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67098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G101标准图集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G101标准图集学习1、问题:03G101-1 中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怎么计算?答复:抗震搭接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乘以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即: ,搭载接长度修正系数 按纵向受拉钢筋搭接头不同的面积百分比有不同的取值。可参见混凝土规范。2、问题:03G101-1 中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部位如何构造? 答复:可参见 P47页端部暗柱墙节点构造图。3、问题:04G101-4 板下筋不够长时可否搭接?答复:可以搭接,应选择在支座附近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4、问题:03G101-1 中 1) 、:独立基础有地梁问基础顶面在何部位? 2) 、如层高较高,柱筋搭接位置如何定?答复:1) 、基础顶面应为独立基础顶面;

2、2) 、柱筋搭接位置应遵循错开箍筋加密区,特殊情况应与设计协商确定。5、问题:03G101-1 中平面表示法,代号看不懂是何意思如:P46 中的”43”?答复:“43”代表横向三肢箍,纵向四肢箍。参见 P10。6、问题:03G101-1 中 P54页注 7,当梁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时,箍筋应加密,其要求同第 40页注第 2条.此条的含义是箍筋应按受拉纵筋搭接要求考虑,抗震框架梁纵梁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可否按受压纵筋来考虑?答复:不可以.搭接范围内箍筋的加密要求应按受拉纵筋来考虑。7、问题:04G101-4 中:1) 、板筋搭接 ,抗震搭接取多少? 2) 、03G101-1 错层情况下的中柱是否应视为

3、边柱考虑?答复:1) 、板筋搭接长度均为 ,不分抗震与非抗震;2) 、应根据错层的具体情况来考虑。错层结构中的错层柱构造要求远比边柱严格,可参看高规第 10章有关错层结构的规定,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设计要求考虑。8、问题:03G101-1 中抗震框架顶层梁柱边节点纵筋构造分(一)(二)两种类型,区别何在?怎么选用?答复:(一)类节点:梁柱纵筋在梁内搭接锚固,比较容易施工,比较受欢迎,故常被选用;(二)类节点:梁柱纵筋在柱内搭接锚固,由于梁的负筋在柱混凝土浇筑前要预先设置,施工时比较麻烦,故一般不经常被采用。第一种方法适用于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数量不多的民用建筑,当钢筋数量较多时,宜用第二种

4、方法。9、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 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 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

5、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 图集第 39页“梁上柱 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同样在03G101-1 图集第 39页“梁上柱 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 “剩多少拐过去多少” ,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

6、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 答: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 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 12d;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10、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 碰焊 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7、答: 25mm 碰焊 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 与 20或 18与 14) 。11、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 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答: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12、 柱上端“非连接区”? G101

8、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 ,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答:

9、提问者可能是指 00G101,03G101-1 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 ,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13、前在 03G101第 45页中(非抗震 KZ箍筋构造非抗震 QZ.LZ纵向钢筋构造 )中注 7 :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 ()

10、该条能否用于第 36页(抗震 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答:()该条不适用于(抗震 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 14、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 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 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 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 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 答: 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

11、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 证实现“强剪弱弯” ,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 15、请教陈总,关于柱根的判断,如下图所示的判断是否正确?无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础的顶面,有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础梁的顶面,有地 下室的柱根系指地下室基础底板顶面和地下室顶板的顶面。 答:对。地下室内的柱归入“基础结构“,箍筋宜全高加16、再次请教陈总,关于上图中左边有地下室的情况时,底层柱是否指的是-2 层和首层?没有地下室的情况,底层柱是否指的是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上皮?此时的柱净高(Hn)是否指的是从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

12、顶板梁下皮标高? 答:()任何一侧有地下室即按有地下室考虑。 ()有基础拉梁,拉梁以下为“基础结构” 。 ()仅有基础,自然从“基础顶面” 。 17、一层是 22的,第二层是 18的,第三层是 25的,这样的柱筋能不能用对焊呢? 答:对焊钢筋直径最好相差不大(一档).这样的配筋有显明的随意性,宜将第二层钢筋调成直径 22的,然后于直径 25的焊接 18、该比如说柱顶一边梁顶标高 10米,另一边梁顶标高 11米,且都为顶层,柱内钢筋怎样锚固呢?是不是每边的钢筋按自己这边的梁锚固呢? 答:柱钢筋设置到最高点.较低标高的梁钢筋锚入柱内,较高标高的梁与柱的连接按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 19、 请问陈教授

13、:偏心圆柱与框架梁平外边时,由于梁外侧受力筋靠近柱与梁的切点,所以锚入柱内水平段很短,实际施工时应以何种倍数锚 固? 答:在近“切点“位置应采用(对称)搭接方式而非锚固方式. 20、请问陈教授:在 G101,P43页中边柱结顶筋在采用(一)类型进行锚固时,当直锚长度已达到 1.5la时是否还要进行弯锚?如果要进行弯锚,平直长度应为多少?弯上部钢筋是否要弯至梁底?在 P44页中,中柱结顶钢筋在直锚长度已达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顶? 答:()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 ()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 12d。 21、关于 03101-1图集“P36 页的图 2”的讨论。这里又发生一个问题: () “

14、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楼层”现浇时把柱插筋留到这么高的位置,则施工会很不方便。()但如果按“P36 页左三图”那样,在本层柱根“500 左右”的地方设置柱插筋,则在顶板梁以下“500 左右”的地方又发生一个钢筋接头这就造成“一个楼层内的一根柱纵筋出现两个接头”的问题(一般来说,一根钢筋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接头的)请教青来教授,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答:移至上端主要为了节约钢筋.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稳定,可达中部亦可.无论如何应避免连接两次. 22、柱子的焊接的部位一定要箍筋加密吗?绑扎的部位是不是一定要箍筋加密呢? 答:不需要.绑扎部位应加密,图集上有明确规定. 23、当柱子下部钢

15、筋与上部钢筋直径不相同时,施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如何做到柱子钢筋中心对齐?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答:可在较细直径的钢筋上加外径与较粗钢筋直径相同的铅丝套环.但应注意两根钢筋直径相差最好不大于一档. 24、在 03g101第 9页中,有“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 答:即设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纵筋拉住一根柱纵筋,不可以隔两根柱纵筋才拉住一根柱纵筋. 25、我们是施工单位,遇到较真的监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所以要请教陈教授: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个角都是圆的,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绑扎中它们就不可能到角,比方就,现在有一 5005

16、00的柱子,保护层是 25,箍筋是 B10的,所以我应做成 470470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圆的, 在实际绑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在量角到角之间的距离时,只有 440 长或者更少(实际上会更少一些)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护层不够的情况了,但是中间的几根主筋是没问题的。所以请问,在这种情况我 该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呢?(现在箍筋的保护层只有 15,再大可能不合适了)还是有别的办法,我虽然认为没有事,但是有些监理是不行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解释呢? 答:这个问题取决于箍筋内表面的弯折半径.如果弯折半径与柱纵筋截面半径相同,所有柱纵筋即可“各就各位“,但实际做不到。这么小的弯折半径会造成箍筋

17、开裂,所以柱四角纵筋总比中部筋的位置向内一些。26、我在现场看到柱子直径 22变 25时搭接方法和 101完全不同:现场搭接是以顶板为基准面,上柱(25)纵筋往下伸一个 La,下柱(22)纵筋往上伸一个 La,然后绑扎。不知这样行不行?答:应按照 03G101-3做,否则上柱在内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严重不足。 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为了满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习惯源于不清楚柱子实际所受内力。 27、柱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 答: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点” ,不是一个“长度范围” ,加密不起什么作用。28、综合问题(1):

18、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答综合问题(1):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级钢筋的理论依据) 。所以,即便是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级钢筋相同) ,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 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级钢筋即可。还有,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29、

19、综合问题(2): 03G101 与 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答综合问题(2): 03G101 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 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 03G101时,应以 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 03G101,又选用了 03G329时,由于 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 03G101总说明第 4、5 两条) ,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 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 03G101为准。30、综合问题(3): 03G101 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

20、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呢?答综合问题(3): 不是 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 把原来以 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 混规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03G101 把规范第 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做成目前的格式。31、综合问题(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

21、有效高度” 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了。 (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下层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然后是基础 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纵筋)当我们进行基础梁的强度计算时,应该采用这个 “缩减后的有效高度” 进行计算。您说对吗?然而,有的设计院并不是这样,甚至连基础梁的箍筋高度还是采用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来计算的,这显然会造成箍 筋“高度太大” 。 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

22、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答综合问题(5):()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 ,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 一致(两个方向的 ho相等

23、) ;()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 ho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 ho与单向板不同;() “筏形基础”相当于“倒楼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是,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32、问题:有 KL(3),第一跨左支座 2B25+2B20/2B20, 右支座 2B25+2B20/2B20,第三跨左支座 4B25/2B22,右支座6B25 4/2,请问:第二跨左右支座配筋?答复: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向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即第二跨的左支座配筋同第一跨的右支座,第二跨的右支座 配筋同第三跨的左支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