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67352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邓小平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课文,是学生学

2、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在教这条小鱼在乎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 ”从“困” “浅水洼” “近在咫尺”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小鱼所处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人救这些小鱼,它们就会干死。 “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从“边走边看” “不停地” “捡起

3、” “用力地”这些词语感受到小男孩非常细心地捡起每一条小鱼,把它们救回了大海。在对词句的品析中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是呀,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他们都有生活的价值,我们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的教育。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

4、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羸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胸有成竹的大将风范所折服。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大雁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古代帝王用狩猎的方式来取乐消遣,现代人却用狩猎来满足自己对美味的猎奇和对金钱的贪欲。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

5、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

6、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形成学生的法制道德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例如在学完惊弓之鸟后,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

7、给狩猎者的一封信”的语文活动。要求感情真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法制意识。另外我还以周会、班队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好“谁伤害了它” 、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争做文明小卫士”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例如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

8、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的严重危害;开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学生收集了大量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了诚实守信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讲故事比赛中,一个小红帽的故事 ,机警的有强烈自我保护意识的小红帽勇敢的形象,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中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同学们不敢相信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

9、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的出现。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搁笔沉思,猛然惊觉: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