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之旅主题公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1 -目 录前 言 .2第一章 项目背景 .3一、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3二、红色旅游的概念及进程 .5三、红色旅游走向纵深的原因及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7第二章 项目区域分析 .10一、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 .10二、影响辽宁红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12第三章 红色之旅主题公园构想与可行性分析 .15一、打造辽宁(xxxx)红色之旅主题公园的构想 .15二、构建红色之旅主题公园的可行性 .16第四章 红色之旅主题公园规划设想 .18一、主题公园选址 .18二、总体规划构思 .19三、项目构思 .19四、规划布局 .20第五章 项目开发对
2、于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 .24一、极大地提高村镇整体生态环境标准 .24二、有效整合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 .25三、提高 村镇民俗旅游的档次、规模 .25四、彻底解决了村镇的交通问题 .25第六章 红色之旅主题公园项目的融资与营销 .27一、资金融措 .27二、营销策略 .27第七章 结束语 .29- 2 -前 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明确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旅游业发展依托的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是集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3、从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而言,旅游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重要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计划书通过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资源政策以及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辽宁省(xxxx 市)红色之旅主题公园开发的战略构想。通过开发辽宁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对于推动区域新农村建设和辽宁旅游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3 -第一章 项目背景红色旅游可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突破口,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提供新引擎,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扶农工程。发展
4、红色旅游,可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扩大畜牧、水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扩展非农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非常符合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同时还可以将革命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本项目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与政策背景下提出的。一、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一)旅游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旅游业是一项就业成本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许多工作都必须
5、靠员工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另外,旅游业就业层次比较丰富,特别是有些服务工作并不需要很多技术,可以为文化素质不高的广大农村妇女和刚刚进入社会的男女青年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这些需求在客观上要求旅游产品在面向旅游市场时具有较高综合性,它不仅涉及交通业、饭店业、娱乐业等旅游部门的各行业,还涉及文化、教育、卫生、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农副业等非旅游行业的各部门。因此,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旅游目的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从而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的主导产业。二、红色旅游可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
6、伐旅游资源开发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是一个综合的主体开发过程。发展红色旅游,可进入性是关键,交通必须先行,要使旅游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地内部的交通运输实现便利和畅通。因此,必须完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 4 -的建设和各种交通运营的安排。除此之外,还要建设和完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车站码头以及相应的银行、保险、医院、商店等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包括饭店、餐饮、娱乐场所等在内的旅游服务设施。这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旅游开发中要实现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们既满足旅游者的旅居生活需要,同时当地居民也受益。红色旅游的开展,必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农村能源、改厨
7、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危旧房屋更新改造,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能够真正享受现代化成果。同时,随着农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状况的改善,逐步解决了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促使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三、红色旅游可促进新农村民众观念更新和素质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村民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保守,不少人很难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缺乏市场、
8、商品、开放等先进观念。红色旅游景点不同于一般自然景点,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大多数红色旅游接待地地域文化底蕴丰富,当地民风淳朴,民俗风情各具特色。革命先辈给农村人民留下的不仅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征途中,创造了诸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革命精神。这既可以使游客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同时伴随着各种阶层、职业、年龄的旅游者涌来,把现代文明带进来,打破农村原有的封闭状态,引起人员、信息、科技、文化、资源、商品的大流动,将大大促进农村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互动,在与外来游客的交流、交往中,可使农村人民接受外来文化的熏
9、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引导农村民众增强劳动致富意识、积累意识、商品意识、科技意识,使之产生脱贫致富的内在动机,教育群众克服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提升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 5 -民。四、红色旅游可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是旅游的基础。农村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与保存完好的绿色资源可相得益彰,产生出巨大的旅游吸引力。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这些革命历史文
10、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是一种重要旅游资源。当政府及群众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后,会自觉地将资金投入到生态及自然环境建设上去,更加注重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其保护资源的自觉性,并促使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红色旅游,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总之,红色旅游的开拓和发展,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还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二、红色旅游的概念及进程2004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
11、施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根据这项发展规划,我国将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参与红色旅游的经营开发,建立红色旅游产业运作体系,提出了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在 2010 年达到 1000 亿元人民币的目标。至此,红色旅游开启了通向产业化经营的大门,也让红色旅游实现了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并成为一个响亮的旅游品牌。所谓红色旅游,是指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这 28 年历史阶段,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组织接待旅游者
12、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广义的红色资源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则- 6 -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一)红色旅游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究红色旅游的实践可溯源至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尽管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但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潜在的旅游品牌形象。文字上,江西省于 2000 年最早把“红色”和“旅游”
13、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在一次招商会上推出了南昌至井冈山、瑞金等地 3 条“红色之旅”省内旅游专线。继而在 2001 年,江西省于建党 80 周年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10 辆“江铃江西全省旅游直通车”南昌出发,途径浙江、上海、南京、合肥和武汉,刮起一阵“六千里路云和月,遍布江西老表情”的红色旅游旋风。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圣地延安、遵义、西柏坡等地成为旅游热点。2001 年下半年, 光明日报 、 老区建设 、 求实 、文物世界等报刊杂志开始刊登以红色旅游为题的相关报道或理论性文章,但迄今为止,也不过 20 余篇。(二)红色旅游由萌发到市场化的进程作为以红
14、色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发展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即公费学习和政治接待阶段,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而是当作政治任务进行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产出。二是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方,开始起步发展旅游业,并占得一定先机。三是快速发展阶段,90 年代中后期,以抗战胜利 50 周年、建国50 周年、建党 80 周年等纪念活动为契机的重大活动给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市场化阶段,进入 21 世纪,受“假日经济”等因素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也明显受
15、益。各地加大了对市场化条件下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的实践与探讨力度,红色旅游正逐步按照旅游发展的规律走向纵深。(三)红色旅游存在形式及特征从具体存在形式上看,红色旅游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遗址,二是纪念场所。广义看,还包括其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7 -三、红色旅游走向纵深的原因及政治经济社会效益红色旅游是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成功转化的成果,是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良性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之所以能走向纵深,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从我国国情来看,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形式的红色旅游又恰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成分。二
16、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示范作用。1989 年 12 月 2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瞻仰古田会议会址,汲取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精神力量。2002 年 12 月 5 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河北省平山县,重温毛泽东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昭示了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巨大功效。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红色年代里的那种超越生命极限的奋斗精神也是经济创业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并以此作为鞭策自己或教育下一代的精神理念。这种体验消费的“美好感觉”不会随着消费过程的结束而终止,而是长久地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四是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红色旅游有长足的成长空间。其
17、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非但不会因为气候等原因出现大的下滑,相反会因为纪念日以及节假日而瞬间增长,市场潜力不可估量。五是国家旅游局于 2004 年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纲要的正式实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也为红色旅游添了一把火。无论是宣传报道,还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丰富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共同造就了这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旅游新品种。从理论上归结,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之举。(一)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
18、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弘扬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 8 -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对游客而言,不仅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更能让英烈们的动人事迹洗涤和净化心灵,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 “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二)红色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
19、展的新引擎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朝阳产业” 、 “无烟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统计,旅游业每直接收入 1 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 4.3 元,旅游业每增加 1 个直接从事人员,社会就能增加 5 个就业机会。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从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从商业经济重镇到穷乡僻壤,绵延曲折,逶迤万里。总体上看,这条“黄金通道”的开发关系到“2010 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1000 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 200 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 1000 万人”目标的实现。
20、分区域看,红色旅游是大都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 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员约一亿人次,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约 200 亿元。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老区的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色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三)发展红色旅游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契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内地很多地方都在对“红色景点”进行修缮。去年,福建投资近 1300 万元用于修缮古田会议会址群。从 2004 年 4 月开始,四川省阿
21、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对 19 处红军文物进行全面维修和保护。四川巴中也修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刘伯坚烈士纪念碑” ,改造“列宁公园”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开发恩阳古镇红军史迹和全国最大红军石刻标语。四川省的旺苍县在保护修缮好红军历史遗迹,如“木门会议”旧址、青龙寨红军战场等遗址的同时,还挖掘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史料编辑成书,受到游客好评。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是践行-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总之,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