示)起进行测量(2)ls 尺寸:用 0.05mm 的卡尺从支承面测量至杆部缩径之终端的距离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3 对边宽度 s方法 1:用 0.02mm 的 卡 尺 在 k或 m等 扳 拧 高 度 范 围 内 进 行 测 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在 k或 m等板拧高度范围内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4 对角宽度 e方法 1:
11、用 0.02mm 卡尺在 k或 m等扳拧 高度范围内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表 2(续)JB/T 9151.119995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4 方法 2:用专用止端卡规在 k或 m等扳拧高度范围内进行测量方法 3:用专用止端检验模进行测量(如图 6 所示)图 6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方法 3:检 验 模 应 符 合 GB/T 1957的规定5 头部高度 k方法 1:(1)支承面及顶面均为平面的各种头型,如六角头、方 头及圆柱头: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2)沉头及半沉头:用检验模及百分表进行测量(如
12、图 7 所示)(3)支承面为平面、顶面为曲面的各种 头型,如 盘头、半圆头:用检验模(采用规格大一档的检验模,以避开 da 等)及百分表(片状测量头)进行测量(如图 8 所示)图 7 方法 1:(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2)和(3)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检验模孔径的基本尺寸等于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孔的轴线应与基准面垂直;孔与基准面之交接处不应倒圆或倒角表 2(续)JB/T 9151.119996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5图 8方法 2:(1)支承面为平面的各种头型,如六角头、方 头、圆柱头、盘头、半 圆头 :用专用通、止卡 规或专用千
13、分尺 进行测量(2)沉头及半沉头:用专用量规进行测量(如图 9 所示)图 9方法 2:(1)卡 规 应 符 合GB/T 1957 的规定用 GB/T 1216 规定的千分尺改制(2)专 用 量 规 应 符 合GB/T 5279 的规定6 螺母高度 m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7 扳拧高度 k、k、m、m方法 1:(1)k或 m先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对角宽度(e min)所在的起始点 A;再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从支承面
14、至该点之距离,即 为 k或 m(如图 10、图 11 所示)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表 2(续)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JB/T 9151.1199977图 10(2)k或 m先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对角宽度(e min)所在的起始和终止点 A 和 B;再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 A、B 两点间之距离,即为 k或 m(如图 11 所示)图 11方法 2:(1)k或 m先用 emin专用环规 确定符合产品 标准规定的最小对角宽度(emin)所在的起始点 A;再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从支承面至该点之距离,即为
15、 k或 m(如图 12 所示)(2)k或 m先用两个 emin专 用环规确定符合 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对角宽度(e min)所在点 A、B;再用 0.02mm 的卡尺测出 A、B 两点间之距离,即为 k或 m(如图 13 所示)方法 2: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专用环规的孔径为:emin ,瓦口不应倒圆或5IT0倒角表 2(续)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JB/T 9151.1199987图 12图 13方法 3:仅用于测量 k、m及 m:将 emin专用环规置于螺栓头部顶面或螺母支承面上,其顶面或支承面不得超出 环规平面(如图 14 所示)图 14方法
16、4:仅适用于六角法兰面螺栓及六角法兰面螺母;按产品标准附录 A 的规定,如 GB/T 6177六角法兰面螺母 A 级,即先将量规 A 套入六角部分并置于法兰面上,再将量规 B 放在六角顶面上,二者不 应接触(如图 15 所示)方法 3:专用环规的孔径为:孔口不应倒圆或5IT0mine倒角;其厚度 T 为 :0.3kmin 或0.3mmin;厚度极限偏差为5I0方法 4:量规 A 的最小内径等于1.155smax,其极限偏差 为;量规 A 的最大厚度等5IT0于最小扳拧高度,其极限表 2(续)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JB/T 9151.1199997图 15偏差为
17、 ;量规 B 的最05IT大内径等于最小对角宽度减去 0.01mm,其极限偏差为05IT8 头部直径 dk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或环规进行测 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 规 应 符 合 GB/T 1957 的规 定 ;对 沉 头 及 半 沉 头 的 环 规应 符 合 GB 5279 的 规 定9 杆径 ds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对螺栓、螺钉为距支承面一倍直径(d)处;对螺
18、柱为无螺纹杆部长度的 1/2 处10 头下圆角半径 r方法 1:用专用半径样板进行测量方法 2:用投影仪进行测量方法 1:专用半径样板方法 2:投影仪11 支承面直径 dw 过渡圆直径 da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如果垫圈面的圆周界限不清时,可先涂上墨汁,再反印在纸上,然后 对其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12 垫圈部分的高度或法兰(或凸缘)的厚度 c方法 1:先将垫圈面置于平台(板)上或检验模(如图 8 所示)中,方法 1: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图 8 规定
19、的检验模;通、止表 2(续)JB/T 9151.1199910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2 再用塞尺或专用通、止塞 规进行测 量方法 2:先将螺栓(母)的顶面置于平台(板)上,再用百分表 进行测量(如图 16 所示)方法 3:用深度卡尺进行测量图 16塞规应符合 GB/T 1957 的规定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方法 3:GB/T 1214.4 规定的卡尺13 内六角对边宽度 s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在近似 1/2t 处的三个对边方向上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塞 规进行测量方法 3:用专用的通、止塞 规进行测量。其中,通端为六
20、角形塞规,止端为矩形塞规(如图 17 所示)图 17注:采用方法 3 时,可同 时测量对边宽 度(s),对角宽度(e)及内六角孔的深度(t)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塞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方法 3:塞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通端六角形塞规的对边宽度(s)应等于内六角的最小对边宽度(s min),其 对角宽度(e)应等于内六角的最小对角宽度(e min);止端矩形塞规的长边宽度应等于内六角的最大对边宽度(s max);通端六角形塞规的六角部分长度应等于 tmin14 内六角的对角宽度 e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在近似 1/2t 处的
21、三个对角方向上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塞规应符合 GB/T 1957 的表 2(续)JB/T 9151.1199911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4 方法 2:用专用通端塞规进行测量(如图 18 所示)注:采用方法 2 时,可同 时测量对角宽 度(e )及内六角孔的深度(t)图 18方法 3:用序号 13 方法 3 规定的通端六角形塞规进行测量规定;其宽度(e)应 等于内六角孔的最小对角宽度(e min);塞规的长度应等于 tmin15 内六角孔的深度 t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沿内六角孔的对角棱边进行测量方法 2
22、:用序号 14 方法 2 规定的专用通端塞规进行测量方法 3:用序号 13 方法 3 规定的专用通端塞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4 规定的卡尺16 内六角花形的 t 及 B用六角花形T 型测深表测量 t 尺寸及 0.02mm 的卡尺测量 B 尺寸GB/T 6188 规定的六角花形T 型测深表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17 十字槽深度用十字槽测深表进行测量GB/T 944.1 规定的十字槽测深表18 开槽宽度 n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塞 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塞规应符合 GB/T 1957的
23、规定19 开槽深度 t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在槽的最浅处(沿槽口凹底;沿轴心线凸底)进行测量方法 2:用百分表(片状测量头)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4 规定的卡尺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表 2(完)JB/T 9151.1199912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9 方法 3:用专用通、止塞 规进行测量方法 3:塞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20 开槽槽底与支承面间的厚度 W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检验模(采用规格大一档的检验模,以避开 da 等)及百分表(针状测量头)进行测量(如图 7
24、所示)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检验模孔径的基本尺寸等于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孔的轴线应与基准面垂直;孔与基准面之交接处不应倒圆或倒角21 开槽螺母底部厚度(槽底与支承面间的厚度) W方法 1:用 0.02mm 的卡尺进行测量方法 2:用专用通、止卡 规进行测量方法 1: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方法 2:卡规应符合 GB/T 1957的规定22 开槽凹底的曲率半径方法 1:用投影仪进行测量方法 2:先将半径样板边缘着色,然后插入开槽部分,并与槽底反复贴合;移去样板,目测槽底情况:若槽口 处着色, 则不合格,反之合格方法 1:
25、投影仪方法 2:JB/T 7980 规定的半径样板或专用半径样板,其半径R17n5 几何精度的测试项目、方法及 检具几何精度的测试项目、方法及 检具按表 3 规定。注:同轴度及垂直度的测试方法中忽略了形状误差的影响。表 3JB/T 9151.1199913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 头部对螺杆轴线的同轴度方法 1:(1)对圆柱头等,将被 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 进行测量, 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如图 19 所示)图 19(2)对 六 角 头 、方 头 ,将 被 测 件 置 于 V 形 架 上 并 转 动 (不 得 有 轴 向移
26、动 ),移 动 百 分 表 的 测 头 ,测 出 每 一 扳 手 面 的 最 小 读 数 值 。计 算每 对 平 面 读 数 之 差 ,取 其 中 的 最 大 值 (如 图 19 所 示 )方法 2:用 0.02mm 的卡尺先测出螺杆母线与扳手面或外圆之间的最小距离值,然后 测 出相对方向的距离 值,二者之差即 为测定值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基准面不应由无螺纹部分与螺纹部分二者组成,还应避开螺纹收尾(如图 20、图 21 所示)图 20图 212 凹槽(如内六角、十字槽)对螺杆 轴线的同轴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27、V 形架上并转动,用百分表在槽口 处进行测量,测出指针读数最大差值(如图 22 所示)注:为便于实施检查,可 辅助带圆锥的 圆柱体辅具,将 圆锥部分插入凹槽进行检查方法 2:对内六角紧定螺钉,用 0.02mm 的卡尺先测出螺杆母线与扳手面之间的最小壁厚值,然后测出相 对方向的壁厚值,二者之差即为测定值图 22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与本表序号1 相同表 3(续)JB/T 9151.1199914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3 螺杆螺纹部分或无螺纹部分或圆柱末端对螺杆轴线的同轴度方法 1:将
28、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对螺杆螺纹部分,应采用平面测量 头)进行测量, 测出指针读数最大差值(如图 23a 所示)方法 2:将螺杆旋入带内螺纹的专用检验模中,应能拧入两圈及其以上(拧退螺杆起计算)(如图 23b、图 23c 所示)图 23a图 23b图 23c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专用检验模:d=dmax+t 或d=dpmax+t;对螺栓l=1.5d;对螺柱 l=l与本表序号 1相同表 3(续)JB/T 9151.1199915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4 螺母外圆或六角体对螺纹小径的
29、同轴度用 0.02mm 的 卡 尺 先 测 出 螺 母 小 径 孔 与 扳 手 面 或 外 圆 之 间 的 最小 壁 厚 值 ,然 后 测 出 相 对 一 面 的 壁 厚 值 ,二 者 之 差 即 为 测 定 值GB/T 1214.2 规定的卡尺5 锥面对螺杆轴线的圆跳动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 (如图 24 所示)方法 2:用带夹头的专用检具及百分表进行测量图 24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检具6 开槽对螺杆轴线的对称度将被测件置于 V
30、形架上,用百分表(片状 测量头)或高度卡尺先测出槽的一面的读数。转动 180,再 测出另一面的读数,二者之差即为测定值(如图 25 所示)图 25专用 V 形架及 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或GB/T 1214.3 规定的高度卡尺与本表序号 1相同表 3(续)JB/T 9151.1199916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7 杆部开口销孔对螺杆轴线的对称度将螺杆旋入专用螺纹环规,销棒 应能插入开口销孔内(如图 26所示)图 26专用环规的螺纹与通端螺纹环规相同;销棒直径(d 1)等于开口销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环规的槽宽: tSmax18 头部开口销孔对螺杆轴线的对
31、称度将销棒插入开口销孔内,再将螺杆置于 V 形架上,用百分表先测出销棒一面的读数。转动 180,再测另一面的读数,二者之差即为测定值(如图 27 所示)图 27销棒直径等于开口销孔的最小极限尺寸;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与本表序号 1相同9 开槽螺母槽对螺纹轴线的对称度将开槽螺母旋入专用螺纹芯棒,销棒应能插入开口销孔(如图28 所示)图 28专用螺纹芯棒的螺纹与通端螺纹塞规相同;销棒直径(d 1)等于螺母槽的最小极限宽度;螺纹芯棒上的槽宽 tSmax1表 3(续)JB/T 9151.1199917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0 支承面与杆部
32、轴线的垂直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 (如图 29 所示)方法 2:用带夹头的专用检具及百分表进行测量方法 3:用专用角度尺及塞尺进行测量图 29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检具方法 3: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及专用角度尺(1)测量基准的选择与本表序号 1 相同(2)测量圆周应为:0.8 倍的对边宽度(s)或钉头直径(d k)对 A、B 和 C 级产品;或 0.9 倍的对边宽度(s)或钉头直径(d k)对 F 级产品11 沉头顶面与杆
33、部轴线的垂直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 (如图 30 所示)方法 2:用带夹头的专用检具及百分表进行测量方法 3:用专用角度尺及塞尺进行测量图 30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检具方法 3: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及专用角度尺与本表序号 1相同表 3(续)JB/T 9151.1199918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2 开口销孔与杆部轴线的垂直度方法 1:先将专用销棒插入开口销孔,再置于投影仪上,使十字 线
34、与螺杆母线一致, 测定 专用销棒同侧投影 线与螺杆两交点的偏差值(如图 31 所示)方法 2:用万能角度尺及专用销棒进行测量图 31方法 1:投影仪及专用销棒方法 2:GB/T 6315 规定的万能角度尺及专用销棒专用销棒的直径为 d1min13 紧定螺钉末端与螺杆轴线的垂直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并转动(不得有轴向移动),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 (如图 32 所示)方法 2:用专用角度尺及塞尺进行测量图 32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及专用角度尺测量的圆周为 0.8dp表 3(续)JB/T
35、9151.1199919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4 螺母支承面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度将被测螺母旋入专用垂直规上,用塞尺进行测量(如图 33 所示)图 33专用垂直规及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实测圆周:对A、B 及 C 级产品为 0.8 倍的对边宽度(s)或外圆直径(d k);对 F 级产 品为 0.9 倍的对边宽度(s)或外圆直径(d k)15 头部侧面与螺杆轴线的平行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用百分表在一个 侧面上进行测量, 测出指针读数最大差值(如图 34 所示)。在所有侧面上分别进行测量,并以其中最大的指针读数差值 作为测定值方法 2:用方
36、箱、专用角度尺及塞尺 进行 测量图 34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JB/T 8788 规定的塞尺、专 用角度尺及方箱(1)测量基准的选择与本表序号 1 相同(2)测量范围:0.8k表 3(续)JB/T 9151.1199920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6 螺母侧面与螺纹轴线的平行度方法 1:先将被测螺母旋入专用螺纹芯棒上,再将芯棒装在 顶尖上,用百分表在一个侧面上进行测量,测 出指针读数最大差值(如图 35所示)。在所有侧 面上分别进行测量,并以其中最大的指针读数差值作为测定值方法 2:用专用螺纹芯棒、专用角度尺及塞尺
37、进行测量图 35方法 1: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螺纹芯棒方法 2:JB/T 8788 规定的塞尺,专 用螺 纹芯棒及 专用角度尺(1)专用螺纹芯棒的螺纹与通端螺纹塞规相同(2)测量范围:0.8m17 螺杆直线度方法 1:将被测件置于 V 形架上(如图 36a 所示),用百分表在最大弯曲部位进行测量,转动一周, 测出指 针读数最大差值,其 1/2 为测定值方法 2:用手将螺杆旋入带内螺纹的专用检验模中,应能拧入两圈及其以上(拧退螺杆起计算)(如图 23b 所示)方法 3:用手将螺杆放入专用检验模内,应能自由旋转 360(如图 36b所示)方法 4:用检验平台及塞尺进行测量方法 1
38、:GB/T 1219 规定的百分表及专用 V 形架方法 2:专用检验模,其孔径为 d=dmax+t方法 3:专用检验模,其槽 宽为 S0 = dmax+t方法 4:JB/T 8788 规定的塞尺及检验平台与本表序号 1相同表 3(续)JB/T 9151.1199921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7图 36a图 36b18 沉头头部直径 dk 的圆度方法 1:将 被 测 件 的 头 部 置 于 投 影 仪 上 ,根 据 实 际 轮 廓 线 求 出 最 大 同 心圆 和 最 小 同 心 圆 (如 图 37 所 示 ),两 圆 直 径 差 之 半 即 为 测 定 值方法
39、 2: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件头部的四个或更多(如图 38 所示)的直径,其中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的 1/2 即为测定值图 37方法 1:投影仪方法 2:GB/T 1216 规定的千分尺表 3(完)JB/T 9151.1199922序号 测 试 项 目 及 测 试 方 法 检 具 说 明18图 38JB/T9151.11999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机 械 行 业 标 准紧 固 件 测 试 方 法尺寸与几何精度螺栓、螺 钉、螺柱和螺母JB/T 9151.11999*机 械 工 业 部 机 械 标 准 化 研 究 所 出 版 发 行机 械 工 业 部 机 械 标 准 化 研 究 所 印 刷(北京首体南路 2 号 邮编 100044)*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X/X 字数 XXX,XXX1999 年 8 月第一版 1999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印数 1500 定价 XXX.XX 元编号 9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