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2009.101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目录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2一、课程概述 2二、课程培养目标 3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五、学习情境设计 4六、考核标准与方式 12七、学习资源的选用 12八、教师要求 12九、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22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21081开设时间:第 1 学期 课 时 数:90+30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电工技术与应用是应用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
2、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本课程教学主要围绕项目实施,按必须完成的任务要领,开展电工基本技能操作,使学生能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90 学时+1 周实训专周。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按照认识课程、认识电路、变压器使用与维护、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与维修、认识动态电路、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运行与控制、供电与用电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电工技能的基
3、本操作要领。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项目模块下的教学活动又分解设计成若干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电工仪器仪表、电气设备为载体,按电工工艺要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学院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在电工
4、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充分注重“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3课程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法要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要服务于课程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理念,卡发并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基本要求的、以项目驱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就业岗位的能力目标(顶层目标) ,并对该能力目标进行分解,以确定本课程的教育目标(一级能力目标) ;在课
5、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再对一级能力目标细化分解,确定学习情境教育目标(二级能力目标) ;再对二级能力目标按工作过程进行细化分解,最终确定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保证“目标”的一致性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系统性。这个工作需要企业与学校合作完成,发挥各方优势,使培养目标符合岗位要求,凸显课程的职业性。根据课程教育目标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本课程还适用于相关专业,因各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同,课程教育目标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有一定差异,从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培养职业能力应实施的训练项目和完成任务所需知识融入和重组进新的教
6、学内容中,以典型人物为载体,创设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形成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从而凸显课程的实践性。课程的结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要符合其职业成长规律,也就是说课程的结构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二、课程培养目标依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使用该课程所培养的分析思维、所训练的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后续课程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保证。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项目主线、任务引领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
7、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1、职业技能目标:4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能阅读简单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与产品说明书、设备铭牌等资料的能力。具有简单电路的实验与仿真能力。具有检测、调试与维修一般电路的能力。2、职业知识目标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掌握简单电路的
8、分析与计算方法。3、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课程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实用英语课程使学生具备电路相关专业资料的阅读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后续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 、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检验等课程的电路分析、设计与制作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以本课程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情境项目训练中。课程教学内容与学
9、时分配见表 1。表 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序号 章节(项目) 课时5理论 实践 合计1 项目一:认识课程 2 0 22 项目二:认识电路 28 34 623 项目三: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与维修 10 4 144 项目四:认识动态电路 6 2 85 项目五:变压器使用与维护 6 2 86 项目六: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8 2 107 项目七:电气运行与控制 6 6 128 项目八:供电与安全用电 2 2 49 合计 68 52 120五、学习情境设计本课程所有教学项目都设计了学习情境表,如表 2 至表 9 所示。学习情境表的内容包括:项目目标、项目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10、、教学材料、使用工具,并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给出了参考实施步骤。6表 2 学习情境 1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1 认识课程 计划课时:2学习目标:1. 理会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2. 理会本课程教学、训练的内容与特点3. 理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4. 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5. 具备收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6. 具备讨论、表达、沟通的能力7.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行为习惯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认识课程宏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
11、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引导文 1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实践能力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水平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小组成员互评 教师评价7表 3 学习情境表 2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2 认识电路 计划课时:32+30学习目标:1. 理会电路模型的建立对实际电路分析的重要意义和电路基本变量的定义、大小、单位和方向;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理会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具备按原理图连接简单电阻电路的能力3. 掌握与应用基尔霍夫定律与欧姆定
12、律4. 理会电路等效的重要意义与电路等效分析法;掌握电路方程分析法(支路电流法)5. 熟悉掌握电路中的几个重要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以及它们在电路分析中的地位6. 具备常用电工仪表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及正确使用的能力;具备测量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能力7. 具备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分析、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的能力8. 会正确进行电子焊接并装接、调试万用表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建立电路模型2、识别检测电路元件3、分析电路4、装接万用表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
13、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实践工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8表 4 学习情境表 3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3 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与维修 计划课时:14学习
14、目标:1. 理会正弦量的基本知识,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及相量形式的 KCL 和 KVL2. 具备使用相量的图解法与解析法来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能力3. 理会串并联谐振条件和特点4. 掌握白炽灯、日光灯电路的原理和接线,以及电感参数的测量与计算5. 掌握交流电流、电压、功率的测量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电工基本操作2、白炽灯、日光灯的安装与维修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
15、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能进行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实践工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9表 5 学习情境表 4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4 认识动态电路 计划课时:8学习目标:1. 理会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及换路定律;理会过渡过程在控制系统的实际意义2. 使用三要素
16、法计算恒定输入下的一阶电路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1. 过渡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换路定律,初始值的计算2.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3. 一阶电路在直流信号激励下的三要素法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动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实践工
17、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10表 6 学习情境表 5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5 变压器使用与维护 计划课时:8学习目标:1. 理会磁路的基本概念,变压器的用途和结构,同名端的知识,为将变压器、电机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上去(电力系统使用电力变压器、电子线路使用控制变压器)奠定一定的基础;2. 掌握变压器同名端的测定方法,具备变压器的正确连接能力3. 会使用并拆装观察磁电系电流表与电压表、
18、电动系功率表等电工仪表4. 会小型变压器的测试、维护与故障检修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磁路分析2、变压器测试与分析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实践工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路故障分
19、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11表 7 学习情境表 6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6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计划课时:10学习目标:1. 理会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2.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特点,具备三相电路参数的计算能力3. 具备简单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和测量的能力4. 理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转动原理、选择、铭牌和技术数据5. 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使用6. 能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检测,并能进行拆装,会
20、合理选择低压电器7. 能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认识并拆装常用低压电器2、认识并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实践工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21、掌握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12表 8 学习情境表 7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7 电气运行与控制 计划课时:12学习目标:1. 掌握电动机点动、起、停控制,正反转控制,Y- 换接启动控制等联锁控制方法2. 具备对控制电路进行设计、分析、安装、调试及应用的能力3. 会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4. 会结合控制对象选择相关控制器件并能正确使用与安装5. 能规范地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测维护6. 会使用常用检测工具,并能将所学典型控制环节
22、运用于实际控制电路中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三相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护2、三相电动机制动与调速控制电路安装与维护3、单相异步电动机调速与正反转的控制实现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实践工作单 常用控制电器 电压表 电流表 实验台 万用表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能进行简单三相异步电动机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具备识读电气原理图的能力 认识常用控制电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根据实践
23、内容制作实践工作单 熟悉电压表、电流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掌握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13表 9 学习情境表 8学习领域名称:电工技术与应用 子领域: 总课时: 90+30学习情境 8 供电与安全用电 计划课时:4学习目标:1. 学会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方法;会采取预防触电的措施2. 理解各种电气符号3. 掌握安全用电的要求4. 遵守安全电压的规定5. 熟悉安全接地的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工作任务1、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2、触电急救宏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观教学方法: 讲
24、述法 引导文法 实践操作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材料 使用工具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 注 电子课件 视频资料 具备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微积分基本知识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具有电工技术的相关实践能力评价内容: 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 作业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章节测验14六、考核标准与方式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强调作业的真实性,建立学生的作业信用制度,将信用度与课程的平时成绩挂钩;以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加重实验考核比重。评价与考核建议如表 10 所示:表 10 评价与考核表到课情况占 40%作业完成
25、情况占 40%平时成绩占 20%平时测验成绩占 20%操作成绩占 60%口试成绩占 20%基础实训成绩占 40%笔试成绩占 20%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 40%基础训练的考核占 10%技术训练的考核占 30%分析故障能力考核占 30%设计能力考核占 20%综合实训成绩实训理论考试占 10%七、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2推荐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饶蜀华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3参考的教学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实践工作单、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练习题。八、教师要求团队规模:基于每个教学班约 40 人的规模,专职教师 2 人左右。15课程负责人: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高级职称的“ 双师型” 教师。教师的能力要求:熟悉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熟悉电子元件的性能指标,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具有电路分析、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议选用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教学、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九、学习场地、设施要求电工电子实验室一间(100M 2)建议配套电工实验设备 40 套(1 人/组,一个标准班 40 人) 。常用电工工具 40 套,相关仪器、仪表若干,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