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电子闪光灯:也称万次闪光灯,是由脉冲氙灯制成的一种光源,可以多次闪光,反复使用。其种类包括影室用的大型闪光灯、便携式闪光灯、内藏式闪光灯、环形闪光灯、水下闪光灯等。二、 电子闪光灯的特点:1、发光强度大(相当于 50 只 100 瓦的灯泡)2、光质强 3、发光时间极短(高于 1/1000 秒)4、色温高(约为 5500K 左右) 。三、 单体式电子闪光灯的结构:电池腔、灯体、灯头。四、 单体式电子闪光灯的电池腔:是专门安放电池的腔体。一般需要 4 节五号干电池,可以选用碱性干电池或可充电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五、 单体式电子闪光灯的灯体:主要有:开关档(电源总开关) 、充电指示灯(灯亮
2、表示充电完毕,可以闪光) 、感光度档位(调节以适应所使用的胶卷感光度的变化。获得正确曝光) 、试闪钮(用来测试闪光是否正常的按钮) 、功率输出档位(供选择不同的功率) 、光圈与闪光距离的关系(直接显示闪光距离与光圈系数的对应关系,方便使用)。还有手动/自动转换按钮、闪光数据显示屏等。六、 灯头:内装有闪光灯管,提供照明光线。为方便使用,多数闪光灯的灯头可以在水平方向旋转 360;灯头前后可以伸缩一定距离,从而改变闪光角度,分别适用于广角、标准和长焦镜头的视场角。灯头上还可以使用遮光板、漫射器、有色滤光片等附件。七、 内藏式闪光灯的结构:是照相机的一部分,一般在机身顶部。这种闪光灯一般应用于便携
3、式全自动相机,功率较小,有效照明距离一般只有 23m,它的结构,除灯头外,其他如电容器、集成电路等都与照相机合为一体。有些闪光灯使用时灯头会从机身上弹出来。八、 电子闪光灯的常用方法:单灯正面闪光、单灯侧面闪光、单灯反射闪光、单灯多次闪光、多灯多向闪光。九、 单灯正面闪光:也称机位直接闪光,是指闪光灯在相机的位置,直接照射被摄物体。拍摄时闪光灯安装在机身顶部的闪光灯插座上,闪光灯的灯头方向与相机镜头方向一致进行闪光拍摄。特点是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容易掌握;但被摄物体受光平淡,立体感较差;前后景物接受的闪光量差别悬殊,因而前景亮、后景暗的不协调效果较为突出;照片上常常会出现浓重的黑影。十、 单灯
4、侧面闪光:也称侧位直接闪光,是闪光灯离开相机,置于照相机的侧上方,使闪光直接射向被摄物照明拍摄。特点是被摄物体能产生较大的明暗对比,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还有利于消除黑影;但操作较麻烦,需要两人合作,不够灵活,容易抖动。十一、 单灯反射闪光:将闪光灯射向天花板、墙壁或反光板等反光物,被摄物体接受反射光而完成曝光。特点是闪光经反射后变得均匀类似于现场光的照明效果;但输出光线经反射后会有较大的损失(常常达到 30%以上) ,加上反射光程增加,对曝光影响较大。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光线的反射角度、反射物体的颜色和反射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对拍照效果都有影响。十二、 单灯多次闪光:是闪光灯与照相机分离,将照
5、相机固定、调整好,打开 B 门。然后手持闪光灯靠近被摄物体,使用闪光灯的试闪钮,反复多次闪光进行拍照。常用于拍摄人物的多重影像,也可以用来拍摄大范围的场景。十三、 多灯多向闪光:是指使用两只以上的闪光灯,以使用双灯为多,根据需要,通过设置主辅光来照明同一物体,进行拍摄。使用灵活,效果良好,但配光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十四、 电子闪光灯的其他应用:测光补光、逆光补光、模拟夜景、高速摄影。十五、 闪光指数:是表示闪光灯性能的一个主要的参数,用 GN 表示。按照国际标准和我国标准,其定义是:当照相机内的胶片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时,照相镜头的 F 数与闪光灯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L 的乘积,称为闪光指数。即 GN=FL。若 L 以米为单位,则此时的闪光指数称为米指数。十六、 电子闪光灯的保护:1、使用闪光灯,一定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避免撞击和剧烈震动 2、闪光指示灯亮时,可以进行闪光操作,但输出光量只能达到 70%左右,因此最好在指示灯发亮后再等几秒后拍摄 3、不拍照时,不要让闪光灯随意闪光,以免电子器件和闪光管过早老化 4、使用完毕,各种开关应恢复“关”或“0”的位置,可调角度闪光灯的灯头要复零 5、注意闪光灯使用电池的类型,不要随意混用电池,长时间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6、大型闪光灯要注意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不同使用方法,以免损坏闪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