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与搅拌。锭三个晶区的形成机理: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后,结晶先从模壁开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形成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结晶前沿过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垂直模壁方向
2、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长成柱状晶。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现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长大形成等轴晶。由于液体的流动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进入前沿的液体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相律: f = c p + 1 其中, f 为 自由度数, c 为 组元数, p 为 相数。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
3、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相:在合金中,通过组成元素(组元)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与性质,并以明确界面分开的成分均一组成部分称为合金相。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不同点:铁素体为体心结构,奥氏体面心结构;铁素体最高含碳量为 0.0218%, 奥氏体最高含碳量为 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同。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渗碳体,成份、结构、性能都相同。不同点:来源不同,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
4、;形态不同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降低强度。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结晶。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再结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一定时) ,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趋于恒定;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晶粒也越细;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利于再结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
5、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结晶;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再结晶温度升高。退火的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正火的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
6、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1、 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固溶强化规律: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三、FeFe 3C 相图,结晶过程分析及计算 1. 分析含碳 0.530.77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画出结晶示意图。点之上为液相 L;点开始 L;点结晶完毕;点之间为单相 ;点开始 转变;点开始 P 共
7、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 + P。2. 计算室温下亚共析钢(含碳量为 )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x组织组成物为 、P,相对量为:或WxW1 ,%0218.7 %1028.7x3. 分析含碳 0.772.11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点之上为液相 L;点开始 L;之间为 L+;点结晶完毕;点之间为单相 ;点开始 Fe 3C 转变;点开始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 P + Fe3C。4.计算室温下过共析钢(含碳量为 )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x组织组成物为 P、Fe 3C ,相对量为:或Fe1 ,107.6933Fe4. 分析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并画出结晶示意图。点之上为液相 L;点开始 L;点 结
8、晶完毕;点之间为单相 ;点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 P。 5. 计算含碳 3.0%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的相对量。含碳 3.0%的亚共晶白口铁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为 P、Fe 3C ,相对量为: %4.13 W,%0.4617.0692.59134 Fe 3PP LdLdW相组成物为 F、Fe 3C,相对量为:2833 CFee6. 相图中共有几种渗碳体?说出各自的来源及形态。相图中共有五种渗碳体: Fe 3C 、Fe 3C 、Fe 3C 、Fe 3C 共析 、Fe 3C 共晶 ;Fe3C :由液相析出,形态连续分布(基体) ; Fe3C :由奥氏体中析出,形态网状分布; Fe
9、3C :由铁素体中析出,形态网状、短棒状、粒状分布在铁素体的晶界上;Fe 3C 共析 :奥氏体共析转变得到,片状;Fe 3C 共晶 :液相共晶转变得到,粗大的条状。7. 计算室温下含碳量为 合金相组成物的相对量。x相组成物为 、Fe 3C,相对量为:FeFe 33 1 ,1069. 8. Fe3C的相对量: %103.4693xWCFe当 x=6.69 时 Fe3C 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为: 10%69.Fe9. 过共析钢中 Fe3C 的相对量:.27.3x当 x=2.11 时 Fe3C 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为: .2Fe10. Fe3C 的相对量计算: %1069.3xWCFe当 x=0.0
10、218 时 Fe3C 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为: 3.2811. 共析渗碳体的相对百分量为: .73e12. 共晶渗碳体的相对百分量为: .41CF13.说出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不同点:铁素体为体心结构,奥氏体面心结构;铁素体最高含碳量为 0.0218%, 奥氏体最高含碳量为 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同。14. 说出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渗碳体,成份、结构、性能都相同。不同点:来源不同,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
11、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同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降低强度。15.举例说明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亚共析钢。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FP,F 的强度低,塑性、韧性好,与 F 相比 P 强度硬度高,而塑性、韧性差。随含碳量的增加,F 量减少,P 量增加(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计算) 。所以对于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16.说明三个恒温转变,画出转变特征图包晶转变(L B H J)含碳量 0.090.53范围的铁碳合金,于 HJB 水平线(1495)均将通过包晶转变,形成单相奥氏体。共
12、晶转变(L C EFe 3C)含碳放 2.11一 6.69范围的铁碳合金,于 ECF 平线上(1148)均将通过共晶转变,形成奥氏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的共晶体,称为菜氏体(Ld)。共析转变( S PFe 3C);含碳虽超过 002的铁碳合金,于 PSK 水平线上(727)均将通过共析转变,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的共析体,称为珠光体(P) 。7. 影响扩散的因素有哪些?温度: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大; 晶体结构:体心结构的扩散系数大于面心结构的扩散系数; 固溶体类型:间隙原子的扩散速度大于置换原子的扩散速度;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越多,原子的扩散速度越快; 化学成分:有些元素可以加快原子的扩散速度
13、,有些可以减慢扩散速度。十五、简述位错与塑性、强度之间的关系。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有滑移和孪晶,多数都以滑移方式进行。滑移的本质就是位错在滑移面上的运动,大量位错滑移的结果造成了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位错滑移的结果造成了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使材料发生屈服,位错越容易滑移,强度越低,因此增加位错移动的阻力,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还可以与位错相互作用形成柯氏气团,都增加位错移动的摩擦阻力,使强度提高。晶界、相界可以阻止位错的滑移,提高材料的强度。所以细化晶粒、第二相弥散分布可以提高强度。十八、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
14、些?再结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一定时) ,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趋于恒定;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晶粒也越细;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利于再结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结晶;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再结晶温度升高。二十、什么是再结晶温度?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再结晶温度: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 70以上)的金属,在约 1 小时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
15、95转变量)的温度。再结晶温度并不是一个物理常数,这是因为再结晶前后的晶格类型不变,化学成分不变,所以再结晶不是相变。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纯度越高 T 再 越低;变形度越大 T 再 越低;加热速度越小 T 再 越高。二十四、简述铸锭三个晶区的形成机理。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后,结晶先从模壁开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形成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结晶前沿过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
16、长成柱状晶。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现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长大形成等轴晶。由于液体的流动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进入前沿的液体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二十五、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1、原子尺寸因素:尺寸差越小溶解度越大。2、负电性因素:在形成固溶体的情况下,溶解度随负电性差的减小而增大。3、电子浓度因素:电子浓度越小,越易形成无限固溶体。4、晶体结构因素:晶格类型相同溶解度较大。二十六、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是什么?退火的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
17、;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正火的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二十七、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有何异同点?相同点:都具有金属的特性;不同点:结构不同,固溶体的结构与溶剂的相同,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键合方式不同,固溶体为金属键,金属化合物为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混合键;性能不同,固溶体的塑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硬度高、熔点高、脆性大;在材料中的作用不同固溶体多为材料的基体,金属化合物为强化相。三十八、什么是退火?目的是什么?
18、具体工艺有哪些?正火、退火工艺 选用的原则是什么?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具体工艺有: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三十九、正火、退火工艺选用的原则是什么?含 025C 以下的钢,在没有其它热处理工序时,可用正火来提高强度。对渗碳钢,用正火消除锻造缺陷及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对含碳025050的钢,一般采用正火。对含碳 050075的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含碳
19、07510的钢,用来制造弹簧时采用完全退火作预备热处理,用来制造刀具时则采用球化退火。含碳大于 10的钢用于制造工具,均采用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三十六、什么是淬火?目的是什么?具体工艺有哪些?简述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 c1或 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 c)冷却,以得到介稳状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称为淬火。淬火目的:提高工具、渗碳零件和其它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结构钢通过淬火和回火之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此外,还有很少数的一部分工件是为了改善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提高磁钢的磁性,不锈钢淬火以消除第二相,从而改
20、善其耐蚀性等。具体工艺有:单液淬火法;中断淬火法(双淬火介质淬火法);喷射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 Ac3(3050),过共析钢则为 Ac1(3050) ,合金钢一般比碳钢加热温度高。确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尚应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原始组织、加热速度、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等因素。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可选得高一些。另外,加热速度快,起始晶粒细,也允许采用较高加热温度。4.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相同点: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 .
21、不同点:非均匀形核要克服的位垒比均匀形核的小得多,在相变的形核过程通常都是非均匀形核优先进行。核心总是倾向于以使其总的表面能和应变能最小的方式形成,因而析出物的形状是总应变能和总表面能综合影响的结果。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2)柱状晶区:组织较致密,存在弱面,力学性 能有方向性;3)中心等轴晶区:各晶粒枝杈搭接牢固,无弱面,力学性能无方向性。7.Fe-FeC3相图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局限性答:铁渗碳体相图的应用:1)在钢铁选材方法的应用;2)在铸造工艺方法的应用; 3)在热锻、热轧、热锻工艺方法的应用 ;4)在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应用。 渗碳体相图
22、的局限性 :1)只反映平衡相,而非组织;2)只反映铁 二元合金中相的平衡;3)不能用来分析非平衡条件下的问题8. 钢的分类:(一) 按用途分类:(1) 结构钢 用于制造各种工程结构和各种机器零件的钢种称为结构钢。(2) 工具钢 工具钢是用于制造各种加工工具的钢种。根据工具的不同用途,又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3)特殊性能钢 具有某种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钢种,包括不锈钢,耐热钢,电工钢等。(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1) 碳素钢 碳素钢又可分为:低碳钢,碳的含量小于等于 25%;中碳钢 碳的含量 0.25%0.6%; 高碳钢 碳的含量大于 0.6%;(2)合金钢 合金钢可分为:低合金钢,合
23、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 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大于 10%。另外根据所含合金元素的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硼钢等。(三) 按品质分类:主要以钢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来分类,可分为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优质钢:含硫、磷量均0.035。高级优质钢:含硫、磷量均0.030。特级优质钢:含硫、磷量均0.025。9.铁的分类:1. 按 碳 的 存 在 方 式 铸 铁 可 分 为 : ( 1) 白 口 铸 铁 : 碳 以 渗 碳 体 形 式 存 在 ; ( 2) 灰 铸 铁 : 碳 以 游 离 的 石 墨 形 式 存 在 ; ( 3) 麻 口
24、 铸 铁 :碳 以 渗 碳 体 、 游 离 态 石 墨 形 式 存 在 。细晶强化:随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也得到改善的现象称为细晶强化。细化晶粒不但可以提高强度又可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是一种较好的强化材料的方法。细晶强化的强化规律:晶界越多,晶粒越细,根据霍尔-配奇关系式 s= 0Kd -1/2 晶粒的平均直(d)越小,材料的屈服强度( s)越高。退 火 :形 变 金 属 的 组 织 和 性 能 在 加 热 时 逐 渐 发 生 变 化 ,向 稳 定 态 转 变 ,这 个 过 程 称 为 退 火 。 分 为 回 复 新 B =(5 PA +5 QA +10 NA )/(
25、5+5+10)=(520%+550%+1010%)/20=22.5% ; 新 C =(5 PA +5 QA +10 NA )/(5+5+10)=(510%+520%+1060%)/20=37.5%;所以,新合金的成分为: 新 A =40.0%、 新 B =22.5%、 新 C =37.5%。 4. 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答:由 Hall-Petch 公式可知,屈服强度 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 d v2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 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
26、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 =n 0知,塞积位错数目 n 越大,应力集中 越大。位错数目 n 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 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 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另外,晶粒 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6.滑移和孪生有何区别,试比较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
27、的作用。答:区别:1)滑移:一部分晶体沿滑移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 区别: 区别 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一部分晶体沿孪生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 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2)滑移:滑移面两边晶体的位向不变;孪生:孪生面两边的晶体的位向不 同,成镜面对称;3)滑移: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后,即使再浸蚀也不会重现;孪生:由于孪生改变 了晶体取向,因此孪生经抛光和浸蚀后仍能重现;4)滑移:滑移是一种不均匀的切变,它只集中在某些 晶面上大量的进行,而各滑移带之间的晶体并未发生滑移;孪生:孪生是一种均匀的切变,即在切变区 内与孪生面平行
28、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毗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 作用: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主要依靠滑移机制来完成的;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改 变了部分晶体的空间取向,使原来处于不利取向的滑移系转变为新的有利取向,激发晶体滑移.1.何谓扩散,固态扩散有哪些种类?答 : 扩 散 是 物 质 中 原 子 ( 或 分 子 ) 的 迁 移 现 象 , 是 物 质 传 输 的 一 种 方 式 。固 态 扩 散 根 据 扩 散 过 程 是 否 发 生 浓 度 变 化 可 以 分 为 自 扩 散 和 异 扩 散 ; 根 据 扩 散 是 否 与 浓 度 梯 度 的 方 向 相 同 可 分 为 上 坡
29、 扩 散 和 下 坡 扩 散 ; 根据 扩 散 过 程 是 否 出 现 新 相 可 分 为 原 子 扩 散 和 反 应 扩 散 。2.何谓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试举几个实例说明之。上坡扩散是沿着浓度升高的方向进行扩散,即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扩散,使浓度发生两级分化。例如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过程中,碳原子由浓度较低的奥氏体向浓度较高的渗碳体扩散,就是上坡扩散。下坡扩散就是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扩散,使浓度趋于均匀化,例如铸件的均匀化退火、渗碳等过程都是下坡扩散。3.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扩散系数 D=D0e(-Q/RT),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浓度梯度为 1 时的扩散通量,D 的值越大,则扩散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