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小课题研究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第一初级中学 1287978060 作者:吕同芬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基本特征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本课题指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就是指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获得预想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特定的环境中,开展的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合作技能的互助性学习活动。1.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2.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2、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这是新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推进实施的背景下,组织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1.人本主义思想:要认识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才能达到与预期目的,要相信学生,视学生为不断发展的个性,教学任务是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发展。 2.群体动力理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之间的目标、
3、规范等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 3.协同理论:协同效应是指复杂系统中各要素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当外界控制参量达到一定阈值时,要素是的相素养联代替其相对独立与竞争而主导地位,并产生较强的“相干”效应,从而使整体协调效应增强,把协调效应移植到课堂教学就产生教学要素之间的协同、和谐,从而产生 1+12 的效应。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2、寻求学生合作的最优方法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a. 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中学生小组的力量分配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4、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10.10-2011.3) 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各学科课堂教学汇总有关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文章。撰写不同的课型模式研究方案。 对实施班级同学进行全面摸底,从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出发进行科学分组,以 2-4人一组为宜,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激发公平竞争。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3-2011.7) 课题研究: b.不同课型中的合作优化方式理论学习阶段。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有关方面的知识,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以学习、讨论、开课、研究为主要形式,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探讨,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 研究分工:新授课中有效
5、小组合作探究:张娟 许子玲 曹博 张月华 李向荣复习课中有效小组合作探究: 吕同芬 徐俭华 柳陆伟习题讲评课中有效小组合作探究:周爱芸 李文峰 徐国珍 刘丽霞 徐春燕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9-2011.12) 对研究所获材料,数据进行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有关成果。完成若干研究论文。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2、寻求学生合作的最优方法研究内容: 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中小组的合作优化方式。研究过程的具体设计: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案设计包括小组活动前的教师准备工作、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知识共享、小组讨论、
6、完成成果、小组评价等六个环节。活动指导策略是指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和参与小组学习的技术方法和步骤。成果汇报和教师评价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成果汇报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课堂面对面的汇报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遵循“两个结合、两个侧重”来进行,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成果评价相结合,侧重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活动指导策略即:指导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促进组员发展相互依靠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通过指导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使不同的成员拥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任
7、务,从而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依靠关系。辅导学生掌握决策方法和技术,有效进行组内调解。在合作学习中通常组内成员会就某些问题发生意见冲突,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失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教师需要及时对有意见冲突而不能正常进行合作学习的小组进行冲突调解。总之,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学习情况 ,并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对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理论先行。抓好学习资料的提供和交流;加强集
8、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健全研究的组织,加强评估、积累经验和资料;点面结合,抓好实验点工作的科学性和面上的可行性实验的研究;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相互促进和提高。(2)群体研究,合作攻关课题组人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研究人员的特长和优势,根据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集中力量进行攻关、重点突破。(3)及时总结、表彰鼓励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 ,注意不断修正完善方案,采取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形成理论和实践相互推动,不断深化的良性循环;召开专题研讨会,加强实验评估,举行经验交流会,交流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修订方案,有效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教师论文、教师指导、一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