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晴 隆 县 中 营 镇 仁 禾 煤 矿防灭火应急预案二零一七年度会 审会审内容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防灭火应急预案会审地点 调度会议室会审时间 2017 年 月 日主 持 人 陈光华记 录 人 徐宝增会审意见调 度 室 施 工 队地测通防副总 机电副总机电矿长 采掘副总安全矿长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参 加会审人员签字矿 长学 习 贯 彻 情 况规程(措施)名称: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防灭火应急预案贯彻人: 学习时间: 学习地点: 参 加 学 习 人 员目录第一章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第二章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2第一节 :应急组织体系 2第二节 :指挥机构及
2、职责 2第三节 :预防与预警 3一、危险源监控 3二、预防措施 4第四章 :预警行动 .4第一节 :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 5第二节: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 .5第五章 :信息报告程序 .5第六章 :应急处置 .6第一节 :响应分级 6第二节 :应急响应程序 7第三节 :处置程序 7第七章 :后期处理 12第一节 :善后处理 .12第二节 :火区管理 .12第八章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第九章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通信联系方式 14第一节 :报告与求助电话 .14第二节 :事故特征 .15一、火灾分类、特征及征兆 .15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60晴 隆 县 中 营 镇 仁 禾 煤 矿防
3、灭火应急预案第 1 章: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灾害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第 2 章: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
4、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助工作。3 协助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1第 3 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 1 节:应急组织体系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成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如下:总 指 挥:谢九禄(矿 长)副总指挥:陈光华(总工程师)成 员:潘志明、涂珍源、邹 阳、徐宝增、秦福亮、李发辰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小组、技术处理小组、医疗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事故调查小组。其机构网络图如下:图 1.3-1 火灾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图 总 指 挥副 总 指 挥抢险救灾组 技术处理组 医疗救护组
5、后勤保障组 事故调查组第 2 节:指挥机构及职责1、总指挥: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并按国家法律2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事故报告。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助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总指挥的命令。3、抢险救援小组:具体负责实施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4、技术处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5、医疗救护小组:主要负责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6、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7、事故调查小组
6、: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 3 节:预防与预警一、危险源监控1、监控中心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 24h 监测井下相关调度地点一氧化碳涌出情况,瓦斯,水文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风部门、安全部门。由调度室、通风部门、安全部查明原因。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的安全生产,防止外因火灾发生。3、通风部门落实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多次防火检查;每周安排专人对矿井边远巷道及3防火密闭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防火隐患点及时组织进行处理。二、预防措施1、加强矿井的防火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防
7、火检查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足防灭火检测仪器及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矿山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3、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止自然发火的需要,布置合理稳定的通风系统及合理的巷道开拓布置形式。4.针对各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制定防止自然发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5.棉纱和布头等易燃物品使用后,不准乱扔和随意乱放,用完必须及时处理好。井下禁止使用不阻燃橡胶器具、电缆、皮带和塑料制品等。6、健全井下消防管路,防尘管路兼作管路消防管路,要求每50m 安装防水“三通”闸门一个。7、井下消防材料设施由调度室负责备
8、齐,并负责日常检查与保管。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不得挪作他用。第 4 章:预警行动4第 1 节 :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1、井下作业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2、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3、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发火征兆。第二节: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1、网络监测监控系统报警。2、通防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3、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第 5 章:信息报告程序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
9、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1、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5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队、医院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 5min 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科室、矿抢险救灾队及有关单位负责人。3、1h 内将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晴隆县安监局、黔西南州煤监分局。第 6 章:应急处置第 1 节:响应分级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事故的可控性,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和级响应(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相应的分级),具体如
10、下: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 30 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 30 人以上死亡,为 I 级响应;2、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 10 人以上、29 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 10 人以上 29 人以下死亡,为级响应;3、发生较大伤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 3 人以上、10 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 39 人死亡,为级响应;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即事故后造成 1 人以上、3 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 3 人以下死亡,为 IV 级响应。6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
11、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第 2 节:应急响应程序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
12、导和救治。6、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向新闻媒体公布。第 3 节:处置程序7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原则:人员应逆风流沿最短的路线撤至地面。(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a
13、、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他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和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b、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c、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d、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处理程序(1)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升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2)矿长、总工程师、通风部门负责人、安全部负责人、矿值班8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
14、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晴隆县矿山救护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1)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2)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3)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风部门、救援队组织落实。a、若火灾发生在矿井主要进风巷及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矿暂时没有)时,要进行反风,反风前必须清点可能受反风后火灾气体威胁区域 的人员,并立即组织撤离,通知矿井其它地点工作人员按火灾避灾线路相反的方向另一翼的进风井井筒撤到
15、地面。b、若火灾发生在其它地点时,立即通知井下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避灾路线撤离。人员撤离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通风状态,合理控制火区进风量。c、采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适当增加风量或采取局部反风措施。d、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状态。e、下行风巷道者火时,应有防止由于火风压而造成风流逆转的措施。9(4)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4、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1)救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2)简单了解火灾发生地点、范围、火势情况。(3)下井实施救护工作。(4)到达火灾现场后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
16、进入灾区,按灾区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6)根据现场火势采取合理灭火及防止火势扩大的措施。a、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应积极组织直接灭火。b、如火势太大无法扑灭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防止灾情扩大的应急措施。c、必要时应将排水管、风管改为临时消防管路。d、直接灭火失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发生火灾的巷道或工作面。封闭时火区必须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封闭火区的安全技术措施A、封闭火区要执行“小、少、快”的原则,封闭的范围要尽可能小,建立最少的防火墙就能将火区封闭,防火墙施工要快,不得拖延。B、封闭火区由救护队员负责进行。C、封闭期间救护队员
17、必须严格按救护规程的规定佩带装备。10D、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封闭地点瓦斯及其它有毒气体情况,并负责监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人员撤离。E、火区的封闭只有在确认火区里无人时可进行。F、封闭火区的救护队员应定时轮换、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造成伤害。防止火区发生瓦斯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A、采取或其它瓦斯涌出量较少的工作地点发生火灾时,可以在保持火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先封入风侧防火墙或同时封闭入风侧及回风侧防火墙。B、火区封闭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回风侧风流中气体情况,发现瓦斯,一氧化碳或其它可能参与爆炸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立即撤到进风侧新鲜风流中并汇报现场指挥员及指挥中心,等候处理。C、封闭火区
18、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流逆转。D、封闭火区时可以同时向火区注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以降低火区氧气及瓦斯等爆炸性气体浓度,防止爆炸事故发生。E、火区封闭后,必须抹面、封严、防止漏风。封闭后不得频繁通过观察孔检查闭内气体情况。(7)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a、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b、不致造成风流逆转。11c、不致危及人员安全。d、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仰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e、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f、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g、救灾工作应由救护队员进行,其他人员只能在一氧化碳浓度不
19、超过 0.0024,瓦斯浓度2,温度35条件下参与救灾,并由防止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第 7 章:后期处理第 1 节:善后处理1、安全科、通风科等部门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2、办公室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第 2 节:火区管理12对因无法扑灭而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1、封闭后,立即进行注浆、注水或注氮处理,消除火灾隐患。2、必须每周对密闭内外温度、空气压差、空气成分、如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检查一次,并进行分析。如发现密闭内温度升高,一氧化
20、碳浓度增加,防火墙漏风等异状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检查、处理结果应及时汇报矿长、总工程师。3、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原则上不再启封,若因生产需要必须启封时,必须在确认火区内火点已熄灭的情况下,由通风部门、安全部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启封工作应由救护队负责进行,启封后必须由救护队员负责认真检测温度。气体情况,确认无异常且稳定 8h 后方可恢复其它工作。恢复其它工作后,通风部门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蹲点,蹲点过程中不间断检查已启封火区的气体、温度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风部门、安全部门、由通风部门、安全部门组织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 8 章:应急物资与装备
21、保障1、通风部门负责井下的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13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火灾发生后,通风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2、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3、抢险救灾队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4、办公室、物资管理部门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
22、5、监控中心要搞好检测系统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使用;保障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障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保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表:具体见表 82.第 9 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通信联系方式第 1 节:报告与求助电话晴隆县政府办公室 电话:0859-7611122晴隆县安监局 电话:0859-7618736晴隆县人员医院 电话:0859-761034614晴隆县煤炭局 电话:0859-7610291应急救援指挥部通信联系方式应急救援联系电话姓 名 职 务 电话号码谢九禄 矿 长 18768
23、781099陈光华 总工程师 18785916957潘志明 安全矿长 18722771387涂珍源 生产矿长 13885734189邹 阳 机电矿长 13885175638徐宝增 采掘副总 15315287866秦福亮 地测通防副总 13116381350李发辰 机电副总 18386421866潘永安 测量工程师 15885011221第 2 节:事故特征一、火灾分类、特征及征兆矿井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场中;火灾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火灾害可能会引起一氧化
24、碳中毒、窒息或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很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火灾的发生15有一定的征兆一般的表现为:1、空气温度、湿度持续性升高,有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火灾气味。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较高。4、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四肢无力等。5、电器、电缆发热,有胶皮味。二、应急组织与职责1、应急自救组织形成及人员构成情况: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带领全班组人员,
25、开展自救、互救工作。(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3、应急处置(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现场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1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时要切
26、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避灾原则:人员应逆风流沿最短的路线撤至地面。撤离期间注意事项a、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他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和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b、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c、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d、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3)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杨,以免造成爆炸事故。不致造成风流逆转。不致危及人员安全。17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5、报警电话: 调度室:80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