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解析阳书政(贵州省榕江县乐里中学 贵州 榕江 557205)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初中数学的内容又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涉及到的数学概念自然就很多了,从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就成了从多教师和教育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设计教学方案、概念引入、讲解、理解,再到巩固等五个环节探析数学概念教学。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引入;讲解;理解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也不同于科学家创造概念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方
2、案和策略,使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进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范围。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首先,设计好教学方案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学生的不同,故而他们的气质特征、个性特征、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制订出较好的教学方案,使多数学生受益。二要从概念的实际出发。概念有具体概念、抽象概念,有的不能用语言精确定义(如直线、平面等) ,有的能用语言精确定义(如圆等) 。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度不同,学生接受的难易
3、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概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其次,恰当的引入数学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开始。概念引入的方式很多,要根据课题内容确定用什么方式引入。1、故事引入。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这样引入: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这个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他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 1 格放 2 粒米,第 2 格放 4 粒,第 3 格放 8 粒,然后是 16 粒,32 粒,直到1128 格。 ”“你真傻,就
4、要这么一点米?”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国王真的没有这么多米吗?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由生动的故事热身,不仅能使学生心情放松,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2、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展示与数学概念相关的具体、典型、生动、直观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热忱,让学生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感性。这就是我们来学习的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从生活中学生已经认知的事物引入,使增加学生接受新知的程度。再者,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融合在一起,凭借声像效应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
5、、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呆板的图形,就会在学生的感官中“活”起来,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便可迅速向理性认识飞跃。再次,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讲解一个概念以前,应使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条件?与其他概念比较,有无容易混淆的地方?它们与过去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些规定和条件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应当如何理解这些区别?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能归纳出哪些基本性质?各个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决定?这些性质在应用中有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6、方法?概念的讲解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解概念时,教师首先要讲清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这些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或集合)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分别对事物集合的量和质的描述。如在自然数系中,偶数这个概念的外延是集合2,4,6,8, ,它的内涵是“能被 2 整除的自然数” 。只有让学生正确的理解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他们才能准确的理解概念本身。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我们常常用改变概念的内涵、外延的方法,用一般的概念来说明特殊的概念。这样既可以引出新概念,又可以复习旧概念。如在“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中增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就
7、成为“矩形”的内涵,引出了矩形这个概念。第四,正确的理解概念概念讲完后,教师要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2让学生复述定义;也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可以同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应帮助他们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知识发展的脉络,把所学的知识加深巩固,并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度去认识它。1、用类比的思想,比较概念,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将已学过的相关概念或易混淆的几个概念都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比较的目的,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共同分析、比较这些概念,分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区别与联系。让这
8、些概念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让新的知识被同化为学生的真正知识。如在学习完正方形后,可让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再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讲授同类项的概念时,可以提出问题:x y 与 2yx 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开始学生往往回答不是,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同类项这个概念的本质,把相同字母与相同
9、位置的字母混淆了。展示一些变式,通过变式练习,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概念的无关特征上,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3、利用好正、反例。正例传递了有利于归纳和概括的作息,在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易于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把握这一属性,教师应根据情况设计恰当的正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从而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防止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为了加强对比,应同时将正、反例呈现给学生。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1)3x+7=13 (2)4x +x-1=
10、0 (3)3x +5x-8通过此题练习,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方程这一概念。第五,加强概念的复习和巩固3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必须通过解题,反复运用这些概念,才能使学生在认识上获得巩固加深,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结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从一个概念出发,把关联概念、派生概念串连成线,相互对比,既直观形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考文献:1 曾庆宝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通讯,2006(6)2 曾海波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研究,2008(5)3 马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学通讯,2008(4)4 袁保金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刺激” 数学教学通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