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663997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四章第四节居住用地及第九章居住区规划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 彭翀 2010.112011.01,内 容,城市的系统构成,1,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2,城市用地的分类及用地构成,3,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4,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居住用地 R (Residential) A 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B 分类:R1(R11、R12、R13、R14)R2(R21、R22、R23、R24)R3(R31、R32、R33、R34)R4(R41、R42、R43、R44)C 用地指标: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

2、28m2D 用地选择:环境条件;与就业和商业区关系;协调与污染源的关系;规模与形状;与旧城区关系;结合市场;预留用地。E 规划布局:集中、分散、轴向F 组织结构: 居住区 小区 组团1-1.5万户 0.2-0.4万户 300-700户 3-5万人 0.7-1.5万人 0.1-0.3万人,4.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4.1 居住用地,4.1.1 城市居住问题 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情况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 50年代 1978 1985 1990 1992 1994 2000 4.3M2 /人 3.7 5.0 6.8 7.1 7.5 101986年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全国1/4位缺房户、

3、无房户、生活不便户(人均小于4M2、老少三代同堂、成年未婚男女分不开等)。 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 19491978年 19791989 1991 20000.78% 1.0% 3.67% 5%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正常投资比例为5%,小于3%时,是会出现住宅问题的临界点。,4.1 居住用地,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社区、多个家庭的组合、社交活动),4.1 居住用地,4.1.1 城市居住问题 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 豪华

4、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 住宅制度的改革,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组成 按照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居住用地(R)包括住宅用地以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组成按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

5、。住宅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用地平衡表,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组成类型 按所处位置分类 居住区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 独立工矿型居住区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 按建设条件分类 新建居住区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的新型居住区 旧居住区城市内部原有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组成用地分类 一类居住用地 一类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

6、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是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 自然地质条件 独立工矿型居住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 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 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 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 功能用地环

7、境 与工业区的关系 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建筑环境 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 城市小气候 高层建筑群,4.1 居住用地,4.1.2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 与旧城区的关系 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 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 可持续发展 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为城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 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4.1 居住用地,4.1.3 城市居住区规划布置 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

8、境的关系,确定合理格局与形态 尊重地方文化与生活方式 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 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 为营造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布局 集中布置 分散布置 轴向布置,4.1 居住用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和东四一条至十条就属于较上层的“闾里”,是当时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居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对称分布于“皇城”的东西两侧不远的地方。“闾

9、里”之中的“街巷”即为胡同。据周礼量人记载“巷中路大约二至三轨”,胡同宽度约为3.75.5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加上道路两侧便道,胡同宽应为79米左右。这个尺度相当于目前旧城内保存较好的较宽胡同,如西四北五条、六条等,与北京一般的胡同相比都要宽一些。 据文献记载,西汉长安有一百六十个闾里,每一闾里设“弹室”,控制居民。由于都城布局方面汉长安先建宫室以及迁就地形,所以闾里杂处于宫阙和官署之间,到曹魏邺城才分区明确不相混淆了。,因而最初的住宅街区“闾里”、 “里坊” 曹魏邺城 唐长安 到北宋仁宗时,原来的坊里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代替。,曹魏邺城:闾里,里与坊,唐长安:里坊,里与坊,清北京

10、:街-巷-院,街与巷,近现代上海、天津:里弄平面,里弄,4.1 居住用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现代居住区相关理论的发展 邻里单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CA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城市道路不得穿越邻里单位,以保证幼儿上学的安全;邻里单位内设有小学并以此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邻里单位内还设有商店、公共活动中心等。,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

11、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邻里单位,扩大街坊,前苏联:扩大街坊-提出居住小区进而在1956年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小区要形成完整的区域社会,是以交通干道、自然的界域形成的界定的完整地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扩大街坊,居住小区,4.1 居住用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现代居住区相关理论的发展 居住区理论 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居住区理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

12、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4.1 居住用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现代居住区相关理论的发展 综合区理论 强调工作、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可兼容的工业、商业等和居住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居住形式。 社区理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四个条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4.1 居住用

13、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现代居住生活的变化 个人的变化 家庭的变化 生活空间的变化,4.1 居住用地,4.1.4 居住区规划演进 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 90年代房地产市场建设以来迅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特点是:(1)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居住区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住宅从福利制转为商品型。(2)居住区规划向多样化迈进,改变了干篇一律的创作手法。(3)居住区结构组织向多元化发展,不拘泥于分级的模式,更重视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和空间环境的塑造。(4)小区功能布局观念的更新。(5)规划设计思想理论增强了“以人为核心”的环境意识。 居住区发展展望集约化趋向;社区化

14、趋向;生态化趋向;颐养化趋向;有机化趋向;智能化趋向,4.1 居住用地,4.1.5 居住区组织,4.1 居住用地,4.1.5 居住区组织 我国一般的居住区组织 居住区规模居住区规划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4.1 居住用地,4.1.5 居住区组织 居住区规划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4.1 居住用地,4.1.5 居住区组织 分级相关设施,4.1 居住用地,4.1.5 居住区组织 居住区系统 物质系统,4.1 居住用地,4.1 居住用地,4.1 居住用地,4.1.6 城市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密度 建筑总面积 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 绿地率 人口毛密度,4

15、.1 居住用地,4.1.7 居住区规划要点,4.1 居住用地,4.1.7 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任务与要求 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水平与质量 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安全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居住区各功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 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情境沟通与交融。,4.1 居住用地,4.1.7 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内容与成果 分析图 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包括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区位条件等。 基地地形分析图: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规划设计分析图:包括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分析,4.1 居住用地,4.1.7 居住区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内容与成果 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包括各项用地界线确定及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布点及社区中心布置、道路结构走向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等。 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住宅各类型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等。 工程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 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全区鸟瞰或轴测图,主要街景立面图。 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