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心主义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以脱离物质和人的意志的精神或观念)心外无理“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事物就是感觉的结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以人的意志为世界的本源)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混沌,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笛卡儿:我思故我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 ,“ 道者器之道”,“ 无其器则无其道”。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恩格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柏拉图:世界是“理念” 的影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