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分型面的选择,8.3.1分型面的基本形式,(1)根据分型面的数目,有单分型面、双分型面、多分型面。 (2)根据分型面的形状,分为平面分型面、阶梯式分型面、斜面式分型面、曲面式分型面。 (3)根据分型面与开模方向的关系,有与开模方向垂直的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平行的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斜分型面。,8.3.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脱模 分型面位置应设在塑件截面尺寸最大的部位,便于脱模和加工型腔。 开模时,应将塑件留在设有顶出装置的动模一侧。 塑件较高时,应避免或减少因脱模斜度形成塑件两端尺寸差异过大而产生的塑件壁厚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塑件脱模。,(2)分型面
2、应尽可能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并使其产生的溢料边易于消除或修整,(3)分型面应容易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4)分型面应有利于排气,(5)分型面应力求简单使用并易于加工,(6)考虑侧向分型面与主分型面的协调,带有侧孔或侧凸凹槽的塑件,往往把侧抽芯的部位放在动模一侧便于抽芯。,(6)考虑侧向分型面与主分型面的协调,在侧抽芯组合中,应尽量选用侧抽芯距短的一侧抽芯。,(7)分型面应与注射机的参数相适应,(8)嵌件和活动型芯应安装方便,8.3.3塑件留模措施(补充),(1)调整脱模斜度 将开模时塑件欲脱离的面取较大的脱模斜度,欲滞留的面取较小脱模斜度或者不取脱模斜度 。,8.3.3塑件留模措施(补充),(2)调整表面粗糙度 将欲使塑件脱离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取较小值,欲滞留成型零件之表面粗糙度取较大值。 注意:此法不适宜于透明塑件,8.3.3塑件留模措施(补充),(3)设置滞留结构 在模具零件的侧面加工浅凹槽、设锥形拉料穴或拉料杆等,都可以起到滞留塑件作用。,例1:动模侧抽芯形式的比较,例2:改变分型面可以避免侧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