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复习旧课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巩固练习,复习旧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产生了什么后果?,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
2、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效,就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冲击了高度集权的旧体制,却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随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与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势力结合起来,成为瓦解苏联
3、的基本因素。,苏联的解体,、苏联是怎样解体的?,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
4、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同步练习,1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 “它结束了曾对 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
5、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C,D,C,4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巨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5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该材料生动的描述了: ( ) 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英国的历史 D法国的历史 6.“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 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6、!”直接“毁灭”这个超级大国的苏联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7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决投票,其中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66%,克里米亚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国家,后加入了俄罗斯。此后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20世纪8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C,B,C,C,8.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十月革命爆
7、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城市:彼得格勒 性质: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或社会主义革命、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材料二 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中华网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及时间。使农民获得“改革红利” 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目 时间:1978年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后果:苏联解体 原因:抛弃马克思主义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材料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