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古诗鉴赏答 题 技 巧,2,五大考查类型,二、检测意象,一、检测内容和情感,三、检测表达技巧,四、检测语言,五、对比鉴赏式,3,一、检测内容和情感,分析全诗情感,4,07(福建卷)9.阅读(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本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
2、坚贞自励的情怀。,例题,分析全诗情感,5,分析全诗情感,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方法,分析全诗情感,6,(2010湖南)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抒发了作者旷达自适的情怀。(步骤一)下片紧扣江行特点,说自
3、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由此表现了作者旷达淡泊的心境。(步骤二),试一试,一、检测意象 确认意象的特点 分析意象的寓意 (分析意境型),确认意象特点,8,06(浙江卷)16阅读(6分)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流水,白云,例题,确认意象特点,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4、题。(6分)(20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试一试,分析意境型,10,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例题,分析意境型,11,分 析 意 境 型,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
5、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方法,分析意境型,12,(09福建卷) 5.阅读(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o)行。 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声。 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
6、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4分,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试一试,13,三、检测表达技巧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检测表达技巧,14,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4分),对偶,如“
7、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例题,检测表达技巧,15,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方法,检测表达技巧,16,07(安徽卷)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
8、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主要运用了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像鹰一样展翅翱翔、施展抱负。,试一试,17,(10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9、。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2)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18,四、检测语言 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A.炼字型 B.一词领全诗型 C.分析语言特色,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19,08【北京卷】12、读下(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
10、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深沉凝重)。(2)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例题,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20,07(天津卷)16. 阅读(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
11、 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试一试,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21,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P15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例题,22,炼 字 型,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12、 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23,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比如:引起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暗示了、透露了、突出了、照应、总领),24,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13、,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问】:此诗第二联“潮来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比较 优劣型,25,【答】 “失”用得好。 “失”有“消失”意, 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阔”字用得好。 “阔”有“开阔”意, 一个“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
14、亮。,26,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表明立场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征求意见型,27,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征求 意见型,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15、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28,指定 赏析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在诗中,某字用得巧妙,使诗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9,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问
16、】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诗人用这两个字的作用有哪些?, “垂”意为“垂挂”,“涌”是“涌动”的意思。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这就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这雄浑阔大的背景又烘托了身处“独夜舟”的诗人的飘泊感和孤独感,使诗人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指定 赏析型,30,寻 找 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为一字千金,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
17、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那个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31,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
18、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寻找型,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一词领全诗型,32,一词领全诗型,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方法,33,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34,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
19、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语言特色,35,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安居成都郊外草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
20、清新。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例题,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语言特色,36,分析语言特色,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提问方式,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一两个词)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
21、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37,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38,五、对比鉴赏式 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无明确提示的比较,有明确提示的比较,39,06(重庆卷)13. 阅读(6分)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每于
22、寒尽觉春生。 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只待新雷第一声。 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例题,无明确提示的比较,40,汴河曲 唐李益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 尽道隋亡为此河,隋家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 若无水殿龙舟事,风起杨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不较多:差不多。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
23、不同,请作简要分析。,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例题,无明确提示的比较,41,无明确提示的比较,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方法,无明确提示的比较,42,春夜喜雨 (杜甫) 春 雨 (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语林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花外时时
24、落一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欲验春来多少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 “鸥”的作用); 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 。,试一试,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