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kstk 学生用书 P 61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摘 ( z h i) 数载 (z i) 殷 勤( y n) 孜 孜求 学( z) B 商榷 (qu ) 会 晤 (w ) 聘 请(p n) 道义 相 勖 (x ) C 提 携 (xi ) 肄 业(y ) 造诣 (y ) 砥 砺德行( d) D 敷衍 ( y n) 切 磋 ( c u ) 弭 谤( m) 能 裨 实用(p ) 解析: 选 C 。A 项 , “载”应读 z i ;B 项, “聘”应读 p n ;D 项, “ 裨”应读 b 。 2依次填入下面横 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1) 余在德国, 每至店肆 购买物品 , 店主殷勤款待 , 付价接物, 互相称谢 , 此虽 小节 ,然亦交际所_ ,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2) 作为一种民族传统 , 中秋以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_ 成为我国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 各种美食之间 , 常常相冲相撞。 如果将这些相冲相撞的食物同食 ,_ 不会得到美的享受 ,_会损害身体。 A 必需 情结 不但反而 B 必需 情节 不但 而且 C 必须 情结 不但 而且 D 必须 情节 不但反而 解析: 选 A 。 必需: 动 词 , 一定要有, 不可少 。 必须: 副词 , 表示事 理上和情 理上必要 , 一定要。 情 结:
3、 指心中的感情纠葛 , 深藏心底的感情。 情 节: 指事情的 变化和经过。不但 反而:表示转折。不但 而且:表示递进。 3下列加点的成语 ,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 A 辛亥革命后, 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蔡元培恳切勉励北大学子 ,不仅要洁 身自好 ,而且还要努力做社会的楷模。 B 青年学子要抱定学 问宗 旨 ,孜孜求学;能砥砺德行 ,以天下为己任 ,以身 作则 ,把匡正流俗当作自己 责无旁贷 的责任。 C 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 ,先生待人接物 ,开诚布公 ,充分尊重他人 的人格 ,从不让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便或不快。 D 在“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导下 ,蔡元培将北
4、大由一个陈腐不堪 的封建堡垒改造成一个 “精神圣地”,诸君能 无动于衷 乎? gkstk 导学号 95300067 解析:选 B 。 责无 旁贷:自己的责任 , 不能推卸给 别人。与后面的 “责任 ”重复。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 陶瓷文明, 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 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 临近澳门的珠中江 三市 , 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 ,为澳门发展拓展空 间。 其中 , 面积相当于 100 个澳门的大广海湾 , 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 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原则 没有被明确定为
5、校训 ,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D 手机比恋人还重要 ,香港“低头族” 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 ,港人每天 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 96% , 高于日本的 94% 以及新加坡的 93% , 为亚洲第一。 解析: 选 D 。A. 成分赘余 , 日臻完善: 一天天 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 “日”字 和句中 “一天天”意思重复 ,删去“一天天” 。B. 搭配不当, “创造 ” 与“平台” 不搭配 , 一般用 “搭建 ”“打造” 等词语。 C. 语序不当 , 应将“虽然” 放到“没有” 之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庆祝
6、大会上 , 党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谈到 “ 水木清华, 钟 灵毓秀 ”。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清华_ ,_,_ , _ ,_ 。 弘扬“行胜于言 ”的校风 涌现出一大批 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 培养了 17 万名优秀人才 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校训 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 ”的传统 gkstkgkstkgkstk.Com A B C D 解析: 选 A 。 按照内在的逻辑及 “传统”“ 校训“校风”等词语的内涵大小来 排列。 二、课内精研 阅读课文第 2 段 ,回答 68 题。 6 文章说 “一曰抱定宗旨 ”, 那么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 _ _ _ _
7、 gkstk 导学号 95300068 答案: 宗旨: 为求学 而来 , 爱惜光阴, 孜孜 以求 , 研 究高深学问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根据文章的主旨 ,体会下面句子的含意和感情。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 , 勤其学, 则将来万一因 生计所迫, 出而任事 , 担任 讲席 , 则必贻误学生; 置身政界 , 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 也。 误己误 人 , 又岂本心 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答: _ _ _ _ 答案: 恳切告诫青年学子应当努力学习 , 珍惜大好光阴, 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 奠定基础。 8蔡元培先生在本段中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 ,这弊端是什么?根据 文章内容
8、,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 ,请你探究一下北京大学多年来产生弊端的原因。 答: _ _ _ _ 答案: 弊端: 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 , 多以实惠取巧为主 , 不研究学 问;对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 ,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原因: 受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学 校办学宗旨不明, 有急功近利的 思想 ,日趋庸俗化。(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912 题。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 gkstkgkstkgkstkgkstkgkstkgkstkgkstk 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 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 警钟 报 , 十分艰苦。 冬日滴水成冰 , 室内 无烤火
9、设备 , 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 , 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 一白话), 其右 手冻疮溃裂 , 肿得如馒头一般。 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 , 左手放在大衣袋 里取暖 , 清涕直流如水。 是年除夕 , 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 蔡先生不 得不与同 仁某君商量 ,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 ,只能典一块钱。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 , 上下班都是步行。 孙宝琦看不过去 , 送他一部马车。 当孙 再访时 , 发现马车并未曾用 , 因为没有马 , 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 当北平街上已飞 驰流线型汽车时 , 蔡元培仍坐在表斑面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他在南京临 时政府任教育总
10、长时 , 强调平民化, 除去总长、 次长 , 其余工作人员 统称部员 , 不 授官职 ,月薪一律三十元。到北平后 ,他兼总长是尽义务 ,不领工资。 蔡元培一生好酒。 据程沧波回忆 , 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岁月 , 每顿中午要喝一 点酒 , 用的是 锡制方型暖壶(里圆, 夹层放开水温酒), 不吃饭, 因胃病只吃几片面 包, 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 任鸿隽说 , 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 , 住成贤街中研院 大宿舍。 他与某君住里外两间 , 他住里面 , 外出须经某君之屋; 而蔡先生平时起身 较早 , 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 先生恐惊动他 , 只好在己室看书, 等某君起床后 , 他 才盥洗。 蔡元培专任中
11、研院院长后应酬多、 开销大 , 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 多放了二百元。 他很奇怪 , 得知真相后, 当场 将钱退了回去 , 并召集部属开会 , 说: “一切要按规定办理 ,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 有趣的是 1932 年前后 ,陈西滢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在火车上蔡先生请 陈西滢喝酒( 朱家骅送的) 吃饭。结账时 ,陈西滢要买单 ,先生坚持由他开销。理由 很可笑: “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 , 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 , 心里总觉得 有些不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 “可以使人钦佩 , 却不一定使人师法 , 使人崇 拜” 。 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
12、院长等职 ,先后寓居京、宁、沪、 杭等地 , 一直是赁屋而居 , 寄人篱下。 鉴此 , 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称其 类似今天的 “无壳蜗牛” 。 归隐田园后 , 蔡元培寓居上海华 山路, 居所也是租赁的。 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 位居庙堂 的门墙桃李于心不安。1936 年蔡元培七十寿诞 , 以 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 王星拱( 抚五) 、 罗家伦( 志希) 、 赵畸( 太侔) 和丁 夑林( 巽甫) 等以务实的 精神 ,策划了一个 “献屋祝寿 ”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 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 ,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门生们很认真 ,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 , 便郑重
13、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 胡适为此祝 寿函措辞的妥帖 , 还专事给王世杰、 罗家伦等写信 , 要他们修改。 王 、 罗字斟句酌 作了增删 、 润饰。 其言 辞之恳切 , 情感之真挚 , 境界之高远, 令人称 颂。 信中强调 献屋 祝寿之举“这也可看 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 ”, “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 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 ”, 纪念一个一心为公 “不及其私的公民”的。 蔡元培收到 信后 , “惭悚得很”。他经过三个月时间熟虑 ,终于接受了弟子们对于他奖励的美 意。 天有不测风云。 据 蔡 元培年谱 述: “ 嗣因 全国对日抗战 , 淞沪沦陷 , 建屋 之举未能实现。 ”日寇的炸弹摧毁
14、了胡适等 “ 献屋祝寿”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 , 仍是一只 “无壳蜗牛 ”。 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 , 目疾已重, 不能阅小字 , 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 本书读。 其时生活费用常感不敷 , 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 , 换成港币所得无几。 房租既 昂, 又米珠薪桂 , 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 , 难以维持。 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 妪随同来港 , 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 , 食指益繁 , 还要款接亲朋、 周济寒士。 亲 睹其艰的余天民说 , 真所谓“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 ”。 1940 年蔡元培病逝后 , 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 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 毛泽东 等都致挽联。港绅罗旭苏爵士代
15、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 “惟公之来 ,斯土之 光! ”蒋梦麟的悼联是: “大德垂后世 , 中国一完人。 ”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 长, 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 , 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 , 两袖清 风。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 回忆: “他们( 指蒋梦麟和梅贻琦。 梅贻琦曾任清华 校长) 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 , 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 , 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 人物。 ”从中国古训 ,君子“立德、立功、立言 ”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 ( 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 ,同时还
16、办报纸 ,在经济条件极差时, 不得已向同 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 ,这颗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 B 蔡元培不追求奢华 的生活 ,在南京中研院任职时 ,不搞特殊, 只吃食堂大 锅菜 ,一生连用以供安心做学问的固定场所 都没有。 C 在火车上 ,蔡元培用朋友赠送的酒请陈西滢吃饭 ,席间表达了对中央委员 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 ,深得陈西滢的赞同。 D 蔡元培曾历任教育 总 长、 北大校长、 中研 院院长等职 ,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却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一生清贫 ,令人感叹。 E 文章语言朴实 ,叙事简洁,避免主观性的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 ,通过客观 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 ,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17、gkstk 导学号 95300069 解析: 选 BD 。A 项, “在经济条件极差时 ”表述不够 准确 ,应该是“报社经济窘迫 ”。C 项, “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 之情 ”说法欠妥, 原文为 “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 , 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 “深 得陈西滢 的赞同”错误 ,原文“可以使人钦佩 ,却不一定使人师法, 使人崇拜” , 是说陈西滢对蔡元培的人格的钦佩 , 但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E 项, “通过客观记录蔡 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 ”错误, 作者在叙述蔡元培事迹的同时 , 也饱含了浓郁的情感。 10 胡适等人决定给蔡元培先生 “献屋祝寿 ”,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简要
18、 分析。 答: _ _ _ _ 解析: 答案在第五段 , 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说: 学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 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 , 能庋藏图书、 潜心著述、 颐养天年。 向正气一身清 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 为社会树立“一心为公 ,不及其私”的公民楷模。 答案: 蔡元培先生先后寓居各地 , 却一直赁屋而居 , 学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 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 , 能庋藏图书、 潜心著述、 颐养天年。 师生们 借生日 之机向正气一身清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 借 “献屋祝寿 ” 之举为社会 树立 “一心为公,不及其私 ”的公民楷模。 11 蔡元培的“ 清风两袖”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
19、简要说明。 答: _ _ _ _ 解析: 蔡元培的 “清风两袖”是贯穿本文的一条线索 , 因此, 本文的很多事例 均表现了这一点 ,根据这些事例 ,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任北大校长之初 ,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 , 他仍坐在别人送的表斑面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到北平后 , 他兼总长是尽义务 , 不领工资。 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 , 在南京没有私宅 , 住成贤街中 研院大宿舍。 蔡元培先生后来寓居各地 , 却一直赁屋而居 , 寄人篱下 , 直至终老。 12 文章第四段中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 可以使人钦佩, 却不一定使人 师法 ,使人崇拜” 的话 ,你是否同意
20、陈西滢的看法?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 和理由。 答: _ _ _ _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 所谓开放性 , 是指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 可以有自己 的见解、 看法。 如本题 答案可以为同意 , 也可以为不同意 , 回答时, 先要亮明自己 的观点 ,然后再结合文本对自己的观点作出相关的分析。 答案:( 观点 1) 不同意 。蔡先生的 人格, 不仅使人钦佩,而且使人师法 ,让人 崇拜。 因为: 蔡先生七十寿辰时 , 师生们“ 献屋祝寿”, 源于他们对老师的钦佩 与尊敬。 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 , 两袖清风 , 是有人师法的典型例子。 蔡先 生病逝后 , 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可以证明他受到
21、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 中国很多 知识分子像蔡元培先生一样 , 一生清贫, 高风 亮节。 如梅贻琦被视为做人的楷模和 清华精神的化身 , 不仅是因为他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 , 更因为 他有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美德。 ( 观点 2) 同意。蔡先生 的人格虽然使人敬佩 ,但难让人师法,让人崇拜。因为: 陈西滢的 评价本身就代表了一般人对蔡先生的看法。 担任过众多要职 , 却一直 赁屋而居 , 寄人篱下 , 让人钦佩, 但难免让人感叹 , 一般人怎会效法、 崇拜? 蔡 先生晚年流寓香港 , 生活难以维持,连邹鲁之仆妾都不如 ,很难让人师法、崇拜。 gkstkgkstkgkstk 四、
22、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两段话 ,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振宁分析, 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 , 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 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 , 这一点不容置疑。 但他同时坦言 , 在研究领域 , 中国大学 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 , 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 而这不是一两年可以解 决的问 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钱学森先生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 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 老是 冒不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 (1) 杨振宁从_ 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_ _。 (2) 钱学森从_
23、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_ _。 gkstk 导学号 95300070 答案:(1) 科技研究 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 (2) 科技创新 没有自己 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14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 语意连贯 , 合乎逻 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 长,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 , 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 _竭泽而渔 , 势必给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 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_ , 推进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 是确保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_ 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gkstkgkstkg
24、kstk.Com 答案:如果 甚至 因此 否则 15 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 点。要求: 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 解释校徽的寓意。 答: _ _ _ _ _ _ _ _ gkstk 导学号 95300071 解析: 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 , 分析、 辨别 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 ,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答案: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 ,由两个同心圆构成。里层的圆中 , “北大 ”两个篆字上下排列 ,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 ,下部的 “大 ”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 有如一人背负二人 , 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两 圆
25、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 “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 1898 年。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五、微写作 16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以“自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 200 字。 答案:( 示例) 所谓自知 ,即是对自身有客观的评价 ,并明晰自己的缺陷。站在 顶峰之上 ,既看得见山路上密密麻麻的求学者 ,亦可以仰视空中腾云驾雾的高人。 贾岛懂得自知 , 自觉 “推门”不好而反复思忖修改 , 终写出“僧敲月下门 ”的千古 杰作; 白居易诗歌造诣已是高超 , 然为写出老少悉懂的诗句 , 仍向老妪诵读自己的 诗句并修改 , 终于炼出了一个作品平白近人的人民诗人白乐天。 身处高境界的人取 得进步已是难事 , 而一旦领悟自知 , 在原处的顶峰上再迈一步 , 便脱离了世俗的熙 攘, 跻身腾云驾雾之流 , 而自身也达到了更加开阔辽远的境界。 苏格拉底自称愚者 , 亦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