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一 大唐佛光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135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有一座三山环抱、气势巍峨的千年古刹佛光寺。与五台山内林立的寺庙相比,这里没有绕梁的梵音,袅袅的香火,却有着千年的神秘、不老的传奇。国内目前仅存 4 处唐代木结构建筑,它们奇迹般地全部位于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即为其一(其他为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大殿和平顺天台庵大殿) 。7 月 20 日上午 10时,记者驱车出五台县城一路向东北行驶,在茹村岔道口转金阁岭方向,很快就来到位于豆村镇佛光新村的佛光寺。千年古寺一片寂静走在青石铺就的坡路上,如同踏着斑驳的历史足迹。放眼望去,高大挺
2、拔、郁郁葱葱的松树形成了伞盖庇荫着寺内建筑。整个佛光寺坐东向西,雄踞山腰,其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迎面开阔,周围松柏青碧,绿草茵茵,环境清幽。寺中人烟稀少,除了几名管理人员,就是 68 岁的佛光新村村民赵书英和同村的几名妇女,在寺院门前摆了一个小摊,售卖一些手工刺绣鞋垫之类民俗工艺品。入口处挂着“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佛光寺管理所” 的牌子。佛光寺没有僧人,听不到钟鼓和诵经声,更不允许燃香火。1953 年,佛光寺成立了古迹保管所, 1961 年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这个寺院的功能就主要是供人研究了。平日,这里游客稀少,比之其他寺庙,更多的是静谧。进入寺院,层叠的古建跃然入目。
3、佛光寺东西长而南北窄,布局以东西轴线为通道,主要建筑基本集中在层层叠起的三个庭院中。管理所工作人员殷有年告诉记者,“寺院内最高一层院落矗立着唐建的东大殿,殿前有唐代石经幢一座,殿南有一砖塔称祖师塔。中间一层院落除东面为石券窑洞外,南北房为现在的客房。最下一层院落,北面有金建文殊殿,院中又有一唐代石经幢。院南原为普贤殿,毁于火灾后,新建廊房。目前,佛光寺占地面积 34200 平方米,有殿堂、楼阁、窑 120 余间,是五台山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之一。 ”“这里是先有佛光寺后有佛光新村的”,62 岁的殷有年土生土长,对佛光寺如数家珍, “听老辈人们相传,北魏时孝文帝骑马拜游五台山,到了南台顶时天色将晚,
4、忽然看见山的西面有一道非常奇特美丽的霞光,他以为是文殊灵迹,便骑着马一路寻着光线找到这里,建造了 3间佛堂和僧舍,创建了最早的佛光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61 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 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在中国已经没
5、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 年 6 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 ,唐、金、明、清建筑齐备,
6、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度尽劫波今安然“佛光寺经历过很多劫难,保存至今太不容易了。” 采访中,佛光寺管理所所长刘俊文感叹。五代前,发生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北周武帝灭佛和唐武宗灭佛。建德三年(公元 574 年)北周武帝令佛、道二教一并废除,五台山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公元845 年唐武宗兴道灭佛,佛光寺所有寺宇全部毁于一旦,而只有祖师塔由于是砖石结构没有被烧毁,一直保留至今。唐宣宗继位后复兴佛法,大中十一年,孤身独守的愿诚和尚和女施主宁公遇在佛光寺旧址重建了东大
7、殿。之后,佛光寺又遭遇历代兵燹、抗战时期日军入侵、“文化大革命 ”等一系列劫难,所幸其地处偏僻,香火不兴,僧人寥落,因此躲过了许多劫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佛光寺一年后,日寇占领五台县。据传,曾有汉奸闯进佛光寺图谋不轨。在东大殿前,曾配合梁氏夫妇做调查的住持老僧坐在柴草上,对汉奸们说,胆敢往前跨一步就当场自焚。正在此时,大殿中冲出成百上千只蝙蝠,在老僧头顶盘旋尖叫,吓得汉奸抱头鼠窜对此,刘俊文总结,“建寺和护寺同等的重要。佛光寺原有七间木构建筑的普贤殿,五间木构建筑的天王殿,先后在明崇祯年间和清光绪年间被烧毁。1941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东大殿也发生殿内香斗里的香火煨着金柱的险情,幸亏当晚老
8、和尚澄溪上殿拜佛发现,动员全寺僧人铲雪灭了火,所以现在我们特别重视安全防护,安装了全方位摄像监控装置日夜监守,同时配备了 10 个地下消火栓、 45 个干粉灭火器、 900 立方蓄水池,确保佛光寺万无一失”。next佛光寺“四绝”采访中,忻州市文化局社文科主任田雷告诉记者,佛光寺有四绝:东大殿内唐木构、泥塑、壁画、墨迹,具有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东大殿面宽 7 间,进深 4 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 210 厘米300 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 1
9、0 倍;殿檐探出达 3.96 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B 殿内泥塑栩栩如生东大殿筑了巨大的佛坛,坛上有唐代彩塑 30 余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侍胁菩萨、金刚等塑像 33 尊,高 1.95 米至 5.3 米不等。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 296 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绝无 “千人一面”之嫌。C 淳古笔法彰显唐韵在东大殿内槽拱眼壁存有 14 幅壁画,内槽外侧北、南和背面,均为唐代壁画,内容都是身有背光的众菩萨图,由于这三面都是处在殿内光线暗
10、处,故画面仍显红、绿、黑色。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人物衣带飘动,典型的唐画风韵。D 题记记录千年史实除殿内梁下有唐人墨迹外,大门的背后和大门门框立枋上也有唐以来有具体年号的的墨迹多处,未题年月的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数十处,内容均为游佛光寺的留笔。这些题记墨迹清晰,有极高的观赏和记事价值。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二 南禅唐风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150大佛殿有“亚洲第一古建 ”美称建造年代比佛光寺还早 75 年目前正征集佛像老照片二唐寺瑰宝世间无千劫何缘存象法明时自不失玄珠沉晦庆昭苏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书
11、法家赵朴初,于 1977 年 8 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游览五台山时,作的寄调忆江南词五台杂咏四首之一。词中所说的“二唐寺” ,正是位于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 (本报 7 月 22 日报道) 。五台县城西南二十余公里,便是红墙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禅寺。与五台山内林立的寺庙相比,它看似一乡村小庙,却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标本” 、“亚洲第一古建”美誉,与佛光寺一起,被赵朴初先生并称为“世间瑰宝” 。7 月 25 日下午,记者驱车沿忻台旅游线一路向东行驶,到五台县东冶镇后向北行约 7公里,探访位于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的南禅寺。风水宝地古松环抱沿着乡间小路爬坡北上,路两旁是葱翠的松林、果园和庄稼,置身其中,脱俗
12、之感油然而生。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南禅寺出现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于坡顶一片开阔地上。寺院正前方是一条很深的沟壑,沟内松树高大挺拔,与寺前后的树木呼应,将红墙碧瓦的南禅寺围拢起来。寺院正山门紧锁,没有游客、没有僧人、没有梵音,只有空余千载的静寂。寺院由东西两个小型院落组成,东面的院门敞开着,进入院内即是一派鸟语花香。3 间正屋和 10 间东屋已经作为接待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西院为殿院,东院院内还有一个通往西院的小门,也是铁锁把门,只能站在东院遥望西院内那唐风唐韵的大佛殿殿顶。经过一番联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南禅寺管理所所长张维风风火火赶了回来。他热情地告诉记者:“南禅寺属于五台山台外寺庙,共占地
13、4158 平方米。寺内唐建都在西殿院内。西殿院南北长 60 米,东西宽 51.3 米,占地 3078 平方米,是一进四合院布局,共有殿堂 12 间。由外到内,正南有清建观音殿兼山门 3 间,正东有清建菩萨殿 3 间,正西有明建龙王殿 3 间,正北即为唐建大佛殿 3 间了。”“这里背靠蛟龙山,东面为牛家山,西面为雁汲山,南面是开阔地,还有小银河流淌而过,本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年 61 岁的管理所工作人员姚天土生土长,他还告诉记者:“这里祖辈上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南禅寺所在背后蛟龙山上有一条龙,这条龙经常去小银河里喝水嬉戏,玩累了就会来这个高岗平地上休息。后来,有个风水先生看了这个
14、地方后,认定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要出真龙天子,于是这座寺庙就在这里兴建了起来。”唐风唐韵大佛殿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征得同意后,寺院工作人员刘云西为记者打开了大门紧锁的唐建大佛殿,同时也打开了久远的回忆。刘云西告诉记者,“南禅寺是地处偏僻的乡村小寺,并非官家修的庙宇,由于缺乏财力,所以规模很小。记忆中,这里一直香火不旺,人迹罕至。”南禅寺大佛殿,外观秀丽、古朴。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檐柱 12 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而屋顶是全国古建中最平缓的屋顶,展现了唐建特色,殿内 17 尊唐塑佛像姿态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
15、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更使的这个千年古寺绽放出奇光异彩。据张维介绍,大佛殿始建年代不详,殿内西平梁底皮题记表明,该寺重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今已有 1229 年之久,“比佛光寺还早 75 年。”同时,相关实物资料等显示,该寺于宋元祐元年(公元 1086 年)进行过一次维修,在明嘉靖、万历年间维修后,殿堂像设齐备,寺僧众多,香火旺盛。明代以后,寺院建筑逐渐减少,所幸大佛殿代代不废修饰,得以幸存唐代原貌。因建筑年代最为久远,大佛殿亦被称为“亚洲第一古建” 。与梁思成夫妇擦肩而过“佛光寺是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依据敦煌壁画的线索发现的。其实 1937 年梁思成夫妇来五台山寻访,最
16、先就在五台东冶下的车,之后才改骑毛驴上山的。当时已离南禅寺很近了,可惜南禅寺偏僻,又是乡间小庙,上不了敦煌壁画,那个时代消息又闭塞,梁思成夫妇与南禅寺失之交臂。若当年梁先生也见到南禅寺,想必会有更高评价。”张维说。在南禅寺被发现以前,佛光寺是国内仅存的、已经调查过的唯一唐代木构建筑。上世纪世纪 50 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古建筑普查中,发现了比佛光寺建筑年代早75 年的南禅寺大殿。调查结果发表于 1954 年第 11 期 文物参考资料,后经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组审核认定,山西文管会对南禅寺大殿年代鉴别“完全正确” ,成为继梁思成、林徽因等发现佛光寺后又一重大发现。后来,梁思成、林徽因
17、夫妇还先后三次来到南禅寺进行考证,给出了确切的考证结果。就这样,千年沉寂乡间、名不见经传的南禅寺大殿,成为我国最早木构建筑的标本,绽放出奇光异彩。之后,南禅寺受到倍加重视和保护,1961 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 年至 1976 年,政府投资对南禅寺大殿进行了落架维修,增添了保护设施等,古老的寺庙焕发出新的生机。历尽劫难后征集老照片采访中,说到南禅寺历经千余年风貌依然,张维明显兴奋起来,“南禅寺大佛殿保存到今,有三奇:公元 845 年,唐武宗会昌灭法 席卷全国,大部分寺庙被焚毁,南禅寺却幸免于难,此为一奇;千余年中,当地有记载可考的五级以上地震有 8 次,但该殿竟未从根本上损毁,此
18、为二奇;尽管宋、元、明、清各代对寺庙都有维修,但该寺唐风依旧,建筑规制、结构、塑像之神韵皆得以保持,此为三奇。”到了近现代,南禅寺也是历经磨难。抗战时期,日军曾将寺庙内的砖块拆除拿去修碉堡;“文革 ”时期“破四旧” ,寺庙佛像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更遗憾的是 1970 年左右,五台山“修筑工事”,将各庙的 63 名僧人全部遣送到南禅寺生活。庙内住不下这么多人,李家庄村把东西南殿的佛像全部清理出殿,放在寺庙外的窑洞内,大佛殿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他们不敢搬动,大佛殿的佛像才幸免于难。更可恨的是 1999 年 11 月 24 日晚,3 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割断电话线,打伤并捆绑保管人员,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
19、,将大殿里的唐代佛像当胸挖开,偷走腹内宝物。两尊最美丽的唐代特有的“似宫娃” 供养菩萨,竟被锯断劫走,一尊狮童塑像也被从脚跟处掰断带走。案件至今未破。见到记者之前,张维正在附近奔波寻访南禅寺的老照片,这是他近期最要紧的一项工作,“我 16 岁时就随爷爷在五台山碧山寺住庙看管文物,2007 年投身文博工作,后出任南禅寺管理所所长,我和佛有缘哪!大佛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不论建筑,还是里面的塑像,都是稀世国宝,但整天面对空荡荡的配殿,我心里非常难受。目前,我已报请上级部门,面向国内外征集南禅寺建于明清时期的龙王庙、观音殿、菩萨殿的佛像老照片,准备重塑复原,请诸佛重归南禅寺”。采写:本
20、报记者 郭小强 插图:牛力南禅精华A 大殿堪称唐代古建 “标本 ”南禅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基本呈方形。全殿由台基、屋架、殿顶三部分组成,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唐代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B 唐塑佛像可与敦煌媲美大殿内现存 17 尊唐塑佛像,均为唐代珍品。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姿态自然若动,表情逼真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表现出唐代雕塑匠师高超的艺术水准。C 唐遗杰作件件是珍宝寺内须弥座下、四周壶门和叠梁上,均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其中砖雕艺术精美绝伦。寺
21、内还有一座五层楼阁式小石塔和三只石狮、角石两块,均为唐代遗物,弥足珍贵。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三 寂寞青龙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154国内仅存 4 处唐代木构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场所庙因泉建, “广仁王”实为青龙神恢复唐代建筑风貌指日可待在芮城县境内,有一座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广仁王庙。它是国内仅存的 4 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场所,2001 年 6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月 4 日,多日连绵阴雨之后,运城市天空转晴,记者翻越中条山,直达芮城县探访广仁王庙。对面难识宝虽然同为唐代建筑,但相对于被梁思成、林徽因、赵朴初等先生关注的五台山
22、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的名气渺渺不可闻。记者在芮城县城找了好几个人打听,甚至说了该庙的别名“五龙庙 ”,都没有人知道,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表示未曾听说过。正值中午 1 时,不好联系政府工作人员,记者来到政府值班室,一个小伙子才说清了它的位置,原来就在距离著名的永乐宫不远处的龙泉村。辗转来到龙泉村,村中间路上背面有一处高坡,一条狭隘的土路通到坡上,篱笆墙掩映下,一处古建筑隐约露出了屋脊。在老乡指点下,记者确认此处正是广仁王庙。踏着泥泞上到坡上,两扇简陋的小木门被一把铁锁锁住,有人在门扇上直接拿毛笔写着一则“公告”:只有每月初一十五两天的上午才开门。好在旁边的篱笆有一处缺口,不用费劲就可越“墙”而
23、入了。眼前是一个长满了深绿蒿草的院子,正北面一座房子,房子对面是一个戏台,南西两面有完整砖墙,东面是一半砖墙一半篱笆,南面则全部是篱笆了。院墙围起来的偌大院子空空荡荡、平平展展,孤零零南北两座建筑隔了好远的距离。因来之前做过了解,知道北边的大殿正是唐代建筑,对面的戏台则是清代建造的。两者之间空地上竖着一座石碑,注明“ 五龙庙”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是 1969 年,“国保” 的名号看来还没来得及添加。耳边满是野草间虫子的鸣叫。记者围着大殿仔细端详,盛唐时代的雄风几乎无处触摸,倒是一种寂寥的感觉扑面而来。大殿上了锁,透过窗户的铁纱窗可以看到屋内地上正中摆着三个塑像,颜色鲜艳而少有
24、神采,搭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这些年才弄出来的,想来正中高大的正是享受该庙香火的正主 广仁王,只是广仁王在神界所司何职,记者上网查找后也不得而知。真正能说明身份的,是镶嵌在大殿正面墙壁内的四通石碑。综合碑上不容易辨识的文字可以知道,该庙建于唐代,清代曾经重修大殿和乐楼 也就是戏台,其中两块碑都说的是“龙泉”。记者在庙门外看到,戏台下的高坡有一面几乎直立的石砌护墙,墙上嵌着笔画纵横的“龙泉 ”石刻一块,推测坡下应为一处泉水,只是已经干涸。庙因清泉建下午 3 时,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来到芮城县委政府大楼找文物部门寻求答案。之前查过很多资料,发现对广仁王庙的研究阙如,记者特地说明一定得找一位专家级的人采访。
25、县委通讯组组长张学晋当即联系芮城县旅游文物局综合科科长刘海波,说刘科长是芮城的“文物通”,所有的事情尽可以问他。结果,还真是这样。据刘科长介绍,广仁王庙确实是因为坡下的泉水而建的。庙前原本有五眼泉水,水质甘冽,积水成潭,“阔五尺,深一丈 ”,附近的百姓生活用水全赖于此,称为五龙泉。庙墙上所嵌的广仁龙泉记载,唐元和三年也即公元 808 年,邑大夫于公看到该泉水水量充沛,供百姓饮用之后泉水随处流溢,很是浪费,于是兴修水利工程,将泉水引导用以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第二块唐碑龙泉记是唐大和六年也即公元 832 年所立,记述了 831年创修龙泉广仁王庙的事情,碑文载:“县城北七里有古魏城,西北隅有一泉年已
26、,土遇旱歉,前令尹因而祷之,遂得神应,乃降甘雨,始命为龙泉已,制小屋,图其形,写龙之,为乡人祷祀之所。尔来十有余载,神屋破坏漏墙壁颓毁,图形剥落 唐大和五年(831 年)秋,六年春,无雨不及农用有神人贻梦于群牧使袁公,于是率所部备酒脯敬诣神,祝之,如神三日之内下降甘雨,我将大谢,夜二更风起云布甘泽大降。由是,命乡人刻除旧舍建立新宇,绘捏真形,丹青四壁,古木环绕,山翠迴合”。由上述碑文记载可知,唐元和三年修筑龙泉池,旁建祭祀的祠宇,还绘了有龙王形象的壁画,由此可以认定庙宇的始建年代即公元 808 年,但是后来破败了。 831 年秋一直到第二年春,遇旱,县吏亲祀得应,随命乡人刻除旧舍建立新宇,可以
27、认定其重修年代为唐大和六年(832 年) ,专家结合广仁王庙大殿也即龙王殿的主要风格特征,断定该殿当是大和六年的遗存。也就是说,现存的广仁王庙距今已近 1800 年了,它比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晚 49 年,早于佛光寺 26 年。“广仁王也就是百姓说的龙王。对于龙王的具体封号,历史上有记载,说北宋徽宗时诏封天下五龙神都为王,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封孚应王,白龙封义济王,黑龙封录泽王。我国祭祀龙王习俗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广仁王庙就是最早的遗存实证。”刘海波说。之后,该庙宋、金、元、明四朝皆无史料可考。庙里立的另外几块碑都是清代的,据碑文可以知道,广仁王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都有修缮。广仁王
28、庙后来为何破败?专家推测近代连年天灾人祸,民众谋生尚难维持,神灵也就顾不得了。据介绍,广仁王庙原本还有东西厢房,在建国前就已经倒塌不存,庙中神像也不知何时被破坏了。庙前的泉水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尚存,后来因为到处打井,地下水水位下降,逐渐断流干枯。“龙泉村水质非常好,是芮城县城居民的水源地,现在县城用水还是来自龙泉村。这些年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度开采地下水的严重后果,已经计划利用黄河水代替地下水开采,关闭水井,将来使五龙泉自然复流完全是有可能的。”刘海波说。计划修缮中芮城背靠中条山,面对黄河水,历来被道家视为宝地,境内道教建筑遗存众多。1959年,为了不使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淹没在三门峡水
29、库下,震惊世界、历时 5 年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工程开始,最后永乐宫就被重新安置在了龙泉村境内距离广仁王庙直线距离 1 公里的位置,而在此前一年,广仁王庙也经历了一次大修。据介绍,1958 年国家投资对正殿进行落架大修,梁架、斗拱构件更替较多,形制手法都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特征,但是屋面、墙体、台基却表现出近代建筑的手法特点,关键的变化就是屋椽被锯短了,房屋比原来小了,加上该庙原本就是一座乡间小庙,所以从外部看上去没有了唐代建筑古朴宏伟的气魄。刘海波推测,1958 年的修缮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囿于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尚不富裕。也许是生产力发达了,人们对于水利和饮水的需要都脱离了对龙王的希冀。建国之后
30、,广仁王庙香火不旺,除了专门的研究者,普通民众对之很少关注。另外,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使有些破损,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加以维修。据刘海波介绍,对于广仁王庙的维修计划已经上报,“最近应该就能批准。”“主要是省古建所负责,特意出了两种方案:一个是就在 1958 年改动过的基础上修,一种是根据能找到的资料,所有的地方都恢复唐代建筑原本风貌。具体怎么做,一切按照上级的批准。至于日常的看管保护,我们文物局其实做了很多细心的工作,前些年找了龙泉村的一位信龙王的老人看着,后来又换了一个对文物工作有爱好的退休干部看管,现在是两个特别负责任的干部负责。”刘海波说:“ 我们芮城一共有 238 处文物保护
31、单位,而旅游文物局仅仅十几个人,所有人都是一个人当十个人在使,有些顾不过来,但是我想只要努力了,一定会有好的结果。”采写:本报记者 胡增春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四 独步天台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97简陋小寺有千余年历史 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 佛教南北交流的见证距平顺县城东北 25 公里处的北耽车乡王曲村,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名为天台庵。别看它小,仅余一座厅堂式建筑,却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 (公元 907 年),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全部位于山西的 4 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月 3 日一早,在平顺县文物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
32、驱车沿漳河岸行进,前往王曲村探访天台庵。小寺佳构上午 10 时许,记者一行来到王曲村,先与天台庵文管员刘建宏会合。天台庵就位于王曲村口,位于一座坛形的小山上,山把寺庙高高托起,似乎准备随时承接人间的香火。天台庵坐北朝南,它不像许多寺院那样,正门大开,长长的高高的石阶迎着八方香客。天台庵不是这样,往上走的青石台阶并不宽大,在石阶的底部,看到的是天台庵的背影,对于见惯了一进山门就进香的香客来说,这样的进入方式有点特别。这座千年古庵院的四周,农舍环绕,绿草如茵,林木苍翠。寺前方为漳河,景色清幽。院内只有一座规模不大的佛殿,基座是一个石片垒砌的方形平台,如进庵门,仅需跨上三级简陋的石阶。大殿面阔三间,
33、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门槛、门框、门头以及门,都是木制,没有任何装饰,朴素得像泥土。也正因为如此,它并不让人感到沉重。殿身正面、侧面的明间开间较大,次间仅有明间的一半。刘建宏介绍说,这样的建筑结构在我国现存早期建筑的平面中极少见。大殿四周有 12 根檐柱,柱高小于间宽。记者看到,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部分梁架上还残留有金黄色的五爪龙的彩绘图案。整个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既无重叠构件,也无虚设之弊,没有繁杂装饰之感,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屋顶施灰筒瓦及硕大的琉璃鸱吻。刘建宏介绍,屋脊上鸱吻年代为元代,加之新旧不同的梁架构件,显示天台庵在千
34、年岁月里曾屡经修葺,但是修复时没有发现题记,只有一块清代筒瓦上记载金元曾维修过。刘建宏说,1973 年,原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柴泽俊确认天台庵为唐代建筑,天台庵大殿虽然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是它的整体结构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依然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珍贵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建造上的许多做法,与建于中唐时期的南禅寺大殿相似,为中国小型佛殿中的佳构。天台遗脉采访中,刘建宏向记者介绍,天台庵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 的庵院。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天台宗是在中国形成最早、也是最完备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佛教宗派。因创建者智颛久居浙江天台山,故以“天台” 为宗名,随之各地
35、纷纷建起了天台宗的寺庙、庵院。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那个时期出现的佛教诸宗派大多另辟蹊径,以自家的理解对印度佛教进行重新解释,“说己心中所行之法门” 。当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修行方法上曾出现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禅定。政治上的统一为结束佛教南义北禅的分裂局面创造了条件,智颛顺应潮流,提出了“止观并重” 、“定慧双修”的“止观” 学说,认为“止” 、“观”二法是转迷开悟,成菩萨作佛的两种最基本修行方法,这两种方法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以往的佛教学说,在谈及佛性时,都认为佛性是至纯至净、尽善尽美的,天台宗则一反佛教的传统说法,主张佛性不但本具善,而且本具恶
36、。天台宗这种不依经教的精神,使得有人责备它改变了印度佛教的本来面目。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天台宗学说富有创造性,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刘建宏说,隋唐二代佛教鼎盛好景也没有多长,唐会昌五年(845 年)唐武宗的灭佛,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所幸的是江南一代得到吴越王钱氏的保护,天台尚留一脉,但亦呈现出“ 命若游丝”之状。天台山的僧人为了不让天台宗教派毁于兵火战乱和官方剿灭,保存天台宗的教义和香火,在远离天台山的太行山里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天台庵,成为天台遗脉。在天台庵正殿,记者发现里面空荡荡没有任何雕塑。刘建宏对记者解释说,天台庵正殿内原来也有泥塑,“文革” 时全部被毁。据当地老年人讲,天台庵正殿中塑像
37、为“十二美女”。刘建宏推测,“十二美女” 应是佛殿中 “十二圆觉”塑像,百姓口口相传时讹为 “十二美女”。按照佛门说法,佛是“彻底觉悟者 ”,即达到了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最高境界,而菩萨则是“自觉觉他者 ”,即自己觉悟还要使众生觉悟。圆觉,有“圆满的觉悟”之含义,寺中原有的这十二位有望成佛的圆觉菩萨,其实不过是佛教教义概念化的产物,是一种象征,是佛门教义形象化而设计的,即向世人和信众展示成佛之道。现存长子县法兴寺宋代十二圆觉像最为精绝,塑像皆为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面相俊秀,神态自然,颇富生活气息。由此参考,天台庵正殿中的原“十二圆觉” 塑像,被百姓口头相传为 “十二美女”也就不足为奇了。碑殿
38、寂静站在天台庵院子的最南端,记者回首,天台庵正殿一览无余。这座挺立在漳河岸边的寺庵,外形和内部结构与五台山南禅寺如出一辙。这里没有多到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没有熏得人睁不开眼的香火青烟,也没有经幡飞扬,它静静地走过一千多年,面临着河水,神态平静安详。漳河西来,河水在这里变得宁静而平缓。天台庵与河对岸建于唐天宝六年的古原起寺遗存遥遥相对,两者都是沉默无语。天台庵石铺的甬道上,如同进门石阶一样,人迹罕至。院内显得分外寥落。除了佛殿,寺院中保存下来的,还有一通唐代石碑和殿前的一对石狮。唐碑矗立在院子的东部,高约 2.5 米,宽 80 厘米,厚 25 厘米。螭龙圆首,碑阳横竖方格依稀可见,但由于千年的风雨
39、剥蚀,字迹已经风化,无法再看清上面的文字。碑首和两个侧面雕刻着佛像,神态娴静,体态雍容,一派唐人气度。有趣的是,在碑首上有一个人面雕刻,这在唐碑里极为少见。碑照例是被龟驮着,与碑首和碑侧的佛像不同,它头半昂着,扭向一边,这一神态,给这个千年古碑和这碑上铭刻的苍茫岁月,凭空增添了几丝生动。采写:本报记者 张文举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五 盛大华严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60存辽代皇帝敕建的皇室祖庙 上千平方米大雄宝殿国内最大 “东方维纳斯” 辉映天宫楼阁华严宗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依华严宗经典华严经建的华严寺在国内数目众多,但名气最大的当数大同华严寺。因了在大同工作多
40、年的缘故,记者曾多次造访华严寺,专家的引经据典、讲解员的谈古论今还真听过不少,因此,对大同华严寺靠什么名头称老大,还算知之甚详。华严寺享有盛名,首先是因辽代道宗皇帝敕建而成,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史卷四十一地理志五,第 506 页),也就是说寺内供奉先帝塑像,使其具备了辽皇室祖庙的性质; 寺中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佛殿之一;薄伽教藏殿内雕塑尽善尽美,尤其以一尊婀娜多姿、莞尔而笑、口露香齿的胁侍菩萨为最,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再者,殿内藏经柜与天宫楼阁,因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 ”。华严寺始建于辽,后虽经金、明、清多次
41、毁、建,但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为主的规制基本上没有改变。明初,寺院分成上下寺,各开山门,分别以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为主殿。2008 年,大同市对其大规模修建时,复又相通,归于一体。【契丹痕迹】坐西朝东的特别朝向8 月 15 日傍晚,记者再次踏访华严寺。落日的余晖中,坐西朝东的整个寺院形成一幅巨大的剪影。纵观我国历代宫殿、庙宇、民居等建筑,多数都是坐北朝南,偶有例外的朝向,也是因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华严寺的例外却让人不解,它处于平坦街面,绝无地形、山势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例外?这要追溯到当时建造的年代。辽之契丹,族人将神秘高远的太阳当作神灵,作为民族的图腾。在契丹人眼里,生活中的
42、一切都和太阳有关,因此,每天早晨出了帐篷的第一件事就是朝拜太阳,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他们修建的寺庙、宫殿统统门窗朝东,以接受太阳光芒的沐浴,华严寺的修建自然不能例外。随着政权的更迭、民族的变迁,这种烙刻着契丹痕迹的不能例外,反而成了如今的例外。从山门进入,宽阔的前院几无人影。抬头左望,四米高台之上的大雄宝殿飞檐突翘处,竟有一处尖顶上的大大十字架与之辉映,那是毗邻华严寺的另一种宗教 天主教教堂的标志。恰在此时,不远处的草坪上,一只灰色的鸽子正与一只喜鹊追逐嬉戏。两种别有意味的相近图景,引得不多的几名游人连叹“和谐” 。转入后院,苍松滴翠,佛宇生辉,配得上名刹精舍的气质。这里正有一场隆
43、重的法事,这也是前院寂寥的原因。在诵经声与佛乐中,众多僧侣与各方游客摩肩接踵,秩序繁杂,却不喧嚣。【大雄宝殿】现存辽金时期最大佛殿大雄宝殿创建于辽代清宁八年(公元 1062 年),辽保大二年 (公元 1122 年) 毁于兵火。到金代天眷三年(公元 1140 年)又在旧址上重建。整座佛殿 1559 平方米,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佛殿。穿越过殿,站在院里仰望大雄宝殿,其形体堂皇,其筋骨雄壮,辽金的彪悍之风扑面而来,于是拾十数台阶而上,直奔大殿。这殿确实大。除了那个显示其面积大小的已近千年不变的数字外,还能从一处遗构感知其大小。古代建筑中,经常在屋脊两侧放置鸱吻,寓降水灭火之意。资料显示:华严寺大雄宝殿
44、上的琉璃鸱吻竟然高达 4.5 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两个姚明加起来的高度。一个鸱吻尚且如此之巨,其主体建筑可想而知。此外,记者还特意掐了秒表,紧绕大殿四周匀速前行,一圈下来的时间是 3 分 5 秒。这个时间,完全可以用完一顿简单的早餐。进了殿内,象征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佛端坐正面。这五尊塑于明代的塑像,佛面金身,威严、慈祥。在五方佛前左右两侧的砖台上,二十诸天肃立,身躯前倾,毕恭毕敬,尽显虔诚。在佛教传说中,这二十诸天,有些是属于异教的首领,有的则是称霸一方的魔王,后来经过释迦牟尼的说教,悔过自新,皈依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殿内四周墙上的壁画是清代遗作,色彩鲜艳,保存完好,画面高 6.4
45、米,面积 887.25平方米,据说是目前国内仅次于芮城永乐宫壁画的第二大壁画。壁画内容,描绘的都是佛传故事和讲经说法图。在极乐世界庄严的氛围中,进出的游人无不满脸虔诚。千百年来,殿内的世界恒久不变,殿外的人世沧桑变迁、时光流转中,为了前生今世轮回的幸福康安,经久不衰的顶礼膜拜千年持续。【两件宝贝】薄伽教藏殿内的奇珍转过高低错落、井然有序的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华严寺的另一座著名殿宇薄伽教藏殿就在眼前了。“薄伽 ”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 “薄伽”教便是佛教,“ 薄伽教藏”便是佛教的经藏,而薄伽教藏殿就是专门存放佛经的殿堂。薄伽教藏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公元 1038 年),殿身面宽 5
46、 间,26.65 米,进深 4 间,20.1 米。屋顶为单檐九脊翼飞式,主次分明,殿观古朴,是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别看薄伽教藏殿较之大雄宝殿气势上弱了不少,但殿内却有两件不可小觑的宝贝。一处是一尊胁侍菩萨,合掌露齿,莞尔而笑,光脚立于莲台之上,在流畅自如的衣饰飘带陪衬下,尽展婀娜多姿的神韵。在这尊菩萨像前,我国著名艺术史家、学者郑振铎曾发出如此赞美:那脸部、那眼睛、那耳朵、那双唇、那手指、那赤裸的双脚、那婀娜的细腰。几乎无一处不是美的制造品,最漂亮的范型。倚立着的姿态,娇媚无比啊,不是和洛夫博物馆的 Venus De Melo(米罗斯岛的维纳斯)有些相同吗?此后,“东方维纳斯
47、”的美誉不胫而走。关于这尊菩萨的来历,华严寺的讲解员会为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一位老工匠也在其中,为照顾父亲,老工匠女儿女扮男装,混进了工匠队伍,并颇受大伙欢迎。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位年轻工匠的注意。后来,她的身份被人看破,无奈离去时,姑娘朝年轻工匠深情回望,莞尔一笑。这一笑,刻入年轻工匠的心扉。他照她的身态、形体、眼神,特别是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雕成了这尊我们看到的“东方维纳斯 ”。“一部优秀雕塑作品,它确实能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这些塑像,不仅大胆地塑造了人体肌肤的健康与优美,而且也流露着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从每一尊塑像的神情、体态上,我们能看到饱满
48、的情趣、喜悦的感觉,也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采访中,对雕塑颇有研究的大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李丽对薄伽教藏殿的雕塑做如此评价。另一处宝贝,就是薄伽教藏殿四周内依壁而建的两层楼阁式藏经柜和后窗处木制天宫楼阁,楼阁雕工极细,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有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933 年,梁思成考察大同古建后,在与刘敦桢合著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称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庋藏经典之壁藏,与天宫楼阁,系海内孤品,为治营造法式小木作最重要之证物。”这座被誉为“海内孤品” 的天宫楼阁,如今被大胆地复制为户外建筑,让更多人欣赏在新建的华严寺广场东段,一座斗拱式的木质
49、建筑横跨半空,这就是按比例放大数十倍复制的天宫楼阁。在游人的仰视中,两座天宫楼阁东西对望。当居于背隅的天宫楼阁无法接受缔造者崇拜的阳光沐浴时,它的替身,却在千年后的每一天,都会迎来东方的第一缕阳光。这是一种多么绝妙的慰藉,当辽金时代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却依然能够从他们民族图腾的光束中,嗅到那段裹挟着融合、革新的历史气息。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六 觉山报母2012-03-06 14:40:57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46奇特“贵佛” 月黑风高火烧寺 南方茶树北方长从灵丘县城往南,车行大约 20 分钟的样子,忽然远处起伏的山峦立起一道墨绿的屏风,这个时候,道路的右侧会出现一条窄窄的小路,沿此而上,一座高高的密檐砖塔眨眼就到了跟前,这就是觉山寺了。8 月 23 日,记者踏访时,正是一年中的处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烈日下燥热难安,也是游人不多的缘由。人不多,无纷扰,难得能够静心端详。寺门上尽是古朴的砖雕,尖顶,不是北方寺院常见的那种建筑风格。上有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的雕饰,也非其他寺院常见。“这是皇家寺院,当然有龙有凤。” 寺门口,一位闲坐的老者看出记者的疑惑。老者叫张勇,是觉山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看管寺院兼卖门票,多少年来,他已经记不清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