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车高坡地段牵引旅客列车平稳操纵办法引言:XXX 线最大坡道 18,使用 HXD3C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宜万线开通初期,旅客列车平稳 操纵屡受部、局 领导批评 。2011年 5月初,成立攻关小组,对 大功率机车高坡地段平稳操纵进行攻关。 经过 反复验证,最 终确定了大功率机车高坡地段平稳操纵办法。该办法在宜万线推广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了路局领导好评。旅客列车平稳操纵基本原则:1.尽可能保持全列车钩处于一种状态(伸张或压缩)。2.避免或减少牵引制动间的频繁转换。3.牵引力或制动力的上升与下降必须平滑。4.列车在变坡点禁止进行空气制动和机车工况转换。5.站内停车必须稳准停妥。一、列车起动1.
2、列车起动方法平道起车法开车前先缓解列车空气制动,保持机车制动缸压力 300KPa;将调速手柄置“*”位, 牵引力保持 14KN;机车制动缸压力缓解至 200KPa,停 顿 2秒再缓慢缓解至零;列车平稳起动。坡道(大于 1.0)起车法先将调速手柄置“*”位,保持牵引力为 14KN;逐步缓解小闸,待机车与第一位车辆之间车钩伸张后再缓解大闸,使列车平稳起动。2.全列起动后逐步提手柄至所需级位,使牵引力平滑上升,列车均匀加速。3.通过侧向道岔时,机车保持一定的牵引力,使列车匀速通过道岔,注意不得超过道岔侧向限制速度。4.全列车通过道岔后,逐步提手柄,保持牵引力逐步上升,迅速使列车达到运行图规定的速度,
3、确保列车正点运行。二、途中运行1.途中调速空电配合调速法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调速时采用空电配合调速法。保持机车电制动力,大闸实施初减。 车体稳定后,根据速度要求,适量追加减压,列 车速度下降至所需速度后,缓解大闸,保持 电制动,使车钩始终保持压缩状态,根据前方线路纵断面和列车运行速度情况适当调整电制动力。牵引辅助制动调速法列车在牵引状态下调速时,采取牵引辅助制动法调速。制动前,机车单电机牵引力控制在 510KN,使列车车钩全部拉伸。采用早减压 、少减压的方法进行制动调速,机车呈缓解状态。待全列车制动后,根据速度变化,逐步降低手柄至缓解后的目 标速度对应级位,列 车接近目标速度时,先缓解列车制 动,
4、保持 单电机牵引力不大于KN。2.过分相长大上坡过分相分相前逐级退回手柄,使牵引力均匀下降至零,手柄在禁止双弓标前回零后断电,合 闸后根据速度找 级位,低于列 车速度对应级 位 0.2 级, 产生牵引力后,调速手柄下调 0.1 级,保持低 牵引力抻钩后,逐步提升调速手柄位置至所需级位。长大下坡过分相分相前 800米进行制动机初减,待车体制动稳定后,单阀至制区,机 车制动缸保持 50Kpa,同时调速手柄回零位。过分相后, 调 速手柄在制动“ ”位,缓解单阀,根据 线路纵断面情况,逐步增加调速手柄位置至适当级位,保持运行 500米或 20秒后再缓解列车制动。起伏坡道过分相列车在起伏坡道上,应维持牵
5、引状态保持车钩伸张,过分相时,在分相前500米进行制动机初减,待 车体制动稳定后, 调速手柄回零。合闸后根据速度找级位,低于列车速度对应级 位 0.2 级, 产生牵引力后,调速手柄下调 0.1 级,保持低牵引力抻钩后,再缓解列 车制动。3.过坡道列车在起伏坡道区段或较小的下坡道运行时,应始终保持调速手柄牵引状态下的相应级位,尽量避免惰力运行。在此区段遇有下坡坡道值较大,列 车和运行速度接近限速时,可保持 调速手柄级位不变,使用空气制动进行控速。列车在连续长大下坡道运行时:列车惰力运行全部 进入下坡道后,在接近限速 10Km/h 时制动机实施初减,待列车速度稳定,调速手柄置制动“” 位,根据线路
6、纵断面情况,逐步增加 调速手柄位置至适当级位,保持运行 500米或 20秒后再缓解列车制动。当动力制 动不能满 足控制列车运行速度的要求时,采用空气制 动调整列车运行速度,此时为保持列车平稳应增加调速手柄级位;缓解列车制 动时,应先缓解空气制动,再逐步解除动力制动;变坡点的操纵:牵引和电制动之间转换时可使用空气制动进行过渡。列车在过坡底的操 纵变坡前先初减,全列制动后,根据速度情况选择时机退出电制动。列 车稳定后,调速手柄在牵引位根据速度找位置时牵引力缓慢上升,全列车钩伸张后,再缓解列车制动。列车过坡顶 的操纵在上坡道低于 6的地段:在变坡前,手柄回零,车钩自动压缩后, 调速手柄置制动“ ”级
7、,保持制动力使车钩压缩,转下坡后,根据线路纵断面情况找合适级位进行控速。在上坡道大于 6的地段:保持牵引位至全列转下坡,实施初减,全列制动后,逐步回手柄至零位,再将调速手柄置制动“” ,根据线路纵断面情况,逐步增加调速手柄位置至适当级位,保持运行 500米或 20秒后再缓解列车制动。此操纵方法注意防止列车超速。三、站内停车站内停车操纵采用“ 牵引辅 助制动法” 。1.施行减压前,机车单电机牵引力控制在 510KN,使全列车的车钩处于伸张状态。2.根据停车位置、列车速度和制动力确定初减压地点,全列车产生制动作用并稳定后,再将机车调速手柄退回“”位。3.根据列车降速情况施行少量追加减压,按照机车停车位置标平稳、准确停车。4.待列车停稳后,将调速手柄回零位,使全列车钩保持伸张状态, 为列车平稳起动创造条件。5.“机车停车位置 标” 距出站信号机大于 100米时,禁止使用“两段制动法” 停车,小于 100米时,可采用“两段制动法” 停车。“两段制动法 ”:初次制动后,待全列车产生制动作用并稳定,将机车调速手柄退回“”位,列车运行速度降至 1210km/h 时缓解,列车充满风后,根据剩余距离确定适当的初减时机和减压量,避免低速制动时的列车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