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85.doc--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81.doc--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论教养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9.doc--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6.doc--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3.doc--点击预览
-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6.敬业与乐业知识与技能 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文章的论证层次。 学习难点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培养好学、乐学的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人。白求恩,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技术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自己多次在实验中死里逃生,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案。环节二自主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2学习音韵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全集》。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心无旁骛(wù)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 强聒(guō) 倘若(tǎng) 禅师(chán) 2.理解词语。敬业乐群: 语出《礼记·学记》。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骈进:并排前进。环节二自主学习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不舍,不停。亵渎:轻慢,不敬。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安于现在所处的位置,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容赦:原谅赦免。三、整体感知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思考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课文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即开头总起全篇;然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33.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 2~8 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9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一)分析“有业之必要”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二)分析“敬业的重要性”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先解释什么是敬业。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2.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三)分析“乐业的重要性”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5环节三合作探究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 ,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并列出了四个理由。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二、语言赏析1.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着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2.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6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三、探究写法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篇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依次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环节四点拨归纳 教学板书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提出论点:“敬业与乐业”(1)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分析论证: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总结勉励:敬业(责任心)、乐业(趣味)(9)6环节五拓展延伸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点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在梳理文章结构时,采取小组讨论、全班质疑的方式,逐步把相关知识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在反复朗读课文中,采取寻找格言警句体会其作用,以及为文章再补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1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体会反语这一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学习重点体会义正辞严的语言风格,学习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情感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悟雨果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学法指导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2环节一新课导入(出示圆明园图片)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2.写作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箱箧(qiè) 制裁(cái) 给予(jǐ) 恍若(huǎng) 珐琅(fà láng) 瞥见(piē) 惊骇(hài) 晨曦(xī) 琉璃(liú lí) 赃物(zāng) 制裁(cái) 赞誉(yù)环节二自主学2.理解词语。赃物: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惊骇:害怕,恐惧。 制裁:将不法分子施以处分。用强力管束或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使其不得胡作非为。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荡然无存:全都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不可名状: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名:用语言3习 说出。状:描绘,形容。三、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作者在信中表达了两种鲜明的情感,分别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赞美与讽刺。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幻想的某种规模的巨大典范、世间独一无二的奇迹。讽刺侵略者: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一)朗读课文,感受圆明园之美。1.画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词句。 “世界奇迹”“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1)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2)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4)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二)感受侵略者之恶。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5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作者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4.雨果通过什么特色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并6环节三合作探究说说作用。巴特勒上尉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5.读罢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果?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二、语言赏析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如何理解? 作者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的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3.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4.“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雨果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5.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7三、探究写法1.运用反语。2.巧用对比。如: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对比,突出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环节四点拨文章作者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7主旨归纳环节四点拨归纳教学板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圆明园 侵略者赞美 讽刺奇迹 强盗文明 野蛮环节五拓展延伸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教学反思雨果的这封信赞美圆明园与谴责英法联军两部分思路清晰,文风反差鲜明,这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并不难认识和体会到,但对本文的理解赏析仅仅到此为止是显然不够的。我设计了一种能带动学生自主品味、细致探究的有效形式,从而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从语感的角度体味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反语,在朗读中感知文章语言,在品味中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品充溢的感情产生共鸣。18.论教养知识与技能 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铺排举例说理的方法和格言式的语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人生,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确作者的观点。 学习难点赏析本文铺排举例说理的方法和格言式的语言。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一个有教养的人, 总是让人沐浴春风,同时也受到了别人的尊敬,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谈教养》。2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是 20 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 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 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苏联的知识象征。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涵养(hán) 恪守(kè) 汲取(jí) 箴言(zhēn) 尴尬(gān gà) 雷霆(tíng) 彬彬有礼(bīn) 矫揉造作(jiǎo) 扭捏作态(niǔ niē)理解词语。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恪守:严格遵守。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环节二自主学习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箴言:劝诫的话。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扭捏作态:形容言语举止不大方、不爽快。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汲取:文中是吸取养分的意思。遵循:遵从;依照。3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文中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本文谈论了两个问题:教养与风度。2.教养与风度有什么关系?有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优雅风度的基础是尊重。有教养的重要表现是优雅风度。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作为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2.作者是怎样阐述“教养”这一话题的?文章开门见山,引入“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一论题,然后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使读者了解“真正的教养”的内涵,富有现实意义。3.作者认为“优雅风度”的表现是什么?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即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4.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二、探究写法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1)举例论证:作者在论证“教养”与“风度”时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2)正反对比论证: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反面例子,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三、语言赏析1.语言生活化,针对性强,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42.语言格言化,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文章主旨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环节四点拨归纳教学板书真正的教养论教养 尊重利哈乔夫 优雅的风度环节五拓展搜集古今中外关于教养的名人名言,精彩论断,与课文中的观点互相比较,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说说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5延伸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遵循了文本的内在结构,解决了议论文的学习重点,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是:本课涉及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为完成任务,与学生对话交流不充分,对课文的内涵挖掘不够。19.精神的三间小屋知识与技能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学法指导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2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毕淑敏,女,1952 年生于新疆伊宁。17 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 11 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30 余次。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惊骇(hài) 濡养(rú) 麾下(huī) 灰烬(jìn) 矗立(chù) 襟怀(jīn) 广袤(mào) 驰骋(chěng) 坍塌(tān) 自惭形秽(huì) 轻觑(qù)2.理解词语。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开阔、广阔。从东到西的长度为广,从南到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倒塌,崩塌。宽宥:宽恕,原谅。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发丝,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借指武职、军人,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李代桃僵:李树代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之间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3学习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三、整体感知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2.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一)读课文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些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宽广的胸怀。2.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爱和恨 打扫 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4.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事业 自我寻找 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 5.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5环节三合作探究们自己”?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6.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明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7.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自身 思考 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二)再读课文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2. 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人的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二、语言赏析1.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表达效果。 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2.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这句话的含义。 6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3.小结语言特色: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 三、探究写法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A.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B.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 文章主旨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环节四点拨归纳环节四点拨归纳教学板书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毕淑敏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环节五拓展延伸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教学反思6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对作者优美语言及意境的品味上。采取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足之处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讲解及学生回答造成了束缚,因为我的预设答案,使得课堂师生互动不够自然。1写作 观点要明确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论点的特征及出现方式,学习怎样提出明确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做到观点明确。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思辨能力,力求说话简洁,一语中的。学法指导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确立论点,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重要前提。因此,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2环节二技法指导1、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2、在文章中把明确的观点突显出来。1.用题目表明观点;2.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例如《敬业与乐业》 ;3.在结尾处总结观点。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态度不明确,和稀泥,没有鲜明的立场。二是论说范围过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 三是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啰里啰唆。环节三佳作欣赏勿以亲疏定是非《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勿以亲疏定是非。纵观一部卷轶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畦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3环节三佳作欣赏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一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点评:本文是一篇相当成功的作文。文章观点鲜明:勿以亲疏定是非。作者旁征博引,深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对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环节四点拨归纳怎样做到观点鲜明?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位置突显。4环节五拓展延伸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3.把选出来的作文指名朗读,最后全班评议教学反思提出明确的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作文教学中,我轻点拨,重写作。通过分析课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观点明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并朗读典型范文,让学生有可资借鉴的对象。最后,通过写作、互改、互评、修改,使学生写出较满意的习作。1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从报刊、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讲故事、采访、演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地采访,最后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学法指导查资料——采访——讨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自强,让人在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而且变的坚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的概念,又何须谈战胜困难。可以说,人自强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2环节二合作探究活动流程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一 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课内展示,并交流探讨自强不息的内涵。示例: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拿破仓3、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清·康有为4、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德国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6、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活动二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搜集相关的诗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示例: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环节二合作探究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一搜集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故事,举办一场故事会,也可以办一期手抄报。示例: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头发上,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活动二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1.采访准备。包括了解采访注意事项、采访者的基本情况,确定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商定采访时间和地点,事先沟通采访内容。2.实施采访。采访过程中注意要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采访中,还可以根据情况补充新的问题。3.撰写采访稿。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录制成小视频。4.展示交流。将各组的采访稿张贴出来,分享交流。43、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演讲活动。1.确定演讲主题。2.组建演讲团队。根据兴趣,自由结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3.开展演讲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些老师、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语文课代表负责组织活动,比如确定演讲顺序,邀请主持人等。最后,根据各级表现,分别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胜利永远属于自强者。人生立志难不难?不难。一分钟我们就可以立下许多志向。可是,怎样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呢?答案就是一个: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者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品格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者,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向着自己的目标,驶向胜利的彼岸。自强不息者努力向上,在思想上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行动上有拼搏力争的劲头。坚持还是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许多人在不幸中自强不息,演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18 个月大时就失去听觉的海伦·凯勒,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坚定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为残疾人事业不懈奋斗。一群聋哑人,自强不息,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自强不息是人的精魂,失去自强不息的品格,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自强不息支撑着我们的人生,自强不息可以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加精彩。 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身处逆境,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呕心沥血,花了整整四十年,才有巨著《资本论》的问世。面对事业的挫折,人生旅途的失误,理想的破灭,有很多人哭泣,但现实生活是严酷的冷漠的,它对身处逆境者从来没有抛洒过同情的泪水——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呼唤自强! 晚年的曹雪芹生活穷苦,到了举家食5环节二合作探究粥的境地。可他仍自强不息,《红楼梦》就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今后不管我们身在何处,请记住自强不息,胜利的彼岸就会向我们敞开。自强不息是一种执着追求的信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同学们,让坚毅成为我们的信念,让自强不息成为我们的脊柱。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向着胜利不懈拼搏吧!谢谢大家!环节三点拨归纳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环节四拓展延伸阅读《海伦·凯勒自传》、张海迪《轮椅上的梦》教学反思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明确,内容较多,涉及搜集、展示资料,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既要在课下做好准备,又要在课上精心策划。本教学设计对所有活动均有安排,在具体实施中,我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增补,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