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 业 论 文绥靖政策再认识系 部: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 业: 历史教育 班 级: 09 级 01 班 学 号: 12950090477 学生姓名: 付梦丽 指导教师: 兰运跃 职 称: 讲 师 2012 年 05 月2绥靖政策再认识付梦丽(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摘要: 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他们开始认真考虑战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兴起了和平主义运动。英国统治阶级为了防止新的战争破坏现有秩序,开始走上了避战求和的道路。面对法西斯步步紧逼,张伯伦政府幻想以绥靖
2、求和平并希望“祸水东引” ,苏联的“祸水西推”更助长了法西斯分子扩张野心,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键词:绥靖政策;张伯伦;英法;德国法西斯绪论绥靖政策是对二战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政策,学术界也做出了很多分析,尤其是英国的绥靖政策。二战之前的英法之间存在许多契合点,同是该政策的实践者。本文主要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表现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绥靖政策作为一种外交政策,从不曾在历史上消失过。30年代英、法、美、苏等大国对德日意法西斯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的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又表现为美国对苏联的妥协。在我国,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
3、时期曾设立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这里,主要写30年代英法对德的态度,也就是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法德矛盾尖锐。同时法国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迭频繁。政治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有密切联系。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时,作为
4、反社会主义制度的屏障。因此,英法竭力祸水东引。3最后,绥靖政策的推行,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相当盛行。在法国尤为严重。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英法等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求得自保、退让屈服,再我看来,绥靖政策作为一种外交政策是失败的,是不应该被世人所认识的。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英法没有姑息纵容德国法西斯,而是一开始就共同对付法西斯政权。那么,惨痛的一战、二战也许不会出现。但历史已成为过去,我们虽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认识历史。我们只有高举“和平”与“发
5、展”两大旗帜,共同团结起来,世界才能更加美好!一、绥靖政策的基本状况(一)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源:绥靖政策作为一项长期的推行政策,却有深刻的根源。就英法而言,共同原因有二:一是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这从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两国人民的欢呼雀跃中可见一斑;二是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的利益尊重。 【1】就英国而言,英国是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拥有全世界殖民地的绝大部分,是最大的国际既得利益者。他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和平主义思潮相当普遍。就法国而言,法国陷于自身的困境,政治上,政局动荡,内阁更迭频繁。经济上,战后财政危机经济的困境,都加剧了政局的动荡。另外
6、,军事思想落后,消极的军事战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的盛行又是一个重要原因。以上得出,英国虽然是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但由于没有对自身进行改革,陈旧的制度、不变的模式被世界所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法国自身的困境将使其陷入危机的泥潭而不可自拔。重要的是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盛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这里的“和平”却没有和“发展”联系一起,而是走上了歧途。(二)绥靖政策的内容绥靖,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 ,又称为姑息主义。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做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汉语中,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且现在一般特指1930年英
7、、4法、美、苏等大国对德、日、意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三)绥靖政策的实质实质:简单的说就是姑息纵容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达到求得自保。具体的说就是,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
8、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 ,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
9、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 。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 普遍绥靖 ”,求得“一代人的和平” ,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英法式的绥靖政策(一)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首先,维护自身既得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美是该体系的利益既得者,不愿意改变或冲破这一体系,害怕德国进行战略性轰炸。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分压制,使各国认为德国只是为了要
10、回自己应得的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纳粹及希特勒的危险性及危害性。5其次,祸水东引。 西方国家希望德意法西斯将战火烧到社会主义苏联,借助法西斯势力打击社会主义政权。最后,实力的衰退。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与两国的实力的不断下降密切相关。在1929-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法国民经济大幅度下降;两国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两国政局激烈动荡,内阁更迭犹如走马灯。经济衰退、殖民地危机、和国内政局不稳,使英法统治者越来越难维持原来的地位。在之,和平主义浪潮在英美高层占主导地位,产生了对战争的恐惧。因此,他们面对法西斯的步步紧逼,不敢正面对抗,企图通过妥协退让,用于
11、满足侵略者部分欲望和嫁祸于人的办法来维持现状,保住既得利益和地位。绥靖政策是走下坡路的帝国主义争夺和维护其霸权地位的产物。 【2】(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 绥靖政策是二战前,英法美等国放纵德意法西斯而采取的一个政策 目的对两国是不同的: 早期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绥靖政策: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意大利,导致意大利向德国靠拢,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意大利。 后来对德国:避免过分刺激德国导致德国向英法开战,同时祸水东营,将德国的战争矛头指向苏联根本目的当然是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了,是保护自己既得利益和安全,祸水东营只是一个附加的。(三)绥靖政策的表现1931年9月19日,即“九一八”事变
12、发生的第二天,中国代表就向国联行政院提出请求,立即采取措施,使日军退出占领区域。英法操纵的国联不断谴责日方的侵略行径,没有区分侵略与被侵略。反而通过了要求中日双方的“力避促使局势严重或妨碍本国问题和平解决之任何活动”的决议。在中国的一再要求下,国联于1932年1月成立了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并提出了“李顿报告书”并于次年2月为国联所通过。尽管报告书表示了对中国的同情,但它没提出制止日本侵略的有效方法,却提出了对中国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荒谬主张。这就是远东的前奏,绥靖政策最早出台的表现。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英国为主导: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
13、赛,英法对此不加制裁。后来,德6国通过了国际法,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英法尽管与4月份联合组成“斯特莱沙阵线”。但英法表示在遭破坏也不制裁的可能性。这表明对德绥靖的立场。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1936年3月,希特勒下令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但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不费一病一弹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的冒险又一次得逞。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后变本加厉推行绥靖政策。对此,他一向直认不讳,曾多次声称:“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德国说:请给我们满意的保证,保证你们不会使用武力来对付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我们也愿意给你们同样的保证,只要你们能用和平的方法,我们也就不会用武力去阻止你们所需要的
14、变化。” 【3】 为此,张伯伦刚上任便派出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于1937年11月往德国会晤希特勒,建议后者通过和平演变 【4】 的方式来实现欧洲的秩序变更,也就是不经过震荡便解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虽然,英国早已得悉德国即将吞并奥地利,但却不仅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反而通过外交的途径明确告诉德方:“德奥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1938年3月12日,德军进占奥地利。14日,希特勒便公然宣布“德奥合并”。英法对此反应只是一份空头协议书。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立即成为德国下一步攫取对象。希特勒还提出“绿色方案”。 【5】1938年4月,德国公开出面要求将捷
15、克斯洛伐克从德国分离出去。英法高层反对贸然出兵。次月,德国公开恫吓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英国政府对此唯一反应是一份所谓协议书。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年近70岁的张伯伦竟然屈尊求教。于9月15日会谈希特勒,张伯伦节节退让,同意苏台德脱离捷克斯洛伐克。但德国不满捷克斯洛伐克的让步,因此希特勒要求重新划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界。1938年 9月29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会晤,会议决定签署慕尼黑协定。此时的欧洲洋溢在一片和平的气氛中,似乎真如张伯伦所言,一代人的和平以得到确保,但实际上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逼近。希特勒得寸进尺,1939年3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之多,正如法国将军所言
16、:“德国从而可称霸多瑙河,兵在巴尔干半岛上空投下了阴影。” 【6】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后,随即把矛头指向波兰,9月希特勒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后,英法仍无坚定决心。1940年5月,德国发动对法国的攻击,英法再做反抗为时已晚。一个7月后,法国败降。英法的这种绥靖政策也走向破产。张伯伦至此才彷佛大梦初醒,但一切均为时已晚。因为,一场血腥的战争正在敲击着英法的大门。(四)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政策的最大影响是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另外,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
17、家的团结对敌。三、针对英法式绥靖政策中“祸水东引”苏联的策略对于英法的政策,苏联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为了“祸水东引” ,因此决定相应地采取“祸水西推”策略。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双方达成协议并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941年6月22日,德国没有继续袭击英国而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也最终破灭。四、英法式绥靖政策再认识(一)绥靖政策的最后结局面对耻辱与战争,你选择了耻辱,可是最后还要面对战争。(二)我的再认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面对国际争端,两国问题时,可以和对岸达成共识,在面对面的协商的前提下,签订和平协议。可以消除彼此长期敌视状态,这一番具
18、有重大的诚意的表态,也必须警惕导致一再绥靖政策的出现。在我的认识里,和平协议的签订主体应该是对等主体。在公开场合表达出来,确实做出了很大让步,让步之后也要注意这棵橄榄枝扔出去的效果。很显然,如果对方依然咄咄逼人,我们步步退让。这样,可能导致更加的歇斯底里,如果造成这样的认识,并且最后出现我们最不愿面对的结局。那我们最大的诚意就有可能成为绥靖政策的代名词。这得不偿失! 【7】从人们对防止绥靖政策出台的不断实践、努力以及对大国霸权主义问题产生的深8入的思考,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我们已经从对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发展自身的强大转向了人类与世界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实践后对世界的重新认知
19、。虽然我们已经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努力,但在大国强权面前,我们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还是非常被动的。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都是有一定根源的。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世界通史教程 【M】 ,齐涛,山东大学出版社,第 129 页至 132 页2世界现代史 【M】 ,李红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48 页至 249 页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文件和材料 【M】 ,莫斯科 1981 年,第 35 页至 42 页4内维尔张伯伦生平 【M】 ,基斯法伊林,伦敦 1979 年,第 332 页至 333 页5世界现代史 【M】 ,王斯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82 页至 385 页61940 年的悲剧 【M】 ,博弗尔,巴黎 1965 年,第 110 页7世界现代史 【M】 ,李世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93 页至 194 页8世界现当代史 【M】 ,金重远,复旦大学出版社,第 60 页至 64 页联系方式:1513805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