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下),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分析;,重点:,1. 阻抗和导纳;,4.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无源一端口网络吸收的功率( u, i 关联),1. 瞬时功率 (instantaneous power),第一种分解方法;,第二种分解方法。,第一种分解方法:, p有时为正, 有时为负; p0, 电路吸收功率; p0,电路发出功率;,UIcos 恒定分量。,UIcos (2 t )为正弦分量。,第二种分解方法:,UIcos (1-cos2 t)为不可逆分量。,UIsin sin2 t为可逆分量。, 能量在电源和一端口之间来回交
2、换。,2.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P, =u-i:功率因数角。对无源网络,为其等效阻抗的阻抗角。,cos :功率因数。,P 的单位:W(瓦),一般地 , 有 0cos1,X0, j 0 , 感性,,X0, j 0 , 容性,,cosj =0.5 (感性), 则j =60o (电压领先电流60o)。,平均功率实际上是电阻消耗的功率,亦称为有功功率。表示电路实际消耗的功率,它不仅与电压电流有效值有关,而且与 cos 有关,这是交流和直流的很大区别, 主要由于电压、电流存在相位差。,例,4. 视在功率S,反映电气设备的容量。,3. 无功功率 (reactive power) Q,单位
3、:var (乏)。,Q0,表示网络吸收无功功率; Q0,表示网络发出无功功率。 Q 的大小反映网络与外电路交换功率的大小。是由储能元件L、C的性质决定的,有功,无功,视在功率的关系:,有功功率: P=UIcosj 单位:W,无功功率: Q=UIsinj 单位:var,视在功率: S=UI 单位:VA,功率三角形,5. R、L、C元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R =UIcos =UIcos0 =UI=I2R=U2/R QR =UIsin =UIsin0 =0,PL=UIcos =UIcos90 =0 QL =UIsin =UIsin90 =UI=I2XL,PC=UIcos =UIcos(-90)=
4、0 QC =UIsin =UIsin (-90)= -UI= I2XC,任意阻抗的功率计算:,PZ =UIcos =I2|Z|cos =I2R,QZ =UIsin =I2|Z|sin =I2XI2(XLXC)=QLQC,(发出无功),电感、电容的无功补偿作用,当L发出功率时,C刚好吸收功率,则与外电路交换功率为pL+pC。因此,L、C的无功具有互相补偿的作用。,电压、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以感性负载为例),反映电源和负载之间交换能量的速率。,无功的物理意义:,例,6. 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容量 S (额定)向负载送多少有功要由负载的阻抗角决定。,P=UIcos=Scosj,cosj =1
5、, P=S=75kW,cosj =0.7, P=0.7S=52.5kW,一般用户: 异步电机 空载 cosj =0.20.3满载 cosj =0.70.85,日光灯 cosj =0.450.6,(1) 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电流到了额定值,但功率容量还有;,功率因数低带来的问题:,(2) 当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电流大,I=P/(Ucos),线路压降损耗大。,解决办法: (1)高压传输(2)改进自身设备(3)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分析,并联电容后,原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不变,吸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不变,即: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但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特点:,并联电容的确定:,并联电容也
6、可以用功率三角形确定:,从功率这个角度来看 :,并联电容后,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有功UIL cos1=UI cos2不变,但是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无功UIsin2UILsin1减少了,减少的这部分无功就由电容“产生”来补偿,使感性负载吸收的无功不变,而功率因数得到改善。,已知:f=50Hz, U=220V, P=10kW, cosj1=0.6,要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 , 求并联电容C,并联前后电路的总电流各为多大?,例,解,未并电容时:,并联电容后:,若要使功率因数从0.9再提高到0.95 , 试问还应增加多少并联电容,此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大?,解,显然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上总电流减少,但继续提高功率因数所需电容很大,增加成本,总电流减小却不明显。因此一般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即可。,(2)能否用串联电容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cosj ?,思考题,(1)是否并联电容越大,功率因数越高?,